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分离技术在L-乳酸发酵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汤凤霞 乔长晟 张海红 《宁夏农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70-72,共3页
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所研究的新型分离技术 -原位分离在L -乳酸发酵中的应用 ,主要为 :吸附发酵、萃取发酵、膜法发酵和电渗析发酵 ,分析了各种方法快速移走代谢产物的原理 。
关键词 L-乳酸 产物抑制 膜法发酵 电渗析发酵 原位分离技术 吸附发酵 萃取发酵 乳酸发酵
下载PDF
生物乙醇原位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涵竹 司志豪 秦培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18-1329,共12页
生物乙醇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生物燃料,使用生物乙醇可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了建立更高效低能耗的生物乙醇回收工艺,原位分离(ISPR)技术应运而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乙醇原位分离的研究进展,从原理及应用等进行多方面详细地介绍,包括... 生物乙醇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生物燃料,使用生物乙醇可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了建立更高效低能耗的生物乙醇回收工艺,原位分离(ISPR)技术应运而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乙醇原位分离的研究进展,从原理及应用等进行多方面详细地介绍,包括气提、真空发酵、吸附、液-液萃取、渗透汽化、膜蒸馏等分离技术。针对分离性能、能耗成本等问题分析了不同分离技术耦合发酵过程的优势及不足,重点回顾了以渗透汽化为代表的膜分离技术,总结了渗透汽化膜材料的选择以及膜的制备方法,旨在提升乙醇分离膜性能优化乙醇分离工艺。为整合不同分离技术的特点及优势,聚焦多级耦合分离系统的开发对各级分离技术联用的性能及潜力进行剖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研判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乙醇 原位分离技术 发酵过程 耦合分离
下载PDF
原位分离技术应用于乳酸发酵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化雷 高大成 +1 位作者 孙启梅 王鹏翔 《当代化工》 CAS 2020年第9期1969-1972,2032,共5页
生物发酵法是目前乳酸生产的主要方法,但乳酸发酵随着发酵过程会产生产物抑制,若不想办法消除产物抑制会造成严重抑制发酵进行。传统工艺加入中和剂产生的盐离子浓度提高同样抑制细胞活性。而原位分离技术在移走代谢产物同时不产生更多... 生物发酵法是目前乳酸生产的主要方法,但乳酸发酵随着发酵过程会产生产物抑制,若不想办法消除产物抑制会造成严重抑制发酵进行。传统工艺加入中和剂产生的盐离子浓度提高同样抑制细胞活性。而原位分离技术在移走代谢产物同时不产生更多离子,是解决产物抑制的有效解决方案。此外原位分离技术移走发酵产物后,剩余发酵液可以循环进行发酵,使连续发酵成为可能。目前可应用于原位分离技术的分离方式有膜分离、萃取、吸附等,以及多种分离方式的结合。应用原位分离技术乳酸发酵,可为连续发酵乳酸提供技术基础,是今后乳酸工业大规模生产的技术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发酵 原位分离技术 分离 萃取 吸附
下载PDF
原位分离技术在乙醇发酵体系中的应用可行性研究
4
作者 蔡闯 白从广 +1 位作者 罗霞 毕研芳 《酿酒科技》 2019年第5期44-50,共7页
原位分离技术(in-situ product removal technology)是目前发酵行业广泛采用的新型技术,在发酵过程中过多的产物会对发酵过程产生反馈抑制作用,并且也会产生一些对发酵菌具有毒副作用的代谢产物。原位分离可以促进反应向合成目标物方向... 原位分离技术(in-situ product removal technology)是目前发酵行业广泛采用的新型技术,在发酵过程中过多的产物会对发酵过程产生反馈抑制作用,并且也会产生一些对发酵菌具有毒副作用的代谢产物。原位分离可以促进反应向合成目标物方向进行,提高发酵产量,也能减少发酵结束后续分离纯化产物的工作量。在传统的白酒发酵工艺中也包含类似技术的操作步骤,但由于白酒发酵相对于其他发酵工业具有发酵菌体系复杂、发酵底物复杂、发酵产物复杂这三点难题,所以在白酒发酵生产中对于这一技术尚无系统性描述与科学的解释,本文以发酵体系中乙醇为例研究了原位分离技术在白酒发酵体系中的理论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乙醇 原位分离发酵技术 比发酵量 发酵效率
下载PDF
L—乳酸的生产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18
5
作者 乔长晟 汤凤霞 朱晓红 《宁夏农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75-79,共5页
介绍了L—乳酸的性质、应用、生产方法及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态 ,主要介绍了米根霉及其固定化技术生产L—乳酸的研究现状和原位分离技术 (ISPR)
关键词 L-乳酸 米根霉 固定化技术 原位分离技术 生产方法
下载PDF
ε-多聚赖氨酸产生菌发酵研究与产物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蔡闯 黄莉 +4 位作者 邹强 王卫 刘达玉 何明雄 苟兴华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23,共6页
为了提高ε-多聚赖氨酸(ε-PL)产生菌的发酵效率和产量,在筛选高产ε-多聚赖氨酸产生菌株基础上,对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以提高比发酵量以及发酵效率为途径获得最佳培养基成分。辅助以原位分离发酵实验,结果发现当甘油与D-木糖按照3:... 为了提高ε-多聚赖氨酸(ε-PL)产生菌的发酵效率和产量,在筛选高产ε-多聚赖氨酸产生菌株基础上,对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以提高比发酵量以及发酵效率为途径获得最佳培养基成分。辅助以原位分离发酵实验,结果发现当甘油与D-木糖按照3:7混合作为复配碳源,(NH4)2SO4与酵母粉按照1:1.25混合作为复配氮源时,产量最高为1.76 g/L,相比于优化前的发酵产量、比发酵量和发酵效率分别提高了30.1%、18.8%和17.1%。同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与薄层层析确定发酵产物,从而验证整个发酵体系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多聚赖氨酸(ε-PL) 原位分离发酵技术 比发酵量 发酵效率 薄层层析 核磁共振波谱
原文传递
劈离式肝移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毅 何晓顺 陈规划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15-317,共3页
关键词 劈离式肝移植 研究进展 体外供肝分离技术 原位供肝分离技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