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厚译·薄译·创译:《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对中医翻译的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淑芹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9-91,共3页
以英文版《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为研究对象,通过书中具体实例分析厚译、薄译、创译的翻译策略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明晰厚译“厚什么”“如何厚”“厚多少”、薄译“为何薄”“如何薄”、创译“如何创”的问题,可为中医翻译提... 以英文版《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为研究对象,通过书中具体实例分析厚译、薄译、创译的翻译策略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明晰厚译“厚什么”“如何厚”“厚多少”、薄译“为何薄”“如何薄”、创译“如何创”的问题,可为中医翻译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 中医 厚译 薄译 创译
下载PDF
对译以现其形,厚译以彰其意:席勒《论语》英译本阐释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雪芹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39-45,96,共8页
美国民间学者大卫·席勒(David Schiller)的《论语》新译本Confucius:Discussions/Conversations or The Analects(Lunyu),在人名、核心概念词、句子篇章层面的“译”及其“注”方面有一定的特色,其在核心概念词英译中体现出动态化... 美国民间学者大卫·席勒(David Schiller)的《论语》新译本Confucius:Discussions/Conversations or The Analects(Lunyu),在人名、核心概念词、句子篇章层面的“译”及其“注”方面有一定的特色,其在核心概念词英译中体现出动态化、整体化的特点,在句子篇章层面则集对译和厚译于一体。总的来说,席勒译本对《论语》进行了精辟独到的整体化、语境化的解读,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研究价值。此外,海外民间学者对《论语》进行英译,也标志着海外《论语》研究迈向平民化,在《论语》英译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 《论语》英译 对译 厚译
下载PDF
从“目的论”角度谈翻译的“厚译”
3
作者 石静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22-22,95,共2页
以功能翻译的核心理论——目的论为依据,通过对厚译概念、厚译的表现形式及其目的的阐释,指出在丰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下,厚译可以弥补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从而实现读者对原文的透彻理解以及对译文的接受。
关键词 目的论 厚译 翻译策略
下载PDF
目的论视域下厚译翻译策略的选择——以严复译著《天演论》为例
4
作者 张露馨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80-83,共4页
功能学派认为,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策略的选择,而翻译策略的选用对翻译目的的有效实现有重要影响。译著《天演论》是严复的第一部译作,也是厚译翻译的代表作品。在该译作中,严复结合当时的国情需要、社会发展需要,充分采用厚译的翻译策略... 功能学派认为,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策略的选择,而翻译策略的选用对翻译目的的有效实现有重要影响。译著《天演论》是严复的第一部译作,也是厚译翻译的代表作品。在该译作中,严复结合当时的国情需要、社会发展需要,充分采用厚译的翻译策略,如重新划分章节、加注下标和按语等方式,通过有效翻译宣传保种救国的思想。译者面对源语文本时,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灵活采用厚译的翻译策略,将翻译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翻译思路和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翻译策略 厚译 严复 《天演论》
下载PDF
凉山彝族谚语厚译探讨
5
作者 高吕斌 《河北画报》 2022年第14期175-177,共3页
