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也说“历来”与“向来”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艳 《科教文汇》 2009年第15期241-241,252,共2页
副词"历来"和"向来"都是表示从过去到现在、一向的意思,在不同的字典、词典中,对两者的解释大致相同。在使用中,两者也没有太严格的区别。但在具体的语义背景中,"历来"和"向来"还是有差别的。... 副词"历来"和"向来"都是表示从过去到现在、一向的意思,在不同的字典、词典中,对两者的解释大致相同。在使用中,两者也没有太严格的区别。但在具体的语义背景中,"历来"和"向来"还是有差别的。本文以对一部分语料的考查为基础,试图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历来"与"向来"加以辨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来 向来 辨别
下载PDF
时间词“从来”、“向来”、“历来”、“素来”、“一向”的案例分析
2
作者 绞云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4年第4期67-67,126,共2页
本文根据从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获得的资料,运用对比法、文献研究法、语料统计法等,从语义方面对同义时间词“从来”、“向来”、“历来”、“素来”、“一向”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这五个词语各自的语义特点。
关键词 从来 向来 历来 素来 一向
下载PDF
“从来”和“历来”的共性表现与语值分工
3
作者 钟虹 王桂亮 汪国胜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7-122,共6页
近义时间副词"从来、历来"有"全幅涵盖性"和"参照定位性"两项共同语义特征,也都有比照功能(分为顺延性比照和逆反性比照),但二者并不能等同使用。二者的不同有两方面的显著表现:(一)在框式组配上,"... 近义时间副词"从来、历来"有"全幅涵盖性"和"参照定位性"两项共同语义特征,也都有比照功能(分为顺延性比照和逆反性比照),但二者并不能等同使用。二者的不同有两方面的显著表现:(一)在框式组配上,"从来+没(没有)+‘这样’类指代词+X"和"历来+最+X"都已经固化,可作为区分二者的形式依据;(二)在与不同语体、肯定句和否定句以及不同复句的选配上,二者有互补分工倾向。这背后的制约因素是二者各有不同语值,在主观视点表达上形成分工:"从来"侧重表达说话人对非动态事件发生改变的主观异态感受,"历来"侧重据实比较,较少传递主观情绪,带有庄重严肃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来” 历来 时体表达 比照功能 辨异框式 主观视点 语值
下载PDF
“历来、向来、从来”的多角度辨析
4
作者 吴臻 《华中人文论丛》 2012年第2期71-73,共3页
"历来、向来、从来"这三个词都表示"动作或状态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如此"的意义,目前通行的工具书对这三个近义副词的释义存在交叉注解的现象,侧重相同之处,而没有揭示其异处。本文基于北京大学语料库,运用定量分析和... "历来、向来、从来"这三个词都表示"动作或状态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如此"的意义,目前通行的工具书对这三个近义副词的释义存在交叉注解的现象,侧重相同之处,而没有揭示其异处。本文基于北京大学语料库,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三个词进行多角度的辨析,以揭示其语义特征、句法功能、语用特征的异同,以便在日常生活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正确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来 向来 从来 辨析
原文传递
稳定三题
5
作者 黄永平 《思想理论教育》 1996年第S1期19-28,共2页
关键词 高校的稳定 历来是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重要课题 也是德育研究中的一个老话题.做好学校的稳定工作 一方面要始终做好“气象预报”的工作 不断深入 全面地了解 研究我们的工作对象 要对今天在校的大学生群体到底在想什么、干什么、为什么有一个清晰而及时
下载PDF
美国20世纪煤矿历年死亡人数统计
6
《世界安全卫生信息》 2001年第3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美国 20世纪 煤矿 历来死亡人数 因工伤亡 统计
下载PDF
对新形势下审美教育的重新审视
7
作者 苗伟伦 虞少敏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0年第3期53-57,共5页
立足于现时代的新形势,在重新确定了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关系后,我们发现加强审美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直接要求;也是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转... 立足于现时代的新形势,在重新确定了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关系后,我们发现加强审美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直接要求;也是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观念,通过理论教育、实践活动等途径,真正把审美教育纳入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育 思想政治道德教育 素质教育 知识经济 全面发展教育 精神文明建设
下载PDF
关于陵县地名文化遗产的研究
8
作者 刘淑欣 《商业文化》 2015年第9期208-209,共2页
近些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自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城镇化战略以来,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2013年底城镇化率已达到53.73%。城镇化是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聚集的过程,它直接带来城乡人居空间布局的... 近些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自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城镇化战略以来,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2013年底城镇化率已达到53.73%。城镇化是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聚集的过程,它直接带来城乡人居空间布局的调整和变化。城镇化是为了使一个城镇更宜居、乡村更美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过程,对城乡产业发展、城镇空间布局、公共设施建设、地域文化发展及生态环境保障等等都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但是,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地名不断消失,破坏严重。为此,我们必须要全面开展地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点做好地方近现代重要地名等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历来简介 重要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