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3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历史观多重意蕴探析
1
作者 王娟 王刚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16期1-1,4-6,共4页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蕴含多种独特的重要观念,其中独特的历史观仍有待进一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遵循。从唯物史观视域审视中国式现代化所形成的独特历史观,尤其要重视历史耐心保持、秉持人民至上立场、强调世...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蕴含多种独特的重要观念,其中独特的历史观仍有待进一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遵循。从唯物史观视域审视中国式现代化所形成的独特历史观,尤其要重视历史耐心保持、秉持人民至上立场、强调世界历史规律遵循、重视历史规律和大势把握四重内涵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唯物史观 历史观 历史观
下载PDF
从大历史观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庚香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0,共27页
中国道路是理解近代以来中国总体性问题的根本、根据和基础,中国道路本质上就是中华民族探索和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只有立足大历史观,才能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避免陷入“中国道路、西方话语”的陷阱。要... 中国道路是理解近代以来中国总体性问题的根本、根据和基础,中国道路本质上就是中华民族探索和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只有立足大历史观,才能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避免陷入“中国道路、西方话语”的陷阱。要重构史观,了解、学习、借鉴、批判和超越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的思想素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维把握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走向及趋势,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为分析历史演变机理、探究历史发展规律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5000多年文明史以及100多年党史、70多年新中国史、60多年社会主义发展史和40多年改革开放史,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要重构文明,以“第二个结合”理论创新成果指引中国式现代化的超越与回归、守正与创新,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要重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立比较完整、完善的关于中国道路阐释的自主知识体系,形成有关中国道路理论的特色方式、特色理论视域、特色学派,以揭示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能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要抓紧构建新时代中国学和世界中国学,实现自我视角和他者视角相互交织、比较平衡的文明交流和研究范式。要高度关注当前世界中国学研究中七大具有全局性的“中国问题”,包括汤因比之问、彭慕兰之问、李约瑟之问、康德拉季耶夫之问、福山之问、雷默之问、李希霍芬之问,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不断深化对中国道路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探索,形成富有创造性和价值感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中国道路的思想建构和实践指导做出历史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观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新时代中国学 世界中国学
下载PDF
大历史观视域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俞婷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1,共4页
作为一种观察历史发展趋势和社会运动规律的思维方法,大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应用和创新发展,具有深邃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和鲜明的实践品格三重特征。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将其置于深邃宽广的大... 作为一种观察历史发展趋势和社会运动规律的思维方法,大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应用和创新发展,具有深邃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和鲜明的实践品格三重特征。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将其置于深邃宽广的大历史观视域下,坚持守正性与创新性、整体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基本遵循,在具体实践中统筹好“两个大局”,以大历史观为科学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内涵 基本遵循 实践要求
下载PDF
唯物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伟光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6,共13页
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观点和看法。中华优秀传统历史观念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包括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对厚古薄今复古主义历史观的批判思... 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观点和看法。中华优秀传统历史观念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进步历史观包括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对厚古薄今复古主义历史观的批判思想、民本思想、大同思想、“大一统”思想等,蕴含着与唯物史观相契合的合理因素和创新萌芽,在中国社会历史观发展史上产生了积极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中国化时代化贡献了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智慧。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思想进步历史观的有益成分,有助于进一步实现唯物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思想进步历史观的有机结合,在“两个结合”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中华优秀传统思想 进步历史观 民本思想 大同思想
下载PDF
大历史观视域下对党的自我革命理论的三维辩证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蕉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2,共7页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它根植于党的初心和使命,并已逐步发展为当前党的理论体系中的核心议题。党的自我革命是在历史中生成、在发展中传承、在实践中光大的,故而要准确把握这一创新理论,就要结合党对自身...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它根植于党的初心和使命,并已逐步发展为当前党的理论体系中的核心议题。党的自我革命是在历史中生成、在发展中传承、在实践中光大的,故而要准确把握这一创新理论,就要结合党对自身百年奋斗史的历史总结来分析,认识其伴随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演化而来的三重特征:内生性、长效性和系统性。在大历史观的视域下把握这三点,不仅有助于厘清自我革命理论在思想争鸣中所遇到的挑战,也有助于我们在整体上理解党的自我革命理论的核心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建设 自我革命 全面从严治党 历史观
下载PDF
以大历史观深刻把握中国青年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长期趋势 被引量:1
6
作者 邓希泉 《广东青年研究》 2024年第1期53-63,共11页
大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去把握历史本质的科学方法。现代意义上中国青年群体的生成壮大,是在外部力量的推动下更多地源于内部质变的历史必然,并且在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大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去把握历史本质的科学方法。现代意义上中国青年群体的生成壮大,是在外部力量的推动下更多地源于内部质变的历史必然,并且在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赋予了中国青年独特的本质规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青年工作为中国青年发展提供了最可靠的支持,有效克服了西方青年发展模式的固有缺陷,已经并将持续为中国青年发展开辟了全新的社会时空和发展路径。中国青年世代的有序更替与接续奋斗是中国青年和中国青年运动顺应历史大势的历史主动,是展现中国青年的历史作用、时代责任、未来使命的必然要求。中国青年发展模式的核心要义表现为青年群体的整体发展和优先发展,以健康和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劳动实践能力是青年发展的最核心目标和优先发展理念的最鲜明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观 中国青年发展 基本规律 长期趋势