凉山彝族谚语是凉山彝族人民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语言形式,是彝族社会、历史、文化的载体和宝贵财富。彝族谚语的英译不仅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涉及到两种不同文化的转换。因此,本文在分析凉山彝族... 凉山彝族谚语是凉山彝族人民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语言形式,是彝族社会、历史、文化的载体和宝贵财富。彝族谚语的英译不仅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涉及到两种不同文化的转换。因此,本文在分析凉山彝族谚语的特点和其背后的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提出凉山彝族谚语厚译翻译策略,以期有助于凉山彝族文化的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译 凉山彝族谚语 英译
下载PDF
“厚译法”在文树德《内经》译本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凯 赵润生 师旭亮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9期211-213,共3页
通过介绍文树德应用"厚译法"翻译《黄帝内经》的时代背景,总结其译本的"厚译法"特色:逐字逐句翻译,补全原文省略;重视译注结合,引用数目多、种类广;医学实用性与文化研究并重,跨学科、文化、国别交流;确保《黄帝内... 通过介绍文树德应用"厚译法"翻译《黄帝内经》的时代背景,总结其译本的"厚译法"特色:逐字逐句翻译,补全原文省略;重视译注结合,引用数目多、种类广;医学实用性与文化研究并重,跨学科、文化、国别交流;确保《黄帝内经》原意,并附个人见解;寻求译介平衡,引入汉字拼音等。认为文树德翻译《黄帝内经》采用"厚译法"的方式是一种能弥补翻译工作中文化缺失的策略,可以成为中西文化沟通、中医典籍翻译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译 语言国情学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素问译注 文树德
下载PDF
基于厚译与薄译视角的视听作品《山海情》对外译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谭兴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06-114,共9页
从厚译与薄译入手聚焦于媒介融合新时代中国视听作品的译介,解析其在英语世界传播和译介的新模式与新途径。通过考察《山海情》汉英双语字幕版和英语配音单语字幕版,以厚译理论为主要的窥探视角,同时辩证地逆向审视其薄译之处。研究发现... 从厚译与薄译入手聚焦于媒介融合新时代中国视听作品的译介,解析其在英语世界传播和译介的新模式与新途径。通过考察《山海情》汉英双语字幕版和英语配音单语字幕版,以厚译理论为主要的窥探视角,同时辩证地逆向审视其薄译之处。研究发现,无论从内因还是外因、微观还是宏观、主观还是客观等方面都有厚译和薄译,这是中国视听作品对外翻译与传播正逐步脱离种种窠臼,以更灵活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的有益尝试。该研究为中国视听作品对外译介过程中克服异质文化体系间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与语言表述方面的差异和困难,以及我国影视界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中国表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话语 《山海情》 对外传播 厚译 薄译
下载PDF
《黄帝内经·素问》文树德译本“道”系词语的厚译研究
8
作者 雷佳豪 赵自强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2497-2501,共5页
“道”是中医思想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在中医典籍外译与传播中“道”系词语的翻译意义重大。《黄帝内经·素问》汉语原文中共有154个“道”系词组,根据内涵,将其分为两类:哲理之道、医理之道。本文考察文树德译本中“道”系词语的翻... “道”是中医思想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在中医典籍外译与传播中“道”系词语的翻译意义重大。《黄帝内经·素问》汉语原文中共有154个“道”系词组,根据内涵,将其分为两类:哲理之道、医理之道。本文考察文树德译本中“道”系词语的翻译,探求“道”系词语厚译的特点。研究发现,文树德译本将“道”系词语译为“the Way/the Way……/the……Way”及“the Path……”,实现了语言形式的一致性;通过厚译,较好地实现了“道”系词语文化内涵的传达,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医典籍的对外译介和传播,为中西文明的交流互鉴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树德 《黄帝内经·素问》 “道”系词语 厚译
下载PDF
厚译与轻读中展现多面王维:保罗·鲁泽译《王维诗文》研究
9
作者 曹培会 《外国语文研究》 2022年第5期83-92,共10页
2020年,美国汉学家保罗·鲁泽翻译出版了《王维诗文》,该译诗集是第一部王维诗歌英语全译本。该译本兼具汉学家学者型“厚译”和世界文学“轻读”特征,展现了王维为人、为官、为文的多面性。它的出现标志着王维诗歌百年译介的集大成。
关键词 《王维诗文》 厚译 轻读 保罗·鲁泽
下载PDF
