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空隙压密阶段特征的岩石应变软化统计损伤模拟方法 被引量:39
1
作者 曹文贵 张超 +1 位作者 贺敏 刘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54-1761,共8页
为建立能很好地反映岩石变形破坏全过程模拟方法,针对现有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难以反映初始压密阶段变形非线性的局限性与不足,首先,在充分探讨空隙岩石变形机理基础上,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将空隙岩石抽象为岩石骨架和空... 为建立能很好地反映岩石变形破坏全过程模拟方法,针对现有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难以反映初始压密阶段变形非线性的局限性与不足,首先,在充分探讨空隙岩石变形机理基础上,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将空隙岩石抽象为岩石骨架和空隙两部分组成,建立空隙岩石变形分析模型;然后,在探讨空隙部分变形机理基础上,考虑空隙压密引起变形的不可恢复性特征,建立空隙部分变形分析方法,同时,引入统计损伤理论,建立岩石骨架变形分析方法,进而建立模拟空隙岩石变形破坏全过程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并给出了其参数确定方法。该模型不仅能反映空隙岩石的应变软化特征,而且,还能较好地反映空隙岩石在初始压密阶段的变形非线性特点。最后,通过试验曲线、本文及现有同类模型理论分析曲线的比较,表明了该模型与方法的合理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隙岩石 本构模型 统计损伤 非线性变形 空隙压密阶段
下载PDF
基于颗粒接触理论的岩石压密阶段本构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马秋峰 秦跃平 +1 位作者 周天白 杨小彬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41-1948,共8页
鉴于岩石压密阶段非线性变形与岩石内部颗粒之间的相互接触有关,引入基于凹凸体正态分布的G-W接触模型并建立接触体元件模型;将该模型与弹簧元件串联,建立压密阶段的本构模型。利用元件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模拟,同时对模型中参数进行分... 鉴于岩石压密阶段非线性变形与岩石内部颗粒之间的相互接触有关,引入基于凹凸体正态分布的G-W接触模型并建立接触体元件模型;将该模型与弹簧元件串联,建立压密阶段的本构模型。利用元件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模拟,同时对模型中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岩石颗粒间的张开度及颗粒表面的粗糙度均对岩石压密阶段本构关系有一定影响。颗粒间的张开度越大,压密过程越长;在相同应变条件下,粗糙度越大,应力增长越缓慢。本文模型在模拟4种岩石压密阶段的本构关系过程中,拟合优度均大于0.95,说明模型能够准确描述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同时,模型还能够反映围压对本构关系的影响,证明利用接触模型来描述压密阶段本构关系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压密阶段 本构模型 接触理论 正态分布
下载PDF
不同围压条件下榆横矿区砂岩力学特性和本构关系 被引量:15
3
作者 汪泓 杨天鸿 +2 位作者 于庆磊 赵永川 王培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320-327,共8页
对取自榆横矿区小纪汗煤矿煤层顶板砂岩开展细观结构研究,表明该砂岩石为弱胶结砂岩。采用TAW-2000岩石压力机对弱胶结砂岩进行了不同围压下三轴压缩实验,结果表明该类砂岩在初始受压阶段表现出明显压密现象,且随围压增大压密段长度减小... 对取自榆横矿区小纪汗煤矿煤层顶板砂岩开展细观结构研究,表明该砂岩石为弱胶结砂岩。采用TAW-2000岩石压力机对弱胶结砂岩进行了不同围压下三轴压缩实验,结果表明该类砂岩在初始受压阶段表现出明显压密现象,且随围压增大压密段长度减小,当进入塑性阶段,随着围压增大,其由弹性向塑性转变的趋势更加明显。利用双应变胡克模型(Two-parts Hook’s Model,TPHM)和统计损伤模型分别对屈服点前和屈服点后的受压变化情况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发现模型曲线与实验曲线吻合较好。表明TPHM模型能够准确表达岩石损伤前的非线性弹性变形及弹性变形过程;统计损伤模型则对岩石的损伤后变形进行较好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胶结砂岩 三轴 压密阶段 本构关系
下载PDF
考虑岩石微缺陷影响的损伤本构模型
4
作者 刘志祥 晏孟洋 +2 位作者 张双侠 熊帅 王凯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3年第3期507-515,共9页
为准确描述岩石应力—应变曲线非线性过程,提出了考虑岩石微缺陷影响的损伤本构模型。首先对含微缺陷岩石进行分析,把含微缺陷岩石抽象成不含微缺陷的岩石骨架部分和微缺陷部分。岩石微缺陷包括初始空隙和岩石受载新增的微裂纹,微缺陷... 为准确描述岩石应力—应变曲线非线性过程,提出了考虑岩石微缺陷影响的损伤本构模型。首先对含微缺陷岩石进行分析,把含微缺陷岩石抽象成不含微缺陷的岩石骨架部分和微缺陷部分。岩石微缺陷包括初始空隙和岩石受载新增的微裂纹,微缺陷只能产生应变,不能承受应力。初始空隙产生的应变反映压密阶段的非线性特征,新增的微裂纹产生的应变反映岩石峰后阶段应变软化,用修正系数b来表示新增微缺陷的影响,假设岩石骨架部分的损伤符合Weibull概率分布,最后推导出基于微裂纹的损伤本构模型,并给出参数Vm、n、F0、m和b的确定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讨论。用砂岩和苏长岩试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试验数据与理论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微缺陷岩石 本构模型 微缺陷 压密阶段 应变软化 修正系数
