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翁军 刘运秋 +1 位作者 韩静 赵营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2220-2225,共6页
目的:探究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PRVC)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河北唐山开滦总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 目的:探究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PRVC)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河北唐山开滦总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祛痰、抗感染、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体外膈肌起搏治疗,观察组联合PRV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HR)、血气分析、肺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呼吸频率、HR、血气分析、肺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呼吸频率、HR、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降低,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均P<0.05)。观察组腹胀、气压伤、焦虑、误吸/漏气、排痰障碍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RVC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较单纯使用体外膈肌起搏治疗能够有效改善AECOPD患者的呼吸情况,改善血气分析及肺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体外膈肌起搏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廖燕玲 龙苹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124-126,共3页
本文综述了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阐述了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的工作原理,对机体的影响和不足之处,提出更加符合人体生理的呼吸机通气模式展望。
关键词 呼吸机 通气模式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钱磊 黄轩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441-443,共3页
目的比较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RVC)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82例呼吸衰竭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SIMV模式,观察组给予P... 目的比较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RVC)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82例呼吸衰竭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SIMV模式,观察组给予PRVC模式。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力学指标、上机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80.49%),上机、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氧气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MAP)、每分钟通气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 h后,观察组PaO_(2)、S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PIP、MAP、每分钟通气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7.32%)低于对照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SIMV模式,PRVC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治疗中效果更佳,可更有效的改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与呼吸力学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还可缩短上机与住院时间,更快的促进患儿恢复,值得临床大力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衰竭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与容量控制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海燕 胡金绘 武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4期111-115,共5页
目的: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和容量控制(VC)两种通气模式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时的相关参数变化,评估PRVC在NRDS治疗中的优势。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3月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 目的: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和容量控制(VC)两种通气模式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时的相关参数变化,评估PRVC在NRDS治疗中的优势。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3月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住院3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呼吸机模式选择不同分为PRVC组(PRVC模式通气,n=17)和VC组(VC模式通气48 h后改PRVC模式通气,n=15),其他的呼吸机参数设置相同。观察两组患儿的出生体重、胎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观察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6、24、48 h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及平均动脉压血压,机械通气1、6、2、48 h的气道峰压和氧合指数的变化,以及机械通气时PH值〈7.35、pH值〉7.45、低碳酸血症(PCO2〈35 mmHg)和高碳酸血症(PCO2跃60 mmHg)的发生率。结果32例患儿均痊愈出院。两组患儿出生体重、胎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心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并且在机械通气48 h时接近正常范围(120~140次/min),各个时间点整体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4.381,P〈0.01);呼吸次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并且在机械通气48 h点接近正常范围(35~60次/min),各个时间点整体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10.390,P〈0.01);平均动脉血压各个时间点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RVC组气道峰压在机械通气1、6、24 h时均低于V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合指数数值整体呈下降趋势,机械通气1 h时,PRVC组与V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6、24、48 h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两组pH值〉7.45和pH值〈7.35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两组PCO2〉60 mmHg和PCO2〈35 mmHg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VC模式比较,PRVC模式治疗NRDS时具有较低的气道峰压,可能降低肺气压伤的发生,是一种肺保护性通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 容量控制 肺损伤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胡金绘 武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17期1935-1938,共4页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是综合压力控制模式和容量控制模式的优点而开发出来的一种新的智能通气模式,具有定时、限压、容量控制和持续气流的特点,在临床的应用日渐广泛,本文就其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机械通气 新生儿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胡金绘 武荣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34期56-57,共2页
