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医院血液透析患者原位动静脉内瘘重建术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兰垂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年第19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原位动静脉内瘘重建术在基层医院对血液透析内瘘闭塞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了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加吻合口扩张术修... 目的探讨原位动静脉内瘘重建术在基层医院对血液透析内瘘闭塞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了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加吻合口扩张术修复内瘘,研究组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重建术修复内瘘。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血清肾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通畅率和内瘘血流量高于对照组患者,手术费用相对于对照组也较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肾功能指标均显著降低,但研究组患者术后血清尿素氮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动静脉内瘘重建术治疗血液透析内瘘闭塞患者,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且价格便宜,适合于在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动静脉内瘘重建术 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加吻合口扩张术 血液透析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联合置管溶栓术与动静脉内瘘重建术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闭塞患者的效果对比
2
作者 莫窕梅 《内科》 2024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联合置管溶栓术与动静脉内瘘重建术治疗动静脉内瘘(AVF)急性血栓闭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AVF急性血栓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球囊组和重建组,每组20例。球囊组行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联合置管溶栓术与动静脉内瘘重建术治疗动静脉内瘘(AVF)急性血栓闭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AVF急性血栓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球囊组和重建组,每组20例。球囊组行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联合置管溶栓术,重建组行动静脉内瘘重建术。比较两组临床满意度、有效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血管有效通畅率。结果球囊组的临床满意度高于重建组,平均住院日短于重建组,平均住院费用高于重建组(均P<0.05)。两组有效开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两组血管有效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球囊组血管有效通畅率低于重建组(P<0.05)。结论与动静脉内瘘重建术相比,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AVF急性血栓闭塞患者临床满意度高,具有创伤小、保存原有吻合口和血管资源的优点,但其血管远期通畅率差,且住院费用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急性血栓闭塞 超声 球囊扩张 置管溶栓 动静脉内瘘重建术
下载PDF
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重建术18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朱迎春 冯岗 周福建 《浙江临床医学》 2010年第6期590-591,共2页
动静脉血透通路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为延长尿毒症患者的预期生存期,要求重建血透通路时尽量使用患者自体血管。桡动静脉内瘘(AVF)手术简单、并发症少、易于日常护理,是血透患者建立AVF的首选手术方式,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可出现... 动静脉血透通路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为延长尿毒症患者的预期生存期,要求重建血透通路时尽量使用患者自体血管。桡动静脉内瘘(AVF)手术简单、并发症少、易于日常护理,是血透患者建立AVF的首选手术方式,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可出现各种不同的并发症。作者对AVF术后血透通路阻塞施行患肢同侧前臂远端重建AVF术,充分利用已经扩张的前臂浅静脉,提高患者自体静脉利用效率,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重建术 血液透析 尿毒症患者 血透通路 手术方式 AVF 自体血管
下载PDF
43例动静脉内瘘重建术的术前超声及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赖桂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3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动静脉内瘘重建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动静脉内瘘重建术患者术前超声检查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①超声表现:20例头静脉血栓形成,20例头静脉狭窄,3例头静脉狭窄伴血栓形成。②动静脉内瘘重建情况:所有病例均...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动静脉内瘘重建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动静脉内瘘重建术患者术前超声检查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①超声表现:20例头静脉血栓形成,20例头静脉狭窄,3例头静脉狭窄伴血栓形成。②动静脉内瘘重建情况:所有病例均在同侧前臂原有血管基础上进行重建,其中原瘘口上方重建33例,肘关节下方重建10例;所有重建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时血流量均可达250 mL/min。结论超声检查可对内瘘病变性质、程度、范围等作出诊断,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可作为动静脉内瘘重建术前常规检查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重建术 超声
下载PDF
18例同侧前臂动静脉内瘘阻塞重建术的护理 被引量:1
5
作者 吴迪宾 聂琼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8期4073-4073,共1页
目的: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后在同侧前臂利用已经扩张的静脉行内瘘重建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2005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室有18例动静脉内瘘阻塞的患者,在血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于同侧前臂利用已经扩张的静脉行内... 目的: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后在同侧前臂利用已经扩张的静脉行内瘘重建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2005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室有18例动静脉内瘘阻塞的患者,在血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于同侧前臂利用已经扩张的静脉行内瘘重建术。结果:18例患者术后1-4天启用内瘘行透析,无感染、出血、肿胀等并发症,血流达到180-300ml/分,短期内无再次阻塞,成功率100%。结论:内瘘阻塞的患者在同侧前臂利用已经扩张的静脉行内瘘重建术方法简单,配合精细的护理,并发症少,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重建术 护理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重建术式分析
6
作者 孙昉 童宗武 +2 位作者 晋仲宁 孙阳 高秀芳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09年第3期112-112,共1页
