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教育价值的历时性考察及启示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德民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20年第3期53-57,共5页
历史教育是蕴含价值取向的教育活动。历史教育价值既依托于历史学的学科功能,又受学校教育功能的制约。历史学主要有“淑人”与“治世”两种学科功能。古代历史教育服务于统治者的治国理政,其价值取向主要聚焦于历史学的“治世”功能。... 历史教育是蕴含价值取向的教育活动。历史教育价值既依托于历史学的学科功能,又受学校教育功能的制约。历史学主要有“淑人”与“治世”两种学科功能。古代历史教育服务于统治者的治国理政,其价值取向主要聚焦于历史学的“治世”功能。近现代历史教育以民族进化、社会变迁代替了旧的王朝兴亡,其价值取向增加了对学生的生命关怀。当代历史教育以人为本,历史学的“淑人”功能成为历史教育的本体性价值取向,由此,当代历史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也都是依据“成人”取向而设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育价值 历史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 史学功能
下载PDF
民族复兴·爱国主义·公民素养:百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历史教育价值研究的轨迹与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周仕德 刘翠青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47-53,共7页
深入研究中国历史教育史的价值问题,汲取有益部分,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历史教育必将产生积极影响。回顾百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历史教育价值研究的轨迹,经历了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前期,新中国成立至21世纪开端,21世纪课程改革伊始至今三个阶... 深入研究中国历史教育史的价值问题,汲取有益部分,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历史教育必将产生积极影响。回顾百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历史教育价值研究的轨迹,经历了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前期,新中国成立至21世纪开端,21世纪课程改革伊始至今三个阶段,其历史价值研究从“关注学生视野下的民族复兴”到“引入译介视野下的爱国主义”再到“倡导国民教育视野下的公民素养”的核心变迁取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一研究的梳理对未来我国基础教育历史教育价值研究与实施均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历史教育价值 民族复兴 爱国主义 公民素养
下载PDF
中学历史教育价值取向的回归——对时下展演式程序化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
3
作者 张俊好 《中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28期88-89,共2页
当今中学历史教育存在着只注重追求形式的创新而忽视历史教育真正价值的严重隐患,从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评比,到学校制定的奖励措施,再到中学教师的乐此不疲,越来越把中学历史教育推向展演式程序化的教学模式,而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 当今中学历史教育存在着只注重追求形式的创新而忽视历史教育真正价值的严重隐患,从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评比,到学校制定的奖励措施,再到中学教师的乐此不疲,越来越把中学历史教育推向展演式程序化的教学模式,而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的培育却越来越远离了中学历史教育的实践。必须在中学加强史实教育,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价值,让中学历史教育价值取向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育价值 教学模式 史实教育 民族认同感 民族责任感
下载PDF
多元史观范式下历史价值观教育初探
4
作者 张富军 《文理导航》 2021年第16期41-42,共2页
历史价值观教育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它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对不同文明的包容意识,形成正确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社会意识、公民意识、世界意识和独立批判的理性精神。历史价值观教育孕育于不同的史观解读之中,... 历史价值观教育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它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对不同文明的包容意识,形成正确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社会意识、公民意识、世界意识和独立批判的理性精神。历史价值观教育孕育于不同的史观解读之中,史观是历史价值观教育的载体。本文试从多元史观范式对历史价值观教育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历史价值教育 多元史观
下载PDF
高中历史教学的三个目标设计
5
作者 张俊好 《文理导航》 2019年第22期54-55,共2页
港独的甚嚣尘上,让人费解、担忧、痛心;国民素养的低下,让人焦虑、急迫;官员的贪污腐化,让人痛恨、隐忧;高中文理科严重失衡与社会人心的功利化;高中历史教学的追风化、简单化、任务化;这种种的现象、问题,根源在哪里?正如邓小平在八九... 港独的甚嚣尘上,让人费解、担忧、痛心;国民素养的低下,让人焦虑、急迫;官员的贪污腐化,让人痛恨、隐忧;高中文理科严重失衡与社会人心的功利化;高中历史教学的追风化、简单化、任务化;这种种的现象、问题,根源在哪里?正如邓小平在八九年动乱之后感慨至深的说: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我们的教育到了必须要改变的时候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育价值 人文素养 民族精神 国家认同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