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DS-Chitin-PAGE电泳法分析大葱叶几丁质酶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奚宇 刘平 +1 位作者 王肖 姜微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3-157,共5页
使用Sodium dodecyl sulfate-几丁质-聚丙烯胺酰胺凝胶电泳(SDS-Chitin-PAGE)方法分析了大葱葱叶几丁质酶的特性。在大葱叶组织中共检测到三种几丁质酶同工酶,分别命名为CH-A、CH-B、CH-C。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种几丁质酶具有SDS抗性,β-... 使用Sodium dodecyl sulfate-几丁质-聚丙烯胺酰胺凝胶电泳(SDS-Chitin-PAGE)方法分析了大葱葱叶几丁质酶的特性。在大葱叶组织中共检测到三种几丁质酶同工酶,分别命名为CH-A、CH-B、CH-C。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种几丁质酶具有SDS抗性,β-巯基乙醇对其活性也无显著影响。在SDS-Chitin-PAGE前,样品缓冲溶液与样品蛋白粗提液孵化处理的最适温度为24℃、时间为10~20min。凝胶电泳酶活分析表明,大葱葱叶中CH-A、CH-B的耐热温度可达60℃,CH-C的耐热温度达到70℃。葱叶中CH-A的最适pH为5.2~5.6,CH-B的最适pH为4.0~4.4,CH-C的最适pH为6.6~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酶大葱 酶学特性 聚丙烯酰胺凝胶原位显示电泳
下载PDF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DNA损伤的方法及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琳娜 陈薛钗 钟儒刚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85-88,71,共5页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检测DNA损伤的技术,它具有灵敏度高、经济、简便、快速等优点。近30年来,这种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遗传毒理、环境监测、医学诊断、营养研究上。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不单单能检测DNA断裂损伤,在加入断裂剂...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检测DNA损伤的技术,它具有灵敏度高、经济、简便、快速等优点。近30年来,这种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遗传毒理、环境监测、医学诊断、营养研究上。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不单单能检测DNA断裂损伤,在加入断裂剂或者特异性内切酶后,可以检测到DNA交联和紫外线诱导的嘧啶二聚体,氧化碱基和烷基化损伤。近些年单细胞凝胶电泳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相结合后更是拓宽了它的应用范围,对常规和非常规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及其操作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讨论了它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损伤 彗星电泳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联用
下载PDF
巴豆总生物碱对癌细胞质膜流动性及胞浆基质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秀德 隋在云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用单细胞原位电泳和显微荧光定量技术研究了巴豆总生物碱对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质膜流动性和胞浆基质结构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巴豆总生物碱可使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质膜ConA受体的侧向扩散速度明显增加,而胞浆基质结构程度有所改变.
关键词 巴豆 总生物碱 原位电泳 膜流动性 侧向扩散系数
下载PDF
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及其超微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金亭 王俊丽 +3 位作者 傅山岗 李晓英 马克学 徐存拴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 研究 2 / 3肝切除后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碱性磷酸酶 (AKP)活性的变化及其细胞定位。 方法 利用比色法对AKP活性进行定量分析 ;用酶的原位复性电泳技术分析再生肝中AKP的种类和活性变化 ;用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酶定位。 结果 在... 目的 研究 2 / 3肝切除后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碱性磷酸酶 (AKP)活性的变化及其细胞定位。 方法 利用比色法对AKP活性进行定量分析 ;用酶的原位复性电泳技术分析再生肝中AKP的种类和活性变化 ;用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酶定位。 结果 在肝部分切除后的肝再生期间 ,AKP出现两个活性高峰 (16h和 19h) ,在每个活性高峰后 ,AKP均有显著下降 ;获得 3种肝型AKP同工酶 (14 0、16 0和 180kD) ,其中 180kD的AKP只在肝再生过程中出现 ;随着肝再生的进展 ,AKP活性出现在细胞的不同部位。 结论 AKP在肝再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可能参与细胞代谢、物质转运、DNA合成和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碱性磷酸酶 细胞化学定位 原位复性电泳
下载PDF
大鼠肝蛋白水解酶在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SISPH)中的活性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存拴 李永辉 +2 位作者 胡轶红 韩亚伟 郭建林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227-232,共6页
以我们建立的四种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模型 (shortintervalsuccessivepartialhepatectomy ,SISPH)为材料 ,分析了连续部分肝切除 (successivepartialhepatectomy ,SPH)次数和方式对大鼠肝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发现依SPH的次数和方式... 以我们建立的四种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模型 (shortintervalsuccessivepartialhepatectomy ,SISPH)为材料 ,分析了连续部分肝切除 (successivepartialhepatectomy ,SPH)次数和方式对大鼠肝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发现依SPH的次数和方式不同 ,蛋白水解酶活性表现出诱导、增强和 /或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蛋白水解酶 肝再生 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SISPH) 蛋白水解酶原位复性电泳(SDSGPAGE)
下载PDF
大鼠十七种组织器官的蛋白图谱和它们的蛋白水解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付远志 王晓涛 +2 位作者 李玉昌 林俊堂 徐存拴 《河南科学》 2003年第1期45-50,共6页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酶的原位复性电泳方法分析了大鼠脑、心脏、肺、舌、胃、小肠、大肠、肝脏、胰脏、肾脏、睾丸、附睾、输精管、阴茎、卵巢、子宫、肌肉等组织器官的蛋白质图谱和蛋白水解酶活性。
