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炼工艺对压榨山茶油中伴随物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乐奕 贺小红 +4 位作者 戴涛涛 陈军 何雪梅 刘成梅 刘继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1-227,共7页
本文研究了脱酸、脱色以及不同温度脱臭的精炼工艺对压榨山茶油中角鲨烯含量、甾醇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茶毛油中角鲨烯含量为127.46 mg/kg;经脱酸、脱色和脱臭(150℃)后,角鲨烯含量分别降低至105.82、89.52和79.7... 本文研究了脱酸、脱色以及不同温度脱臭的精炼工艺对压榨山茶油中角鲨烯含量、甾醇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茶毛油中角鲨烯含量为127.46 mg/kg;经脱酸、脱色和脱臭(150℃)后,角鲨烯含量分别降低至105.82、89.52和79.79 mg/kg,且随着脱臭温度的升高(150~240℃),角鲨烯含量减少,当脱臭温度升高至210℃,角鲨烯含量降低了53.70%,继续升高脱臭温度至240℃,角鲨烯含量无明显变化。山茶毛油中总甾醇含量为3074.24 mg/kg,脱酸后总甾醇含量减少(14.2%),而脱色后总甾醇含量增加(13.2%)。随着精炼程度的增加,δ-7-燕麦甾烯醇消失,生成了β-谷甾醇,δ-5,23-豆甾二烯醇含量大幅改变。脱臭工艺和脱臭温度的升高明显减少了山茶油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种类,酸类、醇类、酯类化合物数量和相对百分含量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榨山茶油 精炼 脱臭温度 甾醇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下载PDF
预处理技术对压榨山茶油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奉美桃 刘千千 +3 位作者 刘智辉 夏楠 肖新生 蒋黎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23,共9页
为了对油茶籽高值化预处理技术的发展和高附加值山茶油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以油茶籽为实验材料,未经任何预处理的油茶籽作为对照组,直接进行压榨制油,研究微波(800 W,4 min)、烘烤(140℃,30 min)、焙炒(120℃,1 h)和红外(150℃,55 min)... 为了对油茶籽高值化预处理技术的发展和高附加值山茶油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以油茶籽为实验材料,未经任何预处理的油茶籽作为对照组,直接进行压榨制油,研究微波(800 W,4 min)、烘烤(140℃,30 min)、焙炒(120℃,1 h)和红外(150℃,55 min)预处理技术对油茶籽出油率,压榨山茶油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总甾醇含量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微波、烘烤、焙炒和红外预处理使油茶籽的出油率分别提高了5.92、3.52、2.93、3.86百分点;不同预处理组山茶油的酸值(KOH)在0.20~2.00 mg/g之间,过氧化值在0.98~2.07 mmol/kg之间,均在山茶油国家标准范围内;4种预处理技术对山茶油的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4种预处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山茶油中总甾醇含量,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微小;5组山茶油中共检测出3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醛类化合物含量均最高;5组山茶油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差别较大,预处理技术可丰富山茶油特征风味物质种类,使山茶油整体风味由清淡的油脂香转变为浓烈的油脂香和坚果香。综上,4种预处理技术在不影响压榨山茶油品质的基础上,可提高出油率和山茶油整体风味,从省时、高效率角度考虑,微波为最佳预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预处理 烘烤预处理 焙炒预处理 红外预处理 压榨山茶油 品质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