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实时评价到历时接受——论贾似道在诗歌中的形象嬗变
1
作者 张春晓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25,129,共8页
贾似道当政之际,固然有大量逢迎之作投射出其形象的自我塑造,同时针对其治国举措,民间讽喻之作则呈现出集体意识下的政治评价。经过历史的沉淀,从时事讽喻到易代之际的反思寄意,再到明清的咏史怀古,贾似道的诗歌形象被赋予更多的反思与... 贾似道当政之际,固然有大量逢迎之作投射出其形象的自我塑造,同时针对其治国举措,民间讽喻之作则呈现出集体意识下的政治评价。经过历史的沉淀,从时事讽喻到易代之际的反思寄意,再到明清的咏史怀古,贾似道的诗歌形象被赋予更多的反思与成见,带有不可磨灭的时代印记。诗歌中对其针砭的态度和指摘的具体内容随世事而变迁,体现出当世及异代对贾似道这一历史人物及其所代表的历史现象进行实时评价和历时接受的过程中,社会动态因素及世人心态对诗歌表达所实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似道 实时评价 历时接受
下载PDF
《琵琶记》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路径、特点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魏琛琳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51,共9页
早在1840年,作为“南曲之祖”的《琵琶记》便以诗歌形式进入英语世界;近两百年来,英语世界学者对其进行的译介层出不穷,相关诗歌、小说、戏曲、舞台剧的改编也不绝如缕,终使《琵琶记》成为学者研究中国戏曲的重要一环。通过全面整合《... 早在1840年,作为“南曲之祖”的《琵琶记》便以诗歌形式进入英语世界;近两百年来,英语世界学者对其进行的译介层出不穷,相关诗歌、小说、戏曲、舞台剧的改编也不绝如缕,终使《琵琶记》成为学者研究中国戏曲的重要一环。通过全面整合《琵琶记》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路径、对其接受史进行合理分期,可以发现《琵琶记》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具有演、译、编、研、传相结合的特点,且其传播与接受的情况与英语世界彼时的外部国际环境和社会文化语境息息相关;此外,英语世界的研究者更热衷于从比较文学角度,以中西融合的视域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记》 翻译 传播 他者视角 历时接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