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膀胱尿道压力同步测定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艳 文建国 +4 位作者 蔡腾 任川川 崔林刚 吕宇涛 张瑞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9-522,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尿道压力同步测定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5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者,年龄(49.5±8.6)岁,同时选取34例排尿功能正常的女性患者(48.4±10.3)岁作为对照组。根据... 目的探讨膀胱尿道压力同步测定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5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者,年龄(49.5±8.6)岁,同时选取34例排尿功能正常的女性患者(48.4±10.3)岁作为对照组。根据国际尿控协会规定的尿动力检查方法采用MMS尿动力检查仪对两组患者进行膀胱尿道压力同步测定。观察参数包括:充盈期尿道闭合压(filling urethral closure pressure,UCPfill)、Valsaval动作时尿道闭合压(urethral close pressure,UCP)、腹压传导率(pressure transmission ratio,PTR)、最大尿流率时的尿道闭合压(voiding urethral close pressure,UCPvoid)。结果两组患者充盈过程中未增加腹压时尿道闭合压为正值,且充盈期前和充盈期末UCPfill没有明显改变(P>0.05),但SUI组UCPfil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行Valsaval动作时,SUI组尿道闭合压降为负值且腹压传导率≤100%,而对照组尿道闭合压仍保持正值,腹压传导率大于100%,两组UCP和PT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尿期SUI组和对照组膀胱压升高,尿道压同步降低,最大尿道闭合压为负值,两组间UCPvoid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膀胱尿道压力同步测定是判断膀胱尿道协调功能的有效方法。SUI患者膀胱充盈期尿道闭合压低、增加腹压时尿道闭合压为负值和腹压传导率≤100%可以作为提示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道压力同步测定 女性 压力性尿失禁 最大尿道闭合压
下载PDF
探讨适用于小儿24 h食道pH及压力同步动态监测的置管方法
2
作者 张玮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S0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适用于小儿24 h食道pH及压力同步动态监测的置管方法。方法抽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研究期内于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进行小儿24 h食道pH及压力同步动态监测的患儿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60... 目的探究分析适用于小儿24 h食道pH及压力同步动态监测的置管方法。方法抽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研究期内于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进行小儿24 h食道pH及压力同步动态监测的患儿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60名患儿分为三组,每组20例。一组编组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方法置管,一组编组为观察A组,实施改进A方案置管,一组编组为观察B组,实施改进B方案置管,比较不同置管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低于观察A组及观察B组患儿,同时置管次数、置管耗时以及意外脱管率明显高于观察A组及观察B组患儿;对照组患儿置管过程中副反应发生率(45.00%)明显高于观察A组(10.00%)及观察B组患儿(15.00%)(P<0.05);对照组患儿各量表置管疼痛评分均高于观察A组及观察B组患儿(P<0.05);对照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45.00%,明显低于观察A组(85.00%)与观察B组(75.00%)(P<0.05)。结论通过改进小儿24 h食道pH及压力同步动态监测的置管方法,在置管前实施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漱口,能够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改善患儿的置管舒适度,预防置管副反应的发生,是一项较为理想的小儿置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24 h食道pH 压力同步动态监测 置管方法
下载PDF
煤气加压站压力闭环同步变频系统
3
作者 田海 赵志民 《电世界》 2004年第2期17-19,共3页
包钢炼铁厂竖炉煤气加压站为提高煤气压力,新增设3台风机(配套交流电动机额定电压为380V、额定功率为280kW)。现场提供一路煤气压力电流信号(4~20mA)。用户要求正常工作时2台工作,l台备用,并构成稳定的压力闭环系统(主要功能);试... 包钢炼铁厂竖炉煤气加压站为提高煤气压力,新增设3台风机(配套交流电动机额定电压为380V、额定功率为280kW)。现场提供一路煤气压力电流信号(4~20mA)。用户要求正常工作时2台工作,l台备用,并构成稳定的压力闭环系统(主要功能);试机、压力传感器故障及断线时,电动机能通过变频器开环单独起动,手动调节转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加压站 压力闭环同步变频系统 压力传感器 变频器
下载PDF
压力同步控制技术在水压机的应用
4
作者 钟存福 秦菱霞 《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 2008年第1期21-22,共2页
对原有的直缝钢管水压试验机进行了技术改造。针对水压机在钢管加压时,比例阀的比例曲线不稳定的老问题,在油水平衡控制程序中采用了阶梯式压力同步控制技术,不仅提高了钢管试压过程中的水压与油压的同步控制精度,也使其灵敏度大大提高... 对原有的直缝钢管水压试验机进行了技术改造。针对水压机在钢管加压时,比例阀的比例曲线不稳定的老问题,在油水平衡控制程序中采用了阶梯式压力同步控制技术,不仅提高了钢管试压过程中的水压与油压的同步控制精度,也使其灵敏度大大提高,有效改善了钢管水压试验机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式压力同步控制技术 比例阀 钢管水压试验机 油水平衡 工作原理
原文传递
盾构推进系统液压缸的同步协调控制 被引量:15
5
