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APES的合成及低温油藏原位乳化驱油体系构建与性能
1
作者 李织宏 罗强 +5 位作者 许亮 向小玲 刘佳幸 贺伟 邹滨阳 杜代军 《合成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175-181,共7页
W/O型乳液驱油是一项有效提高老油田采收率技术。但低温条件下常用的乳化体系不能同时满足形成W/O型乳液和降低界面张力。本文合成并表征了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钠(SIAPES),并与椰子油烷基二乙醇酰胺(CEDA)复配构建了低温油藏原位... W/O型乳液驱油是一项有效提高老油田采收率技术。但低温条件下常用的乳化体系不能同时满足形成W/O型乳液和降低界面张力。本文合成并表征了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钠(SIAPES),并与椰子油烷基二乙醇酰胺(CEDA)复配构建了低温油藏原位乳化驱油体系,评价了体系的乳化性能、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并改善了岩石润湿性能力。同时利用在线NMR驱替系统揭示了原位乳化驱油体系在低温油藏条件下提高采收率的潜力。结果表明:原油-地层水自乳化相变点为60%,利用原位乳化驱油体系对油水自乳化进行干预后,乳液相变点提高到65%,且发生相变后乳液黏度明显高于自乳化乳液的黏度,流度控制能力增强;原位乳化驱油体系能将油水界面张力由12.00 mN/m降低至0.12 mN/m,改善亲油岩心润湿性至亲水;在渗透率级差为12,水驱至经济极限的条件下,0.6 PV的原位乳化驱油剂驱和后续水驱使采收率提高了2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乳化 低温油藏 提高采收率 界面张力 润湿性 合成
下载PDF
砂砾岩油藏原位乳化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2
作者 罗强 李明 +3 位作者 李凯 宁朦 贺伟 杜代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6,共7页
针对砂砾岩油藏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原位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对新型W/O型乳化体系(DMS)开展了乳化性能、降低界面张力性能以及驱油性能研究,同时与油田现场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下DM... 针对砂砾岩油藏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原位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对新型W/O型乳化体系(DMS)开展了乳化性能、降低界面张力性能以及驱油性能研究,同时与油田现场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下DMS能够与原油发生乳化形成W/O型乳液,随着含水率的增大,乳液黏度增高,在含水率为70%时黏度达到最大值,为原油黏度的9倍,远高于二元体系的黏度,流度控制能力更强;DMS能够定向吸附于油水界面,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0.12 mN/m;受拉伸卡断作用,在DMS的作用下油水发生原位乳化形成W/O型乳液,乳液粒径为0.5~6.0μm;砂砾岩岩心进行DMS驱以及后续水驱能够提高采收率18.6%,当渗透率级差为10时,二元驱及后续水驱能提高采收率24.0%,而DMS驱以及后续水驱能够提高采收率35.3%,表现出更好的流度控制以及吸水剖面改善能力。研究结果为砂砾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原位乳化 W/O型乳液 非均质性调控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普通稠油原位乳化降黏驱微观渗流特征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民 孙志刚 +3 位作者 于春磊 吴光焕 孙宝泉 吴秀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2-158,共7页
普通稠油乳化降黏驱是表面活性剂驱和乳状液驱的综合过程,既包含表面活性剂的降低界面张力作用,又包含乳状液的调驱作用。为此,采用微观物理模拟可视化研究多孔介质中乳状液的形成机制和运移特征,利用天然露头长岩心并联驱替实验分别进... 普通稠油乳化降黏驱是表面活性剂驱和乳状液驱的综合过程,既包含表面活性剂的降低界面张力作用,又包含乳状液的调驱作用。为此,采用微观物理模拟可视化研究多孔介质中乳状液的形成机制和运移特征,利用天然露头长岩心并联驱替实验分别进行水驱+乳化降黏驱和直接乳化降黏驱实验,进一步验证乳化降黏驱渗流特征,对比分析乳化降黏驱的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乳化降黏驱在剪切和降低界面张力作用下原位形成乳状液,形成的乳状液通过卡封、架桥和吸附滞留3种封堵模式导致驱替介质的频繁绕流改道,起到扩大波及范围及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乳状液运移过程中与多孔介质相互作用,呈三快三慢的渗流特征。由此导致的渗滤作用,使乳状液分布沿着渗流路径和驱替倍数增加呈规律性变化。对比不同注入方式的岩心并联驱替实验结果,发现直接乳化降黏驱比水驱的启动压力低(分别为0.57和1.52MPa),水驱后进行乳化降黏驱的注入压力由0.37MPa升至1.17MPa。随着乳化降黏剂溶液的注入,驱替压力波动式上升直至平衡。相同注入量下,直接乳化降黏驱比水驱+乳化降黏的驱油效率增加了16.69%,进一步证实乳化降黏驱扩大波及范围和提高驱油效率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稠油 原位乳化 降黏 微观物理模拟 渗流特征
下载PDF
化学驱原油原位乳化及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周亚洲 杨文斌 殷代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5-752,共8页
化学驱开采常伴随乳化现象的发生,原油原位乳化对于提高采收率有积极的作用。由于油藏孔喉结构以及剩余油分布的复杂性,原油原位乳化独具特点。基于化学驱原油原位乳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从化学驱原油原位乳化机制、乳状液流变性及稳定... 化学驱开采常伴随乳化现象的发生,原油原位乳化对于提高采收率有积极的作用。由于油藏孔喉结构以及剩余油分布的复杂性,原油原位乳化独具特点。基于化学驱原油原位乳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从化学驱原油原位乳化机制、乳状液流变性及稳定性、原油原位乳化渗流特征和提高采收率机理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化学驱矿场试验中原油原位乳化规律及开采特征方面取得的经验与认识,并指出考虑乳化形成机制、乳化程度以及乳化原油流变特性的非连续多相渗流数值模拟以及基于乳化调控机制的化学驱注入方案优化设计是今后化学驱的重点攻关方向,以期为化学驱化学剂的选择及注入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 原位乳化 乳液 渗流特征 表面活性剂 采收率 综述
下载PDF
温敏清洗剂原位乳化清洗油基钻井液室内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任妍君 李淼 +2 位作者 蒋其辉 石静康 易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0-98,共9页
