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域文化与历史审思视野下的潮汕女子教育
1
作者 蔡洁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66-71,共6页
"贤良淑德"的传统内涵在潮汕地区的保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女性独立人格的培育和发展。这与潮汕地区的移民历史、封闭的地理环境、近代不完整的女性启蒙教育、新文化运动传播的局限性等因素密切相关。至于新时代潮汕女... "贤良淑德"的传统内涵在潮汕地区的保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女性独立人格的培育和发展。这与潮汕地区的移民历史、封闭的地理环境、近代不完整的女性启蒙教育、新文化运动传播的局限性等因素密切相关。至于新时代潮汕女性进一步实现自我解放的出路,应当在继承潮汕优秀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汲取新型的、现代的、平等的家庭文明元素,从而在现代社会的演进与发展中实现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姿娘” 地域文化生态 女子教育 历史审思
下载PDF
多重叙述·历史审思·精神探求——从《梁光正的光》透视“灵光”消逝的人
2
作者 姜汉西 《南腔北调》 2021年第9期90-96,共7页
《梁光正的光》借助于“灵光”消逝的父亲形象的多重叙述,勾勒出一个特定时代下充满矛盾性的行为主体,展开了对历史建构过程中叙述话语的思考。在不同的话语背后有着不同的情感基础和价值逻辑,导致了同一叙述对象在体认上的分歧和差异... 《梁光正的光》借助于“灵光”消逝的父亲形象的多重叙述,勾勒出一个特定时代下充满矛盾性的行为主体,展开了对历史建构过程中叙述话语的思考。在不同的话语背后有着不同的情感基础和价值逻辑,导致了同一叙述对象在体认上的分歧和差异。在对这种分歧和差异的追踪、考察与研究中,作为具象化的个体成为了一个触点,小人物与大历史之间的平面联接进一步强化,对历史、自我与他者之间内在关系的纵深探求,成为了小说文本最终的归宿点。作为父亲的梁光正身上具有较多的争议性,这种争议性也是这个世界的一种镜像和投射,重新正视梁光正,是我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新起点,也是理解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传统的一个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叙述 历史审思 精神探求 《梁光正的光》
下载PDF
谷文昌视域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审思与启示
3
作者 杨钰涵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12-14,共3页
和谐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是谷文昌先进事迹得到广泛价值认同的根本原因,更是当前乃至今后广大党员干部应对复杂多变的世情国情党情社情的制胜法宝。由此观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鲜明的历史性、时代性与应用性... 和谐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是谷文昌先进事迹得到广泛价值认同的根本原因,更是当前乃至今后广大党员干部应对复杂多变的世情国情党情社情的制胜法宝。由此观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鲜明的历史性、时代性与应用性。本文将在谷文昌的视域下,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性、历史审思与现实启示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文昌 党群干群关系 历史审思 现实启示
下载PDF
我国劳动教育的历史审思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27
4
作者 申国昌 申慧宁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2-113,共12页
劳动教育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回望历史,古代劳动教育的缺失、近代劳动教育的起步、新中国成立后劳动教育的曲折探索都为当前开展劳动教育积累了充分的经验,也留下... 劳动教育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回望历史,古代劳动教育的缺失、近代劳动教育的起步、新中国成立后劳动教育的曲折探索都为当前开展劳动教育积累了充分的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立足现实,新时代全面加强劳动教育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理论回归,也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有效实行的重要保障,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切实需求。因此,要正视劳动教育价值、坚定劳动教育目标、拓宽劳动教育途径、营造劳动教育环境,让劳动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与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历史审思 当代价值 未来展望
原文传递
中国伦理学现代转换的百年历史审思 被引量:2
5
作者 江畅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5,281,共16页
20世纪初,中国伦理学开启了从传统到现代转换的进程,其间经历了从坚守传统转向就教于西方、后转向就教于苏联、再转向就教于西方、最后又回头就教于中国传统的四次转向,从而走向繁荣和强大。经过百余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国伦... 20世纪初,中国伦理学开启了从传统到现代转换的进程,其间经历了从坚守传统转向就教于西方、后转向就教于苏联、再转向就教于西方、最后又回头就教于中国传统的四次转向,从而走向繁荣和强大。经过百余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国伦理学已经成为"显学",结出了累累硕果,形成了全国性的研究基地和学术平台,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方法突破和创新。伦理学在现代转换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影响学科发展的未引起人们注意的隐性问题,如伦理学学科性质的定位、应用伦理学的性质、伦理学的相对学术独立性等问题。中国伦理学的现代化不仅需要努力解决这些问题,还要加大传统伦理学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力度,促进"中西马"伦理思想深度融合,提升和提炼时代道德精神,通过打造具有原创性的伦理学体系推出饮誉世界的伦理学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伦理学 现代转换 历史审思 学科性质 时代精神