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笔者对多次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成形瘘管耗竭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重建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自体动静脉内瘘 术式分析 上肢 动静脉内瘘 重建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和内瘘切除重建术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慧 马胜银 +1 位作者 高军 宫峰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1367-137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和内瘘切除重建术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AVF狭窄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血管通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TA组(n=50)和内瘘切除重建术组(n=44,简称手术组),比较两组术...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和内瘘切除重建术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AVF狭窄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血管通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TA组(n=50)和内瘘切除重建术组(n=44,简称手术组),比较两组术后AVF失功改善效果、手术并发症和术后随访AVF通畅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内瘘狭窄处血管内径、横断面积和血流量均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上述超声测量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少量渗血、局部肿胀发生率和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AVF通畅率均100%;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A和内瘘切除重建术治疗AVF狭窄的近期疗效相当,安全性好,但PTA能更好保护血管资源,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狭窄 超声引导下经皮血管内成形术 内瘘切除重建术 血管通路 并发症
下载PDF
内瘘双瘘重建术等3种术式治疗动静脉内瘘Ⅰ型狭窄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余灵安 胡卫民 +1 位作者 傅雪琴 韩颖敏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632-634,共3页
目的 比较内瘘双瘘重建术等3种术式治疗动静脉内瘘Ⅰ型狭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80例动静脉内瘘Ⅰ型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组32例、内瘘重建(实施内... 目的 比较内瘘双瘘重建术等3种术式治疗动静脉内瘘Ⅰ型狭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80例动静脉内瘘Ⅰ型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组32例、内瘘重建(实施内瘘切除重建术)组28例和双瘘重建(实施内瘘双瘘重建术)组20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内瘘通畅率。结果3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内瘘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作两两比较发现,双瘘重建组、内瘘重建组术后3、6、12个月内瘘通畅率均明显高于PTA组(均P<0.025),而内瘘重建组与双瘘重建组术后3、6、12个月内瘘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25)。结论 内瘘双瘘重建术、内瘘切除重建术治疗动静脉内瘘Ⅰ型狭窄的效果明显优于P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狭窄 球囊扩张 内瘘重建术 内瘘切除重建术 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三种不同术式治疗动静脉内瘘Ⅰ型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
9
作者 葛芳芳 俞振飞 卢晓月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8期1429-1432,共4页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术式治疗动静脉内瘘Ⅰ型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54例动静脉内瘘Ⅰ型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组、内瘘重建组、双瘘重建组,各18例。...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术式治疗动静脉内瘘Ⅰ型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54例动静脉内瘘Ⅰ型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组、内瘘重建组、双瘘重建组,各18例。三组患者术后均进行12个月的临床随访,详细记录术后3、6、12个月的内瘘通畅率,并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血肿、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结果双瘘重建组、内瘘重建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内瘘通畅率均明显高于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组(P<0.05),双瘘重建组、内瘘重建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内瘘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瘘重建组、内瘘重建组患者术后血肿、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组患者,(P<0.05),双瘘重建组、内瘘重建组患者术后血肿、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瘘双瘘重建术、内瘘切除重建术治疗动静脉内瘘Ⅰ型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优于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合的术式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Ⅰ型狭窄 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 内瘘切除重建术 内瘘重建术 内瘘通畅率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ESRD合并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比较
10
作者 俞雪蕾 胡跃军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1期2156-2158,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术式对终末期肾脏病(ESRD)合并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ESRD合并自体AVF狭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A组42例采用AVF狭窄段切除重建术治疗,...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术式对终末期肾脏病(ESRD)合并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ESRD合并自体AVF狭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A组42例采用AVF狭窄段切除重建术治疗,B组42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比较两组AVF通畅率、狭窄处血管超声参数(RI、FV、S)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6、12个月AVF通畅率对比(71.43%vs.73.81%、64.29%vs.6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 d两组血管超声参数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21.43%VS 4.76%),A组较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VF狭窄段切除重建术治疗ESRD合并自体AVF狭窄的疗效与PTA相当,可有效改善狭窄处血管超声参数,但并发症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脏病 动静脉内瘘 切除重建术 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对患者临床指标、再狭窄发生率的影响