对井筒中残留油基钻井液的高效清除,是实现优质固井、保证井筒完整性的关键。为适应耐温耐盐清洗要求,采用温控乳液转相效应与浊点效应相协同原理,将清洗液直接接触井内油污,原位生成微/纳米乳液以高效清除油污。通过模拟井下温变规律... 对井筒中残留油基钻井液的高效清除,是实现优质固井、保证井筒完整性的关键。为适应耐温耐盐清洗要求,采用温控乳液转相效应与浊点效应相协同原理,将清洗液直接接触井内油污,原位生成微/纳米乳液以高效清除油污。通过模拟井下温变规律以及浊点、电导率测试,确定了清洗剂配方及其温敏特性,即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与异构羰基聚氧乙烯醚以3:2复配,在75℃附近从水溶液中开始析出并富集在油污表面,促进油污脱落;油污与清洗液充分混溶,混合液在降温过程中通过形成微/纳米乳液从而促进油污增溶。通过清洗率、润湿角、胶结强度测试,评价了清洗液浓度、温度、盐度及时间对清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0~90℃及含20%钙盐条件下,10 min内5%清洗剂能够高效地清除壁面附着的油基钻井液,清洗效率高达99%以上;除污后壁面可由油润湿状态恢复为水润湿状态,固井胶结强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清洗剂 原位乳化 油基钻井液 洗井 固井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驱油机理研究新进展:胶束增溶和原位乳化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学之 廖广志 +5 位作者 刘卫东 彭宝亮 栾和鑫 陈权生 苏鑫 冯玉军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88-1103,共16页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被认为是表面活性剂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机理,但部分现场试验表明,低浓度表面活性剂驱在未达到超低界面张力的情况下也可以提高采收率,多孔介质中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原油逐步接触后的演化过程尚无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我...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被认为是表面活性剂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机理,但部分现场试验表明,低浓度表面活性剂驱在未达到超低界面张力的情况下也可以提高采收率,多孔介质中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原油逐步接触后的演化过程尚无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微米和纳米尺度上深入剖析了表面活性剂驱油机理,提出了“胶束增溶,乳化携油”的新认识.通过吸光度测试、小角度中子散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评价了表面活性剂溶液与油的相互作用,发现表面活性剂胶束可通过增溶部分原油的方式提高采收率;利用微流控技术研究了表面活性剂驱油过程中的乳化过程,发现原位乳化主要通过封堵大孔道和乳化携油提高采收率.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原油间的相互作用,为生产实践中的配方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三次采油 胶束增溶 原位乳化
原文传递
超声乳化-原位聚合法制备薄荷脑微胶囊 被引量:4
7
作者 施云舟 王彪 朱方亮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2,共7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结合超声乳化工艺,制备以薄荷脑为囊芯的微胶囊,并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微胶囊形貌和粒径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O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TGA)、激光粒度测试等手段对薄... 采用原位聚合法,结合超声乳化工艺,制备以薄荷脑为囊芯的微胶囊,并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微胶囊形貌和粒径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O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TGA)、激光粒度测试等手段对薄荷脑微胶囊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薄荷脑微胶囊包覆良好,能够有效延缓薄荷脑的挥发和逸散;通过调节缩聚反应时间、薄荷脑添加量、反应温度可以得到粒径较为均一、分散性良好的微胶囊;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提高乳化剂质量浓度和超声功率来减小微胶囊粒径及其分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脑 微胶囊 超声乳化-原位聚合 粒径
下载PDF
非切开式小瞳孔白内障原位超声乳化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汝瑜 史阿丽 +1 位作者 陈晶 马忠旭 《临床眼科杂志》 2002年第6期496-497,共2页
目的 探讨小瞳孔下采用非切开式瞳孔扩张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方法。方法 用粘弹剂和非切开式瞳孔扩张术来扩张小瞳孔。结果  35 3例 (418只眼 )小瞳孔均成功扩张 ,也成功进行了中心性连续环形撕囊手术和超声乳化术。结论 使用粘... 目的 探讨小瞳孔下采用非切开式瞳孔扩张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方法。方法 用粘弹剂和非切开式瞳孔扩张术来扩张小瞳孔。结果  35 3例 (418只眼 )小瞳孔均成功扩张 ,也成功进行了中心性连续环形撕囊手术和超声乳化术。结论 使用粘弹剂和非切开式瞳孔扩张术对于处理小瞳孔病例是有效而经济的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切开式小瞳孔白内障原位超声乳化 瞳孔扩张术 超声乳化 白内障 散大瞳孔
下载PDF
囊膜上超声乳化与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临床比较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万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24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囊膜上超声乳化与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72只眼)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36只眼).研究组患者给予囊膜上超声乳化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囊袋内原位超... 目的探讨囊膜上超声乳化与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72只眼)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36只眼).研究组患者给予囊膜上超声乳化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角膜内细胞密度.结果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角膜内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角膜内细胞密度(2101.48±23.31)mm^2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438.64±24.13)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17%;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囊膜上超声乳化与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治疗均具有显著效果,治疗期间都会损伤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但囊膜上超声乳化治疗方式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膜上超声乳化 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 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