对“thick translation”的再认识——兼谈中华文化“走出去”语境下薄译也是一种厚译
10
作者 艾丽华 杨仕章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4,共7页
我国对阿皮亚提出的thick translation所作的研究大都围绕内容上的“增厚”展开,很少论及此概念原本强调的对源语语言文化的道德态度。实际上,thick translation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译文树立对源语文化的敬意,打破西方文化霸权。中文译... 我国对阿皮亚提出的thick translation所作的研究大都围绕内容上的“增厚”展开,很少论及此概念原本强调的对源语语言文化的道德态度。实际上,thick translation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译文树立对源语文化的敬意,打破西方文化霸权。中文译名“厚译”较之“深度翻译”能更准确地囊括相应的目标意图。现实翻译中,形式上的增厚不一定能使读者产生对源语民族的敬意,反倒删减有助于读者了解、尊重他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走出去”语境下,策略性地删减原作次要内容,以彰显源语文化精要,即“薄译”,有时同样可以取得厚译之效。薄译因而成为一种独特的“厚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译 阿皮亚 薄译 外译
原文传递
“厚译”究竟有多厚?——西方翻译理论批评与反思之一 被引量:75
11
作者 周领顺 强卉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3-112,共10页
本文围绕西方"厚译"概念进行了理论上的反思,并在实践上进行了层次性的划分。"厚译"之厚,既表现于实践上,也表现于厚重的内容和众多的研究视角。"厚译"导自"厚描",但在批评性分析中,又止于称... 本文围绕西方"厚译"概念进行了理论上的反思,并在实践上进行了层次性的划分。"厚译"之厚,既表现于实践上,也表现于厚重的内容和众多的研究视角。"厚译"导自"厚描",但在批评性分析中,又止于称谓本身。本文回答了一系列问题,如"厚译"者的身份属性、"厚译"的性质等。"厚译"是实现译者学者化的一个有效路径。成功的"厚译",是深度传播文化、满足特定读者需求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译 层次化 批评与反思 译者学者化
原文传递
“厚译”厚在哪儿?--对汉学家译者主体性的再思考 被引量:11
12
作者 袁丽梅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7-101,共5页
汉学家译者是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推动力量,其翻译行为受相关汉学研究活动影响显著,尤以"厚译"策略为例,部分汉学家译者倾向于采用文内解释与文外注释等手段对原文信息进行阐发,然而选择哪部分原文信息实施&... 汉学家译者是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推动力量,其翻译行为受相关汉学研究活动影响显著,尤以"厚译"策略为例,部分汉学家译者倾向于采用文内解释与文外注释等手段对原文信息进行阐发,然而选择哪部分原文信息实施"厚译",即"厚译"厚在哪儿却鲜有学者论及。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明显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不仅能够推进对汉学家译者主体性的认识,获得其群体行为特征基础上的个体化差异;更能藉此预测汉学家译者产出译文的最终面貌,有助于判断其可能的传播与接受态势,为文化外译活动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家译者 译者主体性 厚译 翻译 汉学研究
原文传递
适度厚译,借象传意——科技典籍《天工开物》英译策略研究
13
作者 宇文刚 《中国科技翻译》 2023年第2期54-57,共4页
本文选取《天工开物》王义静等英译本为研究对象,重点爬梳对农耕工序、工艺流程和生产工具三方面信息处理所采取的“适度厚译,借象传意”译释路径,阐释“文字+图片”多模态信息处理的优势和拘囿,并尝试将文字+图片+动图影像的多模态资... 本文选取《天工开物》王义静等英译本为研究对象,重点爬梳对农耕工序、工艺流程和生产工具三方面信息处理所采取的“适度厚译,借象传意”译释路径,阐释“文字+图片”多模态信息处理的优势和拘囿,并尝试将文字+图片+动图影像的多模态资源引入该典籍的英译策略体系,探求多元开放、动态互动的科技典籍译释路径,以供参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典籍英译 适度厚译 借图传意 多模态翻译
原文传递
葛浩文翻译策略研究
14
作者 邵霞 《商洛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92-96,共5页