11
作者 刘鹏英 章永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0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对患者临床指标、再狭窄发生情况的改善作用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监利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对患者临床指标、再狭窄发生情况的改善作用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监利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手术组(35例)与球囊组(35例)。手术组接受内瘘切除重建术,球囊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所有患者均持续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1个月临床指标,术后3、6、12个月再狭窄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球囊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内瘘开始使用时间均短于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低于手术组(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3 d两组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处内径均延长,且球囊组长于手术组,两组患者透析血液量和自然流量均升高,且球囊组均高于手术组,两组患者横断面积均增大(均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3 d横断面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3个月比,手术组术后12个月自体动静脉内瘘再狭窄发生率升高(P<0.05);术后3个月,两组自体动静脉内瘘再狭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球囊组自体动静脉内瘘再狭窄发生率均低于手术组(均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球囊组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内瘘切除重建术,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内瘘开始使用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能有效扩大血管内径,提高透析血液量及自然流量,短期内再狭窄风险虽与内瘘切除重建术无明显差异,但从远期来看,其再狭窄发生风险相对更低,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内瘘切除重建术 超声 经皮球囊扩张术 透析血液量 再狭窄
下载PDF
球囊扩张治疗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洋 张丽峰 +2 位作者 王科 王奇奇 何春水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24期4398-4400,共3页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治疗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病人,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给予内瘘重建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球囊扩张治疗。...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治疗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病人,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给予内瘘重建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球囊扩张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深静脉置管率、术后内瘘使用时间、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12个月通畅率。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对照组术后6个月、12个月血管通畅率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无病例需要置管,对照组全部需要置管,观察组深静脉置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内瘘使用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5%与10.81%,P=0.127)。结论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病人给予球囊扩张治疗,成功率高,术后短期即可使用,但远期通畅率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 球囊扩张 内瘘切除重建术 血管开通率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在取栓术后早期使用中的护理
13
作者 殷雪平 王文燕 何建强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年第9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在原位取栓和内瘘重建术后早期应用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和观察。方法以2013年—2017年在我院行动静脉内瘘取栓和内瘘重建术后1~2 d内即开始使用内瘘的透析患者50例,选择适宜的穿刺针,合理的穿刺方法及透析结束后正确的压迫方式,观... 目的探讨在原位取栓和内瘘重建术后早期应用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和观察。方法以2013年—2017年在我院行动静脉内瘘取栓和内瘘重建术后1~2 d内即开始使用内瘘的透析患者50例,选择适宜的穿刺针,合理的穿刺方法及透析结束后正确的压迫方式,观察患者术后早期使用动静脉内瘘1年内的动脉压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0例患者术后早期使用的时间均超过了1年,血流量230~300 ml/min,与既往血流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无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动静脉内瘘在原位取栓和内瘘重建术后,选择适宜的穿刺针,合理的穿刺方法及透析结束后正确的压迫方式,可以早期使用,不会损伤血管,并可保证良好的血流量,且避免了中心静脉临时导管置入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取栓术 重建术 护理
下载PDF
杂交手术在动静脉内瘘狭窄及闭塞治疗中的应用
14
作者 陈诚 朱云峰 +2 位作者 吴元兵 葛红卫 王鑫 《交通医学》 2016年第3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基础上,采用杂交手术方式(动静脉内瘘造影、取栓、球囊扩张结合动静脉内瘘吻合口重建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及闭塞的价值。方法:取3组上肢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病例,... 目的:探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基础上,采用杂交手术方式(动静脉内瘘造影、取栓、球囊扩张结合动静脉内瘘吻合口重建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及闭塞的价值。方法:取3组上肢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病例,第1组24例,第2组30例,第3组22例,对比术前术后血透时血流量的改变及血管造影的改变,术后随访2年。结果:第1组24例接受杂交手术,手术成功率91.6%,随访2年通畅率77.2%;第2组30例接受单纯球囊扩张术,手术成功率91.6%,随访2年通畅率77.2%;第3组22例接受单纯吻合口重建手术,手术成功率86.3%,随访2年通畅率63.1%。结论:术前动静脉内瘘造影,采用杂交手术方式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及闭塞手术成功率和远期通畅率高于单纯动静脉内瘘取栓术、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狭窄 闭塞 动静脉内瘘吻合口重建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星儒 张娜 +2 位作者 冯新 邢晓东 孙灵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18期9-10,13,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89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4)和研究组(n=45)。对照组行常规内瘘...