下载PDF
马克思的历史观与哲学变革
7
作者 方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5,共10页
历史观是马克思最具原创性贡献的领域之一,唯物史观就是马克思的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诞生以前,一切哲学在历史观上都受困于“观念的神话”与“遮蔽”。而“观念的神话”与“遮蔽”,源自人类实践的具体历史形式--分工,特别是... 历史观是马克思最具原创性贡献的领域之一,唯物史观就是马克思的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诞生以前,一切哲学在历史观上都受困于“观念的神话”与“遮蔽”。而“观念的神话”与“遮蔽”,源自人类实践的具体历史形式--分工,特别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分工以及职业精神生产者的出现和扩大。唯物史观的创立,终结了观念决定历史的神话、超历史的历史哲学的神话、历史宿命论的神话,开辟了一种崭新的哲学图景。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应摈弃从观念到观念、从文献到文献、从概念到概念的研究范式,从实践的不同历史形态的变化入手,展开活的历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历史观 观念神话 分工 唯物史观
下载PDF
近现代工程:工程教育的历史观与价值观(上)
8
作者 杨欢 李金城 +1 位作者 杨贺雅 李武华 《科教发展研究》 2024年第1期121-140,共20页
文章从工程的由来与阶段划分的角度叙述工程的历史发展,以不同时代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状况为基础,简要回顾工程的起源与古代工程阶段,重点讨论近代和现代工程的特点与历史演化,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脉络,工程师群体与工程师文化的形成以及... 文章从工程的由来与阶段划分的角度叙述工程的历史发展,以不同时代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状况为基础,简要回顾工程的起源与古代工程阶段,重点讨论近代和现代工程的特点与历史演化,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脉络,工程师群体与工程师文化的形成以及工程教育的历史观与价值观。文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简述了原始工程与古代工程的特点以及向近代工程的演化,分析了近代工程、近代工程师、高等工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并以电气工程为例回顾了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初期发展。下篇分析了近代工程向现代工程的演变,探讨了现代工程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影响,最后从整个工程历史发展的角度总结工程教育的历史观与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工程 工程教育 历史观 价值观
下载PDF
大历史观视域下毛泽东对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贡献与启示
9
作者 杨小军 李银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大历史观是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有的理论视野,以大历史观考察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百年历史,毛泽东当之无愧是奠基者、引领者。他领导各民族共同缔造新中国,使各民族“开始团结成为友爱合作的大家庭”;领导确立民族区... 大历史观是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有的理论视野,以大历史观考察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百年历史,毛泽东当之无愧是奠基者、引领者。他领导各民族共同缔造新中国,使各民族“开始团结成为友爱合作的大家庭”;领导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明确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等处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根本制度基础和根本原则遵循。以史为鉴,新时代建设更加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需要做到“三个相统一”,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坚持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以人民为中心相统一,坚持中华民族历史方位与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目标定位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区域自治 历史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主要内涵及时代价值
10
作者 刘信君 窦琦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具体应用,其超越了以往各种主义历史观所存在的问题,是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清除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领域的统治地位,实现了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与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具体应用,其超越了以往各种主义历史观所存在的问题,是一种科学的历史观,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清除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领域的统治地位,实现了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与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揭开了人类历史普遍发展规律的秘密,找到了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与科学理论的指导,在当今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历史观 唯物史观
下载PDF
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在规律及我国的机遇和挑战——以大历史观为分析视角
11
作者 孙西辉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前世界形势作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判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质上是对国际形势总体特征的判断,需要基于新时代大历史观视角准确认识这一论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国...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前世界形势作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判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质上是对国际形势总体特征的判断,需要基于新时代大历史观视角准确认识这一论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西方推广其现代化模式的结果。我们需秉承宏大历史观,顺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进趋势和时代潮流,从国际格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模式三个维度,辩证看待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观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国际格局 经济全球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树立正确历史观 修好党史终身课
12
作者 徐敏 《新湘评论》 2024年第13期39-39,共1页
前不久,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供了重要制度保证。树立并坚持正确的科学的历史观,对于我们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党的历史,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保持正确历史前进方向,具有重要... 前不久,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供了重要制度保证。树立并坚持正确的科学的历史观,对于我们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党的历史,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保持正确历史前进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党史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发展规律 党史学习 教育常态化 长效化 党的历史 正确历史观 前进方向 条例
下载PDF
大历史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重逻辑
13
作者 黄娟 刘翔 《世纪桥》 2024年第16期54-56,共3页
大学生是实现新时代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坚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课堂。将大历史观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加强二者的有机融合,不仅有利于从新时代的发展战略中掌握思政课的学理建设... 大学生是实现新时代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坚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课堂。将大历史观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加强二者的有机融合,不仅有利于从新时代的发展战略中掌握思政课的学理建设,也对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深度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 逻辑