目的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PRVC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采用肺保护性策略。观察呼吸、心率、动脉血气(PaO2)、氧合指数(OI)等变... 目的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PRVC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采用肺保护性策略。观察呼吸、心率、动脉血气(PaO2)、氧合指数(OI)等变化。结果 15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转为高频通气后治愈。平均通气时间为(6.60±5.73)d,平均吸氧时间为(10.93±8.46)d,平均住院时间为(19.73±14.63)d。机械通气后,患儿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5),渐接近正常或者正常;患儿各个时间点pH值、PaCO2值和PaO2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OI均随着通气时间延长而逐步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VC通气模式治疗NRDS时,可减少肺气压伤的发生,是一种肺保护性通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机械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压力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琳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74-75,共2页
目的:研究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压的影响。方法:将60例并发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PRVC组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组。PRVC组30例采用PRVC进行治疗,SIMV组30例采用SIMV治疗,分别于治... 目的:研究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压的影响。方法:将60例并发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PRVC组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组。PRVC组30例采用PRVC进行治疗,SIMV组30例采用SIMV治疗,分别于治疗6 h和12 h(取两次观察数据的平均值作为统计资料)观察两组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静态顺应性、呼气末正压、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的变化,观察吸氧浓度、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以及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PRVC在改善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静态顺应性方面较SIMV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生命体征等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PRVC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气道压力,降低气压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气道压 机械通气
下载PDF
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力学参数及膈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韩芳芳 孙芳 朱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6期42-45,共4页
目的探究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0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 目的探究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0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及PRVC,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加施复方异丙托溴铵。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平均压(mPaw)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平静呼吸时膈肌移动度(DM_(QB))、深吸气位膈肌移动度(DM_(DB))、膈肌厚度(TD)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Borg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PRVC治疗AECOPD可改善呼吸力学参数水平,促进膈肌功能恢复,减少肺部感染,缓解呼吸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异丙托溴铵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呼吸力学参数 膈肌功能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学科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6期54-56,共3页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RVC)是一种新型的智能通气模式。PRVC具有定时、限压、持续气流、容量控制等特点,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主要探讨了PRVC的工作原理、对人体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对人体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及...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RVC)是一种新型的智能通气模式。PRVC具有定时、限压、持续气流、容量控制等特点,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主要探讨了PRVC的工作原理、对人体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对人体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及PRVC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以便为新生儿的机械通气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新生儿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费忠化 刘宏生 仇杰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研究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通气模式对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择期行CABG术患者,术中置入Swan-Ganz导管,术后予机械通气,4 h后开始进入实验步骤,依次设置呼吸模式为容量控制(VC)-压力控制(PC)-压... 目的研究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通气模式对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择期行CABG术患者,术中置入Swan-Ganz导管,术后予机械通气,4 h后开始进入实验步骤,依次设置呼吸模式为容量控制(VC)-压力控制(PC)-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容量控制(VC),各模式通气30 min后记录气道平均压(MAP)、气道峰压(PIP)、肺动态顺应性(Cdyn),并计算出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和呼吸指数(RI),通过连续心输出量监测仪分别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连续心排量。结果与VC、PC模式比较,PRVC模式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与VC模式相比,PRVC及PC模式下的PIP显著降低,Cdyn显著升高(P<0.01),A-aDO2和RI明显降低(P<0.05),PRVC模式下OI明显升高(P<0.05)。结论PRVC通气模式能明显降低PIP,提高Cdyn,改善氧合功能,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可安全用于CABG术后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肺顺应性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在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后的应用
11
