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疗效和安全性
1
作者 徐恩沛 孙先勇 +3 位作者 高荣玉 刘建东 李南 杨娟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sPE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行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 目的探讨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sPE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行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的PCV并发sPED患者共13例(13眼),所有患眼术前接受过至少3次(每月1次)的玻璃体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雷珠单抗)注射治疗,且治疗无效。检测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视网膜厚度(CRT)、黄斑中心凹PED高度及宽度变化,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患眼BCVA较术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37,P=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CRT均较术前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80、-3.180、-3.110、-3.180,P=0.001、0.001、0.002、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PED高度和宽度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13眼平均接受过(4.15±1.40)次玻璃体内注药(雷珠单抗)治疗,治疗时间为(5.92±3.95)个月(相当于每6周注射1次)。术后随访6个月内13眼平均接受了(2.31±1.97)次玻璃体内重复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相当于每10周注射1次)。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时患眼BCVA提高量与CRT的降低量呈弱正相关(r=0.416,P=0.203);术后6个月时患眼BCVA提高量与PED高度和宽度的变化量无明显相关性(r=0.218、0.209,P=0.520、0.538)。术后1个月时,9眼出现PED复发或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后期配合玻璃体内重复注射康柏西普治疗,PED均改善。术后6个月时,3眼黄斑中心凹下PED完全消失,视网膜解剖完全复位,1眼黄斑区视网膜仍存在活动性渗出。13眼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全身及严重眼部并发症。结论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PCV并发sPED能够安全有效地降低患者CRT和改善PED,减少PED长期存在对视网膜的损害,但对术后6个月时患者BCVA的提高无明显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下抽液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的短波长和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图像特征
2
作者 杨纯 周挺业 林冰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963-968,共6页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眼中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FIPED)的短波长眼底自发荧光(SW-FAF)和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NIR-FAF)图像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底内科确诊伴有FI...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眼中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FIPED)的短波长眼底自发荧光(SW-FAF)和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NIR-FAF)图像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底内科确诊伴有FIPED的慢性或复发性CSCR 38例38眼。使用Spectralis HRA+OCT仪行SW-FAF、NIR-FAF等多模影像检查,分析FIPED的两种FAF图像特征。结果:38例慢性或复发性CSCR眼中有20眼存在血管化FIPED,18眼存在非血管化FIPED。血管化FIPED在SW-FAF上表现为点状弱自发荧光(AF,13例,占65%),混合状弱AF(4例,占20%),点状强弱混合AF(3例,占15%);非血管化FIPED在SW-FAF上表现为点状强弱混合AF(10例,占55.6%),点状弱AF(7例,占38.9%),混合状弱AF(1例,占5.6%)。血管化FIPED在NIR-FAF上表现为融合状伴点状弱AF(16例,占80%),斑片状强弱混合AF(4例,占20%);非血管化FIPED在NIR-FAF上表现为斑片状强弱混合AF(15例,占83.3%),斑片状弱AF(3例,占16.7%)。结论:慢性或复发性CSCR患者的血管化和非血管化FIPED具有特征性SW-FAF和NIR-FAF改变,能够指导治疗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 脉络膜新生血管 短波长眼底自发荧光 近红外眼底自发荧光 色素
下载PDF
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路雪 谢兵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49-752,共4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发生在中青年患者中常见的黄斑病变,该病具有一定自限性,但治疗不及时也可致病情迁延、反复发作,进展为慢性CSC、继发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等,最终导致中心视力不可逆性损害。...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发生在中青年患者中常见的黄斑病变,该病具有一定自限性,但治疗不及时也可致病情迁延、反复发作,进展为慢性CSC、继发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等,最终导致中心视力不可逆性损害。阈值下微脉冲激光(SMLP)是一种短促重复的脉冲激光,它不同于具有损伤性治疗作用的传统激光,在达到有效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不会对RPE细胞和光感受器造成损伤和热损伤。在光动力治疗(PDT)缺乏维替泊芬的情况下,因其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重复性,SMLP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CSC的治疗。本综述旨在阐述SMLP治疗CSC过程中涉及的效应细胞、细胞因子及作用机制,以期为SMLP在临床的推广和合理化应用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阈值下微脉冲激光 视网膜色素上皮 脉络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微小色素上皮脱离 被引量:6
4
作者 田蓓 魏文斌 +2 位作者 王光璐 杨丽红 汪东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79-682,685,共5页
