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1篇文章
< 1 2 2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巴山区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综合防灾评估研究——以恒口老街区为例
1
作者 刘冬 周思萌 +2 位作者 彭建兵 申艳军 周鑫玥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9,共8页
秦巴山区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成为防灾减灾救灾的重点区域,而其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是安全隐患的主要承载体。该文综合考虑秦巴山区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不安全性因素,从建筑单体和建筑组群两个层面,以及建筑本体、建筑附属和建筑环境... 秦巴山区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成为防灾减灾救灾的重点区域,而其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是安全隐患的主要承载体。该文综合考虑秦巴山区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不安全性因素,从建筑单体和建筑组群两个层面,以及建筑本体、建筑附属和建筑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综合防灾的评估框架,并以陕西省第四批历史文化街区恒口老街区为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恒口老街区在建筑本体防灾、附属防灾及环境防灾在6大组群和1219栋单体建筑内存在显著差异,防灾能力较强区域均呈面状分散于街巷两侧;而防灾薄弱点则多为可达性较低的组群内部。该结果为减轻街区建筑灾害风险危险性、降低建筑承灾体易损性、增强建筑自适性以及提高建筑的可恢复性,提供了研判技术依据和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建筑 综合防灾 本体 附属 环境 秦巴山区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文化街区防灾能力研究——以桂林市东西巷为例
2
作者 蒋礼琛 何艳阳 +1 位作者 覃劲 何晓辉 《城市建筑》 2025年第1期33-38,共6页
历史文化街区的防灾安全是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切身问题。本研究以桂林市东西巷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句法中轴线模型与线段模型相关的整合度、连接值、选择度结合人群流量、街巷宽度等数据对东西巷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东巷区域... 历史文化街区的防灾安全是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切身问题。本研究以桂林市东西巷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句法中轴线模型与线段模型相关的整合度、连接值、选择度结合人群流量、街巷宽度等数据对东西巷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东巷区域人流量大,街巷可达性、选择度与连接值高,但街巷宽度狭窄,不利于消防设施通行及人群疏散;西巷区域人流量小,街巷可达性、选择度与连接值较弱,但街巷宽阔,基本的消防及疏散能得以保证;此外,东西巷内部的可应急避难设施的防灾压力较大。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相对应的优化改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防灾疏散 历史文化街区 东西巷
下载PDF
基于生态翻译学角度分析南宁历史文化街区“三街两巷”翻译文本
3
作者 陈佳芸 麦新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5年第1期194-198,共5页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其中还包含了丰富的传统。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南宁,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还拥有许多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如南宁三街两巷中历史感厚重的仓西门、再如供人们上香祭拜的城隍庙、以及记载...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其中还包含了丰富的传统。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南宁,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还拥有许多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如南宁三街两巷中历史感厚重的仓西门、再如供人们上香祭拜的城隍庙、以及记载着邓颖超同志传奇一生的邓颖超纪念馆等等。近年来,南宁政府对此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保护和修整,以及在南宁政府的大力外宣下,该历史文化街区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本文旨在运用胡庚申先生的生态翻译学理论,分析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宣传材料的英译情况,并对其英文宣传材料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研究继续宣传古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寻找最有效的宣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外宣材料 英译 历史文化街区
下载PDF
基于旅游博客的历史文化街区品牌构建——以武汉市昙华林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乔花芳 刘芮彤 王晓芳 《旅游研究》 2015年第4期54-61,共8页
城市旅游热带动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品牌化发展。街区的品牌化通过品牌构建来实现,是指在分析街区现状和游客感知的基础上,提取最具代表性特征,将其抽象化为品牌来借代街区。以武汉市昙华林为例,通过旅游博客获取最真实的游客感知。调查发... 城市旅游热带动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品牌化发展。街区的品牌化通过品牌构建来实现,是指在分析街区现状和游客感知的基础上,提取最具代表性特征,将其抽象化为品牌来借代街区。以武汉市昙华林为例,通过旅游博客获取最真实的游客感知。调查发现,昙华林的核心价值是武汉文艺体验,因此,可将汉味建筑和艺术产业的文艺组合符号化,以构建"昙华林"品牌,吸引国内外游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品牌构建 游客感知 华林 旅游博客
下载PDF
景观叙事理论视角下的历史街区景观优化
5
作者 褚海峰 陈姚 王会美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期163-165,共3页
历史街区作为表达城市人文特性的主要介质,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展示城市风貌的重要载体。景观叙事学作为叙事学的分支,在城市开发、城镇化建设、历史文化传承中均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广西南宁蒲庙老街为例,寻找历史街区之... 历史街区作为表达城市人文特性的主要介质,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展示城市风貌的重要载体。景观叙事学作为叙事学的分支,在城市开发、城镇化建设、历史文化传承中均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广西南宁蒲庙老街为例,寻找历史街区之间的景观叙事联系,探索出新的叙事可能性,以期提升历史街区的文化表达,为其他城市历史街区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叙事理论 历史街区 文化传承 景观优化
下载PDF
武昌历史街区昙华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梅芸 《华中建筑》 2010年第8期134-135,143,共3页
