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生境功能菌于生化系统污泥原位减量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明智 韦彦斐 +4 位作者 梅荣武 喻治平 王慧荣 张刚 孟亚男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37,66,共4页
从不同生态环境中筛选、驯化获得两组多生境微生物菌剂用于活性污泥的减量化,采用A2/O工艺活性污泥法进行生活污水的现场中试,设两组相同装置,一组为不加菌剂的对照,对比其污泥减量效果。结果表明:投加MEMA功能菌组较对照组污泥原位减量... 从不同生态环境中筛选、驯化获得两组多生境微生物菌剂用于活性污泥的减量化,采用A2/O工艺活性污泥法进行生活污水的现场中试,设两组相同装置,一组为不加菌剂的对照,对比其污泥减量效果。结果表明:投加MEMA功能菌组较对照组污泥原位减量53.1%,污泥增长速率显著下降。出水COD、NH3-N、TN指标优于对照组,但出水TP略有升高,MEMA功能菌剂的加入可改善污泥结构,提高活性污泥的聚磷能力,可在不影响主要出水指标的条件下实现活性污泥的原位减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生境 微生物菌剂 活性污泥法 污泥原位减量
下载PDF
微生物复合菌剂法污泥原位减量群落动态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鑫 刘一威 +3 位作者 李晓东 包震宇 胡筱敏 全燮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7-591,共5页
为了探讨污泥原位减量效果和功能菌群演替,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投加具有污泥减量功能的微生物复合菌剂,连续运行33 d,考察了污泥原位减量效果和减量稳定性,通过PCR-DGGE技术分析污泥减量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研究发... 为了探讨污泥原位减量效果和功能菌群演替,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投加具有污泥减量功能的微生物复合菌剂,连续运行33 d,考察了污泥原位减量效果和减量稳定性,通过PCR-DGGE技术分析污泥减量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研究发现,投加日处理水量2%的污泥原位减量菌剂时,污泥原位减量20.8%,COD和氨氮的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处理效果未受到菌剂投加的影响;T-N和T-P的去除效率略有提高。群落分析发现,投加菌剂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竞争,缩短稳定结构形成时间,强化群落结构稳定性,降低受外界环境因子变化的影响。活性污泥中的脱氮除磷和污染物去除能力较强的微生物,如Rhodobacter sp.、Exiguobacterium sp.、Williamsia sp.、Blastomonas sp.、Actinocorallia sp.等均得到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原位减量 剩余污泥 微生物复合菌剂 PCR-DGGE 微生物群落分析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利用微型后生动物进行污泥原位减量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明智 梅荣武 +2 位作者 张宇 韦彦斐 王慧荣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在A/A/O普通活性污泥工艺中引入非寡毛类微型后生动物考察其生长条件和对剩余污泥的减量效果及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负荷小于0.5 mg(/mg MLSS·d)时,非寡毛类微型后生动物可大量生长;当内回流比升高、外回流比降低... 在A/A/O普通活性污泥工艺中引入非寡毛类微型后生动物考察其生长条件和对剩余污泥的减量效果及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负荷小于0.5 mg(/mg MLSS·d)时,非寡毛类微型后生动物可大量生长;当内回流比升高、外回流比降低时,更有利于虫体的繁殖。经过适时的运行工艺调整可使生化系统虫体密度和稳定性提高,污泥减量效果可达到40%以上。非寡毛类后生动物的活动与摄食作用提高了系统污泥的沉降性能,并对系统出水COD、NH3-N、TN、TP、SS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寡毛类后生动物 活性污泥法 污泥原位减量
下载PDF
MEMA菌制剂强化污泥原位减量工程示范
4
作者 杨斌 李明智 +8 位作者 傅信党 王晶 杨世龙 胡旭炎 叶利强 梅荣武 韦彦斐 张宇 王慧荣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0-102,共3页
利用多生境功能菌(MEMA)强化泥水同步降解,开展污泥原位减量工程示范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减量工程后吨COD产泥量由5.13 t降至3.30 t,比实施前降低35.7%。工程示范期间进水COD、NH3-N分别提高57.2%、55.1%,但出水均能满足《城镇污水处理... 利用多生境功能菌(MEMA)强化泥水同步降解,开展污泥原位减量工程示范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减量工程后吨COD产泥量由5.13 t降至3.30 t,比实施前降低35.7%。工程示范期间进水COD、NH3-N分别提高57.2%、55.1%,但出水均能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削减量分别提高70.0%、65.8%。吨水耗电量与实施前持平,COD耗电量下降30%,相对耗药量未见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生境功能菌 生物强化 污泥原位减量
