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历史文化观目标导向的学校武术教学创新路径
1
作者 徐巧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5-77,123,共4页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的重要目标,学校武术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然而,在当前的学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着忽视历史文化价值观培养的问题。本文...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的重要目标,学校武术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然而,在当前的学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着忽视历史文化价值观培养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审视学校武术教学存在的历史观、文化观缺失现象,探索在武术教学中以培养历史文化观为目标导向的实践路径。研究表明,学校武术教学历史文化观缺失存在武术项目自身、社会以及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有必要进行以“诵读经典、阐释经典、创新经典、应用经典”为主线的武术教学创新实践。这对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具有历史文化观宏大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教学 课程思政 历史文化观 武学经典
下载PDF
司马迁的西部历史文化观 被引量:1
2
作者 梁中效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21-25,共5页
司马迁的思想和他的名著《史记》,打上了深深的西部时代烙印:从天人关系追寻西部崛起的原因,提出了中国山川,"首在陇蜀"的观点;从文明生成的地域关系,探寻西部一统天下的原因,提出了中华文明起源于西部的观点;从民族融合与中... 司马迁的思想和他的名著《史记》,打上了深深的西部时代烙印:从天人关系追寻西部崛起的原因,提出了中国山川,"首在陇蜀"的观点;从文明生成的地域关系,探寻西部一统天下的原因,提出了中华文明起源于西部的观点;从民族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流方面,探寻秦汉文明活力四射的原因,提出了"西极远蛮,引领内向,欲观中国"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西部 历史文化观
下载PDF
晚清赴俄使臣的俄国历史文化观 被引量:1
3
作者 肖玉秋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2013年第1期124-136,共13页
当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坚船利炮打开之后,清廷先后派遣张德彝、缪祐孙、王之春亲赴俄国,以了解俄国情形和办理外交事务。其间三位使臣对俄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进行了考察。他们撰写的旅俄游记,有助于改变国人对俄国认识不足的被动局面,在一定... 当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坚船利炮打开之后,清廷先后派遣张德彝、缪祐孙、王之春亲赴俄国,以了解俄国情形和办理外交事务。其间三位使臣对俄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进行了考察。他们撰写的旅俄游记,有助于改变国人对俄国认识不足的被动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俄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使臣 俄国 历史文化观
下载PDF
王船山的历史文化观
4
作者 刘克稳 杨普罗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7期194-196,共3页
王船山的历史文化观基于他独特的三重历史感中,即纯粹自传性的个人历史感、国家历史感和文化延续的历史使命感。在这三重历史感的驱使下,船山自觉地考察和反思了整个中国政治史、学术史,包括诗歌史,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的历史观、文化史观... 王船山的历史文化观基于他独特的三重历史感中,即纯粹自传性的个人历史感、国家历史感和文化延续的历史使命感。在这三重历史感的驱使下,船山自觉地考察和反思了整个中国政治史、学术史,包括诗歌史,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的历史观、文化史观、诗学史观。正是在这种个体生命的体验与反思中,船山由个体层面走向国家层面,由具体的历史治乱走向文化的全面反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三重历史 历史文化观
下载PDF
大历史文化观下北京城市历史的非虚构言说--评邱华栋的《北京传》
5
作者 鲁畅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4-149,共6页
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乡土文明到都市文明,这个进程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呈现进步性与现代性的重要发展成就的核心标志之一。从文化学的角度讲,任何一个文明古国的国与城总是紧密相连在一起的,古代都城是一个所谓国家和地域邦国的缩... 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乡土文明到都市文明,这个进程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呈现进步性与现代性的重要发展成就的核心标志之一。从文化学的角度讲,任何一个文明古国的国与城总是紧密相连在一起的,古代都城是一个所谓国家和地域邦国的缩影,是重要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中心,王国维曾在《殷周制度论》说:“都邑者,政治与文化之标志也。”城之发展,即为国之发展,一个古老民族的建国史,也同时是他的建城史。因此,考量国家发展核心的标志是都市的发展,而都市发展的标志则是一国之首都的发展。于中国而言,五千多年文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朝代更迭频繁,都城选址变迁多样,亦形成了中国城市发展历史博大精深、独具一格的文化特色,中国首都北京亦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明 都市文明 邱华栋 历史文化观 非虚构 中国首都北京 古代都城 都市发展
下载PDF
在文明互动中重构:近代中国精英的历史文化观
6
作者 魏光奇 《社会科学论坛》 2012年第6期88-94,共7页
