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泉 蒋心悦 郑敏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5期3116-3120,共5页
目的分析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94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分析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94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抗感染、止咳平喘、祛痰解痉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观察组行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每日人均带机时间、人均带机时间、呼吸力学指标、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每日人均带机时间、人均带机时间均长于对照组[(6.4±1.5)h比(4.5±1.0)h,(45±9)h比(32±7)h](P<0.01)。观察组潮气量高于对照组[528±71)mL比(421±59)mL],呼吸频率、漏气量、通气量低于对照组[(14.3±2.2)次/min比(22.5±6.3)次/min,(18.8±4.3)L/min比(27.6±6.4)L/min,(7.2±1.2)L/min比(9.6±1.6)L/min](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较治疗前增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6min步行距离(6MWD)较治疗前增加,观察组FEV1%、6MWD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1%(1/47)比17.0%(8/47)](P<0.05)。结论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可降低腹胀发生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 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在AECOPD继发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魏丰丽 赵玉 代言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第8期1427-1429,共3页
目的:分析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继发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86例AECOPD继发呼吸衰竭患者(2019年5月~2021年4月),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均接受止咳平喘、抗感染、祛痰解痉等... 目的:分析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继发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86例AECOPD继发呼吸衰竭患者(2019年5月~2021年4月),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均接受止咳平喘、抗感染、祛痰解痉等基础治疗,并给予无创正压通气(NIPPV).BiPAP组43例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模式,PRVC组43例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呼吸力学指标(每分钟通气量(MV)、平均潮气量(VT)、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变化.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PaCO2、PaO2、MV、VT、FEV1%及血清TNF-α、CRP、IL-6水平均明显改善,且PRVC组改善程度优于BiPAP组(P<0.05).结论:应用PRVC模式治疗AECOPD继发呼吸衰竭效果显著,能进一步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呼吸力学指标及血气指标,利于肺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与双水平正压通气对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效果
3
作者 苏斌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63-0066,共4页
分析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开展双水平正压通气、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疗法对自身病情影响。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不同疗法患者为研究方向,获取等人数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治疗对照组、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治疗... 分析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开展双水平正压通气、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疗法对自身病情影响。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不同疗法患者为研究方向,获取等人数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治疗对照组、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治疗观察组,所有患者均为确诊AECOPD并呼吸衰竭,分析两组各项指标不同。结果 各项指标对比,(P<0.05)。结论 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开展双水平正压通气、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疗法存在不同治疗价值,相较于前者,后者整体应用价值更为突出,可实现强化最终治疗效果目的。同时,经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疗法干预后,患者呼吸指标、动脉血气指标等发生显著改变,而肺功能持续增强,可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对后期临床干预此类给予重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 双水平正压通气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对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肺保护效应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晓 王强 +3 位作者 马福国 孙立新 王明山 韩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pressure-regulated volume control,PRVC)模式下肺保护性通气(lung-protective ventilation,LPV)对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的肺保护效...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pressure-regulated volume control,PRVC)模式下肺保护性通气(lung-protective ventilation,LPV)对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的肺保护效应。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50例,年龄52~70岁,BMI<30 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Ⅱ、Ⅲ级,所有患者均伴有中度COPD。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双盲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LPV组)和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组(PRVC组),每组25例。于诱导前(T0)、插管后10 min(T1)、气腹后60 min(T2)、气腹结束后10 min(T3)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PaO2、PaC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difference,PA-aO2),并计算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于T1、T2、T3时记录患者气道峰压(airway peak pressure,Ppeak)、气道平台压(airway platform pressure,Pplat),计算动态肺顺应性(dynamic pulmonary compliance,Cdyn)。测量患者术后1、3、5 d的第1秒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及残气量占肺总量的百分比(residual volume/total lung capacity,RV/TLC)。记录术中及术后7 d内并发症(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等)的发生率,术后2、7 d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及术后出院时间。结果T3时PRVC组PaO2较LPV组升高(P<0.05),PA-aO2、RI较LPV组降低(P<0.05)。T1、T2、T3时PRVC组Ppeak、Pplat较LPV组降低(P<0.05),Cdyn较LPV组升高(P<0.05)。术后1 d时,PRVC组FEV1、FVC较LPV组升高(P<0.05),RV/TLC较LPV组降低(P<0.05),术后3 d时FEV1较LPV组升高(P<0.05)。术后2、7 d时CPIS评分PRVC组较LPV组降低(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VC模式下LPV策略能改善合并COPD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肺氧合功能和Cdyn,优化肺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钱磊 黄轩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441-443,共3页
