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研究及西安实践 被引量:28
1
作者 姜岩 孙婷 +2 位作者 董钰 赵雅倩 杨斯亮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116,共7页
文章首先根据国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管理的相关要求,剖析了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其次,以文化地理学、城市历史景观、文化遗产空间等与历史文化保护相关的理论为支撑,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历史文化... 文章首先根据国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管理的相关要求,剖析了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其次,以文化地理学、城市历史景观、文化遗产空间等与历史文化保护相关的理论为支撑,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工作的总体框架,主要包括:立足于区域遗产观,识别历史文化遗产价值;根据城市历史景观理论构建文化生态保护格局;以文化遗产空间为核心塑造魅力国土空间;以“一张图”为基础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最后,将该框架引入西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 区域遗产 城市历史景观理论 西安
下载PDF
邢台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重点难点问题研究——以隆尧秧歌为例
2
作者 卢青 《河北画报》 2025年第1期13-15,共3页
隆尧秧歌作为邢台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然而,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今天,隆尧秧歌的传承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首先概述了隆尧秧歌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色,随后分析了其在传承保护过程中遇到... 隆尧秧歌作为邢台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然而,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今天,隆尧秧歌的传承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首先概述了隆尧秧歌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色,随后分析了其在传承保护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隆尧秧歌的有效传承与保护,为邢台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尧秧歌 历史文化遗产 传承保护
下载PDF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3
作者 张俊飞 邱金楠 徐智蕙 《文化产业》 2024年第12期163-165,共3页
近年来,历史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历史文化遗产得以开发利用。目前,在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现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调查研究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历史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历史文化遗产得以开发利用。目前,在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现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调查研究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重点介绍一种通过元宇宙结合传统景点以及亚文化创新文创产品的开发利用方式,以期为其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能够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以及与相关文物、建筑、文化遗址等有关的历史故事、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内涵 历史文化遗产 民族历史文化 文化 保护和开发 开发利用方式 文创产品 保护传承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4
作者 张远向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3-27,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汲取了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的理论养分,承续了中国共产党保护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优良传统,植根于新时代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恢宏实践,对增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汲取了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的理论养分,承续了中国共产党保护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优良传统,植根于新时代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恢宏实践,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深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进行探究,有利于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更加自觉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生成逻辑
下载PDF
以敬畏之心保护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
5
作者 信长星 《人民周刊》 2024年第16期35-37,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江苏跨江滨海,遗存星斗,文脉绵长。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自觉,一体推进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传承、创新性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应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历史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城乡建设 保护传承 创新性发展 守正创新 文化自信
下载PDF
文化基因视域下我国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立新 张成章 《重庆建筑》 2024年第4期5-9,共5页
随着文化的不断演进,一些跨学科理论应运而生,“文化基因”便是其中的典型。该文分析1980年以来我国文化基因理论在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研究背景,通过梳理国内有关文化基因的研究,从概念与理论演变、研究对象、分类与研究方法... 随着文化的不断演进,一些跨学科理论应运而生,“文化基因”便是其中的典型。该文分析1980年以来我国文化基因理论在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研究背景,通过梳理国内有关文化基因的研究,从概念与理论演变、研究对象、分类与研究方法、应用实践4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找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提高文化基因研究的质量,推动我国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好地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基因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
下载PDF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中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7
作者 王清恋 张博程 《城乡建设》 2024年第18期50-53,共4页
2024年4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同期杂志,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 2024年4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同期杂志,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发表署名文章《扎实做好新时代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明确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过程中推动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保护传承 《求是》杂志 城乡建设 历史文化遗产 遗产活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可替代 活化利用
下载PDF
扎实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8
作者 李仁君 陈小燕 《四川党的建设》 2024年第13期14-15,共2页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四川历史悠久,文脉悠长,是名副其实的文化遗产资源大省。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扎实...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四川历史悠久,文脉悠长,是名副其实的文化遗产资源大省。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扎实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高质量发展,接续书写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时代新篇章,为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文化遗产资源 历史文化遗产 守正创新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精神力量 新征程 名副其实
下载PDF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历史文脉的传承——对韩国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思考 被引量:28
9
作者 马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7,共5页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与文化保护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文化遗产保护除了要制定相关的法律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民众的自主参与。民众的自觉意识,是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得到保护的基本前提,而学者的参与则是传统文化得以保护...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与文化保护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文化遗产保护除了要制定相关的法律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民众的自主参与。民众的自觉意识,是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得到保护的基本前提,而学者的参与则是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与传承的智力保障。有鉴于此,韩国文化遗产的一些保护方法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历史记忆 保护 传承 韩国
下载PDF
京津冀一体化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传承与协同保护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仲山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89,共5页
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天然的血脉联系,呈现同源性、共生性、互赏性特征,这种关联源自相近、相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体现在非遗技艺传承格局、同源分枝的传承路径、传承人来往迁徙过程等方面,形成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发展的历史... 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天然的血脉联系,呈现同源性、共生性、互赏性特征,这种关联源自相近、相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体现在非遗技艺传承格局、同源分枝的传承路径、传承人来往迁徙过程等方面,形成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发展的历史和人文基础。加强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努力探索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发展的路径,从联合传播、市场互通、资源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形成共生、共享和共赢的和谐发展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一体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传承 协同保护
下载PDF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11
作者 宁思文 宋洁 《文化产业》 2024年第21期79-81,共3页