下载PDF
大历史观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创新路径
14
作者 黄娟 刘翔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3期177-180,共4页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以大历史观引领青年群体在厚重的历史里,找到智慧的启迪,确定前进的方向,是当前高校思政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大历史观以跨学科性打破专业壁垒、以批判性提高学生思...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以大历史观引领青年群体在厚重的历史里,找到智慧的启迪,确定前进的方向,是当前高校思政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大历史观以跨学科性打破专业壁垒、以批判性提高学生思辨能力、以宽视域构建国际化视野、以创新性促成实践能力养成。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从问题意识、思维方式、方案设计的全过程中形成科学的大历史观,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 融合
下载PDF
经学知识融入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实现路径
15
作者 腾兴建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9期52-56,63,共6页
在儒家经典及历代经学家对经典的阐释即经学中,不仅记录着先秦时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历史叙事和现今的教材体系都难以阐明中华民族交往、... 在儒家经典及历代经学家对经典的阐释即经学中,不仅记录着先秦时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历史叙事和现今的教材体系都难以阐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情况下,将经学知识融入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自己要深入学习和掌握儒家典籍中关于民族史的内容,深入挖掘大学生历史观教育同经学知识的契合点,并努力将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相关史料和理论进行收集整合,开设以中华民族发展史为主线,以经学知识为中心,包含社会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知识在内的选修课,集中系统讲授中华民族发展史,使学生全面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脉络,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观 经学 民族精神 历史观教育 民族融合
下载PDF
从大历史观看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史研究
16
作者 宋学勤 《新疆社会科学(维文)》 2024年第1期65-74,共10页
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史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必不可少的思想史资源。在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三大体系”函待高质量构建的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社会... 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史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必不可少的思想史资源。在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三大体系”函待高质量构建的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是尽快补齐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史研究短板,不断强化、优化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体系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观 中国共产党 社会思想史
下载PDF
大历史观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武装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0,共17页
在“以文明求复兴”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最新精神标识,是新时代中国向世界表达自身形象的文化名片,是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文化战略及其宣传思想主线,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其出场... 在“以文明求复兴”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最新精神标识,是新时代中国向世界表达自身形象的文化名片,是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文化战略及其宣传思想主线,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其出场不仅表征着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蕴含的“文化生命体”因子和“历史主动精神”被全面激活,至关重要的是,透射出我们正努力将那个“古今中西之争”——实质是“中国向何处去”问题,转换为文化古今相通与文明交流互鉴以及以中国智慧并“焕新之力”促进文化“涵化”的志气、骨气、底气。立足习近平文化思想高度审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当优先基于大历史观探赜索隐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这三者不仅构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大写的逻辑”谱系,而且包蕴并体现着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无论是从历史逻辑还是理论逻辑出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本质上不啻于在“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方法论基础上的新的政治文明史观的书写或塑造;着眼于实践逻辑,则应进一步拓展和落实其在政治表达、民族团结和文明互鉴等具体维面之实际因应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历史观 政治文明 历史主动精神 “两个结合”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历史观导向及其着力点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惠兰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7,5,共6页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1]正确的历史观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基础工程,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 民族交融 多元一体 中国史 着力点 历史观 教育
下载PDF
本雅明历史观的结构性及其道德维度
19
作者 蒋迪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3-31,共9页
现代历史观脱胎于古希腊和犹太—基督教历史观,它分别继承了古希腊历史观的人义论和犹太—基督教历史观的线性时间观念。然而这也导致了现代历史观对于历史的道义问题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康德将人类理性作为自身最基本的能力从神... 现代历史观脱胎于古希腊和犹太—基督教历史观,它分别继承了古希腊历史观的人义论和犹太—基督教历史观的线性时间观念。然而这也导致了现代历史观对于历史的道义问题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康德将人类理性作为自身最基本的能力从神学教条中解放出来,使人类从命运的枷锁中挣脱。然而这种旨在为人类争取自由的启蒙运动却反过来钳制了人类的自由。尼采认为这种缺乏“真诚性”的道德观念恰恰是现代社会虚无主义的根源。他用“超人”来代替旧有的道德秩序的维护者——上帝,但是这不过是用权力意志代替了旧有的价值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历史哲学的道德困境。本雅明的历史观切断了以往线性时间的连续性,赋予历史道德维度。他认为,历史的道德性在于对“客观谎言”的辨识与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历史观 结构性 客观谎言
下载PDF
大历史观视域下习近平关于掌握历史主动的重要论述研究
20
作者 常潇月 杨志平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6,共3页
习近平关于掌握历史主动的重要论述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赴后继、继往开来开创历史的主动性意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将过去、现实、未来联系起来思考问题的正确立场和科学态度,实现了历史中国、现实中国与未来中国的... 习近平关于掌握历史主动的重要论述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赴后继、继往开来开创历史的主动性意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将过去、现实、未来联系起来思考问题的正确立场和科学态度,实现了历史中国、现实中国与未来中国的有效联结。本文在纵览历史长河的大历史观视域下探究了习近平关于掌握历史主动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实现了在认识与总结历史中掌握历史主动,在理解与超越现实中掌握历史主动,在预见与谋划未来中掌握历史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动 历史观 历史自觉 历史思维 唯物史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