作者 周如林 龚国芳 +2 位作者 施虎 朱北斗 刘峰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7-461,共5页
提出推进液压系统的同步控制策略,对区间的液压缸采用PID控制,仿真结果表明,PID控制能够满足区间控制的精度要求.针对现有的盾构推进系统分区控制区内液压缸压力同步的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提出流量同步的协调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流... 提出推进液压系统的同步控制策略,对区间的液压缸采用PID控制,仿真结果表明,PID控制能够满足区间控制的精度要求.针对现有的盾构推进系统分区控制区内液压缸压力同步的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提出流量同步的协调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流量同步控制可以把同步误差控制在3 mm内.最后对压力同步和流量同步的优劣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压力同步在缓变负载下能保持优良特性,但对突变负载而言,其同步性受到很大的影响;流量同步对突变负载能够保持优良的特性,但有一定的能量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推进系统 压力同步 流量同步 PID控制 分区控制
下载PDF
同步压力机
6
作者 Dietmar Kuhn 《现代制造》 2005年第8期54-55,共2页
这种用于车间试验和生产的同步压力机是一种全新型压力机,适用于在普通环境条件下对金属、木材和塑料进行各种成形加工和挤压加工。
关键词 同步压力 金属压力加工 挤压加工 成形加工
下载PDF
基于声学信息的航空发动机压气机旋转失速空间特征实验研究
7
作者 李行健 乔百杰 +3 位作者 文璧 李镇东 刘元是 陈雪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8-238,共11页
航空发动机压气机旋转失速是一种严重的气动失稳现象,目前的研究以采用侵入式压力传感器测得信号进行时频分析为主,而对其空间特征的研究不足。本文开展某型发动机3.5级压气机逼喘试验,在进气口机匣周向均匀布置32个声阵列传感器,在9800... 航空发动机压气机旋转失速是一种严重的气动失稳现象,目前的研究以采用侵入式压力传感器测得信号进行时频分析为主,而对其空间特征的研究不足。本文开展某型发动机3.5级压气机逼喘试验,在进气口机匣周向均匀布置32个声阵列传感器,在9800 r/min的转速下匀速关闭节流阀,对逼喘过程中的声信号进行测量。采用频谱分析、互功率谱和短时傅里叶变换方法,对旋转失速及其先兆特征进行辨识。结果表明:压气机在进入旋转失速前存在7.73EO和8.48EO(EO为转频)的非同步压力脉动,其周向传播速度大于转速;在旋转失速发生前65转时出现了模态波先兆,其空间特征表现为一个低压区域以0.67倍转速沿着周向稳定传播;旋转失速发生后,失速气团以0.45倍转速沿着周向传播,模态波的空间特征与失速气团的空间特征相同,均占据了一半的叶片通道。通过对旋转失速先兆的监测可以实现失速气团特征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旋转失速 同步压力脉动 模态波先兆 声阵列 相位分析
下载PDF
钢坯闪光焊顶锻同步误差控制器设计及仿真
8
作者 卢宁 刘敬超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1-146,共6页
针对钢坯闪光焊顶锻阶段压力同步的要求,引入直接逆控制的概念,从理论上推导了同步误差逆模型的存在性和结构形式,并使用Adaline神经元实现了该模型。基于AMESim模型和Simulink模型的联合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在消除压力同步误差方面具... 针对钢坯闪光焊顶锻阶段压力同步的要求,引入直接逆控制的概念,从理论上推导了同步误差逆模型的存在性和结构形式,并使用Adaline神经元实现了该模型。基于AMESim模型和Simulink模型的联合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在消除压力同步误差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逆控制器 压力同步控制 仿真分析
下载PDF
多孔压敏荧光粒子的制备与流场压力/速度测量的性能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谷丰 彭迪 +1 位作者 温新 刘应征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2-78,共7页
开发了一类微米级压敏荧光粒子。该粒子由表面多孔的空心二氧化硅(SiO_2)粒子与压敏荧光材料(PtTFPP和Ru(dpp))融合而成。通过浸染方法使压敏荧光分子附着于粒子上,形成多功能示踪粒子,从而将粒子图像速度场测量技术(Particle Image Vel... 开发了一类微米级压敏荧光粒子。该粒子由表面多孔的空心二氧化硅(SiO_2)粒子与压敏荧光材料(PtTFPP和Ru(dpp))融合而成。通过浸染方法使压敏荧光分子附着于粒子上,形成多功能示踪粒子,从而将粒子图像速度场测量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与压敏漆(Pressure Sensitive Paint,PSP)技术相结合,发展了一种流场压力与速度同步测量的技术,为流体力学研究提供一种崭新的实验测量手段。利用PSP静态与动态标定系统,对压敏粒子的信号强度、压力敏感性与压力响应时间进行了测量,研究了不同粒径和不同材料对压敏粒子性能的影响。测量结果表明,制备的压敏粒子具有较好的压力敏感性,其压力响应时间区间为40~70μm,符合测量流场瞬态压力的需求。分析了粒子在流场中的跟随性能,其中2μm粒子松弛时间为7.5μs,有较好的跟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粒子 PSP PIV 压力速度同步测量
下载PDF
PRVC模式和压力控制SIMV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军 台晓燕 《淮海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比较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控制SIMV)模式对新生儿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住我院及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50例患有RDS且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 目的:比较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控制SIMV)模式对新生儿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住我院及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50例患有RDS且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随机分为SIMV(PSV+PCV)组和PRVC组,观察2组患儿年龄、性别、机械通气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p H值,机械通气的气道峰压,氧合指数以及机械通气后相关并发症,比较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2组患儿胎龄,体重,机械通气的相关并发症如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通气后呼吸力学方面:机械通气的气道峰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气道压和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结果 p H,Pa O2,Pa CO2PRVC组均低于SIMV(PSV+P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使用PRVC模式机械通气时气道峰压低于使用压力控制SIMV模式,且改善氧合的作用优于容控SIMV模式,故PRVC模式较压力控制SIMV模式更为安全有效的一种通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下载PDF