目的应用共聚焦眼底血管造影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HRA+频域OCT系统)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荧光素渗漏点,评估渗漏点频域OCT图像特征。方法临床确诊为CSC患者18例(21眼)接受HRA+... 目的应用共聚焦眼底血管造影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HRA+频域OCT系统)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荧光素渗漏点,评估渗漏点频域OCT图像特征。方法临床确诊为CSC患者18例(21眼)接受HRA+频域OCT检查,其中男13例(13眼),女5例(8眼);年龄31~71岁,平均44.9岁,分析33处荧光素渗漏点的同步眼底血管造影及频域OCT图像。结果应用HRA中荧光素血管造影同步定位急性CSC12眼的14处荧光素渗漏点,频域OCT显示13处荧光素渗漏点(92.9%)伴有微小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PED)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光带异常改变,1处渗漏点可见较大PED(7.1%),其中3处渗漏点可见RPE光带断裂(21.4%)。在复发性CSC7处渗漏点中,频域OCT显示5处荧光素渗漏点显示PED(71.4%),较大的PED可以在其他2处荧光素渗漏点被观察到(28.6%);6处渗漏点可以看到RPE结节状突起(85.7%)。在慢性CSC6眼的12处荧光素渗漏点中,频域OCT显示7处渗漏点有微小PED,2处渗漏点可见中等程度的PED,而3处荧光素渗漏点可见高度隆起的PED(25.0%)。结论应用HRA+频域OCT系统可以对CSC的荧光素渗漏点进行准确定位,并对RPE层病理组织结构进行精确分析,大大提高了渗漏点处微小PED的检出率。研究发现微小PED、RPE形态学改变和RPE的断裂是CSC荧光素渗漏点中普遍存在的病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渗漏 色素上皮脱离
下载PDF
抗VEGF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后并发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婵 陈有信 +3 位作者 戴荣平 王尔茜 杜虹 李东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0-792,共3页
患者,男,61岁,2014年2月因右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9个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既往史无特殊。眼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右眼0.2,左眼0.8。眼压:右眼14mmHg(1mmHg=0.133kPa),左眼15mmHg。双眼晶状体轻度混浊,余眼前节未见... 患者,男,61岁,2014年2月因右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9个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既往史无特殊。眼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右眼0.2,左眼0.8。眼压:右眼14mmHg(1mmHg=0.133kPa),左眼15mmHg。双眼晶状体轻度混浊,余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抗VEGF治疗 色素上皮撕裂 视网膜 并发 北京协和医院 最佳矫正视力 视物变形
下载PDF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萎缩轨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娟娟 李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8-781,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患者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萎缩轨迹的临床特征及发生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6例(51眼)慢性中浆患者的视力、眼底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 目的探讨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患者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萎缩轨迹的临床特征及发生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6例(51眼)慢性中浆患者的视力、眼底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征;;观察RPE细胞萎缩轨迹的特点及其与视力的关系。结果慢性中浆患者的眼底主要表现为视盘颞侧黄斑区附近不同程度的RPE色素紊乱、RPE萎缩区域大小及形态不一;;可见明显的朝向下方的RPE萎缩带。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RPE细胞萎缩表现为视网膜下不同形态的强荧光区域;;为RPE细胞萎缩所致的透见荧光。RPE细胞的萎缩轨迹外观呈不同形态并呈重力依赖性。视力较差的患者黄斑中心凹均位于RPE萎缩区内;;反之;;视力较好的患者黄斑中心凹均未累及。结论对于渗出较多、黄斑区长期处于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状态、渗出病变吸收缓慢甚至吸收不明显的患者;;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防止病变进展过程中因渗出的浆液导致黄斑区RPE细胞不可逆性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细胞萎缩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上皮失代偿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关系探讨
7
作者 贾万程 刘筠 左全义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46-47,共2页
为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失代偿的关系,我们对23例视网膜色素上皮失代偿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3例患者自觉症状均有视物模糊、眼前暗区;眼底黄斑区色素紊乱,视网膜下黄白色细小沉着物;眼底荧光血... 为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失代偿的关系,我们对23例视网膜色素上皮失代偿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3例患者自觉症状均有视物模糊、眼前暗区;眼底黄斑区色素紊乱,视网膜下黄白色细小沉着物;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见强荧光斑点,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可见明显渗漏点;23例均无特殊用药5~18个月随访,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认为本病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关系密切,临床症状相似,只有靠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加以区别,并认为本病的病因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或误用激素及扩血管药物治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液性 脉络膜 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
下载PDF
选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光凝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8
作者 毕燕龙 Bernd Fassbender C Framme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88-889,F0004,共3页
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提出了采用微脉冲激光进行选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光凝(selectiv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laser treatment,SRT)治疗黄斑部疾病的新概念。在最早开展这一项目的德国累根斯堡大学眼科医院中收集、整理了... 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提出了采用微脉冲激光进行选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光凝(selectiv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laser treatment,SRT)治疗黄斑部疾病的新概念。在最早开展这一项目的德国累根斯堡大学眼科医院中收集、整理了一组采用SRT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心性浆液性 光凝治疗 黄斑部疾病 脉冲激光 眼科医院 SRT