原文传递
省域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审思与未来探寻——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石灯明 郭尚武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8-101,共4页
总结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和现实经验,探寻教师队伍建设的未来发展,是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推进的永恒重点,甚至成为教育现代化如期实现的关键引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省域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经历了体系结构调整整顿、培养规模持续增长、... 总结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和现实经验,探寻教师队伍建设的未来发展,是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推进的永恒重点,甚至成为教育现代化如期实现的关键引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省域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经历了体系结构调整整顿、培养规模持续增长、学历提高及规范建设、结构优化和全面提升四个阶段。深度审思省域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历史功绩及严重缺陷,未来省域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应以史为鉴,运用全球视野和发展眼光,在目标、运行、要素和状态上进行多维探寻,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规划体系、提升体系、支撑体系、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基础教育 教师队伍建设 历史审思 未来探寻
下载PDF
历史虚无主义的明辨与审思
7
作者 李敏 尚筱敏 马召伟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年第12期7-9,共3页
近些年来,在中国社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甚嚣尘上,消解人们的主流意识形态。本文通过梳理历史虚无主义在社会、政治、文化方面的种种表现,有助于明辨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危害。拨开历史虚无主义迷雾,树立新时代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及... 近些年来,在中国社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甚嚣尘上,消解人们的主流意识形态。本文通过梳理历史虚无主义在社会、政治、文化方面的种种表现,有助于明辨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危害。拨开历史虚无主义迷雾,树立新时代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及民族观,形成全社会铭记历史、尊重文化和崇尚英雄的良好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马克主义 明辨能力 历史审思
下载PDF
“初心使命”视域下苏共亡党的历史审思与现实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新平 魏开宏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2期125-133,共9页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生机活力、接续奋斗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以"初心使命"为视角反思苏共历史,我们发现苏共在74年的执政历程中逐渐忘记"初心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生机活力、接续奋斗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以"初心使命"为视角反思苏共历史,我们发现苏共在74年的执政历程中逐渐忘记"初心使命"、脱离人民,最终丧失民心。思想上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失去执政之魂;政治上侵蚀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肌体,失去执政之体;经济上损害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失去执政之基,最终上演了亡党亡国的历史悲剧。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提供了重要镜鉴与启示: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思想淬炼,夯实"初心使命"的思想根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政治历练,筑牢"初心使命"的政治基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实践锻炼,彰显"初心使命"的实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心使命 苏共亡党 历史审思
原文传递
历史音乐学场域中的音乐论说
9
作者 孙国忠 《中国音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9,共13页
“音乐论说”可以理解为用文字表达的关于音乐现象及问题的审思与见解。“论说”二字既有展开“议论”的特性,也表达呈现“言说”的主体姿态,这种显现个人旨趣的音乐审视和展示论说者智性思绪的音乐文字(writing about music)具有音乐... “音乐论说”可以理解为用文字表达的关于音乐现象及问题的审思与见解。“论说”二字既有展开“议论”的特性,也表达呈现“言说”的主体姿态,这种显现个人旨趣的音乐审视和展示论说者智性思绪的音乐文字(writing about music)具有音乐探析和艺术品鉴的“庄重感”和“趣味性”。学术性音乐论说是学术动力驱使下的研究性写作,其目的是为了提出或解决音乐领域内某个专业性问题,并在学术规范的框架内贡献具备问题意识的研究性阐述。对“音乐论说”的论说离不开具体讨论对象所处的学科场域。就历史音乐学场域中的音乐论说而言,构成这一场域的基础是西方艺术音乐创作的历史和以音乐作品为载体的艺术文脉,而让这一场域产生学术活力和论说效力的则是历史音乐学学科传统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论说 历史音乐学 音乐作品 历史审思 话语范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