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瓜蛋白酶的原位固定化及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苏二正 李明亮 魏东芝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104,共6页
以氨基载体原位固定化PEG相中的木瓜蛋白酶,获得了高固定化率(95.9%)和酶活回收率(38.9%)的固定化木瓜蛋白酶,解决了双水相分离纯化后成相聚合物和目的蛋白难以分离的问题。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最适p H在7.0左右,最适温度处于60-70... 以氨基载体原位固定化PEG相中的木瓜蛋白酶,获得了高固定化率(95.9%)和酶活回收率(38.9%)的固定化木瓜蛋白酶,解决了双水相分离纯化后成相聚合物和目的蛋白难以分离的问题。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最适p H在7.0左右,最适温度处于60-70℃之间。相比游离木瓜蛋白酶,在广泛的p H区间内(3.0-9.0)固定化酶稳定性都较好,热稳定性也有改善。在4℃密闭容器内将固定化木瓜蛋白酶以湿润状态保存可以较好地保留其活性。LH-HA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可以特异性地水解单克隆抗体Ig G,制备Fab和Fc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蛋白酶 原位固定化 单克隆抗体 FAB片段 Fc片段
下载PDF
多硫化物原位修复地下水中六价铬污染柱实验模拟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晓丹 何雅莉 +5 位作者 徐从斌 邢兴 李培培 杨辰 赵宇嵘 郑建中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560-2567,共8页
以红壤和褐土为研究对象,以多硫化物为还原剂,在实验室通过土壤柱实验模拟研究了原位氧化还原控制墙技术(in situ redox manipulation,ISRM)还原固定化修复受Cr(Ⅵ)污染的土壤-地下水的过程。结果表明:红壤柱和褐土柱经多硫化物硫化后... 以红壤和褐土为研究对象,以多硫化物为还原剂,在实验室通过土壤柱实验模拟研究了原位氧化还原控制墙技术(in situ redox manipulation,ISRM)还原固定化修复受Cr(Ⅵ)污染的土壤-地下水的过程。结果表明:红壤柱和褐土柱经多硫化物硫化后均具有良好的还原能力,但还原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向硫化处理后的红壤和褐土柱持续通入10 mg·L^−1 Cr(Ⅵ),观察到土柱分别在38PV(pore volume,孔隙体积)和22PV穿透,并最终在218PV和138PV左右,其完全丧失对Cr(Ⅵ)的还原能力。在土壤硫化过程及硫化土柱还原Cr(Ⅵ)的实验中观察到,系统的pH和氧化还原电位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实验结果进一步分析表明,经硫化处理后红壤和褐土的电子利用效率分别为23.0%和24.8%。基于柱实验研究结果,以多硫化物为还原剂采用ISRM技术修复受Cr(Ⅵ)污染的土壤-地下水系统是有效的。多硫化物的加入不仅可以有效去除孔隙水中的Cr(Ⅵ),而且通过在地下多孔介质中建立有效的还原区域,从而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性地处理Cr(Ⅵ)。柱实验结果中所观察到的多硫化物实际添加量与理论值之间存在的偏差可能是由于土壤复杂性造成的。因此,采用ISRM技术现场修复应适当加入过量还原剂以保证实际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下水 多硫化物 硫化 Cr(Ⅵ) 原位还原固定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