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浅析翻译中原作与译作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倪媛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19-122,共4页
本文以中英文翻译中原作与译作为出发点,从原作与译作两者的体裁与风格、文化内涵与意想、社会与历史等几个因素浅述了文学翻译中的不可译性,论述了文学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从而表明文学翻译对于译作者的更高要求。
关键词 文学翻译 可译性限度 原作与译作
下载PDF
从语篇互文角度看原作与译作间的关系
2
作者 顾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5期124-126,共3页
本文试图用引文与正文间的互文参照关系做隐喻,来映射原文与译文的互文关系,从而进一步说明,原文各语言层面上的表达可视为激活译者的相关译语语篇储备的互文符号。宏观策略上,译者可根据翻译目的等相关翻译情境来决定如何使用原文;微... 本文试图用引文与正文间的互文参照关系做隐喻,来映射原文与译文的互文关系,从而进一步说明,原文各语言层面上的表达可视为激活译者的相关译语语篇储备的互文符号。宏观策略上,译者可根据翻译目的等相关翻译情境来决定如何使用原文;微观操作上,译者应不囿于语言表层的一一对应,而要增强语篇储备意识,并在翻译创作中积极地调动相关语篇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作与译作 互文性 互文符号 译语语篇储备 翻译情境
下载PDF
从“纯语言”翻译观看原作与译作的关系
3
作者 张晓娜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1期100-101,共2页
"纯语言"是本雅明在《译者的任务》一文中提出的重要的翻译思想和哲学观点,本雅明独特的翻译理论对传统翻译的"忠实"观和"原作至上"的翻译原则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本文试从分析"纯语言"... "纯语言"是本雅明在《译者的任务》一文中提出的重要的翻译思想和哲学观点,本雅明独特的翻译理论对传统翻译的"忠实"观和"原作至上"的翻译原则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本文试从分析"纯语言"翻译观入手,对原作与译作的关系及译者的任务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认识 纯语言 原作与译作 译者的任务
下载PDF
钱钟书翻译思想探微——以解构主义为视角 被引量:4
4
作者 冯立新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0-132,140,共4页
1963年钱钟书发表《林纾的翻译》,首提"化境"一说,学界称其为翻译最高境界。在化境说中他提出"诱"、"讹"和"化",分析了翻译中的可译和不可译、译者与原作者、译作与原作、文本与意义、翻译确... 1963年钱钟书发表《林纾的翻译》,首提"化境"一说,学界称其为翻译最高境界。在化境说中他提出"诱"、"讹"和"化",分析了翻译中的可译和不可译、译者与原作者、译作与原作、文本与意义、翻译确切等问题,与西方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认为翻译有时是一个不可译的事件,翻译不是复制原作,原作需要打开封闭性,为开放性阐释提供思想张力,由此,译本对原作应该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真正确切的、好的翻译文本是原作的"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境 可译和不可译 原作与译作 文本与意义 解构主义
下载PDF
从本雅明“纯语言”的哲学观解读翻译的最高标准
5
作者 常红婧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59-62,67,共5页
不同于传统翻译理论中通过对原文的忠实复制来传递信息,本雅明提出的"直译"目的在于释放受"纯语言"影响的语言,因为直译的句法和释放的"纯语言"最能反映原作本质的特征,带来"不熟悉感",即各语... 不同于传统翻译理论中通过对原文的忠实复制来传递信息,本雅明提出的"直译"目的在于释放受"纯语言"影响的语言,因为直译的句法和释放的"纯语言"最能反映原作本质的特征,带来"不熟悉感",即各语言间的异质成分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从而达到"理想的翻译"。这就是本雅明"纯语言"观下最高的翻译标准:通过直译法,让外语异化原语,让被异质化的陌生感彰显出"纯语言"的力量,从而实现上帝的语言,完成弥赛亚的使命。对于本雅明来说,最高的翻译标准是译形式,而非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标准 纯语言 原作与译作 直译
下载PDF
比较文学阐释学的理论特征
6
《新华文摘》 2024年第1期163-164,共2页
王超、曹顺庆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3年第9期撰文指出,比较文学阐释学以文明互鉴与世界文学多样性为基本立场,以不同文明文学的原作与译作、作品与作品、理论与理论、理论与作品的双向阐释为基本方法,通过研究某一文学文本或理论在... 王超、曹顺庆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3年第9期撰文指出,比较文学阐释学以文明互鉴与世界文学多样性为基本立场,以不同文明文学的原作与译作、作品与作品、理论与理论、理论与作品的双向阐释为基本方法,通过研究某一文学文本或理论在跨文明译介传播中产生的横向阐释变异,构建一种以“阐释”为特征的“不比较”之比较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阐释学 双向阐释 曹顺庆 比较视域 跨文明 原作与译作 译介传播 文学文本
原文传递
从“纯语言”哲学思想角度谈本雅明的翻译观
7
作者 赵红丹 《才智》 2011年第28期231-231,共1页
沃尔特.本雅明是20世纪上半叶德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文学批评家和语言学哲学家,在翻译理论方面有独特的见解。"纯语言"是本雅明在《译者的任务》中提出的重要的哲学观点。对纯语言的理解解读《译者的任务》的哲学翻译观的关... 沃尔特.本雅明是20世纪上半叶德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文学批评家和语言学哲学家,在翻译理论方面有独特的见解。"纯语言"是本雅明在《译者的任务》中提出的重要的哲学观点。对纯语言的理解解读《译者的任务》的哲学翻译观的关键。本文试图从"纯语言"入手来分析"纯语言"与翻译之间的关系,以及围绕"纯语言"哲学思想角度下原作与译作关系,指出他的翻译观是反传统的,但调和了传统翻译观中无法解决的冲突与矛盾,是一种和谐的翻译观。本文最后论述了"纯语言"哲学思想下的翻译观在翻译领域中产生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语言 原作与译作 直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