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控液-固相变堵漏体系的研制及原位自生堵漏技术
1
作者 王家钦 杨燕洁 +3 位作者 赵诚 刘尚豪 暴丹 张鹏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2-588,共7页
裂缝性漏失是钻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目前技术瓶颈是传统桥接堵漏材料与漏失通道匹配度低,易重复性漏失。基于热固性树脂乳化及高温交联聚并原理,研制了温控液-固相变堵漏体系,可自适应进入不同开度裂缝,受漏层高温响应作用,在裂缝... 裂缝性漏失是钻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目前技术瓶颈是传统桥接堵漏材料与漏失通道匹配度低,易重复性漏失。基于热固性树脂乳化及高温交联聚并原理,研制了温控液-固相变堵漏体系,可自适应进入不同开度裂缝,受漏层高温响应作用,在裂缝中原位生成宽粒径分布的高强度堵漏颗粒。开展了原位自生堵漏颗粒的结构表征、力学性能、裂缝封堵性能测试等。结果表明,温控液-固相变堵漏体系中高分子树脂含量为37%,乳化剂含量为5.2%、分散剂含量为0.07%、交联剂含量为25.9%、蒸馏水含量为31.83%,该体系可在50~90℃漏层温度条件下原位生成0.1~5 mm宽粒径分布的堵漏颗粒。120℃老化后的堵漏颗粒60 MPa压力下D90降级率仅为0.4%,抗压强度高。仅用一套温控液-固相变堵漏体系能同时封堵1~5 mm开度裂缝,承压能力达到10 MPa,实现自适应封堵,有望解决未知裂缝开度的钻井液漏失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井漏 液-固相变 原位自生颗粒 抗压强度 自适应封堵
下载PDF
原位自生TiB_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研究现状 被引量:1
2
作者 武晓霞 郭建 牛济泰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47-51,共5页
对原位自生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制备方法、基体合金选择和材料力学性能等方面在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利用原位自生颗粒的优势、结合其他增强相进行复合强化,是未来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原位自生TiB2颗粒 增强相
下载PDF
钒、钛对激光熔覆铁基原位生成颗粒增强复合涂层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锦英 马明星 +3 位作者 刘文今 钟敏霖 张伟明 张红军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4,共4页
研究了加钒与复合添加钒、钛时激光熔覆制备的铁基原位生成颗粒增强复合涂层的组织特点。研究表明 ,在FeCSiB激光熔覆粉末中单独添加钒和复合添加钒、钛均能获得平均显微硬度为 (90 0~ 10 5 0 )HV0 2、且成形良好的熔覆层 ,熔覆层中... 研究了加钒与复合添加钒、钛时激光熔覆制备的铁基原位生成颗粒增强复合涂层的组织特点。研究表明 ,在FeCSiB激光熔覆粉末中单独添加钒和复合添加钒、钛均能获得平均显微硬度为 (90 0~ 10 5 0 )HV0 2、且成形良好的熔覆层 ,熔覆层中原位生成的硬质颗粒面积分数随冷却速度的降低而提高。单独添加钒的熔覆层中增强颗粒分布与熔覆层显微硬度对冷却速度更为敏感。在相同冷却条件下 ,复合添加钒、钛的熔覆层中的增强颗粒的尺寸和面积分数以及先共晶奥氏体的数量显著高于单独添加钒的熔覆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FeCSiB粉末 钒、钛添加剂 原位自生颗粒增强复合涂层
下载PDF
反应熔覆原位自生高锰钢表面TiC-(Cr,Fe)_7C_3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石韬 郭志猛 +2 位作者 郝俊杰 罗骥 程军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9-264,共6页
以Ti粉、石墨粉和Cr粉为原料采用反应熔覆技术,结合自蔓延高温合成与真空消失模铸造法,在Mn13高锰钢表面制备不同Cr含量的TiC-(Cr,Fe)7C3复合材料涂层。通过扫描电镜(SEM)结合X射线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XRD)分析,研究涂层的微观结... 以Ti粉、石墨粉和Cr粉为原料采用反应熔覆技术,结合自蔓延高温合成与真空消失模铸造法,在Mn13高锰钢表面制备不同Cr含量的TiC-(Cr,Fe)7C3复合材料涂层。通过扫描电镜(SEM)结合X射线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XRD)分析,研究涂层的微观结构与成分。结果表明:Cr溶于Fe形成M7C3型化合物,TiC颗粒的分布随Cr含量增加而更加均匀、尺寸逐渐变小。分析3种不同Cr含量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r含量(质量分数)为15%时涂层的硬度最高,耐磨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熔覆 自蔓延高温合成 真空消失模铸造 原位自生TiC颗粒增强 (Cr Fe)7C3 (Cr Fe)7C3
下载PDF
原位自生2%TiB_(2)颗粒对2024Al增材制造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孙腾腾 王洪泽 +2 位作者 吴一 汪明亮 王浩伟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9-179,共11页
