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谛听历史当事人的声音——我所认识的李希凡 被引量:3
1
作者 吕启祥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1,共21页
从接触李希凡的不同阶段,认识他的学品和人品。李希凡对红学的贡献,1954的起点固然重要,晚年的封笔之作同样不可忽视。坚守信仰、爱惜人才、呵护晚辈,是笔者感知的他为人行事的风范。
关键词 谛听 李希凡 历史当事人
原文传递
亡灵忆往:唐宋传奇的一种历史观照方式(下)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剑国 韩瑞亚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7-105,共9页
亡灵忆往是唐宋传奇作家采取的一种独特的观照历史的叙事模式。真实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以鬼神的面貌出现,充当着历史当事人和讲述人的角色。通过生人和亡灵的对话,用零距离叙事切入历史,对历史作出评价和批判,探寻治乱之道,并展开历史抒... 亡灵忆往是唐宋传奇作家采取的一种独特的观照历史的叙事模式。真实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以鬼神的面貌出现,充当着历史当事人和讲述人的角色。通过生人和亡灵的对话,用零距离叙事切入历史,对历史作出评价和批判,探寻治乱之道,并展开历史抒情,表达伤时怀古的兴亡盛衰之感、身世家国之感。作家的历史目光主要投向乱世,投向妇女,尤其是后妃宫人等,表达了对她们的和王朝命运紧密相连的个人悲剧命运的深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传奇 亡灵 历史当事人和讲述人 观照历史
下载PDF
亡灵忆往:唐宋传奇的一种历史观照方式(上)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剑国 韩瑞亚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1,共11页
亡灵忆往是唐宋传奇作家采取的一种独特的观照历史的叙事模式。真实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以鬼神的面貌出现,充当着历史当事人和讲述人的角色。通过生人和亡灵的对话,用零距离叙事切入历史,对历史作出评价和批判,探寻治乱之道,并展开历史抒... 亡灵忆往是唐宋传奇作家采取的一种独特的观照历史的叙事模式。真实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以鬼神的面貌出现,充当着历史当事人和讲述人的角色。通过生人和亡灵的对话,用零距离叙事切入历史,对历史作出评价和批判,探寻治乱之道,并展开历史抒情,表达伤时怀古的兴亡盛衰之感、身世家国之感。作家的历史目光主要投向乱世,投向妇女,尤其是后妃宫人等,表达了对她们的和王朝命运紧密相连的个人悲剧命运的深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传奇 亡灵 历史当事人和讲述人 观照历史
下载PDF
清廷对于武昌起义之应付纪实
4
作者 恽宝惠 《纵横》 2022年第3期46-52,共7页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中国共产党庄严宣告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郑重宣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时刻,全国政协办公厅编纂出版《政协文史“亲历、亲见、亲闻”文库》(以下简称《“三亲”文库》),对于传承自强不息的民族...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中国共产党庄严宣告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郑重宣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时刻,全国政协办公厅编纂出版《政协文史“亲历、亲见、亲闻”文库》(以下简称《“三亲”文库》),对于传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涵养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力量源泉,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襄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动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三亲”文库,辛亥革命》(1一10辑)业已出版,书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为契机,以20世纪初中国近代历史为背景,以辛亥革命前后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以全国政协编辑出版的部分辛亥革命文史资料、地方政协编辑及专家学者编写的一些辛亥革命文史资料、中国政协文史馆馆藏辛亥革命部分手稿等历史文献为依托,全方位、宽领域、多层级、多视角地描述了辛亥革命发生的具体过程及历史意义。本期,我刊特别从中遴选了中国政协文史馆收藏、从来公开发表过的辛亥革命史科手稿两篇,经由历史当事人的视角,首次披露了辛亥革命的部分历史细节,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近代历史 辛亥革命前后 全体中华儿女 文史资料 辛亥革命史 全国政协 历史当事人
原文传递
論秦觀詞的當世評價
5
作者 歐明俊 《词学》 CSSCI 2018年第1期64-82,共19页
通行的古代文學研究,一般是論當代評價和後代評價,常常輕視甚至忽視當世評價即文人在世時的時人評價。秦觀詞的評價,應將當世評價與詞人自己時代即宋代評價、後世歷代評價综合一起評價,才能得出科學、全面的結論,單方面的評價都是片面... 通行的古代文學研究,一般是論當代評價和後代評價,常常輕視甚至忽視當世評價即文人在世時的時人評價。秦觀詞的評價,應將當世評價與詞人自己時代即宋代評價、後世歷代評價综合一起評價,才能得出科學、全面的結論,單方面的評價都是片面的。秦觀在世時,面對他,評價難免受到許多'非學理'因素的限制,特别是感情因素。純粹脱離當世評價的研究,往往遠離文學史'原生態',我們應重回'歷史現場',走進歷史真實,充分重視歷史'當事人'的評價,包括秦觀的自我評價,不應該輕易將後人的觀念强加給古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觀詞 當世評價 歷史“當事人” 原生態 後世評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