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电影:历史撰述的开端 |
李道新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2
|
怎样提高中学历史教材语言表述水平——以古代历史撰述为借鉴 |
吴桂翎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3
|
佛教与北朝史家的历史撰述 |
汪增相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4
|
从亦子亦史到亦经亦史——《史》《汉》之际历史撰述探微 |
马铁浩
|
《古代文明》
CSSCI
|
2013 |
1
|
|
5
|
历史撰述与史料汇编相结合的创新成果——评《二战后侵华日军“山西残留”——历史真实与档案征引》 |
林清澄
|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6
|
历史撰述和历史教学的庸俗化与通俗化 |
付开镜
|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11 |
0 |
|
7
|
明代学者论历史撰述中的“心术”与“公议” |
毛春伟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8
|
试论20世纪之前的美国历史撰述与国家特性 |
常莹莹
刘雅军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9
|
分期与断限:20世纪中国历史撰述中的“古史”表述 |
王兴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1
|
|
10
|
民国时期考古学的发展与中国历史撰述中的“古史”建构 |
王兴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
2022 |
0 |
|
11
|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历史撰述对神话、传说的“处置”方式与古史建构 |
王兴
|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2
|
晚清士人的世界弱国历史撰述 |
刘澍
|
《新华文摘》
|
2024 |
0 |
|
13
|
历史撰述中的诗性与理性--读《早期现代法国的社会与文化》 |
许平
|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4
|
《史通·采撰》论历史撰述之得失 |
陈安民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5
|
民国戏曲史家历史撰述的诗人身份实践 |
黄静枫
|
《戏曲研究》
CSSCI
|
2017 |
0 |
|
16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历史撰述中的“古史”建构 |
王兴
|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6
|
|
17
|
民族情感与历史叙述:20世纪上半叶中国历史撰述对人种起源问题的阐释 |
王兴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8
|
我国古代历史撰述的发展脉络及变化趋势 |
陈斌
姜文君
|
《华中人文论丛》
|
2013 |
0 |
|
19
|
晚清士人世界弱国历史撰述的学术价值与特点 |
刘澍
|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20
|
略论主观历史图景的意义转换性 |
李传印
邓锐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