该文从分析昙华林街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特点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潜力着手,比较分析了历史文化街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优势与劣势,提出了在确保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文化产业开发的合理性,期望达到在文化历史街区... 该文从分析昙华林街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特点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潜力着手,比较分析了历史文化街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优势与劣势,提出了在确保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文化产业开发的合理性,期望达到在文化历史街区建立保存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文化、发展社会经济和居民安居乐业相结合的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林 武昌历史街区 文化创意产业 竞争力分析
下载PDF
反思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导向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以武汉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梅芸 《华中建筑》 2013年第12期158-160,共3页
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将现有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成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导向的规划已成为一种趋势。武汉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有千年城根,百年缩影,能够较好地凸现中西文化交融及近代历史发展的重大革命事件。因其存在文脉断裂,基础设施改造... 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将现有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成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导向的规划已成为一种趋势。武汉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有千年城根,百年缩影,能够较好地凸现中西文化交融及近代历史发展的重大革命事件。因其存在文脉断裂,基础设施改造任务重,创意产业较为落后等局限性,影响了其快速发展。该文基于昙华林固有的地理位置,特殊的环境条件,对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优先发展模式,街区环境条件改善,合理规划产业类型,创造就业机会,街区发展规模及定位等规划内容开展讨论,提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单一动力,发展昙华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可能的规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华林 历史文化街区 改造
下载PDF
多元文化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的规划理念分析——以武汉市武昌昙华林地区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唐莉 《建筑与文化》 2013年第7期96-97,共2页
多元文化街区的保护首先要保护街区内不同文化的建筑和历史遗存,保护它们的建筑、文化特色及生存的历史环境。武昌昙华林街区是一个多元文化建筑遗迹共存的区域,在确立规划理念时,既要面对丰富而复杂的街区现状,又要积极发掘由于多元文... 多元文化街区的保护首先要保护街区内不同文化的建筑和历史遗存,保护它们的建筑、文化特色及生存的历史环境。武昌昙华林街区是一个多元文化建筑遗迹共存的区域,在确立规划理念时,既要面对丰富而复杂的街区现状,又要积极发掘由于多元文化带来的潜在优势,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关系,使之保持特色与活力,维持历史街区的厚重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 历史街区保护 武昌华林
下载PDF
武汉历史文化街区昙华林发展调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丁永玲 张姝 徐莉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22-26,共5页
昙华林自1861年汉口开埠以后,人们在此兴建了大批学校、教堂、住宅。该地现今仍遗存大量历史建筑,是武汉历史缩影的呈现。作为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昙华林如何在武汉建设国家旅游中心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武汉文化旅游名片?本文在实地调... 昙华林自1861年汉口开埠以后,人们在此兴建了大批学校、教堂、住宅。该地现今仍遗存大量历史建筑,是武汉历史缩影的呈现。作为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昙华林如何在武汉建设国家旅游中心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武汉文化旅游名片?本文在实地调研和问卷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林 历史文化街区
下载PDF
市镇型历史文化街区价值特征及保护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邓巍 胡贝贝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3,30,共7页
市镇型历史文化街区是传统市镇被现代城市吞并后形成的特殊形态的城市文化遗产。它们既保留着整体性的传统市镇空间结构,又呈现了层层积淀的城市遗产空间形态,具有街区类型的特殊性。文章立足市镇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内涵和整体性遗产... 市镇型历史文化街区是传统市镇被现代城市吞并后形成的特殊形态的城市文化遗产。它们既保留着整体性的传统市镇空间结构,又呈现了层层积淀的城市遗产空间形态,具有街区类型的特殊性。文章立足市镇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内涵和整体性遗产特征,探究其时空发展规律及保护问题的发生逻辑,并从市镇空间赓续、街区空间更新、街城空间融合3个方面,提出市镇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策略和方法,以期为此类街区的保护传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镇型历史文化街区 价值内涵 整体特征 保护传承
下载PDF
人本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思考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菁 徐萌 +1 位作者 李晨然 李佳薇 《中国名城》 2024年第2期3-11,共9页
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心地区,也是保护与发展冲突最为集中的地方。在城市更新的时代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在更新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建筑质量维护欠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历史环境整治不当、生活延续性割裂... 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心地区,也是保护与发展冲突最为集中的地方。在城市更新的时代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在更新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建筑质量维护欠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历史环境整治不当、生活延续性割裂等问题。在“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下,重点关注街区安全、全龄友好、文脉传承、合理发展和公众参与5个方面,结合部分城市的实践经验,对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技术方法和实践模式进行综合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历史文化街区 文化视角 城市更新
