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学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的双向阐释——试论格林布拉特文化诗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
陶水平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1
|
|
2
|
“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以《五号屠场》中“德累斯顿大屠杀”为例 |
汪小玲
|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
2007 |
3
|
|
3
|
评多克托罗《拉格泰姆时代》中历史的文本性 |
李俊丽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4
|
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分析《圣诞欢歌》 |
周文君
邱天河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5
|
文本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新历史主义视域下的《他们眼望上苍》 |
陈莉
|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17 |
0 |
|
6
|
文本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千金》 |
黄运佳
|
《世纪之星—高中版》
|
2021 |
0 |
|
7
|
文本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 |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3
|
|
8
|
命运与选择——从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 |
袁清
金巍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9
|
种族关系的隐晦书写——玛丽莲·罗宾逊《基列家书》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
杜光慧
|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0
|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研究新论--袪魅后的文本、对话与审美 |
孔凡娟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11
|
历史—文本—虚构——论历史文本在《发现陌生人》中的隐喻功能 |
赵伐
|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12
|
希拉里·曼特尔《狼厅》的历史文本意识 |
王艳萍
|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7 |
1
|
|
13
|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狼厅》的宗教文化解读 |
张松存
|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4
|
《彩虹几度》的文本与历史关系解读 |
叶婷
|
《克拉玛依学刊》
|
2015 |
0 |
|
15
|
新历史主义文论再研究 |
王玫
李阳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5
|
|
16
|
文史对话:《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的新历史性 |
李静
何敏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17
|
幸存的小说化历史文本《残月楼》 |
赵庆庆
|
《语言与文化论坛》
|
2018 |
0 |
|
18
|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视角下的《格列佛游记》解读 |
王兰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17 |
1
|
|
19
|
庞德对中华文化的改编——一个新历史主义视角 |
崔放
姚成贺
|
《语言教育》
|
2021 |
2
|
|
20
|
历史与文本的互读——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读谭恩美《接骨师之女》 |
谢嘉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