采用激光粉末床熔化(laser powder bed fusion,L-PBF)工艺制备含2%(质量分数)原位自生TiB_(2)颗粒的2024Al-2%TiB_(2)合金和难打印2024Al合金,研究了TiB_(2)颗粒对经固溶(510℃处理1 h后水冷)和T6 (固溶处理后人工时效)热处理后增材制造... 采用激光粉末床熔化(laser powder bed fusion,L-PBF)工艺制备含2%(质量分数)原位自生TiB_(2)颗粒的2024Al-2%TiB_(2)合金和难打印2024Al合金,研究了TiB_(2)颗粒对经固溶(510℃处理1 h后水冷)和T6 (固溶处理后人工时效)热处理后增材制造2024Al合金组织和室温拉伸性能的影响。由于L-PBF冷却速率较快以及TiB_(2)颗粒的添加,2024Al-2%TiB_(2)合金微观组织以等轴晶为主,平均晶粒尺寸约为5.8μm。T6热处理之后,2024Al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261.3±4.3) MPa、(252.6±2.5) MPa和(0.3±0.1)%;2024Al-2%TiB_(2)合金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458.2±6.5) MPa、(398.4±2.7) MPa和(3.4±0.4)%;2种合金中析出大量均匀分布、尺寸细小的长条状析出相。T6态2024Al-2%TiB_(2)增材制造合金的抗拉强度与2024Al增材制造合金相比提高75.5%,其强度与2024Al锻造合金强度相当。合金的主要强化机制是位错强化、晶界强化、析出相强化和TiB_(2)颗粒带来的Orowan强化以及载荷传递强化,2种合金热处理后的拉伸断裂失效主要由缺陷控制。原位自生2024Al-2%TiB_(2)增材制造合金成形性较好,经热处理后获得较高的综合室温拉伸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粉末床熔化 2024Al合金 原位自生TiB_(2)颗粒 热处理 拉伸性能
原文传递
高压凝固原位自生Al_(2)O_(3)/Al复合材料微观组织与热膨胀性能研究
6
作者 陈志鹏 朱冬冬 +2 位作者 王刚 董多 王晓红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7-486,共10页
Al_(2)O_(3)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众多优异性能,使其成为汽车轻量化和电子封装等行业的首选材料。但随着Al_(2)O_(3)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强度和硬度提升而塑韧性明显降低。主要是因为Al_(2)O_(3)强化相润湿性差而发生团聚现象。... Al_(2)O_(3)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众多优异性能,使其成为汽车轻量化和电子封装等行业的首选材料。但随着Al_(2)O_(3)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强度和硬度提升而塑韧性明显降低。主要是因为Al_(2)O_(3)强化相润湿性差而发生团聚现象。在Al-12Si粉末中添加不同含量的Fe_(2)O_(3)(1%与3%)粉末制坯。采用高压凝固(0.02,2.5和3 GPa)将坯料烧结。复合材料中Fe_(2)O_(3)与Al发生置换反应制得纳米级Al_(2)O_(3)颗粒。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α-Al,β-Si,Fe_(2)O_(3)和新生成的Al_(2)O_(3)衍射峰组成,呈现“网状晶界+块状硅+基体”形貌。通过对“网状晶界”分析,发现网状晶界是由纳米级的Al_(2)O_(3)颗粒、部分未参与反应的Fe_(2)O_(3)以及反应生成的Fe相组成。在XRD图谱中无Fe相衍射峰是由于生成的Fe相含量较少并且其在Al中有一定的固溶度。另外,凝固的压力越高网状晶界越密集,Fe_(2)O_(3)含量越高网状晶界越明显。对比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第一次与第二次加热结果发现。第一次加热时,由于高压固溶的硅析出热膨胀系数(CTE)曲线有峰值出现。另外,由于Fe_(2)O_(3)自身的CTE值也较铝合金的小,加入Fe_(2)O_(3)含量高的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反而较小。在第二次加热时,由于第一次加热后缓慢冷却,所以均无热膨胀系数峰值出现。并且第二次加热最大热膨胀系数值较第一次降低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凝固 原位自生Al_(2)O_(3)颗粒 微观组织 热膨胀系数(CTE)
原文传递
原位自生TiB_(2)/7050铝基复合材料高周疲劳特性
7
作者 段敏鸽 李晨 +1 位作者 李彪 李亚智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430-6438,共9页
原位自生TiB_(2)/Al复合材料是一类新型铝基复合材料,结合了陶瓷材料高硬度、耐高温、耐腐蚀等和铝合金材料良好的韧性和塑性加工特性等的性能特点,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广泛的合金基体选择范围、原材料成本低、制造和热处理工艺多... 原位自生TiB_(2)/Al复合材料是一类新型铝基复合材料,结合了陶瓷材料高硬度、耐高温、耐腐蚀等和铝合金材料良好的韧性和塑性加工特性等的性能特点,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广泛的合金基体选择范围、原材料成本低、制造和热处理工艺多样化等优势。然而,目前原位自生TiB_(2)/Al复合材料的疲劳研究多侧重于微观机制研究,疲劳特性鲜有涉及应力比和缺口敏感性的讨论。以体积分数为3.67vol%的原位自生TiB_(2)颗粒增强7050铝基复合材料(in-situ TiB_(2)/7050-Al)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其高周疲劳特性试验研究,并与不含颗粒的7050铝合金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疲劳载荷下,in-situ TiB_(2)/7050-Al的疲劳强度明显大于7050铝合金;应力比为0.1和0.5时,该复合材料的疲劳极限较7050铝合金分别提高了24.59%和13.56%。进行了不同应力集中系数下的疲劳寿命对比,结果表明颗粒引入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复合材料基体的塑性变形,提高了其缺口敏感性。尽管如此,in-situ TiB_(2)/7050-Al在存在缺口情况下的疲劳寿命仍高于7050铝合金。in-situ TiB_(2)/7050-Al作为一种新型轻量化结构材料,有望代替传统铝合金,实现结构静强度和疲劳性能的共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自生颗粒 高周疲劳 颗粒强化 缺口效应 铝基复合材料
原文传递
激光熔覆(Zr+WC)/FeCSiBRE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庆茂 何金江 +1 位作者 刘文今 钟敏霖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47,共4页
