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省属高校历史通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西华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与历史思维为例
1
作者
李钊
余华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5-100,共6页
历史通识课程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受现实条件约束,省属高校难以开设门数众多、教学内容细致且具有深度的历史通识课程,而建设一门旨在培养全校本科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历史通识课程是极具现实意义的。以西华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
历史通识课程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受现实条件约束,省属高校难以开设门数众多、教学内容细致且具有深度的历史通识课程,而建设一门旨在培养全校本科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历史通识课程是极具现实意义的。以西华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与历史思维为例,讨论省属高校历史通识课程的建设问题,从中提炼出共性价值,为省属高校因地制宜地建设历史通识课程提供典范的个案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属高校
历史通识
课程
历史
思维
教育本质
双线融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学历史通识课的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被引量:
2
2
作者
许哲娜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70-73,共4页
大学历史通识课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素材。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维度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巩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为其他学科发展提供历史智慧与历史借...
大学历史通识课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素材。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维度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巩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为其他学科发展提供历史智慧与历史借鉴,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这些内容和元素都应在历史通识课的课程思政实践中得到重点关注和深度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
大学
历史通识
课
高层次人才培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校推广历史通识教育的途径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任丹萍
胡家鑫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第9期127-128,共2页
在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对于通识教育越来越重视。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基础学科,这也使历史通识教育成为高校通识教育的主力,成为培养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阵地。在高校开展历史通识教育,其对于培养大学生人格、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具有极为...
在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对于通识教育越来越重视。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基础学科,这也使历史通识教育成为高校通识教育的主力,成为培养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阵地。在高校开展历史通识教育,其对于培养大学生人格、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在当前大部分高校中,历史通识教学的作用还达不到理想的程度,因此需要打破思想观念上的束缚,积极推广历史通识教育,构建完善的历史通识课程体系,从而更好的发挥历史在高校通识教学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历史
通
识
教育
历史通识
教育
途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课程改革下师范院校加强历史通识教育的策略
4
作者
王磊
《当代教研论丛》
2017年第8期28-29,共2页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中小学日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核心内容,这同时也对教师及师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师范生的主阵地,更应全面提升教学内容...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中小学日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核心内容,这同时也对教师及师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师范生的主阵地,更应全面提升教学内容改革,将提高在校生的通识教育作为培养新时期师范生的重要内容,而作为通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通识课程为培养学生的人文历史素养奠定了重要的知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院校
基础教育改革
历史通识
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家国情怀”教育在高校历史类通识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5
作者
朱四维
黄揽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9期5-8,共4页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各大高校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国情怀”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国家认同感,因此如何将“家国情怀”理念在通识课程中进行教学实践...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各大高校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国情怀”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国家认同感,因此如何将“家国情怀”理念在通识课程中进行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重庆通学院通识课《欧洲文明的现代历程》为例,从“家国情怀”在通识课程中的重要性、课程应用现状及问题、实践培养路径等多个方面,探讨“家国情怀”在高校历史类通识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情怀”
通
识
教育
历史
类
通
识
课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历史通识”的缺失与历史剧创作中的问题
被引量:
1
6
作者
沈庆利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共6页
将"历史真实"与历史题材创作纠葛在一起,折射出的是对文学与历史的双重误解;文学家在进行历史题材创作时,应不受"历史真实"的约束。但文学家从事历史题材创作绝非可以随心所欲,而应遵循文化历史传统、社会道德规范...
将"历史真实"与历史题材创作纠葛在一起,折射出的是对文学与历史的双重误解;文学家在进行历史题材创作时,应不受"历史真实"的约束。但文学家从事历史题材创作绝非可以随心所欲,而应遵循文化历史传统、社会道德规范、以及广大民众对历史的基本认知程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创作"底线",也即"历史通识"。当前历史剧、历史小说创作的混乱状况,说到底与"历史通识"的断裂和缺失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剧
历史
小说
历史通识
原文传递
国内理工科高校历史类通识课的问题与建议
7
作者
黄素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第10期88-89,共2页
历史类通识课是近年来国内理工科高校普遍开设的通识课程。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历史类通识课在教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教材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历史类通识课程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内...
历史类通识课是近年来国内理工科高校普遍开设的通识课程。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历史类通识课在教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教材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历史类通识课程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科高校
通
识
教育
历史
类
通
识
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校历史学类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设建议
被引量:
4
8
作者
吴琦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2,共5页
高校通识教育方兴未艾,而历史学类通识教育当居主干地位。然而,高校历史学类通识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诸如缺乏统一认识,缺乏统一的课程体系与标准,课程内容与讲授方式混乱,不同类型的学校在推进历史通识课程上的力度、层次与水平上存在巨...
