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翻译与中国历史话语的构建与传播 被引量:3
1
作者 屈文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26,共11页
选择历史译名往往意味着选择立场,而具备历史意识和把握历史观是译者选择立场的前提。历史翻译须克服历史无意识,了解唯物史观、革命史观等主要历史研究范式,并熟练运用基于历史知识和历史常识而形成的历史理性。文章从若干例有代表性... 选择历史译名往往意味着选择立场,而具备历史意识和把握历史观是译者选择立场的前提。历史翻译须克服历史无意识,了解唯物史观、革命史观等主要历史研究范式,并熟练运用基于历史知识和历史常识而形成的历史理性。文章从若干例有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的翻译出发,深入剖析不同历史观下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翻译,并回应中国近代史上的若干重大关切,以论证历史翻译须贴近史实、反映史观、合乎史识。历史翻译就是历史诠释,更事关历史唯物主义话语体系的构建和中国历史话语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翻译 历史无意识 历史 历史理性 译者立场 话语构建 话语传播
下载PDF
历史翻译与中国历史话语的构建与传播
2
作者 崔帅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年第7期125-128,共4页
历史翻译与立场息息相关,要想提高历史翻译质量,需要译者拥有完善历史知识体系,能够以独特视角审视历史。同时,在翻译的过程中,应改变历史无意识观念,结合唯物史观和革命史观等展开历史探索,根据自身对历史的认识理性翻译,拓展历史传播... 历史翻译与立场息息相关,要想提高历史翻译质量,需要译者拥有完善历史知识体系,能够以独特视角审视历史。同时,在翻译的过程中,应改变历史无意识观念,结合唯物史观和革命史观等展开历史探索,根据自身对历史的认识理性翻译,拓展历史传播范围,为强化中国历史话语权奠定良好基础。本文主要对历史翻译与中国历史话语的构建与传播进行浅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翻译 中国历史话语 构建 传播
下载PDF
当代学术生态中的音乐文献翻译学科构建(一)——音乐文献翻译的历史理路述略 被引量:5
3
作者 缑斌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4期113-116,共4页
音乐文献翻译是一门跨越多门学科的正在兴起的分支学科。文献翻译始终处于人类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带,曾有力地推动了不同民族间文化传播的车轮。我国有着悠久的文献翻译历史,在历史的不同时期都产生了经典的译品、丰富的译论和卓越的大师... 音乐文献翻译是一门跨越多门学科的正在兴起的分支学科。文献翻译始终处于人类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带,曾有力地推动了不同民族间文化传播的车轮。我国有着悠久的文献翻译历史,在历史的不同时期都产生了经典的译品、丰富的译论和卓越的大师。梳理分析文献翻译史上的种种现象和前人的成功经验及其理论成就,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文献翻译理论和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生态 音乐文献 学科构建 翻译历史 理路述略
下载PDF
翻译认知与翻译历史观的建立——“中外翻译史”课程教学探讨 被引量:65
4
作者 祝一舒 《山东外语教学》 2018年第5期109-117,共9页
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课程设置中,"中外翻译史"作为选修课程一直以来在翻译教学中受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对翻译史的认识不足。针对此种现象,本文重点强调"中外翻译史"课程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课程设置中,"中外翻译史"作为选修课程一直以来在翻译教学中受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对翻译史的认识不足。针对此种现象,本文重点强调"中外翻译史"课程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中外翻译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探讨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认知翻译,了解翻译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译者的责任,以期学生可以从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对中国和西方的翻译史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并且建立一个整体的翻译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翻译 《中西翻译简史》 翻译历史 翻译教学
下载PDF
湖北历史文化旅游景点翻译研究——跨文化传播学视角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唐燕 《文教资料》 2014年第5期56-57,共2页