人们在从事历史活动的同时,会对人类历史的意义、规律,对人类各种文化体系的价值进行反思,而这种历史发展观与文化价值论又总是有机结合而构成一种统一的观念,即“历史文化观”。“历史文化观”是一种价值判断,各人群因其“社会存... 人们在从事历史活动的同时,会对人类历史的意义、规律,对人类各种文化体系的价值进行反思,而这种历史发展观与文化价值论又总是有机结合而构成一种统一的观念,即“历史文化观”。“历史文化观”是一种价值判断,各人群因其“社会存在”不同而互有差别,无所谓真伪高下。但是,这种观念对于人们的历史实践却有极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观 近代中国 精英 重构 文明 人类历史 历史发展观 历史活动
下载PDF
陈寅恪的历史文化观 被引量:2
7
作者 杨颋晟 《文教资料》 2008年第9期50-52,共3页
陈寅恪坚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信念,以其学贯中西的学识和"放眼看世界"的文化视野.提出在文化交流中坚持"文化本位论",并对中国文化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深刻的阐述.他的学术品格和人格魅力对当代文化... 陈寅恪坚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信念,以其学贯中西的学识和"放眼看世界"的文化视野.提出在文化交流中坚持"文化本位论",并对中国文化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深刻的阐述.他的学术品格和人格魅力对当代文化和中国知识分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独立思想 文化本位论 历史文化观
下载PDF
陈寅恪的历史文化观
8
作者 刘萍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124-126,共3页
陈寅恪坚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信念,以其学贯中西的学识和"放眼看世界"的文化视野,提出在文化交流中坚持"文化本位论",并对中国文化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深刻的阐述。他的学术品格和人格魅力对当代文化... 陈寅恪坚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信念,以其学贯中西的学识和"放眼看世界"的文化视野,提出在文化交流中坚持"文化本位论",并对中国文化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深刻的阐述。他的学术品格和人格魅力对当代文化和中国知识分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独立思想 文化本位论 历史文化观
下载PDF
知识经济时代的历史文化观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也谈融入现代文明的桂林历史文化旅游 被引量:3
9
作者 何恒光 《中国商界》 2009年第9期200-203,共4页
本文通过对历史文化在旅游文化中的基础地位及相互关系的探讨,论述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精神内含,历史文化又是旅游文化的文化基础;科学地挖掘、保护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历史文化,使历史文化与旅游文化真正的熔铸统一,才能提升旅游文化的口味... 本文通过对历史文化在旅游文化中的基础地位及相互关系的探讨,论述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精神内含,历史文化又是旅游文化的文化基础;科学地挖掘、保护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历史文化,使历史文化与旅游文化真正的熔铸统一,才能提升旅游文化的口味,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桂林旅游业中的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现象进行了阐释和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经济时代 历史文化观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现代文明 桂林旅游业 旅游文化 相互关系 文化现象 文化基础 基础地位 保护物质 非物质 挖掘 统一 熔铸 口味 科学 阐释
下载PDF
近代中国精英的历史文化观之特点
10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50-250,共1页
魏光奇撰文《在文明互动中重构:近代中国精英的历史文化观》指出,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对于外国的人、外国的事和外国的历史文化有了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切的认识;通过比较,对于自己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思也愈加... 魏光奇撰文《在文明互动中重构:近代中国精英的历史文化观》指出,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对于外国的人、外国的事和外国的历史文化有了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切的认识;通过比较,对于自己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思也愈加自觉与深刻。在这种文明互动之中,包括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孙中山、章太炎、蒋介石、毛泽东等人在内的政治、文化精英人士纷纷构建自己新的历史文化观。他们的这类观念虽然互有不同,但总体而言具有以下共同特点:第一,接受西方“进步史观”,以之作为变革中国社会的理论武器。第二,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前途抱有充分的自信。其三,努力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良性结合点,试图将两者进行优化结合。其思路大致有三:一是有无互补。二是寻求两者的共同基础而使之互相通同。三是将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融入各种现代的路线、制度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观 文化精英 近代中国 19世纪中叶 中国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进步史观 中国社会
下载PDF
石家庄历史文化观览——赵县
11
作者 郄文革 李儒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第8期F0002-F0002,共1页
赵县,吉称赵州,春秋初属鲜虞国,后归晋国,称棘蒲,战国初属中山国,后归赵国,秦统一中国,棘蒲属恒山郡辖,三国初,平棘县属魏国辖地。
关键词 历史文化观 赵县 石家庄 中山国 秦统一 魏国
下载PDF
石家庄历史文化观览——鹿泉
12
作者 郄文革 李儒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第12期F0002-F0002,共1页