浅谈多台压风机同步打风装置的应用
11
作者 许兴玉 陈建东 史兴前 《山东煤炭科技》 2008年第3期16-17,共2页
在李官集铁矿主、副井井筒生产施工中,供风系统采用4台5L-40/8型压风机供风。施工中由于用风量大必须同时开起2台或2台以上的压风机同步工作,如果分别单调每台压风机压力调节阀,很难达到调整一致,将会导致工作不均衡。为此,研究了一套... 在李官集铁矿主、副井井筒生产施工中,供风系统采用4台5L-40/8型压风机供风。施工中由于用风量大必须同时开起2台或2台以上的压风机同步工作,如果分别单调每台压风机压力调节阀,很难达到调整一致,将会导致工作不均衡。为此,研究了一套能让多台压风机同步打风工作的装置。经过几个月的运行试验,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控制 同步打风压力调节阀 高低压缸进风阀
下载PDF
不同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及患者呼吸动力学、肺功能水平比较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雅宁 米婷 周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6-39,44,共5页
目的:探究采用不同通气模式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呼吸动力学以及肺功能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收治的11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通气模式... 目的:探究采用不同通气模式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呼吸动力学以及肺功能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收治的11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通气模式将其分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组和适应性压力支持通气(ASV)组各58例。①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动力学指标(Ppeak、Pplat、Pmean)变化情况;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④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前ASV组与SIMV+PSV组患者pH值、血氧分压(PaO_(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以及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气氧浓度的比值(PaO_(2)/FiO_(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H值无显著变化(均P>0.05),PaO_(2)、PaO_(2)/FiO_(2)明显升高(均P<0.05),PaCO_(2)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②治疗后,ASV组患者Ppeak、Pplat、Pmean等各项呼吸动力学指标均明显低于SIMV+PSV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治疗前ASV组与SIMV+PSV组患者1s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呼气高峰流量(PEF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以及PEFR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与SIMV+PSV组患者相比,ASV组患者不良反应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例数均有减少,总发生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与SIMV+PSV通气模式相比,采用ASV通气模式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状况,明显提高患者呼吸动力学稳定性,也能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呼吸动力学 肺功能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 适应性压力支持通气
下载PDF
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在钢管水压试验机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鸣 李俊 苏国侦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1-12,28,共3页
本文介绍了在钢管水压试验机液压系统中采用电液比例控制技术成功地取代传统的机械杠杆式同步控制装置,实现钢管试压过程中的水压与油压的压力同步控制。控制精度、灵敏度大大提高,有效提高钢管水压试验机的性能。
关键词 电液比例控制 压力同步控制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的等效静风荷载-扩展荷载响应相关方法 被引量:26
14
作者 谢壮宁 方小丹 倪振华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8-403,共6页
基于同步多压力扫描系统(SM-PSS)的多点同步瞬态测压试验,采用完全二次型组合(CQC)方法计算复杂超高层建筑结构的风振响应,并采用时域积分方法进行验证,由此将复杂的动力学问题转换为简单的准静态问题,荷载响应相关(LRC)方法被扩展(ELRC... 基于同步多压力扫描系统(SM-PSS)的多点同步瞬态测压试验,采用完全二次型组合(CQC)方法计算复杂超高层建筑结构的风振响应,并采用时域积分方法进行验证,由此将复杂的动力学问题转换为简单的准静态问题,荷载响应相关(LRC)方法被扩展(ELRC)可用于计算包括共振响应在内的任意结构响应的等效静风荷载(ESW L)。文中采用432 m高的广州珠江新城西塔为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采用本方法得到的ESW L作用于结构可产生和采用CQC方法结果相一致的峰值位移响应,采用时程分析方法得到的顶部中心轨迹图显示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和本文方法有效性,文中还对峰值因子和背景响应分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风荷载 风致振动 风洞试验 同步压力扫描系统