高校通识教育方兴未艾,而历史学类通识教育当居主干地位。然而,高校历史学类通识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诸如缺乏统一认识,缺乏统一的课程体系与标准,课程内容与讲授方式混乱,不同类型的学校在推进历史通识课程上的力度、层次与水平上存在巨大差异,缺乏有效的管理,缺乏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寻求有效的路径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推进高校历史通识课程真正成为现代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内容。当务之急需要明确历史通识教育的内涵与理念,需要制定统一的历史学类通识教育方案,需要统一并兼顾差异性要求,需要通过通识课程设置的有效布局,把通识课程的内容与方法有效地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历史
学类
通
识
教育
历史通识
课程
原文传递
从知识到意识:高校历史类通识课的困境与思考
9
作者
李轶男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6-72,共7页
历史类通识课是历史通识教育最主要的落实途径,但在当前国内高校通识课程体系规划下,历史类通识课程单门、大班的开设形式与历史学自身对体系性与深度的要求之间存在固有矛盾。在清华大学“无专业门槛,有学理深度”的通识教育理念启发下...
历史类通识课是历史通识教育最主要的落实途径,但在当前国内高校通识课程体系规划下,历史类通识课程单门、大班的开设形式与历史学自身对体系性与深度的要求之间存在固有矛盾。在清华大学“无专业门槛,有学理深度”的通识教育理念启发下,清华历史类主题通识写作课的尝试能够给予历史类通识课程建设以启示。通过对课堂教学中知识与能力、面与点、完备与开放的翻转的尝试,课程强调对历史的理解、剖析而非知晓、记诵,设置以点见面的历史认知路径,强化历史知识与学生之间的价值链接,从而完成从“历史知识”到“历史意识”的跨越,达到“有学理深度”的通识期待,并回归历史教育“为人”的根本意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类
通
识
课
历史
知
识
历史
意
识
课堂翻转
主体性
原文传递
历史语言研究所学术群体治史风格述论
被引量:
2
10
作者
张峰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67,共8页
历史语言研究所是在中外史学交融的背景下催生的现代史学研究机构。它于1928年由傅斯年创办,至1948年底迁往台湾。于此20年间,史语所汇聚了众多精于考证的一流学者,俨然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形成了一个学术群体。史语所学人治史虽各善其长...
历史语言研究所是在中外史学交融的背景下催生的现代史学研究机构。它于1928年由傅斯年创办,至1948年底迁往台湾。于此20年间,史语所汇聚了众多精于考证的一流学者,俨然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形成了一个学术群体。史语所学人治史虽各善其长,但作为一个现代学术社群,又彰显出共有的风格,即重视发掘新史料以揭示被淹没的史实、在学术实践中蕴涵着"以小见大"的治史旨趣和求通而不锢于断的治史视野。考察史语所学术群体的治学特色,不仅有助于科学地评价史语所在现代中国学术版图中的历史贡献,而且裨益于重新认识新旧学问在现代中国的转变,以及整个新历史考证学派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语言研究所
学术群体
新史料
以小见大
历史通识
现代中国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省属高校历史通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西华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与历史思维为例
1
作者
李钊
余华
机构
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5-100,共6页
基金
西华大学校级教学团队“新文科实训(实践)”建设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历史通识课程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受现实条件约束,省属高校难以开设门数众多、教学内容细致且具有深度的历史通识课程,而建设一门旨在培养全校本科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历史通识课程是极具现实意义的。以西华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与历史思维为例,讨论省属高校历史通识课程的建设问题,从中提炼出共性价值,为省属高校因地制宜地建设历史通识课程提供典范的个案思考。
关键词
省属高校
历史通识
课程
历史
思维
教育本质
双线融合
分类号
G642.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学历史通识课的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被引量:
2
2
作者
许哲娜
机构
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70-73,共4页
基金
江苏省“十三五”重点教材建设项目《中国社会史导论》。
文摘
大学历史通识课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素材。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维度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巩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为其他学科发展提供历史智慧与历史借鉴,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这些内容和元素都应在历史通识课的课程思政实践中得到重点关注和深度发掘。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
大学
历史通识
课
高层次人才培养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college general history course
training for high-level talents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校推广历史通识教育的途径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任丹萍
胡家鑫
机构
沈阳城市学院
出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第9期127-128,共2页
文摘
在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对于通识教育越来越重视。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基础学科,这也使历史通识教育成为高校通识教育的主力,成为培养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阵地。在高校开展历史通识教育,其对于培养大学生人格、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在当前大部分高校中,历史通识教学的作用还达不到理想的程度,因此需要打破思想观念上的束缚,积极推广历史通识教育,构建完善的历史通识课程体系,从而更好的发挥历史在高校通识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
历史
通
识
教育
历史通识
教育
途径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课程改革下师范院校加强历史通识教育的策略
4
作者
王磊
机构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
出处
《当代教研论丛》
2017年第8期28-29,共2页
文摘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中小学日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核心内容,这同时也对教师及师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师范生的主阵地,更应全面提升教学内容改革,将提高在校生的通识教育作为培养新时期师范生的重要内容,而作为通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通识课程为培养学生的人文历史素养奠定了重要的知识基础。
关键词
师范院校
基础教育改革
历史通识
教育
分类号
G648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家国情怀”教育在高校历史类通识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5
作者
朱四维
黄揽月
机构
重庆移通学院
出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9期5-8,共4页
基金
重庆移通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专项“立德树人理念下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路径探究”(项目编号:22JG316)。