翻译研究关注的焦点即文化沟通和语言移植等重大的现实问题,翻译理论的运用应具有实践指导的价值。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特别是世界多极化及全球经济趋势不断加快的现实背景下,历史旅游景点的外宣翻译在湖北省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中... 翻译研究关注的焦点即文化沟通和语言移植等重大的现实问题,翻译理论的运用应具有实践指导的价值。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特别是世界多极化及全球经济趋势不断加快的现实背景下,历史旅游景点的外宣翻译在湖北省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规范、协调、保障、稳定的作用,跨文化传播学视角下的湖北外宣翻译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本文从宏观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以湖北政府为主体的外宣翻译质量,并从微观的角度探讨采用何种策略提高旅游景点英文译本的传意性和可接受性。提出提升英文翻译质量的策略和建议,进一步发挥外宣翻译在提高湖北文化软实力及在湖北荆楚文化输出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旅游景点翻译 翻译质量 翻译策略 软实力
下载PDF
论典籍翻译的历史忠实与阐释辩证观——基于《孙子兵法·计篇》两个英译本的描述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海翔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5-40,共6页
以典籍翻译的忠实标准为切入点,从作者创作的历史性、译者阐释的历史性、文本语言的历史性和非语言差异的历史性出发,结合《孙子兵法.计篇》两个译本的比较描述,指出典籍翻译的历史性导致了译者理解与阐释的局限性。以法国学者阿尔比提... 以典籍翻译的忠实标准为切入点,从作者创作的历史性、译者阐释的历史性、文本语言的历史性和非语言差异的历史性出发,结合《孙子兵法.计篇》两个译本的比较描述,指出典籍翻译的历史性导致了译者理解与阐释的局限性。以法国学者阿尔比提出的历史的忠实观及意大利哲学家艾柯提出的阐释辩证观为依据,认为译文须忠实于译者所处时代的目的语与译文读者,在此基础上无限接近原作者的"欲言",同时,为避免阐释的过度,译者须以历史性关照下的文本为依归,遵循文本内部一致性原则,依据上下文为文本的阐释作出限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历史 历史的忠实 阐释的辩证
下载PDF
维新派在中国翻译历史上的贡献
7
作者 金玲 《山西档案》 2019年第3期169-170,共2页
维新派在促进我国翻译发展方面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维新派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活动对于中国翻译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为人们掌握翻译发展历史提供了依据。本文首先阐述了维新派在晚清期间的翻译理论和具体实践,然后对维新派在中国翻译历... 维新派在促进我国翻译发展方面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维新派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活动对于中国翻译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为人们掌握翻译发展历史提供了依据。本文首先阐述了维新派在晚清期间的翻译理论和具体实践,然后对维新派在中国翻译历史上的贡献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新派 中国 翻译历史
下载PDF
中国翻译历史中的“对等”
8
作者 仝品生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10-115,共6页
"对等"是西方翻译历史中的重要概念,它推动了西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相对来看,在中国翻译历史中"对等"似乎不是一个显性的概念。从支谦到钱钟书等学者都提出过对等翻译的概念,这些概念不但清楚地表明了从古至... "对等"是西方翻译历史中的重要概念,它推动了西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相对来看,在中国翻译历史中"对等"似乎不是一个显性的概念。从支谦到钱钟书等学者都提出过对等翻译的概念,这些概念不但清楚地表明了从古至今中国翻译实践中"对等"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中国对等翻译在实践中的流变,以及对中国译学潜移默化的构建作用。对中国对等翻译思想的追溯,不但可以揭示中国翻译的本质,还可以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发展与翻译之间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翻译历史 对等 论争
下载PDF
巴哈伊经典翻译:历史、标准与程序
9
作者 万兆元 《宗教经典汉译研究》 2013年第1期193-210,共18页
新兴宗教巴哈伊信仰的经典翻译活动正在世界各地大规模地进行,因此,对此研究值得深入探讨。同时,巴哈伊权威文献中含有大量关于翻译的论述,值得挖掘梳理。有鉴于此,本文回顾了新兴宗教巴哈伊信仰的经典翻译史——特别是英译史与中译史,... 新兴宗教巴哈伊信仰的经典翻译活动正在世界各地大规模地进行,因此,对此研究值得深入探讨。同时,巴哈伊权威文献中含有大量关于翻译的论述,值得挖掘梳理。有鉴于此,本文回顾了新兴宗教巴哈伊信仰的经典翻译史——特别是英译史与中译史,梳理了有关翻译标准和翻译程序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哈伊信仰 经典翻译 翻译历史 翻译标准 翻译程序