下载PDF
缓解城市过热:传统街巷的更新策略——以扬州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健 李胜才 郭红霞 《中国名城》 2024年第6期67-74,共8页
街巷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主要的外部空间之一,除了最基本的交通功能外,也兼具社区交往、商业活动、娱乐活动及文化展示等功能,是城市物质与精神文化的载体。随着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夏季过热的街巷空间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行为方式... 街巷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主要的外部空间之一,除了最基本的交通功能外,也兼具社区交往、商业活动、娱乐活动及文化展示等功能,是城市物质与精神文化的载体。随着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夏季过热的街巷空间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行为方式。通过借鉴前人有关街道热缓解策略的经验,并结合扬州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及夏热冬冷的气候特征,从疏导巷道、动态遮阳、增设街角公园、改善界面材质等方面,充分挖掘缓解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街巷夏季过热的潜力。针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街巷热环境的研究不仅是对城市外部空间热环境研究的有益补充,同时对相同气候区的街巷更新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传统街巷 微气候 热舒适 动态遮阳 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
下载PDF
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以武汉市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13
作者 刘兰君 孙阳 夏晓芸 《城市建筑》 2016年第29期332-333,共2页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包含了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它既是历史文脉的延续,同时又提供了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所.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方法是传承历史文化街区的人文意向、传统风俗、保持街区风貌唯一性的有效方法.本文以昙华林...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包含了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它既是历史文脉的延续,同时又提供了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所.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方法是传承历史文化街区的人文意向、传统风俗、保持街区风貌唯一性的有效方法.本文以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有机更新的方法,希望能挖掘昙华林的历史文化,完善并延续街区功能,复兴昙华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林 历史文化街区 有机更新
下载PDF
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对策及实践——建筑及用地再利用评估 被引量:9
14
作者 郝之颖 《中国名城》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建筑和用地,是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重要对象和核心资源,其再利用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更新实施的关键对策和重要途径,对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保护、活化传承、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对于建筑和用地再利用的研究大量基于定性分析,定量评... 建筑和用地,是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重要对象和核心资源,其再利用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更新实施的关键对策和重要途径,对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保护、活化传承、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对于建筑和用地再利用的研究大量基于定性分析,定量评估研究较少,科学性不强,落地实施困难。因此要分析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关系、街区更新突出问题、更新方法的特殊性,聚焦建筑再利用和用地功能置换两个要素的可行性定量评估和潜力识别,从方法论上探索街区品质提升的实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性更新 建筑再利用 用地置换 可行性评估
下载PDF
区域统筹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提升策略探索--以重庆市磁器口为例
15
作者 张圣海 刘静波 +2 位作者 刘加维 熊俊 王海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1-109,共9页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重要场所,其保护与更新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议题。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重庆市城市更新提升的重要示范区,目前面临着空间局促、权属复杂、交通混乱以及诸多限制...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重要场所,其保护与更新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议题。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重庆市城市更新提升的重要示范区,目前面临着空间局促、权属复杂、交通混乱以及诸多限制要求等多重困境。在区域统筹视角下,提出了推动街区融入城市区域发展、精准施策解决重点问题、提升街区综合防灾能力及培育文化体验新场景的更新提升策略。这些策略旨在合理配置城市区域内外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有效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促进街区的有机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区域统筹 更新提升 传承保护 磁器口
下载PDF
公共文化质效导向的文旅型历史街区多尺度统筹保护与空间焕活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竞 吕思维 +1 位作者 张芮珠 曹珂 《中国名城》 2024年第4期30-37,共8页
信息时代与后城市化时期,历史文化街区逐渐呈现出场域公共化、空间资产化、职能文旅化、价值人本化的“四化”演变趋势,进而孕生出以文化休闲和旅游服务为主导职能的街区类型。其同时具有场域公共属性和文化资产属性,是城市公共文化活... 信息时代与后城市化时期,历史文化街区逐渐呈现出场域公共化、空间资产化、职能文旅化、价值人本化的“四化”演变趋势,进而孕生出以文化休闲和旅游服务为主导职能的街区类型。其同时具有场域公共属性和文化资产属性,是城市公共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提升文旅型历史街区的公共文化质效,有助于促进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和提升公众文化生活品质,是当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研究的重要议题。以文旅型历史街区的演生规律、甄别特征和现实问题解析为基础,从城市文化传承、地方认同培育、文娱生活服务、大众文创孵化4个方面定义了其公共文化质效内涵,并据此制定了以城区文化线路建构、片区文化生境维育、街区文化场域活化、小微文化场景营造为行动路径的文旅型历史街区统筹保护与空间焕活方法,为该类型历史街区的类型甄别、质效判定及保护活化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型历史街区 公共文化质效 统筹保护 空间焕活 场景营造 山城巷街区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历史文化街区游客感知多维度评价研究——以西安市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17