下载PDF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和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的表达水平 被引量:9
9
作者 Tong J. -P. Chan W. -M. +1 位作者 Liu D. T. L. 杨秀梅(译)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6年第6期5-5,共1页
PURPOSE: To determine the aqueous level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 (PEDF)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 and choroidal neovascu... PURPOSE: To determine the aqueous level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 (PEDF)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 and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secondary to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and pathologic myopia. DESIGN: Prospective,comparative control study. METHODS: Aqueous humors were collected from 32 eyes of 32 patients for either active PCV or CNV. Among them,11 eyes had active and symptomatic PCV,12 eyes had active CNV secondary to AMD,and nine eyes had active CNV of pathologic myopia. Levels of VEGF and PEDF were determined by commercially availabl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kits. A group of 10 aqueous samples from 1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ataract surgery without other ocular or systemic diseases comprised the controls. RESULTS: VEGF concentrations in aqueous humor were markedly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PCV,CNV of AMD,and CNV of myopia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P < .001). VEGF levels in eyes with PCV were,however,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exudative AMD (P=.045)-. The PEDF level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groups (ANOVA,P=.001),and we observed increased levels in PCV,CNV of AMD,and CNV of myopia. CONCLUSIONS: VEGF and PEDF factors were coexpressed and increased with positive correlation in aqueous humor of eyes with active PCV.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both factors in eyes of PCV and AMD might suggest distinct clinical entities or different angiogenesis courses between PCV and A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脉络膜新生血管 疾病患者 血管病 息肉状 房水 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 病理性近视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与治疗评价 被引量:13
10
作者 唐风雷 朱珊梅 +5 位作者 周建强 于忠兴 朱太春 谢秀雯 蒋星 陆人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89-1093,共5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发病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结构缺陷、血管脆性和脉络膜瘀血等病理机制有关。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可以辅助诊断本病。复发性或慢性...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发病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结构缺陷、血管脆性和脉络膜瘀血等病理机制有关。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可以辅助诊断本病。复发性或慢性CSC治疗困难,并可能导致永久的视力丧失,但目前可以运用激光光凝、光动力疗法和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手段进行治疗。本文将综述CSC病理、诊断、治疗等要点和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浆液性脱离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下载PDF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冉 李加青 +4 位作者 李涛 曾婧 潘间英 丁小燕 唐仕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1-847,共7页
【目的】研究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SD-OCT)特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经眼底检查、眼底彩照、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造影确诊的连续PCV患者的SD-OCT图像进行分析,分析PCV在SD-OCT上的主要表现... 【目的】研究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SD-OCT)特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经眼底检查、眼底彩照、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造影确诊的连续PCV患者的SD-OCT图像进行分析,分析PCV在SD-OCT上的主要表现形式。【结果】共95例患者(106眼)纳入该研究,其中18眼(16.98%)出现广泛性出血性色素上皮层脱离(mhPED)伴或不伴视网膜下大出血(MSH),总范围大于12个视盘面积;在无mhPED/MSH的98眼中,78眼(79.59%)可见双线征,71眼(72.45%)见局限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42眼(42.86%)见拇指样隆起息肉病变,65眼(66.33%)见视网膜下积液,20眼(20.41%)见视网膜层间积液,29(29.59%)眼见局限性视网膜下出血。【结论】双线征、色素上皮脱离、视网膜下积液、拇指样息肉病灶以及视网膜下出血是PCV在SD-OCT上常见的5种表现形式,其中以双眼线征和色素上皮脱离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 双线征 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发病机理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赛林 王煊 +2 位作者 王润生 俞江 李守延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5-386,395,共3页