下载PDF
求同存异,进退有度,百花齐放——后殖民翻译历史实践对大学英语教育的启示
10
作者 罗晓蓉 《新余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08-110,共3页
对受过英殖民统治的爱尔兰、印度和中国香港的后殖民翻译历史实践进行研究,分析他们的异同,最后探讨了其对大学英语教育的启示:既要有开放的心胸来接纳外来文化的冲击,也要做好本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
关键词 后殖民翻译历史实践 爱尔兰 印度 香港 大学英语教育
下载PDF
翻译的历史定位与文化诠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捷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30-32,共3页
翻译在人类文明的交流和发展历史中起了重大的作用。同时,在历史上,翻译活动作用的发挥也受到各种外部、内部控制的制约。本文从翻译对译入语语言和文化产生的正面影响入手,采用了例证的方法,还原了翻译应有的历史位置。同时,在对这些... 翻译在人类文明的交流和发展历史中起了重大的作用。同时,在历史上,翻译活动作用的发挥也受到各种外部、内部控制的制约。本文从翻译对译入语语言和文化产生的正面影响入手,采用了例证的方法,还原了翻译应有的历史位置。同时,在对这些例子的分析中,充分发掘出各种文化因素对翻译作用的发挥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历史作用 权力话语 语言和文化
下载PDF
中国翻译历史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丽红 张妮 《科技信息》 2013年第12期212-212,共1页
我国的翻译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了解这一历史不仅有助于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而且有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和发展翻译事业。中国的翻译史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汉代-秦符时期、隋-唐-宋时期、明清时期、五四时期、新中国成立至今。
关键词 翻译历史 发展
下载PDF
历史描写性翻译研究对象的确立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剑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6-105,共10页
作为翻译现象的文本并无先验之本质,而是被“认定之翻译”,是在具体环境中被呈现为或被看待为翻译的文本。对于某文本而言,其副文本中的身份标识能够反映制造者对其身份归属的呈现,其元文本中的身份标识能够反映阅读使用者对其身份归属... 作为翻译现象的文本并无先验之本质,而是被“认定之翻译”,是在具体环境中被呈现为或被看待为翻译的文本。对于某文本而言,其副文本中的身份标识能够反映制造者对其身份归属的呈现,其元文本中的身份标识能够反映阅读使用者对其身份归属的看待,二者共同反映出具体历史环境中与该文本直接相关的人对其身份归属的“认定”。以副文本和元文本中的身份标识为线索判断历史上的某文本是否属于翻译现象,有助于排除对翻译本质的先验性预设,在确立研究对象环节做到明确、客观、稳定、开放,有利于历史描写性翻译研究的科学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描写性翻译研究 研究对象 认定之翻译 副文本 元文本
下载PDF
模因论视阈下的历史文本翻译研究——以《二战制胜秘诀》的翻译实践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普聪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61-68,共8页
海利根提出了"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同化、保持(或记忆)、表达和传播。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也同样适用。从模因论视角出发,以《二战制胜秘诀》这一历史文本的翻译实践为例,通过对模因论及模因... 海利根提出了"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同化、保持(或记忆)、表达和传播。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也同样适用。从模因论视角出发,以《二战制胜秘诀》这一历史文本的翻译实践为例,通过对模因论及模因论和翻译的关系进行文献综述,选取翻译实践中的典型例子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词汇模因和句式模因探讨"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对历史文本翻译的指导作用,指出词汇模因翻译的难点往往在"表达"阶段,"表达"源语模因是关键;但对于句式模因翻译而言,"同化"阶段则是关键。此外",传播"阶段不仅发生在目的语读者身上,译者对源语模因的"同化"解码,是"传播"的另一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因论 “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 历史文本翻译
下载PDF
