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心张力───作为历史存在的约翰·多恩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旭春 《外国语文》 1996年第2期38-42,共5页
本文分析了构成约翰·多恩内心张力的两种冲突,即作为历史存在的诗人的具体的、个人化的切肤之痛以及十七世纪英国这一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时代张力感,并同时分析了这诸种冲突在其作品中的具体反映。最后得出结论:约翰·多恩的... 本文分析了构成约翰·多恩内心张力的两种冲突,即作为历史存在的诗人的具体的、个人化的切肤之痛以及十七世纪英国这一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时代张力感,并同时分析了这诸种冲突在其作品中的具体反映。最后得出结论:约翰·多恩的历史性内心张力是解释其张力性文本结构之一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历史性存在 内心张力
下载PDF
Retaining Truth, Seeking Goodness and Preserving Beauty: Principles of Translating Tsangyang Gyatso's Poems Into English
2
作者 YU Yang LI Zheng-shu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10期1238-1243,共6页
Tsangyang Gyatso's poems were widely circulated and still enjoy popularity. He was an influential living Buddha (Renpoche) in Tibetan Buddhism and a talented and legendary historical figure. Nowadays, more and more... Tsangyang Gyatso's poems were widely circulated and still enjoy popularity. He was an influential living Buddha (Renpoche) in Tibetan Buddhism and a talented and legendary historical figure. Nowadays, more and more scholars, poets and translators have devoted to the study of his works. Here we will focus on discussing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his poems and their value. We analyze texts of the Tsangyang Gyatso's Poems (Chinese-English) and seek to further study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such as "retaining truth, seeking goodness and preserving beauty". By doing this, we stri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 give considera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ur elements such as poetic meaning, emotion, tone and intention, to enable the reader to achieve the senses and the acquisition of images, to provide more perfect translation in the "Tsangyang Gyatso Vogue", to promote the dissemination and sharing of Tibetan culture and to inject new vit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angyang Gyatso's poetry translation PRINCIPLES
下载PDF
“我对着美看得太久”——读希腊诗人康斯坦丁诺斯·卡瓦菲斯 被引量:1
3
作者 汪剑钊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8,共6页
隐喻绝非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在很大程度上还意味着人对自己存在的诗性发现,既是人对世界加以符号化的过程,又是人超越自然、超越自身的精神努力。可是,19世纪末踏入诗坛的康斯坦丁诺斯.卡瓦菲斯却自觉走上了一条放弃修辞隐喻和语法隐... 隐喻绝非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在很大程度上还意味着人对自己存在的诗性发现,既是人对世界加以符号化的过程,又是人超越自然、超越自身的精神努力。可是,19世纪末踏入诗坛的康斯坦丁诺斯.卡瓦菲斯却自觉走上了一条放弃修辞隐喻和语法隐喻的书写道路。这位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利蒂斯认为堪与艾略特“并驾齐驱”的希腊现代诗人在诗中基本不使用隐喻和意象,而是遵循最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自觉地挖掘词与句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的原生态,也很少使用形容词和感叹词,力求回到语言的原初意义上从事创作。诗人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实际根源于他本身浓厚的抒情气质,他这种有意识的压抑令情感在反弹中产生了更大的能量,从而获得了理性与激情相互交融、相互提升的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瓦菲斯 历史诗人 诗歌的叙事性
原文传递
在历史教学中发现问题,在史学研究中解决问题——祝贺《历史教学问题》创刊60周年
4
作者 张艳国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17年第5期10-12,共3页
60年,在时间的隧道里,的确短暂。但是,在事业的轨迹上,确实意味着几代人的艰辛付出和不舍追求,因此,这又是一个长过程。《历史教学问题》创刊60周年了,她与华东师范大学的创立相同行,记录着华东师大历史系、历史学科、历史专业的骄傲与... 60年,在时间的隧道里,的确短暂。但是,在事业的轨迹上,确实意味着几代人的艰辛付出和不舍追求,因此,这又是一个长过程。《历史教学问题》创刊60周年了,她与华东师范大学的创立相同行,记录着华东师大历史系、历史学科、历史专业的骄傲与荣光,也为华东师大人文学科的品牌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专业 不舍 历史研究》 历史 选稿 人文学科 史学理论 宋代诗人 往事并不如烟 中学历史教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