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蜀城池空间环境营造探讨——基于清代历史方志的分析研究
1
作者 袁晓菊 张兴国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6期93-100,共8页
明清时期城市发展出现一次新的高潮,巴蜀地域在经历了长达数十载的兵燹之乱后掀起大规模的城市重建活动。在清代官方主导编修的各类地方志书中,图文并茂地记录了大量与城池营造相关的历史信息,为研究这一时期巴蜀城池空间环境营造提供... 明清时期城市发展出现一次新的高潮,巴蜀地域在经历了长达数十载的兵燹之乱后掀起大规模的城市重建活动。在清代官方主导编修的各类地方志书中,图文并茂地记录了大量与城池营造相关的历史信息,为研究这一时期巴蜀城池空间环境营造提供了可靠的研究物料和重要佐证。通过地方志中历史舆图与文字记载的解析、梳理,从城池的选址布局、空间架构、景观塑造三方面入手,探讨清代巴蜀城池空间环境营造的典型规律和地域特征,既能丰富古代城池空间环境营造的研究视角,也能为当前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清代 巴蜀 历史方志 城池营造 空间环境
下载PDF
方志学理论基础述评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峰 《上海地方志》 2020年第4期31-40,94,共11页
本文通过分析方志学者关于方志学学科属性的理论轨迹、内在逻辑,理清他们关于方志学理论基础的观点,认为传统方志学属于历史学科,现代方志学具有综合性、成为综合性学科,但不能把它从综合性更强、成为综合性学科的现代历史学中分离出去... 本文通过分析方志学者关于方志学学科属性的理论轨迹、内在逻辑,理清他们关于方志学理论基础的观点,认为传统方志学属于历史学科,现代方志学具有综合性、成为综合性学科,但不能把它从综合性更强、成为综合性学科的现代历史学中分离出去。从学科上讲,方志学理论基础主要是历史学,历史学为方志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为其理论体系的构建起支撑或指导作用。现代方志学吸纳了其他学科的理论因素,方志学的理论基础具有其他学科的部分内容。历代方志理论研究成果也是方志学理论基础的部分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志 理论基础 方志理论历史 其他学科
下载PDF
基于地方志的1736-1911年华北秋粮丰歉指数序列重建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萧凌波 闫军辉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77-1788,共12页
粮食作物的收成丰歉与气候要素的关联是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社会影响的重要切入点。利用清代地方志中的收成丰歉记录,以语义差异法对收成等级进行区分,重建了1736-1911年华北地区秋粮丰收和歉收指数序列,定量分析收成变化特征及其与同... 粮食作物的收成丰歉与气候要素的关联是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社会影响的重要切入点。利用清代地方志中的收成丰歉记录,以语义差异法对收成等级进行区分,重建了1736-1911年华北地区秋粮丰收和歉收指数序列,定量分析收成变化特征及其与同期温度和降水变化的关系,并对比以往常用的官方收成分数奏报记录,探讨地方志资料在重建历史粮食收成变化中的优势和不足。结果表明:①地方志中的歉收记录相比丰收记录更为可靠,重建的歉收指数序列可在相当程度上描述总体收成的变化,就宏观趋势而言,19世纪歉收风险相比18世纪显著增加。②歉收指数序列与10年、5年尺度的温度变化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反映气候转冷可显著提升歉收风险;在年际尺度上,歉收指数序列与降水呈显著负相关,与旱灾指数序列的相关系数则达到0.71(p <0.001),体现出极端旱灾对于华北粮食收成的严重威胁。③地方志中的收成记录虽在量化精度上不如奏报,但其歉收记录对于极端减产年份的反映更为准确,两者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以上结论有助于改进利用历史文献资料研究过去气候变化影响的技术手段,并深化气候变化对过去农业生产系统影响规律的科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社会影响 粮食收成 历史方志 华北
原文传递
方志学科建设研究综述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柏修 《中国地方志》 CSSCI 2004年第10期6-12,共7页
随着独立的中国方志学科创建工作的开展 ,地方志和方志学的定义亟待统一。方志界在对上述问题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设方志学学科体系的 1 0种构想以及学科体系的构成依据和特征。基本思路是两种 :一种是按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学科史... 随着独立的中国方志学科创建工作的开展 ,地方志和方志学的定义亟待统一。方志界在对上述问题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设方志学学科体系的 1 0种构想以及学科体系的构成依据和特征。基本思路是两种 :一种是按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学科史的思路进行构想 ;另一种则是沿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和学科史的思路展开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志理论 学科建设 方志编纂 历史方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