下载PDF
臭氧在中试规模污泥原位减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孙相娟 刘宾寒 +7 位作者 张领军 Kyohei Aketagawa 薛斌杰 任银姬 白建峰 詹咏 陈思思 董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28-1137,共10页
为探究高、低浓度臭氧旁路处理对中试系统出水水质、污泥减量率的影响,采用两组系统(对照组:厌氧/缺氧/好氧(A/A/O),试验组:A/A/O+臭氧旁路处理)在5个工况下运行183d.结果表明,利用剂量为13mg/g MLSS(25mg/g MLVSS)臭氧处理占生物反应... 为探究高、低浓度臭氧旁路处理对中试系统出水水质、污泥减量率的影响,采用两组系统(对照组:厌氧/缺氧/好氧(A/A/O),试验组:A/A/O+臭氧旁路处理)在5个工况下运行183d.结果表明,利用剂量为13mg/g MLSS(25mg/g MLVSS)臭氧处理占生物反应池容积20%的回流污泥时,系统运行性能良好;在此操作条件下,低浓度臭氧(150mg/L)和高浓度臭氧(380mg/L)处理均可使出水COD,NH_(4)^(+)-N,TN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且与低浓度臭氧处理相比,高浓度臭氧处理出水污染物去除率下降的比例较低,即高浓度臭氧处理在对污水污染物去除方面表现出较大的优势.低浓度臭氧处理适宜SRT为25d,此时污泥有机物减少率为14.07%,剩余污泥总量减少率为8.33%;高浓度臭氧处理适宜SRT为75d,此时污泥有机物减少率为41.53%,剩余总量减少率为25.92%,即相同臭氧剂量条件下,高浓度臭氧处理的污泥减量效率明显优于低浓度臭氧.低温对高浓度臭氧处理减量率和出水水质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A/A/O+高浓度臭氧系统的应用不受温度的大幅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原位减量 高浓度臭氧处理 厌氧/缺氧/好氧过程 中试
下载PDF
投加生物菌剂污泥原位减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郑海良 肖铮 +1 位作者 胡春凤 姜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6期9101-9103,共3页
投加外源微生物菌剂可在不影响污水厂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从源头控制污泥产量,是近年来逐渐流行的污泥减量新技术。介绍了菌剂投加污泥原位减量技术的原理以及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并指出了选用该技术需注意的问题。最后从政策、市场和... 投加外源微生物菌剂可在不影响污水厂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从源头控制污泥产量,是近年来逐渐流行的污泥减量新技术。介绍了菌剂投加污泥原位减量技术的原理以及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并指出了选用该技术需注意的问题。最后从政策、市场和技术3个方面提出了可行的建议,为污泥减量菌剂产业的更好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污泥原位减量 污水处理
下载PDF
AOMBR-ASSR工艺污泥原位减量及污染物去除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宁欣强 郭宇 +5 位作者 刘太鑫 周敏 杨莹 吴嘉煦 曾杨 陈妮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2-36,共5页
以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OMBR)为参照,在AOMBR工艺污泥回流段增加厌氧反应单元(ASSR),组建AOMBR-ASSR厌氧侧流污泥原位减量工艺。AOMBR工艺及AOMBR-ASSR工艺运行120 d,对2个工艺污泥减量以及污染物去除效能进行分析... 以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OMBR)为参照,在AOMBR工艺污泥回流段增加厌氧反应单元(ASSR),组建AOMBR-ASSR厌氧侧流污泥原位减量工艺。AOMBR工艺及AOMBR-ASSR工艺运行120 d,对2个工艺污泥减量以及污染物去除效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相比参照工艺,减量工艺污泥减量率为19.5%。2个工艺的COD以及氨氮去除效果无显著差异,减量工艺的TN以及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较参照工艺提高了5.63%、2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R工艺 厌氧侧流 污泥原位减量 脱氮 除磷
下载PDF
城镇污水厂剩余污泥原位减量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兴 赵可 王存富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年第2期56-56,72,共2页
针对剩余污泥产量大、处理与处置费用高等问题,利用污泥原位减量技术减少污泥量,对于降低污水厂处理费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本文主要从溶胞-隐形生长、解偶联代谢、内源代谢、微生物捕食等机理方面介绍污泥原位减量... 针对剩余污泥产量大、处理与处置费用高等问题,利用污泥原位减量技术减少污泥量,对于降低污水厂处理费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本文主要从溶胞-隐形生长、解偶联代谢、内源代谢、微生物捕食等机理方面介绍污泥原位减量技术,分析当前工艺应用情况,指出减量技术现存的问题,为其技术更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原位减量技术 溶胞-隐形生长 解偶联代谢 内源代谢 微生物捕食