目的 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SC)始发病变在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还是在脉络膜毛细血管 (CC) ,以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对 81例 86只眼CSC患者应用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ICGA)结合临床经过进行分... 目的 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SC)始发病变在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还是在脉络膜毛细血管 (CC) ,以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对 81例 86只眼CSC患者应用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ICGA)结合临床经过进行分析。结果 首次造影者RPE病变处与之相对应部位的CC均有病变 ,且范围较大 ;病变发展到一定时期 ,症状存在时CC病变依然存在 ,但RPE的病变部位已恢复正常。待症状消失时CC病变及RPE病变全部消失 ,ICGA、FFA均正常。结论 CC功能的变化与CSC转归相一致 ,RPE的病变在CSC的某一阶段出现 ,证明CSC的始发病变由CC功能紊乱所致 ,RPE病变是继发于CC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 脉络膜毛细血管 眼底 色素 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影像学特征与治疗 被引量:4
13
作者 陆人杰 唐风雷 +1 位作者 朱珊梅 朱太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6948-6950,共3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屏障功能和(或)色素上皮细胞连接受损,脉络膜毛细血管渗出液体通过RPE损害处渗漏到神经上皮和(或)色素上皮下,造成黄斑部水肿脱离,进而视功能受损。本文分析各种眼底影像学特征...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屏障功能和(或)色素上皮细胞连接受损,脉络膜毛细血管渗出液体通过RPE损害处渗漏到神经上皮和(或)色素上皮下,造成黄斑部水肿脱离,进而视功能受损。本文分析各种眼底影像学特征对诊断CSC的意义。1流行病学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浆液性脱离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眼底影像学
下载PDF
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FFA与频域OCT图像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童桂芳 周琼 邵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35-738,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frequency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FD-OCT)图像特征... 目的观察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frequency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FD-OCT)图像特征,对比研究2种检查方法定位病灶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急性CSC患者(81眼)的FFA和FD-OCT图像资料,观察患眼FFA荧光素渗漏点与FD-OCT中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异常改变的对应关系。结果 81眼急性CSC患眼中,FFA检查发现荧光素渗漏点86个,在FD-OCT图像上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PED)、小隆起、粗糙紊乱等RPE层异常改变。此外尚有13眼(16.05%)在荧光素渗漏点以外区域存在着低荧光、荧光染色、透见荧光,在FDOCT上RPE亦表现为PED、小隆起、粗糙紊乱混合存在。还有6眼(7.41%)无任何异常荧光区域,在FD-OCT上RPE也显示有PED、小隆起、粗糙紊乱等改变。结论急性CSC的FFA渗漏点与FD-OCT中RPE异常改变部位基本对应,而FFA渗漏点以外区域FD-OCT亦有RPE层异常改变,在急性CSC诊治中FD-OCT不可完全替代F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渗漏点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视网膜色素上皮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肾上腺素致兔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鹏 惠延年 +4 位作者 王雨生 白建伟 王海燕 胡丹 马吉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通过对兔脉络膜上腔注射肾上腺素诱发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探讨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i-oretinopathy,CS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肾上腺素溶液从有色兔1眼的脉络膜上腔注入,于注射后1h... 目的:通过对兔脉络膜上腔注射肾上腺素诱发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探讨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i-oretinopathy,CS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肾上腺素溶液从有色兔1眼的脉络膜上腔注入,于注射后1h及1,2,3,6,10d对其双眼行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注射后1h,ICGA见区域性脉络膜缺血及其周围扩张的脉络膜血管,FFA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剧烈荧光渗漏。光学显微镜镜下可见神经感觉层与RPE间有浆液积聚,光感受器外节排列紊乱。注射后2~10d,神经感觉层下积液逐渐减少至消失,RPE渗漏减少,脉络膜缺血区域减小至消失,RPE脱色素,光感受器外节仍然轻度紊乱。结论:肾上腺素可导致脉络膜静脉及毛细血管淤血并继发视网膜神经感觉层浆液性脱离,说明因应激所致的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增加可能是CSC发生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实验研究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浆液性视网膜脱离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组织病理学检查 视网膜色素上皮 脉络膜上腔 注射肾上腺素 光感受器 脉络膜血管 脉络膜缺血 光学显微镜
下载PDF
577nm微脉冲黄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被引量:6
16
作者 修方伟 匡淑玲 刘兆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6-687,共2页