下载PDF
考虑空隙非线性变形的胶结充填体损伤软化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程爱平 张玉山 +1 位作者 董福松 戴顺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21,共9页
充填采矿法在两步骤回采方式中广泛应用,胶结充填体作为人工矿柱,其稳定性至关重要;而胶结充填体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是进行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的重要内容,因此,亟需开展胶结充填体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通过对不同灰砂比的胶结充填体... 充填采矿法在两步骤回采方式中广泛应用,胶结充填体作为人工矿柱,其稳定性至关重要;而胶结充填体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是进行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的重要内容,因此,亟需开展胶结充填体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通过对不同灰砂比的胶结充填体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初始压密阶段因空隙存在而表现出非线性变形特征;在塑性屈服阶段及破坏后阶段刚度和强度均表现出软化特性;破坏后阶段存在较强的承载特性。针对试验结果,采用宏观和细观相结合的方法,将胶结充填体抽象成空隙和细观单元2部分,并引入胶结充填体有效损伤因子,结合统计损伤理论,分别构建空隙本构方程和细观单元损伤软化本构方程,进而得到胶结充填体损伤软化本构模型。最后将本研究理论模型曲线与试验曲线、现有理论基于试验数据和其他学者试验数据得到的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得到的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有较高的匹配度,各阶段曲线拟合相关系数都达到95%以上,更好地表征了胶结充填体空隙非线性变形特征及软化特性。研究结果可为胶结充填体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充填体 单轴 损伤软化 压密阶段 本构方程
下载PDF
加载速率对砂岩宏细观力学性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周尔康 王者超 +2 位作者 陈洪 张文卿 吴学斌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647-655,共9页
为了研究加载速率对砂岩宏细观力学性质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平行粘结模型和加入黏性阻尼的线性接触模型的三维颗粒流模型,提出了砂岩黏性的离散单元分析方法,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试错法,进行模型细观参数的标定工作,并通过自编Fish语言对颗... 为了研究加载速率对砂岩宏细观力学性质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平行粘结模型和加入黏性阻尼的线性接触模型的三维颗粒流模型,提出了砂岩黏性的离散单元分析方法,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试错法,进行模型细观参数的标定工作,并通过自编Fish语言对颗粒流模型进行了多组不同加载速率的压缩试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加载速率减小,砂岩的峰值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内摩擦角均减小,轴向黏塑性应变和黏性越来越明显;细观分析显示随着加载速率的减小,拉裂纹和剪裂纹均增多,破坏模式由拉伸破坏向拉伸、剪切联合破坏的复合破坏转化;应用离散单元软件自编Fish语言,通过实时更新细观参数可实现压密阶段,宏观黏性性质主要由细观黏壶参数法向临界阻尼比和切向临界阻尼比影响。研究加载速率对储层砂岩宏细观力学性质的影响,可为地下储气库安全生产开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速率 砂岩 颗粒流 黏性 压密阶段 细观参数
下载PDF
考虑初始损伤和残余强度的岩石变形过程模拟 被引量:14
7
作者 温韬 唐辉明 +2 位作者 马俊伟 张俊荣 范志强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52-663,共12页
针对现有损伤模型的不足,提出同时反映岩石初始损伤和残余强度的岩石变形过程模拟方法.将岩石材料分为未损伤部分、损伤部分和微缺陷,未损伤部分和损伤部分共同承担岩石所受的应力.通过岩石材料几何条件及微观受力分析建立未损伤部分的... 针对现有损伤模型的不足,提出同时反映岩石初始损伤和残余强度的岩石变形过程模拟方法.将岩石材料分为未损伤部分、损伤部分和微缺陷,未损伤部分和损伤部分共同承担岩石所受的应力.通过岩石材料几何条件及微观受力分析建立未损伤部分的应变分析.再考虑岩石的形变比能只与损伤部分材料相关,从而建立损伤部分的应变分析.然后探讨岩石损伤和耗散能的关系,提出了可以反映岩石初始损伤的损伤演化方程,基于各部分应变分析建立模拟岩石变形过程的损伤本构模型,同时给出模型各参数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损伤演化方程不仅表现了岩石的初始损伤特征,也可以完整地体现岩石变形破坏过程的5个阶段;与前人模型相比,提出的岩石变形模拟方法与试验曲线更加吻合,体现了岩石的变形全过程,特别是更加直观地反映了岩石的初始损伤和残余强度特征.综合体现了本文模型在模拟岩石变形全过程时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压密阶段 初始损伤 残余强度 本构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