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力调整容量控制通气在腹腔间隔室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尹江涛 万兵 孙志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77-1481,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容量控制(VC)通气和压力调整容量控制(PRVC)通气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患者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ACS患者36例,均行机械通气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19例采... 目的探讨常规容量控制(VC)通气和压力调整容量控制(PRVC)通气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患者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ACS患者36例,均行机械通气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19例采用同步间歇指令-容量控制(SIMV-VC)模式,B组17例采用同步间歇指令-压力调整容量控制(SIMV-PRVC)模式,采集两组患者第1天、第3天及第5天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分)。结果 A组与B组患者不同时间动脉血氧分压(Pa O2)、氧合指数(Pa O2/Fi O2)、吸气峰压(PIP)、肺静态顺应性(Cst)比较,存在交互作用(P<0.05);A组与B组患者不同时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 DO2)、气道平均压(Pmean)、气道阻力(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SOFA评分比较,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间Pa O2、Pa CO2、A-a DO2、Pa O2/Fi O2、Pmean、Cst、R、CVP、SOF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PIP、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间Pa O2、Pa CO2、A-a DO2、Pa O2/Fi O2、PIP、Pmean、Cst、R、MAP、CVP、SOF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间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MV-PRVC模式机械通气治疗ACS患者,可明显改善Pa O2、Pa CO2、A-a DO2、Pa O2/Fi O2、Pmean、Cst、R、CVP、SOFA评分,符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高压 压力调整容量控制 通气 机械 呼吸力学 血气分析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压力调整容量控制通气在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谢民民 娄林娟 +1 位作者 伊越春 王晨 《临床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压力调整容量控制通气时对气道峰压及潮气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ICU2002年8月~2005年12月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致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压力调整容量控制通气模式,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气道峰压及潮气量在使用压力调整容量... 目的观察压力调整容量控制通气时对气道峰压及潮气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ICU2002年8月~2005年12月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致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压力调整容量控制通气模式,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气道峰压及潮气量在使用压力调整容量控制通气的前后变化。结果使用压力调整容量控制通气后气道峰压下降,潮气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压力调整容量控制通气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机械通气可能发挥有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整容量控制通气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呼吸衰竭
原文传递
早期建立PRVC模式通气配合胸外按压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颅脑功能及氧代谢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彬 李名燚 +1 位作者 谢雯 徐梅玲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476-1479,1484,共5页
目的研究早期建立压力调整容量控制(PRVC)模式通气配合胸外按压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颅脑功能及氧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月-2018年1月于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接受院内急救时出现心脏骤停并给予PRVC模式通气配合胸外按压心肺复... 目的研究早期建立压力调整容量控制(PRVC)模式通气配合胸外按压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颅脑功能及氧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月-2018年1月于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接受院内急救时出现心脏骤停并给予PRVC模式通气配合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急危重症患者2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心肺复苏插管成功时间范围将其分为早期组120例,延迟组120例。其中,早期组插管成功时间≤5min,延迟组患者>5min。比较2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将复苏成功的患者,命名为早期复苏成功组和延迟复苏成功组,对比其复苏时间、颅脑功能及转归情况、脑组织氧代谢水平以及血气指标情况。结果早期组其心肺复苏成功率较延迟组明显提高(P <0.05);相比于延迟复苏成功组,早期复苏成功组心肺复苏时间及撤机时间较短(P <0.05),脑功能恢复效果及转归较好(P <0.05),血气相关指标及脑氧代谢水平改善更为明显(P <0.05)。结论早期建立PRVC模式通气配合胸外按压能够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并且能够改善颅脑功能转归及脑氧代谢水平,减少脑组织缺氧损伤,从而提高抢救质量,其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深入探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压力调整容量控制 胸外按压 颅脑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