文摘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各大高校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国情怀”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国家认同感,因此如何将“家国情怀”理念在通识课程中进行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重庆通学院通识课《欧洲文明的现代历程》为例,从“家国情怀”在通识课程中的重要性、课程应用现状及问题、实践培养路径等多个方面,探讨“家国情怀”在高校历史类通识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
“家国情怀”
通
识
教育
历史
类
通
识
课程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历史通识”的缺失与历史剧创作中的问题
被引量:
1
6
作者
沈庆利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共6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历史题材创作和改编中的重大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批准号:04JZD0035)
文摘
将"历史真实"与历史题材创作纠葛在一起,折射出的是对文学与历史的双重误解;文学家在进行历史题材创作时,应不受"历史真实"的约束。但文学家从事历史题材创作绝非可以随心所欲,而应遵循文化历史传统、社会道德规范、以及广大民众对历史的基本认知程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创作"底线",也即"历史通识"。当前历史剧、历史小说创作的混乱状况,说到底与"历史通识"的断裂和缺失直接相关。
关键词
历史
剧
历史
小说
历史通识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国内理工科高校历史类通识课的问题与建议
7
作者
黄素芳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
出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第10期88-89,共2页
基金
广东工业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工科背景下大学历史类通识课程的构建与实践(261541440)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工科院校经典阅读现状与人文类同时课程新模式的构建(GDJY-2014-Cb054)
文摘
历史类通识课是近年来国内理工科高校普遍开设的通识课程。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历史类通识课在教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教材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历史类通识课程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理工科高校
通
识
教育
历史
类
通
识
课
教学改革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K0-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校历史学类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设建议
被引量:
4
8
作者
吴琦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2,共5页
文摘
高校通识教育方兴未艾,而历史学类通识教育当居主干地位。然而,高校历史学类通识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诸如缺乏统一认识,缺乏统一的课程体系与标准,课程内容与讲授方式混乱,不同类型的学校在推进历史通识课程上的力度、层次与水平上存在巨大差异,缺乏有效的管理,缺乏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寻求有效的路径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推进高校历史通识课程真正成为现代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内容。当务之急需要明确历史通识教育的内涵与理念,需要制定统一的历史学类通识教育方案,需要统一并兼顾差异性要求,需要通过通识课程设置的有效布局,把通识课程的内容与方法有效地结合。
关键词
高校
历史
学类
通
识
教育
历史通识
课程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知识到意识:高校历史类通识课的困境与思考
9
作者
李轶男
机构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6-72,共7页
基金
清华大学本科教学改革课程创新定向支持项目“主题式写作课的通识理念探索与实践”(项目号:DX02_27)研究成果。
文摘
历史类通识课是历史通识教育最主要的落实途径,但在当前国内高校通识课程体系规划下,历史类通识课程单门、大班的开设形式与历史学自身对体系性与深度的要求之间存在固有矛盾。在清华大学“无专业门槛,有学理深度”的通识教育理念启发下,清华历史类主题通识写作课的尝试能够给予历史类通识课程建设以启示。通过对课堂教学中知识与能力、面与点、完备与开放的翻转的尝试,课程强调对历史的理解、剖析而非知晓、记诵,设置以点见面的历史认知路径,强化历史知识与学生之间的价值链接,从而完成从“历史知识”到“历史意识”的跨越,达到“有学理深度”的通识期待,并回归历史教育“为人”的根本意旨。
关键词
历史
类
通
识
课
历史
知
识
历史
意
识
课堂翻转
主体性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历史语言研究所学术群体治史风格述论
被引量:
2
10
作者
张峰
机构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67,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外史学交流视野下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学术范式与成就探析"(项目编号:15CZS002)阶段性成果
文摘
历史语言研究所是在中外史学交融的背景下催生的现代史学研究机构。它于1928年由傅斯年创办,至1948年底迁往台湾。于此20年间,史语所汇聚了众多精于考证的一流学者,俨然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形成了一个学术群体。史语所学人治史虽各善其长,但作为一个现代学术社群,又彰显出共有的风格,即重视发掘新史料以揭示被淹没的史实、在学术实践中蕴涵着"以小见大"的治史旨趣和求通而不锢于断的治史视野。考察史语所学术群体的治学特色,不仅有助于科学地评价史语所在现代中国学术版图中的历史贡献,而且裨益于重新认识新旧学问在现代中国的转变,以及整个新历史考证学派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
历史
语言研究所
学术群体
新史料
以小见大
历史通识
现代中国史学
Keywords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c community new historical sources see far from bits general studies of history modern Chinese historiography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省属高校历史通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西华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历史与历史思维为例
李钊
余华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学历史通识课的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许哲娜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高校推广历史通识教育的途径分析
任丹萍
胡家鑫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新课程改革下师范院校加强历史通识教育的策略
王磊
《当代教研论丛》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家国情怀”教育在高校历史类通识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朱四维
黄揽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历史通识”的缺失与历史剧创作中的问题
沈庆利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8
1
原文传递
7
国内理工科高校历史类通识课的问题与建议
黄素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高校历史学类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设建议
吴琦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4
原文传递
9
从知识到意识:高校历史类通识课的困境与思考
李轶男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10
历史语言研究所学术群体治史风格述论
张峰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