采用预置激光熔覆技术 ,在 4 5号钢基体表面上熔覆 (1.2 %Zr+40 %WC) /FeC SiBRE合金粉末 ,制备出原位析出的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表层。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 ,对熔覆层显微组织特征以及硬质颗粒的分布规律进行了... 采用预置激光熔覆技术 ,在 4 5号钢基体表面上熔覆 (1.2 %Zr+40 %WC) /FeC SiBRE合金粉末 ,制备出原位析出的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表层。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 ,对熔覆层显微组织特征以及硬质颗粒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观察、分析 ;利用显微硬度计对熔覆层显微硬度的分布进行了测量。熔覆层显微组织特征是树枝状的先共晶奥氏体分布在共晶基体上的亚共晶组织 ;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转变为马氏体。熔覆层与基体成良好的冶金结合 ;能谱分析表明熔覆层内原位析出的硬质颗粒是以WC为主的复合碳化物 ,弥散分布在枝晶内 ,也可被固液界面推移至晶间与共晶共存。颗粒的尺寸小于 1μm ;熔覆层显微硬度在 5 0 0~ 6 0 0HV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预置熔覆 原位析出 亚共晶组织 显微硬度 原位自生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下载PDF
钒铁含量对(Ti,V)C增强铁基激光熔覆层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隋金文 高文雪 +2 位作者 谭晓翠 赵冠琳 邹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08-112,共5页
利用激光熔覆钛铁、钒铁和石墨的混合物,在铁基上获得了原位自生增强相MC型碳化物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技术和透射电镜对该碳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Ti,V)C复合增强相。钒铁的添加量影响熔覆层内增强相(Ti,V)C的... 利用激光熔覆钛铁、钒铁和石墨的混合物,在铁基上获得了原位自生增强相MC型碳化物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技术和透射电镜对该碳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Ti,V)C复合增强相。钒铁的添加量影响熔覆层内增强相(Ti,V)C的形态和数量,最终会引起熔覆层硬度和耐磨性的变化。钒铁数量的增加与熔覆层的性能变化呈非线性关系。含有增强相(Ti,V)C的熔覆层的耐磨性能相比基体得到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原位自生复合碳化物颗粒(Ti V)C耐磨性
下载PDF
In situ(Mg_2Si+MgO)/Mg composites fabricated from AZ91-Al_2(SiO_3)_3 with assistance of high-energy ultrasonic field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松利 赵玉涛 陈刚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2096-2099,共4页
In situ (Mg2Si+MgO)/Mg composites fabricated from AZ91-A12(SiO3)3 under high-energy ultrasonic field were investigated by XRD, DSC and SE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ize, morphology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i... In situ (Mg2Si+MgO)/Mg composites fabricated from AZ91-A12(SiO3)3 under high-energy ultrasonic field were investigated by XRD, DSC and SE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ize, morphology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in situ Mg2Si particles are greatly optimize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e high-energy ultrasonic field. The amounts of the in situ Mg2Si particles are increased, the sizes are refined, the distributions become uniform, and the morphologies are changed to smooth olive-shape or spherical shape. The amounts of brittle fl-Mgl7All2 phases are decreased and the morphologies are granulated. The values of the tensile strength ab and HB hardness are increased. These are due to the cavitation effects and acoustic streaming effects induced by the high-energy ultrasonic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situ composites high-energy ultrasonic field morphology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