下载PDF
类矩形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雪辉 陈吉祥 +2 位作者 白云 陈昂 黄德中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7-324,共8页
针对类矩形盾构施工的扰动控制问题,基于弹性力学Mindlin解,考虑刀盘正面附加推力、壳体与土体之间摩阻力、同步注浆压力以及土体损失4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采用数值积分法和叠加原理对地表变形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4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类... 针对类矩形盾构施工的扰动控制问题,基于弹性力学Mindlin解,考虑刀盘正面附加推力、壳体与土体之间摩阻力、同步注浆压力以及土体损失4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采用数值积分法和叠加原理对地表变形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4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类矩形盾构掘进地表相当范围内表现为沉降,最大收敛沉降约为33mm,开挖面前方的沉降影响主要集中在前方10m范围;同步注浆压力产生的地表隆起可以部分抵消土体损失引发的沉降,因而合理的同步注浆有利于沉降控制;4类因素中,正面附加推力和盾壳摩阻力产生的地表变形很小.理论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可为后期类矩形盾构隧道施工的扰动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矩形盾构 正面附加推力 壳体摩阻力 同步注浆压力 土体损失 地表变形
下载PDF
广州西塔幕墙风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碧青 谢壮宁 倪振华 《建筑技术开发》 2008年第8期4-6,共3页
针对广州西塔项目进行了同步压力测试试验,研究和分析了广州西塔的平均风压和极值风压分布规律。利用气象资料对幕墙风压进行修正,明显降低了西塔结构中上部的风压值,提供了更为科学合理的结构风荷载数据,同时也保证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 针对广州西塔项目进行了同步压力测试试验,研究和分析了广州西塔的平均风压和极值风压分布规律。利用气象资料对幕墙风压进行修正,明显降低了西塔结构中上部的风压值,提供了更为科学合理的结构风荷载数据,同时也保证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通过截面体型系数的比较,可以看到西塔截面的体型系数和圆截面的体型系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相关的研究结果可供结构工程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风洞试验 幕墙风荷载 体型系数 同步压力测试
下载PDF
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在心脏手术后患者脱机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卢年芳 郑瑞强 +3 位作者 林华 陈齐红 於江泉 邵俊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支持性通气模式(ASV)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脱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5例体外循环下行非复杂心脏外科手术后常规转入ICU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ASV(31例)或SIMV+PSV(34例)两种通气模式,并按标准的脱机程序脱机... 目的探讨支持性通气模式(ASV)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脱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5例体外循环下行非复杂心脏外科手术后常规转入ICU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ASV(31例)或SIMV+PSV(34例)两种通气模式,并按标准的脱机程序脱机。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力学指标呼吸频率、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结果ASV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气道峰值压力、呼吸频率、气道闭合压(P〈0.1)分别为(236±42.8)min,(15.8±2.0)cmH2O,(13.8±2.2)次/min,和(1.8±0.4)cmH2O均显著短(低)于SIMV—PSV组[分别为(317±39.7)min,(19.8±2.9)cmH2O,(17.9±1.7)次/min,和3.4±0.6cmH2O,均P〈0.05],而潮气量和气道顺应性[分别为(560±68.2)mL和(65.3±12.2)ml/cmH2O]均显著高于SIMV—PSV组[分别为(465±58.8)mL和(50.4±11.6)ml/cmH2O,均P〈0.05],两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兀统计学差异。结论ASV模式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加速气管插管的拔除,减少气压伤,是一个安全、有效的临床脱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支持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 心脏手术 脱机
下载PDF
双子塔气动力及其相关性对间距的敏感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石俊阳 谢霁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16,46,共10页