我国翻译历史及翻译理论简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晓莉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53-54,共2页
以时间的发展为主线,介绍了我国翻译的实践史,概括了各个时期的著名的翻译家,以及他们各自的翻译主张,而后介绍了我国的翻译理论的几大方面。
关键词 翻译历史 直译 意译 传神说
下载PDF
翻译历史研究进程的思考
16
作者 冯丽慧 《青年与社会(下)》 2014年第11期294-294,共1页
在两种不同文化体系起到桥梁作用的就是语言翻译。在很早以前文化的交流过程中翻译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从很早以前佛教典籍的翻译到现代的各式题材的小说都伴随着不可磨灭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 翻译历史 文化转向 研究方法
下载PDF
略谈我国历史上三位翻译家的翻译特色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珉 《语言与翻译》 1985年第1期83-86,82,共5页
我国约有两千年的翻译历史,曾涌现过不少博学多才,成就卓著的大翻译家,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数玄奘、严复和鲁迅。本文简述一下他们的翻译特色。
关键词 翻译历史 译文质量 翻译事业 《天演论》 译场 翻译 文字语 翻译思想 翻译理论 地底旅行
下载PDF
从中国的翻译历史任务转型看文化研究中翻译转向的必要性
18
作者 张杰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4期232-232,234,共2页
该文指出由于当今中国的翻译历史任务发生了转型,文化研究中的翻译转向显现了其必要性。文章介绍了翻译转向的理论流派,促使翻译历史任务转型的几个原因,还讨论了翻译转向时应注意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中国的翻译历史任务 文化研究 翻译转向
下载PDF
试论英语世界当代中国小说翻译场域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4
19
作者 蒋梦莹 汪宝荣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第3期102-111,共10页
英语世界对中国当代小说的翻译场域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西方世界迫切想要了解新时期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现状,小说成为提供信息的重要媒介,大量短篇小说以选集形式在英语世界翻译出版。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强以及网络文化的蓬勃兴... 英语世界对中国当代小说的翻译场域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西方世界迫切想要了解新时期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现状,小说成为提供信息的重要媒介,大量短篇小说以选集形式在英语世界翻译出版。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强以及网络文化的蓬勃兴起,来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翻译行为者纷纷参与到中国文学英译队伍中,翻译和出版的策略也不断革新。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当下中国当代小说翻译场域发生了重要转变。本文从描述性社会翻译学研究范式出发,以布迪厄场域理论为分析工具,试图勾勒中国当代小说英译场域的历史演变进程,探讨这种演变背后的内外部原因,旨在打破目前学界对中国当代小说英译的静态认知,进而强调翻译研究中历史观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小说英译 场域理论 描述性社会翻译 翻译研究历史
下载PDF
历史文献的翻译——THE SIEGE IN PEKING译例初探
20
作者 张青 《普洱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84-85,共2页
The Siege in Peking是丁韪良的一部重要著述,记录了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北京东郊民巷使馆被围事件,是历史学家和评论家评价丁韪良"侵略者"和"谋士"身份的重要史料来源,而该书在国内尚无出版的译著,仅有的翻译片段... The Siege in Peking是丁韪良的一部重要著述,记录了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北京东郊民巷使馆被围事件,是历史学家和评论家评价丁韪良"侵略者"和"谋士"身份的重要史料来源,而该书在国内尚无出版的译著,仅有的翻译片段,其准确性也待考察。如何准确地翻译该书成为摆在国内译者面前的难题。蔡新乐在研究历史文献的翻译时,提出要"追求文献翻译的历史性",并从对应、对接、对话三个方面对该主张进行阐释,以实现忠实的最高准则。基于此,以蔡新乐"追求文献翻译的历史性"为原则,对收录在The Siege in Peking中、译本较多的The Problem of Reconstruction三译本进行初探,以期进一步研究历史文献的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献翻译 The Siege in Peking 丁韪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