作者 常丽 孟祥丽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09年第7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为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后,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手术治疗后为患儿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对照组采用容量预置型... 目的:观察为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后,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手术治疗后为患儿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对照组采用容量预置型同步间歇指令通气(V-SIMV)模式,观察组采用PRVC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0.5、2.0 h后,血流动力学、气道压力、血气分析参数结果。结果:两组机械通气2.0 h后,气道压力参数(PAP、Mpaw)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RVC模式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明显影响,但可降低气道压力,改善肺顺应性,防止发生肺气压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机械通气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 容量预置型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
下载PDF
呼吸操辅助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振清 周景玉 +1 位作者 刘旭燕 郭东英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60-63,共4页
目的观察呼吸操辅助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将102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1例,均予以控制感染、抗炎、化痰、解痉平喘等常规干预,对照组给予PRVC通气模式持... 目的观察呼吸操辅助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将102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1例,均予以控制感染、抗炎、化痰、解痉平喘等常规干预,对照组给予PRVC通气模式持续带机1周,观察组给予PRVC通气模式联合呼吸操干预1周。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气情况[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呼吸困难量表评分(mMRC)、呼吸频率、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肺功能[第1秒呼气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 min步行距离、30 s椅子坐立试验(30-STS)。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SaO_(2)、PaO_(2)升高而PaCO_(2)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SaO_(2)、PaO_(2)升高而PaCO_(2)下降(P均<0.05);两组mMRC评分、呼吸频率均下降,且观察组mMRC评分、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血清hs-CRP、IL-8、HMGB1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FEV_(1)、FVC、FEV_(1)/FVC均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LVEF升高而LVEDD、LVESD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LVEF升高而LVEDD、LVESD下降;两组6 min步行距离、30-STS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呼吸操辅助PRVC通气模式能有效改善AECOPD患者肺组织氧供,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 呼吸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血气分析 肺功能 心功能 炎症因子 运动耐力
下载PDF
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朱小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56-58,共3页
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望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撑。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婴幼儿重症肺炎患者47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对照组23例,治疗方法是两组唯一的变量,前一组为... 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望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撑。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婴幼儿重症肺炎患者47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对照组23例,治疗方法是两组唯一的变量,前一组为间歇指令通气,后一组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试验中统计记录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呼吸机参数研究的四个时间点为通气0h、通气1h、通气12h、通气24h,第一个时间点两组的呼吸机参数基本没有差异(P>0.05),第二、三、四个时间点两组的呼吸机参数存在较大差异(P<0.05),体现在对照组高于实验组上;动脉血气指标研究的四个时间点为通气0h、通气1h、通气12h、通气24h,第一个时间点两组的动脉血气基本没有差异(P>0.05),第三个和第四个时间点PaCO2指标存在较大差异(P<0.05),体现在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上;与上述相同四个时间点分析血压和心率情况,两组血压的变化都不大(P>0.05),第一个时间点两组的心率基本没有差异(P>0.05),第三个和第四个时间点心率指标拉开差距(P<0.05),体现在实验组大大降低。结论 对婴幼儿重症肺炎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患者的缺氧状况得到了较好的缓解,临床疗效大大提高,能够改善通气功能,不会出现心率升高和血压降低的情况,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婴幼儿 重症肺炎
下载PDF
呼吸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在机械通气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韩聪莉 张睢扬 《国际呼吸杂志》 2008年第24期1524-1526,共3页
近年来呼吸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essure regulating volume control,PRVC)模式在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日渐广泛,尤其在无创通气中占有重要地位,可减少患者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及相应的并发症。本文就呼吸机PRVC模式在机械通气... 近年来呼吸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essure regulating volume control,PRVC)模式在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日渐广泛,尤其在无创通气中占有重要地位,可减少患者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及相应的并发症。本文就呼吸机PRVC模式在机械通气中的发展、临床应用、作用机制及疗效预测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 有创机械通气 无创机械通气 发展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在ARDS病人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贾圣男 姜东辉 +1 位作者 王吕国 胡泊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836-1840,共5页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2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组(观察组)、同步间歇...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2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组(观察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组(对照组)两组,分别为56例,64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24h后的呼吸力学与血气指标、并对两组患者总体临床疗效、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28d预后等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24h,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12.45vs14.56 KPa)、呼气末正压(PEEP)(9.42vs12.02 cmH_(2)O)、气道峰压(PIP)(25.42vs28.56 cmH_(2)O)、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38.41vs47.47 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_(2))(69.90vs65.00 mmHg)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8d,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85%)明显高于对照组(78.13%)(χ^(2)=5.084,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氧疗时间(158.08vs170.61h),机械通气时间(87.40vs125.30h),住院时间(15.51vs24.11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7.14%vs39.0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组相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力学和血气指标,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改善患者28d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呼吸力学 血气分析 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下载PDF