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89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4)和研究组(n=45)。对照组行常规内瘘切除重建术治疗,研究组行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透析血流速度、肱动脉血流量及峰值流速)水平,术后1、6个月再狭窄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两组透析血流速度和肱动脉血流量高于术前,峰值流速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再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1/45),低于对照组的20.45%(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可降低再狭窄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内瘘切除重建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狭窄 超声引导 球囊扩张术 内瘘切除重建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与切除重建术治疗复杂性内瘘狭窄效果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肖磊娟 朱润章 +5 位作者 孙皓 李晓峰 段分分 滕王成 高占辉 楼季庄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8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传统切除重建手术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非单纯吻合口处狭窄诊治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7年0... 目的:探讨并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传统切除重建手术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非单纯吻合口处狭窄诊治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7年01月-2020年06月期间南京明基医院因非单纯吻合口处狭窄造成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而行PTA治疗或切除重建手术共263例患者临床与随访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种手术方式解除内瘘狭窄的效果。结果:患者中PTA组(研究组)205例次,切除重建组(对照组)58例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内瘘狭窄类型、狭窄数量、内瘘功能不良表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患者的初级通畅率在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均低于切除重建手术患者(P<0.05)。PTA组患者的次级通畅率在术后24个月高于切除重建手术患者(P<0.05)。Ⅰ+Ⅱ+Ⅳ型狭窄、3处及以上狭窄是初级通畅的危险因素,Ⅰ+Ⅱ+Ⅳ型狭窄、3处及以上狭窄也是次级通畅的危险因素,PTA手术是次级通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非单纯吻合口处狭窄病例,超声引导下PTA术和切除重建术均有可靠的开通率,PTA术后狭窄复发率高于切除重建组(P<0.05),但能够延缓内瘘废弃从而保护血管资源(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切除重建术 动静脉内瘘狭窄 血液透析
下载PDF
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治疗股浅静脉闭塞症临床研究
17
作者 田明夏 王豪夫 +3 位作者 黄晔 赵宗刚 李君 王曰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78-79,共2页
对11例股浅静脉闭塞症患者利用自体大隐静脉作大隐静脉—胴静脉转流术并建立临时性动静脉瘘,术后辅以抗凝药物治疗,术后3个月结扎临时性动静脉瘘。随访10例,随访时间11—67个月,6例转流静脉通畅,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率60%;4例闭... 对11例股浅静脉闭塞症患者利用自体大隐静脉作大隐静脉—胴静脉转流术并建立临时性动静脉瘘,术后辅以抗凝药物治疗,术后3个月结扎临时性动静脉瘘。随访10例,随访时间11—67个月,6例转流静脉通畅,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率60%;4例闭塞,但未出现溃疡等严重并发症。提示原位大隐静脉—胭静脉转流术术后大隐静脉通畅率不高,但结合暂时性动静脉瘘手术,仍不失为治疗股浅静脉闭塞症的有效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浅静脉闭塞 原位大隐静脉—胭静脉转流术 暂时性动静脉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原位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元媛 黄道中 +4 位作者 陈知水 杜敦峰 李开艳 邓又斌 张青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10-1412,共3页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原位肝移植术(OLT)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CDFI检查资料。结果55例OLT术后患者中,CDFI发现血管并发症患者7例(13%):2例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肝门部肝动脉和肝内...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原位肝移植术(OLT)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CDFI检查资料。结果55例OLT术后患者中,CDFI发现血管并发症患者7例(13%):2例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肝门部肝动脉和肝内左右分支均未见彩色血流信号,1例门静脉右后叶支血栓形成,门静脉吻合口狭窄2例,门静脉肝动脉动静脉漏1例,肝静脉血栓形成1例,4例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4/7,5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原位肝移植 血管 并发症 血栓形成 动静脉
下载PDF
三种内瘘重建术的内瘘通畅率比较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丽平 卢方平 卢照翾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86-787,共2页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仍是目前理想的血液透析(血透)永久通路,临床上AVF动静脉内瘘建立3个月后常发生内瘘血管静脉内膜增生(VNH),继而导致静脉狭窄或伴血栓形成,导致动静脉内瘘丧失功能(失功)。我们回顾性分析剥离静脉血管内...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仍是目前理想的血液透析(血透)永久通路,临床上AVF动静脉内瘘建立3个月后常发生内瘘血管静脉内膜增生(VNH),继而导致静脉狭窄或伴血栓形成,导致动静脉内瘘丧失功能(失功)。我们回顾性分析剥离静脉血管内膜增生物的内瘘重建术后患者的内瘘通畅率,并与非内膜增生物剥离的内瘘重建术及新建的动静脉内瘘术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重建术 通畅率 静脉内膜增生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内瘘血管 内瘘建立
原文传递
对比AVF切除术与PTA在终末期肾脏病自体动静脉狭窄的效果
20
作者 姚景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1期22-23,共2页
探讨AVF狭窄段切除重建术与PTA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前者行AVF狭窄段切除重建术,后者行PTA,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探讨AVF狭窄段切除重建术与PTA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前者行AVF狭窄段切除重建术,后者行PTA,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出现穿刺部位血肿、轻度渗血、手背肿胀等不良情况发生率低;观察组术后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针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对其实施PTA治疗的效果较AVF的效果更好,但整体差异不大,在手术时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小,且能够很好的保留患者血管资料,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段切除重建术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终末期肾脏病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