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陶瓷部件的压滤成型工艺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树海 隋万美 《现代技术陶瓷》 CAS 1995年第4期19-25,共7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结构陶瓷部件的压滤成型工艺原理、浆料体系及性能、成型压力参数、模型材料及模型结构和坯体干燥等,讨论了影响压滤成型过程及成型体均匀性的一些因素,并介绍了一种提高压滤成型坯体均匀性的同步超声波辅助压滤成型。
关键词 压滤成型 结构陶瓷 均匀性 成型工艺
下载PDF
氧化铝粉体的压滤成型工艺初探
2
作者 张金栋 施剑林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1997年第6期55-58,共4页
研究了两种氧化铝粉体的压滤成型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无硬团聚体的粉料在分散良好时可以获得比干压成型(55%,300MPa)较高的素坯密度(63%,45MPa)和小的气孔尺寸分布,硬团聚的粉体无论是压滤成型还是干压成型,素... 研究了两种氧化铝粉体的压滤成型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无硬团聚体的粉料在分散良好时可以获得比干压成型(55%,300MPa)较高的素坯密度(63%,45MPa)和小的气孔尺寸分布,硬团聚的粉体无论是压滤成型还是干压成型,素坯密度都远低于无团聚粉体,此外还讨论了引起成型密度差别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压滤成型 成型 陶瓷 压制成型
下载PDF
压滤成型135机用涡轮增压器陶瓷涡轮转子的研究:二....
3
作者 王树海 赵春艺 《工业陶瓷》 1991年第4期2-5,共4页
关键词 陶瓷 压滤成型 浆料 涡轮增压器
下载PDF
湿法压滤成型的单色仿灰砂岩路面板
4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2021年第2期22-22,共1页
意大利ETASCENZI公司以湿法生产各种花色的仿石路面板,或带点红色的砂岩石块,是欧洲大陆古代最喜欢的建筑材料。因为当地有大量砂岩,材质又较“软”、易开采和加工。
关键词 建筑材料 湿法生产 路面板 压滤成型 砂岩 欧洲大陆
原文传递
氧化铝粉料的颗粒级配对成型行为和烧结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金栋 施剑林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研究了颗粒级配对超细氧化铝粉体成型行为和烧结行为的影响.发现两种颗粒直径之比约为2的氧化铝粉体,一定比例混合后可获得比同样条件下单独的粉体高得多的成型密度.在细颗粒体积百分数约为33%时,应用压滤成型工艺(45MPa)获得的... 研究了颗粒级配对超细氧化铝粉体成型行为和烧结行为的影响.发现两种颗粒直径之比约为2的氧化铝粉体,一定比例混合后可获得比同样条件下单独的粉体高得多的成型密度.在细颗粒体积百分数约为33%时,应用压滤成型工艺(45MPa)获得的素坯相对密度高达72%.研究了压滤和干压成型方法对成型素坯密度及其烧结的影响.压滤成型的素坯,由于成型密度高、气孔分布窄、孔径小而有利于烧结,在较低的温度下可以达到理论密度,烧结体晶粒细小均匀,无明显缺陷;这一条件下于压成型(300MPa)得到的素坯由于有较宽的气孔尺寸分布,影响烧结,并且烧结体中有较大的气孔,不能完全致密.应用新的烧结理论对此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颗粒级配 压滤成型 烧结 陶瓷 成型
下载PDF
微孔硅酸钙绝热材料的密度和导热系数的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懋强 陈玉峰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14-1417,共4页
由动态水热合成得到的硬硅钙石球状团聚体料浆,通过压滤成型可制成微孔硅酸钙绝热材料。压滤成型工艺对最终材料的密度和显微结构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材料的导热系数。整个压滤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加压到第2与第3阶段边界附近,结束成... 由动态水热合成得到的硬硅钙石球状团聚体料浆,通过压滤成型可制成微孔硅酸钙绝热材料。压滤成型工艺对最终材料的密度和显微结构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材料的导热系数。整个压滤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加压到第2与第3阶段边界附近,结束成型可获得低密度的材料,而在第4阶段内结束压滤成型则得到高密度的材料。对不同密度微孔材料的显微结构和孔径分布进行研究,并测定了不同密度材料的导热系数。结果表明:在100℃附近,材料的密度越小其导热系数也越小,而在200℃以上,则随着密度的增大,材料的导热系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硅酸钙 导热系数 显微结构 压滤成型
下载PDF
家用型全自动豆腐机
7
作者 初振 《电器》 2012年第S1期500-503,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一款微型、快速、易洗涤、低成本的全自动家用豆腐机。通过这个新型产品,黄豆(干豆)加定量水后可自动完成超细粉碎、渣浆分离、蒸汽加热、点石膏水等作业流程,只用一个工作杯,就可实现研磨粉碎、渣浆分离、加热、点脑、成脑... 本文介绍了一款微型、快速、易洗涤、低成本的全自动家用豆腐机。通过这个新型产品,黄豆(干豆)加定量水后可自动完成超细粉碎、渣浆分离、蒸汽加热、点石膏水等作业流程,只用一个工作杯,就可实现研磨粉碎、渣浆分离、加热、点脑、成脑、破脑、输送、压滤成型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家用全自动豆腐机。其中压滤成型采用刚性结构方式(无布压滤),实现了豆腐制作压滤成型过程自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豆腐机 家用型 无布压滤成型 快速 易洗涤
下载PDF
添加膨软剂制造复水海绵豆腐
8
《技术与市场》 2000年第8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豆腐坯 压滤成型 润湿剂 冷冻 冻豆腐 羧甲基纤维素 胶体磨 大豆蛋白质 氯化镁 保鲜期
下载PDF
Flexible conductive Ag nanowire/cellulose nano?bril hybrid nanopaper for strain and temperature sensing applications 被引量:15
9
作者 Rui Yin Shuaiyuan Yang +5 位作者 Qianming Li Shuaidi Zhang Hu Liu Jian Han Chuntai Liu Changyu Shen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899-908,M0003,共11页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mart wearable devices, flexible and biodegradable sensors are in urgent needs. In this study, ‘‘gre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g nanowire (Ag NW)/cellulose nanofiber (CNF) hybri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mart wearable devices, flexible and biodegradable sensors are in urgent needs. In this study, ‘‘gre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g nanowire (Ag NW)/cellulose nanofiber (CNF) hybrid nanopaper was fabricated to prepare flexible sensors using the facial solution blending and vacuum filtration technique. The amphiphilic property of cellulose is beneficial for the homogeneous dispersion of Ag NW to construct effective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networks. Two different types of strain sensors were designed to study their applications in strain sensing. One was the tensile strain sensor where the hybrid nanopaper was sandwiched between two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TPU) films through hot compression, and special micro-crack structure was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pre-strain process to enhance the sensitivity. Interestingly, typical pre-strain dependent strain sensing behavior was observed due to different crack densities constructed under different pre-strains. As a result, it exhibited an ultralow detection limit as low as 0.2%, good reproducibility under different strains and excellent stability and durability during 500 cycles (1% strain, 0.5 mm/min). The other was the bending strain sensor where the hybrid nanopaper was adhered onto TPU film, showing stable and recoverable linearly sensing behavior towards two different bending modes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Importantly, the bending sensor displayed great potential for human motion and physiological signal detection. Furthermore, the hybrid nanopaper also exhibited stable and reproducible negative temperature sensing behavior when it was served as a temperature sensor. This study provides a guideline for fabricating flexible and biodegradable sen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 nanowire Cellulose nanofibril NANOPAPER STRAIN Temperature senso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