关键词 蛋白水解酶 蛋白质图谱 大鼠 组织器官 酶活性 原位复性电泳方法
下载PDF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二十四种组织器官的碱性磷酸酶(AKP)初步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沈国民 辛泽华 +1 位作者 乔志刚 徐存拴 《河南科学》 2003年第3期283-285,共3页
用酶的原位复性电泳方法分析了中国大鲵二十四种组织器官的碱性磷酸酶。结果表明,二十四种组织器官中都有碱性磷酸酶存在,其中230和200 KD的碱性磷酸酶占优势;不同组织器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有差异,心脏中活性最强,眼球中活性最弱;在同... 用酶的原位复性电泳方法分析了中国大鲵二十四种组织器官的碱性磷酸酶。结果表明,二十四种组织器官中都有碱性磷酸酶存在,其中230和200 KD的碱性磷酸酶占优势;不同组织器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有差异,心脏中活性最强,眼球中活性最弱;在同一组织中,230和200 KD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也有差异。另外,在肾脏和心脏中还含有一种250 KD的碱性磷酸酶,推测与器官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鲵 原位复性电泳方法 组织器官 碱性磷酸酶 器官功能
下载PDF
SDS-PAGE电泳法分析大葱葱白(假茎)几丁质酶特性
8
作者 王肖 刘平 +2 位作者 宁宇 奚宇 姜微波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5-308,共4页
采用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几丁质-聚丙烯胺酰胺凝胶电泳(SDS-Chitin-PAGE)方法分析了大葱葱白(假茎)几丁质酶特性。在葱白(假茎)组织中共检测到3个几丁质酶同工酶,分别命名为CH-A、CH-B、CH-C。分析结果表明,葱白(假茎)的3种几... 采用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几丁质-聚丙烯胺酰胺凝胶电泳(SDS-Chitin-PAGE)方法分析了大葱葱白(假茎)几丁质酶特性。在葱白(假茎)组织中共检测到3个几丁质酶同工酶,分别命名为CH-A、CH-B、CH-C。分析结果表明,葱白(假茎)的3种几丁质酶具有SDS抗性,β-巯基乙醇对其活性也无显著影响。在SDS-Chitin-PAGE前,样品缓冲溶液与样品蛋白粗提液结合的最适温度为24℃、时间为10~20min。大葱葱白中CH-A、CH-B的耐热温度可达70℃,CH-C的耐热温度也可达到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酶 大葱 酶学特性 聚丙烯酰胺凝胶原位显示电泳
原文传递
Effect of Different Bacterial-Feeding Nematode Species on Soil Bacterial Numbers,Activity,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被引量:4
9
作者 XIAO Hai-Feng LI Gen +2 位作者 LI Da-Ming HU Feng LI Hui-Xi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16-124,共9页
The effects of bacterial-feeding nematodes on bacterial number, activity,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were studied through a microcosm experiment using sterilized soil inoculated with soil bacteria (soil suspension) a... The effects of bacterial-feeding nematodes on bacterial number, activity,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were studied through a microcosm experiment using sterilized soil inoculated with soil bacteria (soil suspension) and with bacteria and three species of bacterial-feeding nematodes ( Cephalobus persegnis, Protorhabditis filiformis, and Caenorhabditis elegans). Catalyzed reporter deposition-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CO2 evolution, and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of PCR ampli- fied 16S rRNA gene fragment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bacterial numbers, antivity,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respectively.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bacterial numbers and activit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bacterial-feeding nematodes, which indicated that bacterial-feeding nematodes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soil bacteria. The different nematode species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bacterial numbers and activity. C. persegnis and P. filiformis, isolated from native soil, increased the bacterial number and activity more than C. elegans. The DGG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dominant bacterial species significantly differed among the treatments, which suggested that bacterial-feeding nematode species modified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soil. Further gene sequenc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ominant bacterial species in this study were gram-negative bacteria. Given the completely same conditions except nematode species, the varied selective feeding behavior of different nematode species was the most likely reason for the altered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Overall, the alteration of bacterial numbers, activity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resulting from the bacterial-feeding nematodes may ult!mately affect soil ecological functioning and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FISH CO2 evolution DGGE gene sequence gram-negative bacteri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