葛浩文的翻译使莫言、贾平凹等作家作品在英语世界得到传播并获得好评。通过对葛浩文译本中翻译语料的考查,探讨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翻译方法,认为葛浩文的译本以忠实为原则,对原作中的文化意象、语言风格等采取厚译、省译、直译等方... 葛浩文的翻译使莫言、贾平凹等作家作品在英语世界得到传播并获得好评。通过对葛浩文译本中翻译语料的考查,探讨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翻译方法,认为葛浩文的译本以忠实为原则,对原作中的文化意象、语言风格等采取厚译、省译、直译等方法再现原作意象,以上翻译方法对传播中国文学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翻译策略 语言风格 厚译
下载PDF
潮汕地区人文景观翻译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聂炎威 原明明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9-23,共5页
人文景观区别于自然景区,与人类社会的联系紧密,受到当地文化、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宗教信仰和社会风俗的影响。翻译人文景观时,不仅需要考虑语言形式的对应,还要考虑历史文化赋予该景观的含义,保证翻译在译入语文化中达到信息传达... 人文景观区别于自然景区,与人类社会的联系紧密,受到当地文化、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宗教信仰和社会风俗的影响。翻译人文景观时,不仅需要考虑语言形式的对应,还要考虑历史文化赋予该景观的含义,保证翻译在译入语文化中达到信息传达和文化传递的效果。作为一项跨文化交流活动,人文景观翻译又受到文化间的强弱、转型与稳定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厚译可以凸显译者的作用,对抗过度归化的翻译方法,从而避免弱势文化在翻译中被强势文化所同化。对汕头八景翻译的分析讨论,将从不同的厚译方法展开,揭示译者如何在英文中构建中国文化语境,彰显他者,以抵制英美文化霸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景观 翻译 后殖民翻译理论 厚译
下载PDF
刍议安乐哲和罗思文的《论语》英译策略
16
作者 胡琴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8期332-333,共2页
对《论语》英译及其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中西翻译及哲学文化学者们的重要课题。本文选取年代较近的安乐哲和罗思文的《论语》译本为研究对象,对译者的文化视野以及采用的翻译手段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安乐哲 罗思文 《论语》 厚译
下载PDF
《黄帝内经》文树德英译本评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国利 蒋剑锋 柴可夫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8年第13期31-33,共3页
作为辞书式、学术式的完整译本,文树德《黄帝内经》英译本采用"厚译"模式,利用研究批判性导论、学术性序言、阐释性注释和显化性译文将典籍置于丰厚的中医文化和历史发展背景中,使西方读者从深层文化背景理解中医思维和中医特... 作为辞书式、学术式的完整译本,文树德《黄帝内经》英译本采用"厚译"模式,利用研究批判性导论、学术性序言、阐释性注释和显化性译文将典籍置于丰厚的中医文化和历史发展背景中,使西方读者从深层文化背景理解中医思维和中医特质,其翻译策略对我国的中医典籍英译提供了新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厚译 中医典籍
原文传递
汉学家视野与学术型翻译:金介甫的沈从文翻译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徐敏慧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0-67,共8页
汉学家在中国文学外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点已在学界达成共识。现有研究大多论及汉学家的具体翻译策略,鲜有学者探讨汉学家的研究与其翻译的关系,而从整体、宏观角度审视汉学家的研究对其翻译活动的影响是准确、全面、理性评判汉学... 汉学家在中国文学外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点已在学界达成共识。现有研究大多论及汉学家的具体翻译策略,鲜有学者探讨汉学家的研究与其翻译的关系,而从整体、宏观角度审视汉学家的研究对其翻译活动的影响是准确、全面、理性评判汉学家译介活动的基础。本文通过考察美国汉学家金介甫出版的三本沈从文作品英译本/文集,以描写的方法呈现并分析文本选材、译者前言和序言以及具体的翻译方法三大方面,探究金介甫作为汉学家兼史学家的研究视野和治学方法对其翻译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译本选材的广度和多样反映了汉学家纵览全局的研究视野,前言和序言中的独特关注点是史学家深入、独到的研究成果的展示,具体的翻译方法则体现出研究者严谨周密、知识点必究的治学方法,其学术型厚译文本的策略凸显了翻译创造知识的功能。深入研究金介甫在沈从文译介领域的贡献可以为研究汉学家在中国文学文化译介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家 金介甫 沈从文 译本选材 译者序言/前言 厚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