超高层双子塔的气动干扰和荷载相关性是描述其风荷载并进行抗风优化的重要参数,而双塔之间的间距对这两个特性有重要影响。利用同步测压的风洞试验方法,确定不同风向下双子塔上的风荷载与双塔相邻间距大小之间的函数关系,之后借助相关... 超高层双子塔的气动干扰和荷载相关性是描述其风荷载并进行抗风优化的重要参数,而双塔之间的间距对这两个特性有重要影响。利用同步测压的风洞试验方法,确定不同风向下双子塔上的风荷载与双塔相邻间距大小之间的函数关系,之后借助相关系数和相干函数分别在时域和频域中研究了不同间距下风荷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随着双塔之间间距的减小,每个塔上的风荷载尤其是横风向脉动荷载趋于减小;双塔横风向脉动荷载在多个间距下表现为负相关关系,该负相关性在双塔沿风向前后排列时更为明显。所得研究结果揭示了间距的选取在双子塔抗风优化中的重要作用,并对连体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塔 气动干扰 荷载相关性 双塔间距影响 风洞试验研究 同步压力积分
下载PDF
充型工艺参数对石膏型差压铸造A357铝合金疲劳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强 郝启堂 +2 位作者 武海军 卢少平 孔令娇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5年第4期70-75,共6页
浇注温度、充型速度、增压压力和同步压力是差压铸造过程中对充型过程以及凝固过程影响较大的工艺参数.室温条件下,采用升降法,应力比为0.1进行了疲劳强度测试,并利用田口方法探讨了充型工艺参数对石膏型差压铸造A357疲劳强度的影响.测... 浇注温度、充型速度、增压压力和同步压力是差压铸造过程中对充型过程以及凝固过程影响较大的工艺参数.室温条件下,采用升降法,应力比为0.1进行了疲劳强度测试,并利用田口方法探讨了充型工艺参数对石膏型差压铸造A357疲劳强度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在1×106循环周次下,不同充型工艺参数下,疲劳强度范围为115~166 MPa.充型速度对A357疲劳强度的影响最大,增压压力、浇注温度、同步压力对疲劳强度的影响依次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重力铸造 A357 浇注温度 充型速度 增压压力 同步压力 田口方法
下载PDF
Ineffective oesophageal motility:Manometric subsets exhibit different symptom profiles 被引量:2
20
作者 Horst Gunter Haack Ross David Hansen +1 位作者 Allison Malcolm John Edward Kellow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3期3719-3724,共6页
AIM:To compare the 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different manometric subsets of ineffective oesophageal motility(IOM;defined as ≥ 30% wet swallows with distal contractile amplitude < 30 mmHg) ,and to deter... AIM:To compare the 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different manometric subsets of ineffective oesophageal motility(IOM;defined as ≥ 30% wet swallows with distal contractile amplitude < 30 mmHg) ,an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prevalence of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ffers between IOM subsets. METHODS: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nometric subsets were determined in 100 IOM patients(73 female,median age 58 years) and compared to those of 100 age-and gender-matched patient controls with oesophageal symptoms,but normal manometry. Supine oesophageal manometry was performed with an eight-channel DentSleeve water-perfused catheter,and an ambulatory pH study assessed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RESULTS:Patients in the IOM subset featuring a majority of low-amplitude simultaneous contractions(LASC) experienced less heartburn(prevalence 26%) ,but more dysphagia(57%) than those in the IOM subset featuring low-amplitude propagated contractions(LAP;heartburn 70%,dysphagia 24%;both P ≤ 0.01) . LASC patients also experienced less heartburn and more dysphagia than patient controls(heartburn 68%,dysphagia 11%;both P < 0.001) . The prevalence of heartburn and dysphagia in IOM patients featuring a majority of non-transmitted sequences(NT) was 54%(P = 0.04 vs LASC) and 36%(P < 0.01 vs controls) ,respectively. No differences inage and gender distribution,chest pain prevalence,acid exposure time(AET) and symptom/reflux association existed between IOM subsets,or between subsets and controls. CONCLUSION:IOM patients with LASC exhibit a different symptom profile to those with LAP,but do not differ in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prevalence. These findings raise the possibility of different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in IOM subsets,which warrants furth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 DYSPHAGIA HEARTBURN Ineffective oesophageal motility Oesophageal manometry Simultaneous contraction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