目的比较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RVC)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82例呼吸衰竭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SIMV模式,观察组给予P... 目的比较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RVC)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82例呼吸衰竭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SIMV模式,观察组给予PRVC模式。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力学指标、上机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80.49%),上机、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氧气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MAP)、每分钟通气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 h后,观察组PaO_(2)、S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PIP、MAP、每分钟通气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7.32%)低于对照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SIMV模式,PRVC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治疗中效果更佳,可更有效的改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与呼吸力学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还可缩短上机与住院时间,更快的促进患儿恢复,值得临床大力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衰竭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积控制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参数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喜媛 杨敬平 孙德俊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07-307,259,共2页
关键词 双重控制模式 呼吸衰竭患者 压力支持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通气参数 压力调节 影响的研究 呼气末正压 通气模式 容积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胡金绘 武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17期1935-1938,共4页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是综合压力控制模式和容量控制模式的优点而开发出来的一种新的智能通气模式,具有定时、限压、容量控制和持续气流的特点,在临床的应用日渐广泛,本文就其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机械通气 新生儿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胡金绘 武荣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34期56-57,共2页
目的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PRVC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采用肺保护性策略。观察呼吸、心率、动脉血气(PaO2)、氧合指数(OI)等变... 目的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PRVC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采用肺保护性策略。观察呼吸、心率、动脉血气(PaO2)、氧合指数(OI)等变化。结果 15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转为高频通气后治愈。平均通气时间为(6.60±5.73)d,平均吸氧时间为(10.93±8.46)d,平均住院时间为(19.73±14.63)d。机械通气后,患儿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5),渐接近正常或者正常;患儿各个时间点pH值、PaCO2值和PaO2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OI均随着通气时间延长而逐步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VC通气模式治疗NRDS时,可减少肺气压伤的发生,是一种肺保护性通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机械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压力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琳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74-75,共2页
目的:研究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压的影响。方法:将60例并发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PRVC组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组。PRVC组30例采用PRVC进行治疗,SIMV组30例采用SIMV治疗,分别于治... 目的:研究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压的影响。方法:将60例并发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PRVC组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组。PRVC组30例采用PRVC进行治疗,SIMV组30例采用SIMV治疗,分别于治疗6 h和12 h(取两次观察数据的平均值作为统计资料)观察两组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静态顺应性、呼气末正压、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的变化,观察吸氧浓度、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以及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PRVC在改善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静态顺应性方面较SIMV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生命体征等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PRVC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气道压力,降低气压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气道压 机械通气
下载PDF
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力学参数及膈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芳芳 孙芳 朱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6期42-45,共4页
目的探究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0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 目的探究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0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及PRVC,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加施复方异丙托溴铵。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平均压(mPaw)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平静呼吸时膈肌移动度(DM_(QB))、深吸气位膈肌移动度(DM_(DB))、膈肌厚度(TD)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Borg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PRVC治疗AECOPD可改善呼吸力学参数水平,促进膈肌功能恢复,减少肺部感染,缓解呼吸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异丙托溴铵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呼吸力学参数 膈肌功能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学科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6期54-56,共3页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RVC)是一种新型的智能通气模式。