微脉冲激光是一种阈下光凝技术,它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避免损伤视网膜神经层,在产生治疗作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视功能,对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微脉冲激光是一种阈下光凝技术,它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避免损伤视网膜神经层,在产生治疗作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视功能,对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等黄斑部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采用577nm微脉冲纯黄激光眼底光凝治疗CSC患者,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激光治疗 微脉冲 疗效 视网膜色素上皮 光凝治疗 视网膜神经 黄斑部疾病
下载PDF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自发荧光特点 被引量:7
17
作者 宣懿 王诗园 +1 位作者 赵培泉 彭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1049-1051,共3页
目的观察22例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眼底的自发荧光,探究中浆患者在恢复期眼底自发荧光的特点。方法回顾性随访临床病程超过3个月且曾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为中心性... 目的观察22例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眼底的自发荧光,探究中浆患者在恢复期眼底自发荧光的特点。方法回顾性随访临床病程超过3个月且曾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16例22眼,单眼10例,双眼6例,发病后半年22眼均经海德堡共焦激光扫描镜HRA2-cSLO拍摄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观察其影像学特点。结果22眼中仅有2眼表现为正常FAF,其余20眼均表现为异常FAF。异常FAF可分为3类:第一类,原发病灶渗漏点处呈不规则形状的低荧光,周围环绕0.5-2DD大小的高荧光区,有8眼占36.3%;第二类,在原发病灶处几乎看不到异常荧光,而在其下方或侧下方可见竖椭圆型,葫芦状或斜条状的高荧光区,中央夹杂有点片状的低荧光有7眼占31.8%;第三类,原发病灶处呈明暗相间的斑驳状的异常荧光有5眼占22.7%。这些不同类型的异常FAF说明自行愈合的中浆患者即使黄斑区视网膜下渗液已经消失但在病灶的原始渗漏部位或病灶周围及下方却出现了RPE细胞功能和代谢的损害。结论未经治疗的中浆患者眼底可出现异常FAF,说明RPE细胞出现了永久损害,故对中浆病人应早期进行干预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眼底自发荧光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下载PDF
慢性迁延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两种自发荧光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志立 李晓华 +2 位作者 李士清 董应丽 李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对脂褐素相关自发荧光(lipofuscin-related 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和黑色素相关近红外自发荧光(melaninrelated near-infrard fundus autofluorescence,NIA)在慢性迁延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 目的对脂褐素相关自发荧光(lipofuscin-related 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和黑色素相关近红外自发荧光(melaninrelated near-infrard fundus autofluorescence,NIA)在慢性迁延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中的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迁延性CSC患者57例63眼的临床资料,对经德国海德堡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仪检查的FAF、NI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3眼中,FAF异常荧光者47眼(占74.6%),包括弱荧光39眼(占83.0%)、强荧光3眼(占6.4%)、不典型荧光5眼(占10.6%);NIA异常荧光者59眼(占93.7%),包括弱荧光48眼(占81.4%)、斑驳状荧光5眼(占8.5%)、不典型荧光6眼(占10.2%)。63眼神经上皮脱离区自发荧光表现:FAF呈异常荧光者50眼(占79.4%),包括弱荧光15眼(占30.0%)、强荧光35眼(占70.0%);NIA异常荧光57眼(占90.5%),包括颗粒样混杂荧光51眼(占89.5%)、弱荧光6眼(占10.5%)。另外,FAF和NIA显示视网膜神经脱离区病变范围大于FFA者分别有23眼和33眼,分别占36.5%和52.4%。FFA和FAF显示正常的区域而NIA表现异常者3眼,占4.8%。结论 NIA联合FAF适合于观察慢性迁延性CSC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脂褐素相关自发荧光 色素相关近红外自发荧光
下载PDF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肇萌 张琳轶 +2 位作者 李志国 张娴 崔红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3,共2页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是少见的多灶性脉络膜炎性眼病,病因不明,青年近视女性多发,常累及双眼,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及内层脉络膜的多发小点状、边界清楚的...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是少见的多灶性脉络膜炎性眼病,病因不明,青年近视女性多发,常累及双眼,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及内层脉络膜的多发小点状、边界清楚的黄白色病灶,多局限于后极部,前房和玻璃体腔无炎症。Watzke等于1984年首次描述了PIC。国内报道较少,多被误诊为多灶性脉络膜炎、病理性近视眼底改变、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io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等。国外研究主要为高加索人群,本研究旨在分析国内PI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病变 预后分析 临床特点 内层 点状 多灶性脉络膜 视网膜色素上皮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童桂芳 周琼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0-293,共4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一种累及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自限性眼底黄斑区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CSC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激光光凝、微脉冲半导体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一种累及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自限性眼底黄斑区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CSC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激光光凝、微脉冲半导体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光动力疗法等,同时国际上亦出现了治疗CSC的新方法:玻璃体内注射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本文在分析CSC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基础上,对CSC的治疗方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光动力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