下载PDF
有效微生物菌群用于污泥原位减量的研究
9
作者 聂骥 罗宇 +3 位作者 高仁富 吕丹丹 李昌 陈晓新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7期1417-1420,共4页
使用有效微生物菌群(EM)进行污泥原位减量研究,在2组日处理规模5 m^(3)·d^(-1)的厌氧-缺氧-好氧(A^(2)O)设备中,投加EM菌剂对污水进行连续进出水试验,考察污泥原位减量的效果和减量处理过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A^(2)O系统中,EM... 使用有效微生物菌群(EM)进行污泥原位减量研究,在2组日处理规模5 m^(3)·d^(-1)的厌氧-缺氧-好氧(A^(2)O)设备中,投加EM菌剂对污水进行连续进出水试验,考察污泥原位减量的效果和减量处理过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A^(2)O系统中,EM菌剂投加量为日处理水量的0.01%,设备连续运行24 d,投加EM菌剂的设备污泥累计平均减量率为25.15%,能够达到污泥减量的目标。该技术不改变原有工艺流程,在污泥减量过程中无二次污染,不改变污泥性状,能有效提高出水水质,同时提高对污水化学需氧量、水质中悬浮物、总磷和氨氮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原位减量 有效微生物菌群 污水处理
下载PDF
臭氧耦合A^(2)O污泥原位减量技术中试研究与工程验证
10
作者 陈霞 盛雄健 +1 位作者 杨立梁 汤美安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73-275,共3页
针对A^(2)O的缺陷进行以下改进:采用臭氧耦合A^(2)O工艺,对剩余污泥进行溶胞,形成溶胞污泥;溶胞污泥回流至生化池,形成臭氧耦合A^(2)O污泥原位减量工艺。在4种工况下,运行62 d,研究了污泥原位减量时的最佳参数,明确了臭氧耦合A^(2)O污... 针对A^(2)O的缺陷进行以下改进:采用臭氧耦合A^(2)O工艺,对剩余污泥进行溶胞,形成溶胞污泥;溶胞污泥回流至生化池,形成臭氧耦合A^(2)O污泥原位减量工艺。在4种工况下,运行62 d,研究了污泥原位减量时的最佳参数,明确了臭氧耦合A^(2)O污泥原位减量效果。结果表明:臭氧反应时间为30 min,臭氧浓度为8 mg/L,臭氧投加量为0.7 gO_(3)/gMLSS时污泥减量效果较好,且污泥浓度越低,污泥削减率越高。将70%剩余污泥经臭氧溶胞后回流至系统,COD去除率略有下降,但仍然可以保证出水水质一级B标准,TN去除率有小幅上升,脱氮能力加强,并通过实际工程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臭氧耦合 溶胞污泥 A^(2)O工艺 污泥原位减量
原文传递
污泥臭氧原位减量工艺中抗生素的去除 被引量:4
11
作者 汪鲁 贲伟伟 +1 位作者 李彦刚 强志民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39-1747,共9页
建立了两套小试规模的序批式反应器,一套作为污泥臭氧原位减量系统,另一套作为控制系统.通过两系统的长期运行(90 d)考察了污泥臭氧原位减量工艺对9种典型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 建立了两套小试规模的序批式反应器,一套作为污泥臭氧原位减量系统,另一套作为控制系统.通过两系统的长期运行(90 d)考察了污泥臭氧原位减量工艺对9种典型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恩诺沙星和阿奇霉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进水中目标抗生素的存在(9种抗生素各100μg·L^(-1))并未对活性污泥去除COD、总氮、氨氮和总磷的效果产生显著影响.污泥臭氧原位减量系统出水中目标抗生素浓度在运行期间保持相对稳定,且与控制系统接近;但污泥中目标抗生素浓度则显著低于控制系统.质量衡算表明目标抗生素在两系统内的输入和输出逐渐达到平衡,臭氧降解和剩余污泥排放分别为减量和控制系统中目标抗生素的主要去除途径.污泥臭氧处理单元可以降解减量系统入水中83%的目标抗生素,而控制系统入水中82%的目标抗生素则随剩余污泥排放.因此,污泥臭氧原位减量工艺可以明显削减活性污泥系统中抗生素的排放,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工艺 臭氧 污泥原位减量 磷回收 抗生素
原文传递
污泥臭氧原位减量工艺中四环素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去除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鲁 贲伟伟 +3 位作者 李彦刚 李钢 胡俊 强志民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602-2609,共8页
建立了一套中试规模的污泥臭氧原位减量(SOR)系统,通过长期(111d)运行考察了其对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和阿奇霉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SOR工艺可以实现剩余污泥零排放,化学需氧量和氮的去除性能与常规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接近... 建立了一套中试规模的污泥臭氧原位减量(SOR)系统,通过长期(111d)运行考察了其对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和阿奇霉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SOR工艺可以实现剩余污泥零排放,化学需氧量和氮的去除性能与常规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接近,但除磷性能有所下降.SOR工艺出水中目标抗生素浓度与常规A/A/O工艺无明显差别,而污泥中目标抗生素含量明显低于常规A/A/O工艺.质量衡算表明,目标抗生素在A/A/O及SOR工艺中的输入输出均渐趋平衡;SOR工艺进水中91.2%~98.1%的目标抗生素被臭氧降解,而常规A/A/O工艺进水中82.3%~91.2%的目标抗生素随剩余污泥排放.因此,SOR工艺可以同步削减污水处理厂中剩余污泥及抗生素向环境中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工艺 污泥原位减量 臭氧 四环素 大环内酯