PRVC具有定时、限压、持续气流、容量控制等特点,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主要探讨了PRVC的工作原理、对人体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对人体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及...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RVC)是一种新型的智能通气模式。PRVC具有定时、限压、持续气流、容量控制等特点,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主要探讨了PRVC的工作原理、对人体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对人体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及PRVC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以便为新生儿的机械通气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新生儿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
下载PDF
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模式联合压力调节容积控制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张威 申美荣 《医疗装备》 2020年第19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模式联合压力调节容积控制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92例,根据盲抽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均先进行机械通气24 h,然后对照组采用辅... 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模式联合压力调节容积控制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92例,根据盲抽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均先进行机械通气24 h,然后对照组采用辅助-控制通气模式治疗,试验组采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模式联合压力调节容积控制治疗,比较两组通气效果、血气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撤机成功率。结果试验组气道峰压(PI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每分钟通气量(MV)、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频率(RR)、pH、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模式联合压力调节容积控制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提高通气效果,调节血气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 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模式 压力调节容积控制 血气指标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费忠化 刘宏生 仇杰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研究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通气模式对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择期行CABG术患者,术中置入Swan-Ganz导管,术后予机械通气,4 h后开始进入实验步骤,依次设置呼吸模式为容量控制(VC)-压力控制(PC)-压... 目的研究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通气模式对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择期行CABG术患者,术中置入Swan-Ganz导管,术后予机械通气,4 h后开始进入实验步骤,依次设置呼吸模式为容量控制(VC)-压力控制(PC)-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容量控制(VC),各模式通气30 min后记录气道平均压(MAP)、气道峰压(PIP)、肺动态顺应性(Cdyn),并计算出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和呼吸指数(RI),通过连续心输出量监测仪分别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连续心排量。结果与VC、PC模式比较,PRVC模式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与VC模式相比,PRVC及PC模式下的PIP显著降低,Cdyn显著升高(P<0.01),A-aDO2和RI明显降低(P<0.05),PRVC模式下OI明显升高(P<0.05)。结论PRVC通气模式能明显降低PIP,提高Cdyn,改善氧合功能,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可安全用于CABG术后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肺顺应性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在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后的应用
14
作者 常丽 孟祥丽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09年第7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为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后,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手术治疗后为患儿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对照组采用容量预置型... 目的:观察为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后,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手术治疗后为患儿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对照组采用容量预置型同步间歇指令通气(V-SIMV)模式,观察组采用PRVC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0.5、2.0 h后,血流动力学、气道压力、血气分析参数结果。结果:两组机械通气2.0 h后,气道压力参数(PAP、Mpaw)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RVC模式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明显影响,但可降低气道压力,改善肺顺应性,防止发生肺气压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机械通气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 容量预置型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
下载PDF
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朱小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56-58,共3页
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望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撑。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婴幼儿重症肺炎患者47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对照组23例,治疗方法是两组唯一的变量,前一组为... 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望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撑。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婴幼儿重症肺炎患者47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对照组23例,治疗方法是两组唯一的变量,前一组为间歇指令通气,后一组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试验中统计记录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呼吸机参数研究的四个时间点为通气0h、通气1h、通气12h、通气24h,第一个时间点两组的呼吸机参数基本没有差异(P>0.05),第二、三、四个时间点两组的呼吸机参数存在较大差异(P<0.05),体现在对照组高于实验组上;动脉血气指标研究的四个时间点为通气0h、通气1h、通气12h、通气24h,第一个时间点两组的动脉血气基本没有差异(P>0.05),第三个和第四个时间点PaCO2指标存在较大差异(P<0.05),体现在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上;与上述相同四个时间点分析血压和心率情况,两组血压的变化都不大(P>0.05),第一个时间点两组的心率基本没有差异(P>0.05),第三个和第四个时间点心率指标拉开差距(P<0.05),体现在实验组大大降低。结论 对婴幼儿重症肺炎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患者的缺氧状况得到了较好的缓解,临床疗效大大提高,能够改善通气功能,不会出现心率升高和血压降低的情况,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婴幼儿 重症肺炎