下载PDF
高负压原位劈核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粘连性小瞳孔并发白内障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施国忠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729-730,共2页
目的:探讨高负压原位劈核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粘连性小瞳孔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固始县人民医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28例粘连性小瞳孔并发白内障患者,对其进行高负压原位劈核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观察手术后的临床疗... 目的:探讨高负压原位劈核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粘连性小瞳孔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固始县人民医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28例粘连性小瞳孔并发白内障患者,对其进行高负压原位劈核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观察手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术中4例患者发生误吸虹膜,6例出现后囊破裂,经紧急处理后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2例患者的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30 d,矫正视力≤0.4的患者10例,0.5~0.9的14例,超过1.0的4例。结论粘连性小瞳孔并发白内障患者采用高负压原位劈核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而且高负压原位劈核超声乳化手术具有低能量、高负压、角膜内皮损伤小等优点,可以作为治疗粘连性小瞳孔并发白内障患者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小瞳孔 白内障 负压原位劈核超声乳化手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超声乳化术式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旭飞 辛浩蓉 姜雪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3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超声乳化手术方式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共129例(140眼)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62例70眼)以及对照组(67例70眼)... 目的探讨不同超声乳化手术方式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共129例(140眼)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62例70眼)以及对照组(67例70眼),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囊膜上超声乳化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3个月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4%,差异显著(P<0.05)。结论囊膜上超声乳化术以及囊袋内超声乳化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均有良好效果,但囊膜上超声乳化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膜上超声乳化 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 超高度近视 白内障
下载PDF
高温高盐油藏表面活性剂研发与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静 葛红江 +4 位作者 杨卫华 左博文 李倩 梁晓亮 李家珍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2期57-62,共6页
化学驱技术是油田开发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但在90℃以上的高温高盐油藏中面临挑战。针对大港油田南部高温高盐油藏特征,研制了耐温抗盐的原位乳化表面活性剂产品BJ-G-77。该产品不仅能够降低油水流度比,而且还具有较好的洗油能... 化学驱技术是油田开发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但在90℃以上的高温高盐油藏中面临挑战。针对大港油田南部高温高盐油藏特征,研制了耐温抗盐的原位乳化表面活性剂产品BJ-G-77。该产品不仅能够降低油水流度比,而且还具有较好的洗油能力,因此可以驱替更多残余油。原位乳化表面活性剂是由高浊点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组合和乳化增粘组分复配而成。性能评价结果表明,0.3%BJ-G-77水溶液能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10-3mN/m数量级,同时具有优异的乳化增粘和抗吸附性能。室内单岩心物模实验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6.9%;渗透率级差为3的并联岩心驱油实验结果表明,BJ-G-77溶液能够降低油水流度比,进一步提高采收率20.3%。该产品在W27断块官77-60井组进行了现场试验,油井见到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现场试验表明,原位乳化驱油表面活性剂应用于高温高盐油藏可以提高采收率。该表面活性剂的开发为其他不同油藏提高采收率、开发系列化产品及扩大储层适应性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乳化 提高采收率 高温高盐油藏 凝胶
下载PDF
不同超声乳化术式用于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军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9期1470-1471,共2页
目的:探析对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采取不同超声乳化术式治疗的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9月—2018年5月收治的110例(130眼)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60眼)与观察组(58例,70眼),其中对照组予以囊... 目的:探析对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采取不同超声乳化术式治疗的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9月—2018年5月收治的110例(130眼)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60眼)与观察组(58例,70眼),其中对照组予以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治疗术,观察组则予以囊膜上超声乳化治疗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视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经常规检查,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采取囊膜上超声乳化术与囊袋内超声乳化术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采用囊膜上超声乳化术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治疗术 原位超声乳化治疗术 超高度近视 白内障