原文传递
原位剩余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少坡 孙力平 +2 位作者 于静洁 吕建波 张燕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99-106,共8页
日益突出的污泥问题,使实现污泥减量化变得更加迫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剩余污泥减量化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溶胞-隐性生长、解偶联代谢、维持代谢和生物捕食等原位剩余污泥减量的理论与技术,分析了各种污泥减量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情... 日益突出的污泥问题,使实现污泥减量化变得更加迫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剩余污泥减量化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溶胞-隐性生长、解偶联代谢、维持代谢和生物捕食等原位剩余污泥减量的理论与技术,分析了各种污泥减量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情况,并指出了目前剩余污泥减量技术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剩余污泥减量 溶胞-隐性生长 解偶联代谢 维持代谢 内源代谢 生物捕食
下载PDF
污泥减量化技术的新工艺研究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白杨 王鹤立 +1 位作者 李广 崔佳 《环境科技》 2010年第A02期115-117,121,共4页
污水处理厂日益突出的剩余污泥问题,使实现污泥减量化变得更加迫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实现污泥减量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情况,分析了各种污泥减量技术特别是热水解法的特点和应用情况,并指出了目前剩余污泥减量技术存在的问题和需... 污水处理厂日益突出的剩余污泥问题,使实现污泥减量化变得更加迫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实现污泥减量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情况,分析了各种污泥减量技术特别是热水解法的特点和应用情况,并指出了目前剩余污泥减量技术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活性污泥 原位剩余污泥减量技术 厌氧消化 水解酸化
下载PDF
Biolog ECO分析活性污泥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明智 张宇 +5 位作者 梅荣武 韦彦斐 王慧荣 陈潜 楼继锋 厉林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58,100,共5页
利用Biolog ECO技术对余杭污水处理厂污泥原位减量示范工程的活性污泥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利用全部(6类)碳源能力得到增强,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具有显著提高;实验组对酚酸类、胺类碳源的利用度远高于对照组... 利用Biolog ECO技术对余杭污水处理厂污泥原位减量示范工程的活性污泥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利用全部(6类)碳源能力得到增强,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具有显著提高;实验组对酚酸类、胺类碳源的利用度远高于对照组;其中对α-D-乳糖、L-苯基丙氨酸、α-环式糊精、4-羟基苯甲酸、苯乙胺等5种碳源的利用能力显著提高。综合分析表明,菌剂强化后可使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得到优化,使得生化系统对碳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均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原位减量 BIOLOG ECO技术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日本的污泥处理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则华 刘锡建 +1 位作者 陈思浩 肖稳发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291-294,共4页
污泥问题已成为污水处理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在介绍当前日本的污泥问题及污泥问题的解决方法,即污泥产生后处理和污泥原位减量处理的同时,结合我国目前处置污泥的情况,提出了解决污泥问题的方式。
关键词 污泥问题 污泥后处理 原位减量
下载PDF
试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丽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第26期77-78,共2页
