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CA-SVM结合共聚焦拉曼光谱的特级初榨橄榄油掺伪压榨菜籽油定量分析
1
作者 彭楠 方俊 毛潭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4,共5页
为了促进国内橄榄油市场的健康发展,对掺伪同样存在天然类胡萝卜素的低温压榨菜籽油的特级初榨橄榄油进行了定量鉴别研究。采用共聚焦拉曼光谱技术对不同掺伪浓度油样进行测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油样的拉曼光谱峰的归属进行了理论分析... 为了促进国内橄榄油市场的健康发展,对掺伪同样存在天然类胡萝卜素的低温压榨菜籽油的特级初榨橄榄油进行了定量鉴别研究。采用共聚焦拉曼光谱技术对不同掺伪浓度油样进行测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油样的拉曼光谱峰的归属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拉曼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然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构建PCA-SVM模型。另外,对PCA-SVM模型的检出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特级初榨橄榄油与低温压榨菜籽油的拉曼光谱存在一定差异,最明显的光谱差异主要集中在谱峰1008、1161、1528 cm^(-1)和谱段2800~3000 cm^(-1)内,与密度泛函理论对不同油样拉曼光谱峰的分析一致;不考虑类胡萝卜素特征信号建立的PCA-SVM模型决定系数大于0.989,均方根误差小于2.990%,检出限为2%(低温压榨菜籽油体积分数);在特级初榨橄榄油掺伪定量分析中,考虑类胡萝卜素的特征信号有助于提高模型预测精度,但仅限于掺伪低价植物油中无类胡萝卜素存在的情况;PCA-SVM模型在不考虑类胡萝卜素特征信号的情况下依然具有良好的定量预测效果。综上,所建立的PCA-SVM模型可以用于掺伪2%以上低温压榨菜籽油的特级初榨橄榄油的定量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级初榨橄榄油 低温压榨菜籽油 PCA-SVM 拉曼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土法压榨菜籽油精炼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彩梅 郑栋 《中外食品工业(下)》 2014年第4期17-19,共3页
主要以土法压榨菜籽油为原料,研究了脱胶过程中油初温、磷酸添加量、水添加量和搅拌时间4个单因素对菜籽油脱胶的影响;脱酸过程中超量碱的添加量、终温控制,洗涤用水3个因素对脱酸的影响;脱色过程中活性炭与白土混合的比例、脱色温... 主要以土法压榨菜籽油为原料,研究了脱胶过程中油初温、磷酸添加量、水添加量和搅拌时间4个单因素对菜籽油脱胶的影响;脱酸过程中超量碱的添加量、终温控制,洗涤用水3个因素对脱酸的影响;脱色过程中活性炭与白土混合的比例、脱色温度、脱色时间3个因素对脱色的影响。得到最佳脱胶工艺条件为:油初温60℃、磷酸添加量0.25%、水添加量3%、搅拌时间25min;最佳脱酸工艺条件为:超量碱的添加量0.25%、终温控制55℃、洗涤用水15%;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活性炭与白土混合的比例1/10、脱色温度90℃,脱色时间2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法压榨菜籽油 脱胶 脱酸 脱色
下载PDF
压榨菜籽油加速氧化过程挥发性成分变化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仲琴 薛寒 +2 位作者 楼展展 杨玲 严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91-99,共9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和电子鼻技术,对一级压榨菜籽油(S1)和四级压榨菜籽油(S2)在60℃加速氧化下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分析其与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1和S2的酸价与酸类化合物有关;醛类化合物含量与氧化劣变程...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和电子鼻技术,对一级压榨菜籽油(S1)和四级压榨菜籽油(S2)在60℃加速氧化下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分析其与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1和S2的酸价与酸类化合物有关;醛类化合物含量与氧化劣变程度有着重要关联,S1的过氧化值总体上高于S2;经20 d加速氧化后,S1的茴香胺值高于S2;S1在氧化前期的氧化速率高,S2在氧化后期的氧化速率高,表明S1的劣变程度高于S2。菜籽油在加速氧化期间主体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类化合物,S1加速氧化20 d的特征风味成分是壬醛、癸醛、2,4-癸二烯醛和2-癸酮;S2加速氧化20 d的特征风味成分是(E)-2-癸烯醛。电子鼻雷达图能区分未氧化油与氧化油以及氧化初期及后期风味成分的差异。(E)-2-癸烯醛、(E)-2-壬烯醛、辛醛和2-十一烯醛含量与S1的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总氧化值相关;壬醛、(E,E)-2-4癸二烯醛、(E)-2-癸烯醛、(E)-2-壬烯醛、癸醛、辛醛和庚醛含量与S2的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总氧化值相关。挥发性成分可作为监测菜籽油在储藏过程中氧化程度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榨菜籽油 加速氧化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 主体风味成分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压榨四级菜籽油溶剂残留量检测值超标原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孙丙锁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6期195-196,共2页
目前,我国常用的菜籽油出油方法有压榨法和浸出法2种,压榨法与浸出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只通过物理压榨的方法生产食用油,后者是在生产中利用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但是在压榨食用油溶剂残留量检测中仍存在残留量超标现... 目前,我国常用的菜籽油出油方法有压榨法和浸出法2种,压榨法与浸出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只通过物理压榨的方法生产食用油,后者是在生产中利用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但是在压榨食用油溶剂残留量检测中仍存在残留量超标现象。因此,本文对国标食用油溶剂残留量检测及压榨过程进行介绍,分析造成压榨四级菜籽油溶剂残留量超标的原因,以减少检测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榨菜籽油 溶剂残留量 检测值超标原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