下载PDF
呼吸操辅助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林振清 周景玉 +1 位作者 刘旭燕 郭东英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60-63,共4页
目的观察呼吸操辅助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将102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1例,均予以控制感染、抗炎、化痰、解痉平喘等常规干预,对照组给予PRVC通气模式持... 目的观察呼吸操辅助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将102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1例,均予以控制感染、抗炎、化痰、解痉平喘等常规干预,对照组给予PRVC通气模式持续带机1周,观察组给予PRVC通气模式联合呼吸操干预1周。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气情况[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呼吸困难量表评分(mMRC)、呼吸频率、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肺功能[第1秒呼气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 min步行距离、30 s椅子坐立试验(30-STS)。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SaO_(2)、PaO_(2)升高而PaCO_(2)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SaO_(2)、PaO_(2)升高而PaCO_(2)下降(P均<0.05);两组mMRC评分、呼吸频率均下降,且观察组mMRC评分、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血清hs-CRP、IL-8、HMGB1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FEV_(1)、FVC、FEV_(1)/FVC均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LVEF升高而LVEDD、LVESD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LVEF升高而LVEDD、LVESD下降;两组6 min步行距离、30-STS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呼吸操辅助PRVC通气模式能有效改善AECOPD患者肺组织氧供,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 呼吸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血气分析 肺功能 心功能 炎症因子 运动耐力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在ARDS病人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贾圣男 姜东辉 +1 位作者 王吕国 胡泊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836-1840,共5页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2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组(观察组)、同步间歇...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2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组(观察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组(对照组)两组,分别为56例,64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24h后的呼吸力学与血气指标、并对两组患者总体临床疗效、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28d预后等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24h,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12.45vs14.56 KPa)、呼气末正压(PEEP)(9.42vs12.02 cmH_(2)O)、气道峰压(PIP)(25.42vs28.56 cmH_(2)O)、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38.41vs47.47 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_(2))(69.90vs65.00 mmHg)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8d,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85%)明显高于对照组(78.13%)(χ^(2)=5.084,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氧疗时间(158.08vs170.61h),机械通气时间(87.40vs125.30h),住院时间(15.51vs24.11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7.14%vs39.0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组相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力学和血气指标,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改善患者28d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呼吸力学 血气分析 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下载PDF
急性老年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救治的效果 被引量:9
18
作者 于义哉 冯永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67-2868,共2页
提高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危重症哮喘的治疗,机械通气(MV)支持是最关键的治疗措施〔1〕。已有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作为新的MV模式在急性老年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的报道〔2〕。本研究观察PRVC模式治疗急性老... 提高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危重症哮喘的治疗,机械通气(MV)支持是最关键的治疗措施〔1〕。已有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作为新的MV模式在急性老年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的报道〔2〕。本研究观察PRVC模式治疗急性老年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急性老年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40例,均符合文献〔3〕诊断标准,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63~78〔平均(67.4±2.5)〕岁;病程22~45年,平均(39.6±1.6)年;急性加重时间5~22 h,平均(9.5±4.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对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孔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0期126-127,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对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铜器模式对其心肺功能的影响。结果患儿住院期间血流动力学均稳定,无死亡,各项... 目的观察分析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对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铜器模式对其心肺功能的影响。结果患儿住院期间血流动力学均稳定,无死亡,各项指标平稳。结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婴幼儿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能够有效的降低患儿呼吸峰压,改善肺顺应性,提高氧和功能,对患儿的心肺功能恢复有着较好的效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模式 先天性心脏病 压力调节 容量控制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在重症胸外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晨 伊越春 +1 位作者 谢民民 王辉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3期297-298,共2页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 重症胸外伤 外伤治疗 危重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通气模式 机械通气治疗 容量控制通气 临床应用价值 临床常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