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偕老同穴海绵启发的仿生结构吸能特性研究
1
作者 杨峥 孙浩 +2 位作者 丁晓红 倪维宇 张横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97-306,共10页
目的为得到质量更轻、吸能效果更好的结构,以自然界中偕老同穴海绵复杂硅质骨针结构为仿生原型,提出一种偕老同穴海绵仿生吸能结构。方法通过有限元仿真对偕老同穴仿生结构和4种对比结构进行准静态压缩仿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构型参... 目的为得到质量更轻、吸能效果更好的结构,以自然界中偕老同穴海绵复杂硅质骨针结构为仿生原型,提出一种偕老同穴海绵仿生吸能结构。方法通过有限元仿真对偕老同穴仿生结构和4种对比结构进行准静态压缩仿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构型参数对海绵仿生结构吸能性能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偕老同穴海绵仿生结构在压缩过程中呈现二次受力平台效应,使得其吸能效果优于传统结构,同时当斜肋板位置系数Rkl为0.3时仿生结构的吸能效果最佳。随着斜肋板厚度的增大,结构的比吸能线性增加。从压溃力效率来看,当斜肋板厚度是纵横筋板厚度的1.6倍时,结构的压溃力峰值基本等于平均压溃力,结构压溃力效率达到最优,结构的整体吸能性能效果达到最优。结论本文所提出偕老同穴海绵仿生结构为高刚轻质吸能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在吸能防护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能结构(EAS) 仿生设计(BD) 比吸能(SEA) 压溃力效率(CFE)
下载PDF
诱导槽参数对泡沫铝填充吸能盒的碰撞吸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春华 姜宗帅 郭月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89-695,共7页
运用LS-DYNA对侧壁开有诱导槽的泡沫铝填充的吸能盒进行碰撞冲击过程的有限元分析,研究诱导槽参数对吸能盒吸能特性的影响。将结果导入到LS-Prepost中进行后处理,考虑吸能量、碰撞力峰值、平均碰撞力、比吸能、压缩力效率综合性能,得出... 运用LS-DYNA对侧壁开有诱导槽的泡沫铝填充的吸能盒进行碰撞冲击过程的有限元分析,研究诱导槽参数对吸能盒吸能特性的影响。将结果导入到LS-Prepost中进行后处理,考虑吸能量、碰撞力峰值、平均碰撞力、比吸能、压缩力效率综合性能,得出在吸能盒侧壁上部50%位置均匀开两个半径为2.5 mm的半圆形诱导槽时,在碰撞冲击过程中呈现较为理想的对称叠缩式变形,保证吸能量的同时降低了碰撞力峰值,且有更高的比吸能和压缩力效率。通过立卧两用式液压冲击试验台对吸能盒实体进行碰撞冲击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碰撞冲击过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铝 吸能盒 吸能量 碰撞峰值 比吸能 压溃力效率
下载PDF
连续变截面钢板及碰撞吸能性能研究
3
作者 唐运军 陈自凯 +1 位作者 陈涛 王国春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4年第7期29-31,共3页
连续变截面钢板(TRB)与等厚截面钢板和激光拼焊板(TWB)相比,在减重效果、机械性能和柔性优化设计等方面具有优势。文章论述了连续变截面钢板的优势与不足,并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研究了连续变截面结构的碰撞吸能特性。用吸能比(SEA)、碰... 连续变截面钢板(TRB)与等厚截面钢板和激光拼焊板(TWB)相比,在减重效果、机械性能和柔性优化设计等方面具有优势。文章论述了连续变截面钢板的优势与不足,并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研究了连续变截面结构的碰撞吸能特性。用吸能比(SEA)、碰撞峰值力及压溃力效率(CFE)评价连续变截面圆管的吸能特性。结果表明,连续变截面圆管与拼焊圆管和等厚圆管相比,具有最优的吸能比,同时可以获得较小的峰值力及较高的压溃力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变截面钢板 减重效果 吸能性能 吸能比(SEA) 压溃力效率(CFE)
下载PDF
两种不同诱导槽结构抗撞性优化设计 被引量:3
4
作者 谭丽辉 谭洪武 +1 位作者 崔晓梅 徐涛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0-126,共7页
为了提高圆截面金属薄壁构件的抗撞性,在其上引入圆弧形凹、凸2种诱导槽结构并以其为研究对象。建立以诱导槽数量及其半径为优化参数,以比吸能(SEA)和压溃力效率(CFE)为评价指标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讨论了均布设置的诱导凹槽、凸槽... 为了提高圆截面金属薄壁构件的抗撞性,在其上引入圆弧形凹、凸2种诱导槽结构并以其为研究对象。建立以诱导槽数量及其半径为优化参数,以比吸能(SEA)和压溃力效率(CFE)为评价指标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讨论了均布设置的诱导凹槽、凸槽对结构吸能、最大峰值压溃力及压溃力曲线平稳性的影响。采用全因子试验设计选取设计样本点,通过有限元软件LS-DYNA得到不同样本点的碰撞响应,结合径向基函数法构造优化指标的近似函数,并采用理想点法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凹、凸2种诱导槽结构与原模型相比,压溃力效率分别提高了53.22%、102.15%,最大峰值压溃力各降低了52.1%、57.49%,压溃力曲线更趋于平稳;由于施加诱导槽造成结构整体质量增加,导致优化后凹、凸2种诱导槽结构的比吸能分别比原模型各减少了4.05%、7.99%,与大幅降低的最大峰值压溃力相比,很好地达到了提高抗撞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优化设计 比吸能 压溃力效率 诱导槽 薄壁构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