现全面探讨了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强调了社区参与在维护这一历史遗迹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分析中轴线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保护过程中的法律政策框架、面临的挑战、保护实践与创新策略,突出了社区在传承和活化文化遗产中的积极... 现全面探讨了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强调了社区参与在维护这一历史遗迹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分析中轴线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保护过程中的法律政策框架、面临的挑战、保护实践与创新策略,突出了社区在传承和活化文化遗产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北京中轴线 社区参与 实践与创新 历史遗迹 保护传承 核心作用 历史文化
下载PDF
活态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以柳州市曙光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践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玲玲 梁晓慧 《广西城镇建设》 2020年第1期88-92,共5页
历史文化街区内居住着大量的居民,他们传统的日常生活方式构成了街区内充满活力的场景,是体现乡愁和延续记忆的地方。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类型,应当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然而,由于我国... 历史文化街区内居住着大量的居民,他们传统的日常生活方式构成了街区内充满活力的场景,是体现乡愁和延续记忆的地方。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类型,应当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然而,由于我国大多历史文化街区长期以来主要采取静态保护模式,使得很多街区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和生命力。本文以柳州市曙光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践为例,探讨活态文化遗产保护对街区保护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促进活态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态文化遗产 传承和发展 柳州市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规划 实践
下载PDF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传承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贯彻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座谈会”上的讲话 被引量:1
13
作者 童明康 《小城镇建设》 2010年第4期14-17,共4页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已经实施17个月了,在这部条例颁布之初,国家文物局就召开了贯彻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座谈会,今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在北京召开贯彻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已经实施17个月了,在这部条例颁布之初,国家文物局就召开了贯彻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座谈会,今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在北京召开贯彻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座谈会,目的就是交流实施工作的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文物局 保护 文化遗产 局长 传承 建设部
下载PDF
坚定文化自信 坚持守正创新 不断开创长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局面
14
作者 张恩惠 《新长征》 2024年第12期23-25,共3页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我...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部署,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一体推进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传承、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市,为新时代长春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文化强市 历史文化遗产 创新性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 城乡建设 文化保护传承 守正创新
下载PDF
强化保护传承 创新活化利用 彰显吉林文化遗产的时代光彩
15
作者 金育辉 《新长征》 2024年第11期19-20,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保护中华文化遗产、赓续民族历史文脉念兹在兹、关怀备至,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推动新时代文化遗产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吉林省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承载...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保护中华文化遗产、赓续民族历史文脉念兹在兹、关怀备至,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推动新时代文化遗产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吉林省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承载着吉林的历史记忆、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保护好、传承好这些文化遗产,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吉林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振兴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保护传承 历史性变革 文化自信 率先垂范 文化遗产资源 历史性成就 历史文脉
下载PDF
巴中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富业 《文史杂志》 2009年第5期58-60,共3页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盆地东北边缘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东临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与陕西汉中接壤。199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巴中地区;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巴中地区,建立巴中市(地级)。其辖巴州区、平昌县、通...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盆地东北边缘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东临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与陕西汉中接壤。199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巴中地区;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巴中地区,建立巴中市(地级)。其辖巴州区、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幅员12325平方公里,人口356.1万(2001年)。巴中市位于重庆、成都、西安的金三角地带,市政府所在地南距重庆450公里,西距成都400公里,北距西安650公里,与相邻的达州、南充、汉中及宝成铁路、襄渝铁路距离都在200公里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中市 历史文化遗产 传承 保护 巴中地区 宝成铁路 国务院 大巴山
下载PDF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赓续吉林历史文脉
17
作者 曹路宝 《新长征》 2024年第11期16-18,共3页
党的二十大鲜明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 党的二十大鲜明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不仅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激活了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遗产保护 思想解放 文化根基 历史文脉 现代文明 建设文化强国 传承发展
下载PDF
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18
作者 苏娟 《文化产业》 2024年第27期136-138,共3页
戏剧,作为我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关键体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民族精神。当前,面对社会的快速变革,众多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步淡出公众的视线,面临消失的风险。因此,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迫切。首要之处在于... 戏剧,作为我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关键体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民族精神。当前,面对社会的快速变革,众多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步淡出公众的视线,面临消失的风险。因此,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迫切。首要之处在于深度挖掘其内在价值,这些传统戏剧形式不仅是璀璨的艺术瑰宝,更是民族历史与记忆的重要媒介。它们通过独特的表演艺术,鲜活地展现了各民族的历史变迁、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然而,这些宝贵的遗产在现代社会中遭遇多重挑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进行保护和传承,以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为后代保留无价的精神财富,同时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贡献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戏剧 艺术瑰宝 历史与记忆 精神财富 内在价值 保护传承 保护传承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彝族叙事诗《妈妈的女儿》保护与传承研究
19
作者 罗艳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20期7-9,共3页
《妈妈的女儿》是一部彝族传统叙事诗,蕴含了深厚的民族文化与历史记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中占据重要地位。这部叙事诗不仅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研究彝族历史、民俗、哲学思想以及文学艺术的珍贵资料,具... 《妈妈的女儿》是一部彝族传统叙事诗,蕴含了深厚的民族文化与历史记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中占据重要地位。这部叙事诗不仅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研究彝族历史、民俗、哲学思想以及文学艺术的珍贵资料,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虽然来自民间,却具有高雅的艺术品位,体现了彝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叙事诗 彝族文化 文化历史 彝族人民 艺术品位 保护传承 独特魅力
下载PDF
加强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监测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
20
作者 徐知秋 张宁 《城乡建设》 2024年第10期98-99,共2页
随着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保护投入不断增加,各地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一大批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留。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时强调,要着力解决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屡... 随着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保护投入不断增加,各地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一大批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留。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时强调,要着力解决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屡遭破坏、拆除等突出问题,加强监督检查和问责问效。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数据的整合共享,提升监测管理水平,逐步实现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的动态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 历史文化遗产 文化保护传承 动态监管 互联互通 全面深化改革 加强监督 整合共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