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北缘的早期原互棱齿象和皇冠鹿的化石记录及其对中国山旺阶的地层学意义(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世骐 李春晓 +4 位作者 张晓晓 江左其杲 叶捷 李录 李福昌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3-154,共22页
中国新近纪哺乳动物年代序列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山旺期早期(20~18Ma)的哺乳动物化石记录却非常缺乏。报道了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吃巴尔我义东地点索索泉组上部山旺期早期(18.6 Ma)的化石,包括早期欧亚大陆象类和早期鹿科动... 中国新近纪哺乳动物年代序列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山旺期早期(20~18Ma)的哺乳动物化石记录却非常缺乏。报道了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吃巴尔我义东地点索索泉组上部山旺期早期(18.6 Ma)的化石,包括早期欧亚大陆象类和早期鹿科动物。其中,嵌齿象的M2第二脊具有发育良好的副齿柱三叶,因此可以鉴定为原互棱齿象未定种(Protanancus sp.),属于铲齿象科(Amebelodontidae),形态上比山旺期晚期的短吻原互棱齿象(P. brevirostris)和托氏原互棱齿象(P. tobieni)原始。而鹿科的鹿角化石具有比较小但高的掌状部分,因此被鉴定为皇冠鹿未定种(Stephanocemas sp.),属于柄杯鹿亚科(Lagomerycinae)。通过形态学对比认为,该鹿角在系统演化上非常接近皇冠鹿和柄杯鹿(Lagomeryx)的分化位置,并与原始的卢瓦鹿(Ligeromeryx)相去不远。以往的研究证明,长鼻类和鹿科动物在中国出现在谢家期和山旺期之交,因此,巴尔我义东地点原互棱齿象和皇冠鹿的发现首次提供了在这一地区寻找长鼻类和鹿类的重要线索,并且有可能建立山旺阶的下界层型。新材料的层位过去在中国境内很少发现化石,因此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山旺期早期的哺乳动物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早中新世 山旺阶 索索泉组 原互棱齿象 皇冠鹿
下载PDF
甘肃秦安安湾的托氏原互棱齿象(Protanancus tobieni)化石及其剖面
2
作者 王世骐 王多庆 史勤勤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12年第3期150-158,共9页
详细记述了1976年甘肃秦安安湾剖面第三系地层中发现的一件托氏原互棱齿象(Protanancus tobieni)标本。该材料保存有完整的下颌并带有m3和下门齿,以及完整的左上门齿,与宁夏同心丁家二沟中中新世的托氏原互棱齿象具有相同的特征,可以归... 详细记述了1976年甘肃秦安安湾剖面第三系地层中发现的一件托氏原互棱齿象(Protanancus tobieni)标本。该材料保存有完整的下颌并带有m3和下门齿,以及完整的左上门齿,与宁夏同心丁家二沟中中新世的托氏原互棱齿象具有相同的特征,可以归为同一种。托氏原互棱齿象的下颌联合部特别伸长;上门齿粗壮,向外分,具宽的釉质带;下门齿扁平,截面为双凹的同心层结构;m3副齿柱具三叶雏形,主副齿柱有初步的伪互棱齿(pseudo-anancody)特征。以上特征可以将其归为原互棱齿象属,而不是此前所认为的变齿象属。并且,其副齿柱三叶和主副齿柱伪互棱齿特征的发育程度比该属的已知各种都弱,又具有下门齿横截面双凹形这一自近裔特征,因而与已知的原互棱齿象各种均不相同,可以确定为一有效种。通过对秦安安湾剖面的考察,推测其可能发育有中新统的连续沉积。剖面以棕红色泥质粉砂岩和泥岩为主,中下段夹有砂砾岩、细砂岩、以及灰绿色泥灰岩透镜体,表明在新近纪的早期,该地区的沉积环境以洪泛平原的河漫滩与河道沉积为主,推测该地区在这一时期的环境较为湿润,含有大量水体。剖面的上段出现较多的钙质结核层,说明在新近纪的中期之后,该地区经历了多次干旱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氏原互棱齿象 齿亚科 秦安安湾 沉积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