急性老年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救治的效果 被引量:9
16
作者 于义哉 冯永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67-2868,共2页
提高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危重症哮喘的治疗,机械通气(MV)支持是最关键的治疗措施〔1〕。已有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作为新的MV模式在急性老年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的报道〔2〕。本研究观察PRVC模式治疗急性老... 提高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危重症哮喘的治疗,机械通气(MV)支持是最关键的治疗措施〔1〕。已有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作为新的MV模式在急性老年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的报道〔2〕。本研究观察PRVC模式治疗急性老年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急性老年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40例,均符合文献〔3〕诊断标准,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63~78〔平均(67.4±2.5)〕岁;病程22~45年,平均(39.6±1.6)年;急性加重时间5~22 h,平均(9.5±4.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对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孔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0期126-127,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对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铜器模式对其心肺功能的影响。结果患儿住院期间血流动力学均稳定,无死亡,各项... 目的观察分析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对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铜器模式对其心肺功能的影响。结果患儿住院期间血流动力学均稳定,无死亡,各项指标平稳。结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婴幼儿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能够有效的降低患儿呼吸峰压,改善肺顺应性,提高氧和功能,对患儿的心肺功能恢复有着较好的效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模式 先天性心脏病 压力调节 容量控制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在重症胸外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晨 伊越春 +1 位作者 谢民民 王辉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3期297-298,共2页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 重症胸外伤 外伤治疗 危重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通气模式 机械通气治疗 容量控制通气 临床应用价值 临床常见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对高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的疗效 被引量:15
19
作者 冷蓓峥 施劲东 +4 位作者 邵川 龙威 许宾 李善群 高育瑶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649-2651,共3页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治疗高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肺气压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9例高龄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PRVC模式进行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治疗高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肺气压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9例高龄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PRVC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治疗,分别于机械通气治疗2~4 h及48 h观察两组生命体征、呼吸力学指标及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两组均能迅速有效地提高pH、PaO2和PaO2/F iO2,降低PCO2。试验组2~4 h内pH和PaCO2的改善作用弱于对照组(P〈0.05);48 h后两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比较在治疗2~4 h和48 h生命体征无明显差别(P〉0.05);试验组在机械通气治疗2~4 h和48 h PI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MAP、Cdyn、VT、MV、WOBV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RVC用于治疗高龄老年COPD呼吸衰竭患者,在迅速改善动脉血气分析的同时,能够保持较低的吸气峰压,有效降低气压伤的发生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护性通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方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气道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许永华 赵良 +2 位作者 林兆奋 管军 杨兴易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2-163,共2页
目的 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 (PRVC)通气模式对气道压力等的影响 ,探讨其在预防气压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2 0 0 1- 0 1~ 2 0 0 2 - 0 5 12例严重急性呼吸衰竭 (ARF)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PRVC和容量控制(VC)两种... 目的 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 (PRVC)通气模式对气道压力等的影响 ,探讨其在预防气压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2 0 0 1- 0 1~ 2 0 0 2 - 0 5 12例严重急性呼吸衰竭 (ARF)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PRVC和容量控制(VC)两种通气模式对呼吸力学指标吸气峰压 (PIP)、气道平均压 (MeanAP)和循环、血气等指标的影响 ,除了PRVC和VC模式不同外 ,其余呼吸机参数设置均相同。结果 PRVC组PIP值显著低于VC组 [(19 9± 3 35 )cmH2 Ovs(2 4 8± 2 39)cmH2 O ,t=6 788,P <0 0 5 ],而MeanAP值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10 2± 2 4 9)cmH2 Ovs(10 9± 2 33)cmH2 O ,t=1 4 13,P >0 0 5 ];循环功能和血气各指标两组间比较亦无显著差异 (t=0 2 74~ 2 199,P均 >0 0 5 )。结论 PRVC应用于严重ARF患者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时较VC模式可明显降低PIP ,因而是一种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可能在防止肺气压伤的发生中发挥有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 机械通气 气压伤 急性呼吸衰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