作者 许熙巍 高思琪 +1 位作者 刘树鹏 闫凤英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5,共7页
旅游开发是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的重要途径。游客的认知兴趣能够如实反映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传递与文化传承效果,引导具有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发展方向。为优化文化场所营造、提高文化服务水平,游客感知逐渐成为判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 旅游开发是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的重要途径。游客的认知兴趣能够如实反映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传递与文化传承效果,引导具有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发展方向。为优化文化场所营造、提高文化服务水平,游客感知逐渐成为判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工作实际进展效果的重要依据。本文选取西安市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机器学习中的LDA主题模型,从更关注历史内涵与文化价值传递的视角,探讨历史文化街区游客感知的多维度评价方法。研究发现: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的游客感知总体呈现高度不均衡的特征,“民族特色美食街”的感知形象占据主导地位;游客感知维度按旅游吸引力强度依次为消费体验、地方美食、景观建筑、环境氛围、生活记忆和非遗文化,消费体验与地方美食维度高度绑定,且对其他维度的带动作用极为有限;不同游客感知维度评价差异显著,消费体验和景观建筑维度关注度较高、满意度相对较低,历史文化传递效果欠佳,非遗文化和生活记忆维度满意度较高、关注度相对较低,保护挖潜力度不足。研究结果能有效反映北院门街区对游客的历史文化传递效果,对历史文化街区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资源利用的双重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感知 机器学习 评价 历史文化街区 北院门
下载PDF
基于耦合模型的美丽街区旅游化发展模式和路径探讨——以武汉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端 张军 +2 位作者 时朋飞 李星明 文杰敏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8年第4期568-574,共7页
美丽街区建设为区域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旅游业发展在美丽街区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驱动作用,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在对美丽街区的内涵及其与旅游业互动关系探讨的基础上,构建了耦合协调模型和指标体系,并运用构建的耦合模型对武... 美丽街区建设为区域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旅游业发展在美丽街区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驱动作用,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在对美丽街区的内涵及其与旅游业互动关系探讨的基础上,构建了耦合协调模型和指标体系,并运用构建的耦合模型对武汉市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美丽街区建设与旅游业发展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丽街区与旅游业两个系统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发展特征,彼此协调发展;2011—2015年昙华林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从中度失调向轻度失调转变,但尚未突破失调状态。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和政府介入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美丽街区的旅游化模式和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街区 耦合模型 协调 旅游化模式和路径 华林历史文化街区
下载PDF
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鸣凯 史薇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40-146,共7页
当前,在我国的历史街区保护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过度的商业化,另一种是过分强调保护、排斥发展。基于此,文章结合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规划,在分析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提出了历史街区可持续发... 当前,在我国的历史街区保护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过度的商业化,另一种是过分强调保护、排斥发展。基于此,文章结合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规划,在分析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提出了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可持续发展 改造规划 华林
下载PDF
社会感知数据表征下的历史文化街区地方感变迁——以南锣鼓巷(2008—2022年)为例
20
作者 向岚麟 张君楚 +1 位作者 闫禹涵 马贝贝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305,共17页
以北京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近15年的变迁实践为研究对象,根据2008—2022年社会感知网络数据特征,分析其地方感变化的阶段性差异,以此构建南锣鼓巷地方感变迁的概念模型。首先,建立历史文化街区评价专属词库,基于扎根理论,从专属词库的... 以北京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近15年的变迁实践为研究对象,根据2008—2022年社会感知网络数据特征,分析其地方感变化的阶段性差异,以此构建南锣鼓巷地方感变迁的概念模型。首先,建立历史文化街区评价专属词库,基于扎根理论,从专属词库的文本中编码获得地方感的3个维度:地方认知、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通过对历年高频词主类目占比变化曲线、突现词特点、相关语义网络和南锣鼓巷商业业态占比等数据分析,结合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理论,提取特征差异明显的4个阶段:2008—2009年的稳定期、2010—2014年的生长期、2015—2018年的重构期以及2019—2022年的调整期。最后从资本的角度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地方感变迁进行分析,指出经济资本需要综合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才能更好地适应发展,在循环中维持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地方感 社会感知数据 时空语义 变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