鹿泉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西部,呈月牙形环绕省会主城区。它西依太行山脉,东望冀中大平原,堪称冀晋交通之咽喉,区位优势十分优越。107国道和307国道穿境而过,多条高速公路交汇于此,石太铁路、石太高铁、大宋铁路更是将鹿泉与祖国... 鹿泉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西部,呈月牙形环绕省会主城区。它西依太行山脉,东望冀中大平原,堪称冀晋交通之咽喉,区位优势十分优越。107国道和307国道穿境而过,多条高速公路交汇于此,石太铁路、石太高铁、大宋铁路更是将鹿泉与祖国各地紧密相连。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的地理特点造就了鹿泉多姿多彩的山水环境,滹沱河孕育了石家庄的悠久灿烂,黄壁庄水库碧波万顷,发达的农业生产使鹿泉成为省会和京津地区重要的副食品供应基地,而西部绵延的太行山则为省会提供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 历史文化观 鹿 107国道 黄壁庄水库 区位优势 高速公路 地理特点
下载PDF
石家庄历史文化观览——新华区
13
作者 郄文革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石家庄市新华区西望太行群峰,北濒滹沱秀水,地处省会主城区版图西北区域,独占上风上水好地势,距离烟波浩渺的黄壁庄水库仅一箭之遥,
关键词 石家庄市 新华区 历史文化观 黄壁庄水库 西北区域 主城区 省会
下载PDF
石家庄历史文化观览——井陉矿区
14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井陉矿区地处太行山东麓、晋冀两省咽喉、石家庄市区西部,交通十分便利。其四周环山,诸峰耸立,境内拥有天户古城和井陉煤矿,是古井陉文化的发祥地和近现代工业文明的摇篮。
关键词 历史文化观 井陉矿区 石家庄 现代工业文明 井陉煤矿 发祥地
下载PDF
石家庄历史文化观览——正定
15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第11期F0002-F0002,共1页
千年古韵正定城 母亲河滹沱河养育了一方文明。在滹沱河北岸,南北朝时期,就萌生了一座历史名城——正定(真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观 石家庄 南北朝时期 历史名城 滹沱河
下载PDF
石家庄历史文化观览——滹沱河
16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第10期F0002-F0002,共1页
无论是浩如烟海的文献记载,还是辉煌璀璨的大量文物,都向世界展示着石家庄灿烂的历史文化。大量的考古事实证明,早在我国社会进入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定居在太行山前滹沱河流域,拉开了创造人类文明的序幕,在漫长... 无论是浩如烟海的文献记载,还是辉煌璀璨的大量文物,都向世界展示着石家庄灿烂的历史文化。大量的考古事实证明,早在我国社会进入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定居在太行山前滹沱河流域,拉开了创造人类文明的序幕,在漫长的日月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力水平发生着重大变化。正是在这些变化中,华夏文明向我们一步步走来,在这里升腾起华夏文明起源之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观 滹沱河 石家庄 华夏文明 生产力水平 文献记载 事实证明 过渡时期
下载PDF
石家庄历史文化观览——井陉
17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井陉,位于河北省西睡,太行山东麓。石家庄西南方位,地质基础十分古老,基层岩系为太古界。境内山峦起伏,河谷盆地错落其间。
关键词 石家庄 历史文化观 河北省
下载PDF
石家庄历史文化观览——灵寿
18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第12期F0002-F0002,共1页
人杰地灵 千年古县:灵寿 灵寿县地处河北省中西部,西依太行山,东临华北平原,为石家庄市所辖县。其境内的五岳寨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河北省省会后花园”。
关键词 石家庄市 灵寿县 历史文化观 国家森林公园 华北平原 河北省 中西部 太行山
下载PDF
德日两国在地缘政治环境、历史文化观和战争记忆方面的差异是导致国家道歉态度迥然的根本原因
19
作者 江河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6年第4期136-139,共4页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王聪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庆四在《德国和日本战后国家认罪道歉态度比较》一文对同为二战侵略国的德日道歉情况进行了比较,并揭示了日本的国家道歉现状及影响。 作者指出:国际上习惯将德日国家道歉...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王聪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庆四在《德国和日本战后国家认罪道歉态度比较》一文对同为二战侵略国的德日道歉情况进行了比较,并揭示了日本的国家道歉现状及影响。 作者指出:国际上习惯将德日国家道歉进行比较,是建立在二者罪行类似、恶劣程度相当且事发时间和国际大环境大体相似基础上的,但两国道歉的公开表述、后续执行和最终收效截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环境 历史文化观 道歉 国家 战争记忆 态度 中国人民大学 原因
下载PDF
“一带一路”历史文化观再思考——兼谈丝路文化遗产的价值发现与开发传承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洁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4-50,共7页
"一带一路"倡议促使我们重新理解和建构新的全球文明史观。过去,无论是西方视角的"欧洲中心"还是中国视角的"华夷秩序",都体现出一种差序化的帝国意识。今天"一带一路"的提出,某种程度上是对&q... "一带一路"倡议促使我们重新理解和建构新的全球文明史观。过去,无论是西方视角的"欧洲中心"还是中国视角的"华夷秩序",都体现出一种差序化的帝国意识。今天"一带一路"的提出,某种程度上是对"古丝绸之路"的文化复兴,在全球化视野下弘扬"天下主义",借力文化多样与文化共荣重绘新的文明版图。在与历史的呼应中重新审视历史文化资源的当下意义,在文物和遗址中理解世界文明的进程,发现"丝绸之路"文化线路遗产和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并予以科学合理的资源整合,从跨国联合文物考古展览、开发遗产廊道旅游产业、数字创意活化传统文化等几个维度,探索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传承与开发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 历史文化观 文化遗产 天下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