下载PDF
超声乳化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观察
14
作者 黄根山 《基层医学论坛》 2019年第13期1816-1817,共2页
目的对比两种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61眼)与观察组(50例,60眼)。观察组采用囊膜上超声乳化术治疗,... 目的对比两种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61眼)与观察组(50例,60眼)。观察组采用囊膜上超声乳化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术治疗,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率、最佳矫正视力及裸眼视力。结果2组患者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及裸眼视力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00%)较对照组(22.00%)低(P<0.05)。结论囊膜上超声乳化术与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均可取得显著的效果,但囊膜上超声乳化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囊膜上超声乳化 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
下载PDF
加压密闭氧化石墨烯/水性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阻燃性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静 李兴建 +2 位作者 张峰 孙道兴 张宜恒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3-168,共6页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对可膨胀石墨进行加压密闭氧化处理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透射电镜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原位乳化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水性聚氨酯(GO/WPU)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GO含量对GO/WP...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对可膨胀石墨进行加压密闭氧化处理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透射电镜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原位乳化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水性聚氨酯(GO/WPU)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GO含量对GO/WPU纳米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形态、热降解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Zeta电位和扫描电镜的研究表明,GO在GO/WPU纳米复合材料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和纯WPU相比,GO/WPU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略有降低,但800℃时含量2%GO的纳米复合体系的残炭量从0.99%增大到2.90%。锥形量热仪分析结果表明,随着GO在GO/WPU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含量增大,材料的阻燃抑烟性能逐渐增强。当GO的含量为2%时,和纯WPU相比,GO/WPU纳米复合材料的峰值热释放速率、总释放热、总烟释放以及烟因子分别降低了34%,19%,27%和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原位乳化 水性聚氨酯 阻燃性能 抑烟性能
下载PDF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化学剪切法制备细乳液和纳米胶囊
16
作者 刘雪松 罗英武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0-315,共6页
以含羧基的双亲性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试剂为乳液稳定剂前体,探索化学剪切法与双亲性RAFT试剂相结合制备细乳液并进而制备纳米胶囊的可行性。研究发现,通过化学剪切法可制备液滴大小为亚微米的细乳液,乳化效果与双亲性RAFT试剂的... 以含羧基的双亲性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试剂为乳液稳定剂前体,探索化学剪切法与双亲性RAFT试剂相结合制备细乳液并进而制备纳米胶囊的可行性。研究发现,通过化学剪切法可制备液滴大小为亚微米的细乳液,乳化效果与双亲性RAFT试剂的结构密切相关。在本研究范围内,以poly(AAm-b-Stn)RAFT和poly(MAAm-co-Stn)RAFT为试剂的乳化效果较好,采用这两种RAFT试剂,经细乳液界面聚合均可得到核壳结构的纳米胶囊粒子,前者聚合过程的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胶囊 化学剪切 原位乳化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 界面聚合
下载PDF
囊膜上超声乳化与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玉强 《临床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104-105,共2页
目的对比囊膜上超声乳化与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72例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治疗,研究组采用囊... 目的对比囊膜上超声乳化与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72例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治疗,研究组采用囊膜上超声乳化术治疗,术后1~4个月进行随访。统计对比两组裸眼视力(UCVA)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术前及术后4个月两组角膜内细胞密度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UCVA<0.3(27.78%)、0.3~0.5(52.78%)、>0.5(19.44%)与对照组(33.33%、47.23%、19.4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角膜内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时两组角膜内细胞密度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囊膜上超声乳化与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疗效相当,且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的损伤较接近,但囊膜上超声乳化术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膜上超声乳化 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 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