当今社会,城镇化进程的大幅度推进,产业集成化、规模化的发展特征与城市居民生产、生活要求的逐步上升,使得城镇需要处理的污水量不断上涨.对污水处理阶段的衍生物污泥进行无害化、环保性、资源化转化,已经成为现阶段城镇提升污泥处理... 当今社会,城镇化进程的大幅度推进,产业集成化、规模化的发展特征与城市居民生产、生活要求的逐步上升,使得城镇需要处理的污水量不断上涨.对污水处理阶段的衍生物污泥进行无害化、环保性、资源化转化,已经成为现阶段城镇提升污泥处理整体效率、保证城镇健康生活环境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当前污泥资源化处理的原则与技术标准出发,对几种污泥处置创新技术进行系统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减量 干化技术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厌氧/好氧工艺中微生物强化原位污泥减量机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佳 宋云龙 +2 位作者 张金松 邵明非 邓仁健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15,共8页
利用静态试验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活性污泥水解酸化的强化作用,发现菌剂组的pH值明显降低,其上清液中的有机物(如SCOD、TP、TN、氨氮、蛋白质、多糖)和金属离子(如Na、K、Ca、Mg、Fe)等含量明显升高,菌剂组液相中乙酸和丙酸的最... 利用静态试验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活性污泥水解酸化的强化作用,发现菌剂组的pH值明显降低,其上清液中的有机物(如SCOD、TP、TN、氨氮、蛋白质、多糖)和金属离子(如Na、K、Ca、Mg、Fe)等含量明显升高,菌剂组液相中乙酸和丙酸的最大累积量分别为空白组的4.87倍和5.73倍。依托模拟罗芳污水厂运行工况的A/O中试装置考察了微生物强化污泥减量效果,并研究了微生物强化对中试系统理化性质的影响。沿程组分分析显示菌剂组各区的MLVSS/MLSS值均低于空白组,活性污泥中有机质含量明显降低;菌剂组厌氧区单位质量污泥对应的SCOD、TP、TN、氨氮、蛋白质和多糖含量较空白组高出18%-57%不等,微生物强化增强了活性污泥代谢活性,菌剂组的维持代谢SOUR和内源呼吸SOUR均高于空白组。可见,微生物强化污泥减量技术是通过强化污泥溶胞和隐性增长实现污泥减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强化 原位污泥减量 机理分析 水解酸化 隐性增长
原文传递
污水处理过程中原位剩余污泥减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静 邓毛程 李青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10,共5页
剩余污泥的处置问题日益突出,污泥减量化在污水处理系统的整个环节具有重要地位,基于污泥减量的各种微生物代谢机制,如溶胞-隐性生长、解偶联代谢、维持代谢等,从两个角度对目前取得较好减量效果及应用前景的原位剩余污泥减量技术研究... 剩余污泥的处置问题日益突出,污泥减量化在污水处理系统的整个环节具有重要地位,基于污泥减量的各种微生物代谢机制,如溶胞-隐性生长、解偶联代谢、维持代谢等,从两个角度对目前取得较好减量效果及应用前景的原位剩余污泥减量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介绍:1)基于传统生物废水处理工艺的改革,提出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增加新型预处理方式、强化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及对传统成熟污水处理工艺进行组合、改进,介绍近年来在实验室及小试规模污水处理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在实现污泥减量的同时保证出水水质。2)宏基因组技术在污泥减量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开发新型微生物培养技术、筛选特定功能基因及活性物质,在污水处理和污泥减量中充分利用未培养微生物资源。最后提出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重点及方向,包括加强对污泥减量技术的经济评价、效益分析;充分利用数学工具、开发数学模型,优选可以反映实际生产情况的工艺参数;在基础研究及工程应用过程中加强高端检测手段的应用,深入有机污染物降解途径与微生物生长关系的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剩余污泥减量 微生物 宏基因组
原文传递
常规SBR反应柱中好氧污泥颗粒化及其特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衷从强 尹东高 +2 位作者 钟琴道 彭盛华 尹魁浩 《工业水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9-43,共5页
应用高径比为3.67的SBR反应柱R1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结果表明,经90 d培养即可获得粒径主要分布在0.5~1.0 mm、形状规则、结构密实的好氧颗粒污泥。R1中颗粒污泥MLSS为5 500 mg/L,SVI_(30)为36 m L/g,好氧颗粒污泥沉降性能明显优于常规活... 应用高径比为3.67的SBR反应柱R1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结果表明,经90 d培养即可获得粒径主要分布在0.5~1.0 mm、形状规则、结构密实的好氧颗粒污泥。R1中颗粒污泥MLSS为5 500 mg/L,SVI_(30)为36 m L/g,好氧颗粒污泥沉降性能明显优于常规活性污泥。应用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实际集成电路工业综合废水,废水COD、氨氮、TP和TN去除率分别在85%、80%、60%和47%以上。通过污泥产率分析得出,好氧颗粒污泥比活性污泥污泥原位减量4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集成电路工业废水 污泥原位减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