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卟啉钠的制备及其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范巧云 刘群红 +1 位作者 李朝品 王健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43-1445,共3页
目的:提取原卟啉钠并体外观察其抗乙肝病毒的作用及其细胞毒性作用。方法:从抗凝猪血中提取血红素,经氯化血红素、原卟啉二甲酯等中间制备过程,最后制成原卟啉二钠。将NAPP水溶液160μg/m l,80μg/m l,40μg/m l,20μg/m l,10μg/m l分... 目的:提取原卟啉钠并体外观察其抗乙肝病毒的作用及其细胞毒性作用。方法:从抗凝猪血中提取血红素,经氯化血红素、原卟啉二甲酯等中间制备过程,最后制成原卟啉二钠。将NAPP水溶液160μg/m l,80μg/m l,40μg/m l,20μg/m l,10μg/m l分别加入H epG 2.2.15细胞株培养悬液中,8d后检测上清液中HBeA g的含量,并计算HBeA g抑制率、细胞存活率、HBeA g抑制率为50%时的药物浓度、实验组存活细胞为对照组的50%时的药物浓度和治疗指数。结果:所制得的NAPP为紫褐色晶体,可溶于水和甲醇,不溶于氯仿、乙醚、丙酮,难溶于稀酸,纯度为91.4%。当加人的NAPP浓度为160μg/m l和80μg/m l时,HBeA g抑制率分别为73.45%和37.25%,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6.30%和97.35%。NAPP对分泌HBeA g的治疗指数为7.23。结论:这是一种较理想的制备NAPP方法,且NAPP可有效抑制HBV-DNA的表达和复制,对靶细胞(肝细胞)无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免疫学 原卟啉类/分析 细胞培养
下载PDF
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的耐药性和原卟啉亚铁螯合酶毒力因子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葛玉梅 陈学波 +3 位作者 黄燕颖 吕火烊 赵钊 周永列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3-420,共8页
目的:检测与分析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的耐药性和β-内酰胺酶基因、原卟啉亚铁螯合酶基因及其结构和功能。方法:采用血平板分离划线培养、全自动细菌检测分析系统和16S RNA基因PCR分离并鉴定病原菌。采用微量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 目的:检测与分析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的耐药性和β-内酰胺酶基因、原卟啉亚铁螯合酶基因及其结构和功能。方法:采用血平板分离划线培养、全自动细菌检测分析系统和16S RNA基因PCR分离并鉴定病原菌。采用微量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碳青酶烯酶确证试验确定其产酶情况。采用PCR扩增分离菌株5个β-内酰胺酶基因和原卟啉亚铁螯合酶基因并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原卟啉亚铁螯合酶基因产物结构与功能。结果:患者血液中分离出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该菌株对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替加环素敏感,但对五种青霉素类、四种头孢菌素类和两种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该菌株产β-内酰胺酶但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碳青酶烯酶。该菌株具有5个独特的β-内酰胺酶基因和原卟啉亚铁螯合酶基因,该基因产物为含2个Ⅱ类螯合酶超家族原卟啉亚铁螯合酶功能结构域,与脑膜炎奈瑟菌原卟啉亚铁螯合酶亲缘关系最近。结论:该株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有较高耐药性,其β-内酰胺酶基因与常见细菌β-内酰胺酶基因不同,原卟啉亚铁螯合酶可能是其重要毒力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药性 微生物 Β内酰胺酶 变异(遗传学) 亚铁螯合酶 原卟啉类 基因 毒力因子
下载PDF
锡-原卟啉与胆红素代谢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夏振炜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1996年第1期4-6,共3页
自发现人工合成锡-原卟啉(Sn-protoporphyrinSnPP)能有效抑制体内血红素加氧酶活力而降低胆红素产率后,对SnPP的生化特性及其代谢的研究,展示了SnPP表现形式及其与蛋白质联结间相互作用,以及SnP... 自发现人工合成锡-原卟啉(Sn-protoporphyrinSnPP)能有效抑制体内血红素加氧酶活力而降低胆红素产率后,对SnPP的生化特性及其代谢的研究,展示了SnPP表现形式及其与蛋白质联结间相互作用,以及SnPP、血红素和胆红素三者分别与蛋白质联结的关系。并知SnPP对血红素加氧酶有双重调节机制和SnPP对组织细胞内血红素及其代谢酶的影响,以及临床试用表明,SnPP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减少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数和患儿光疗时间,能起到更新和补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 原卟啉类 药理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下载PDF
锌原卟啉在贫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孙丽萍 王永才 +2 位作者 王忠利 李海东 孙丽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4期2680-2681,共2页
关键词 贫血/诊断 原卟啉类/分析
下载PDF
HBV相关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原卟啉Ⅸ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璎 成若晨 +2 位作者 郭蕊 王霞 刘凯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75-108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原卟啉Ⅸ(PPⅨ)检测在HBV相关慢性肝病患者肝损伤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HBV相关慢性肝病11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组(n=50)、肝硬化(LC)组(n=40)、肝细胞癌... 目的探讨血清原卟啉Ⅸ(PPⅨ)检测在HBV相关慢性肝病患者肝损伤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HBV相关慢性肝病11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组(n=50)、肝硬化(LC)组(n=40)、肝细胞癌(HCC)组(n=20)],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PPⅨ。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诊断价值;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结果CHB、LC、HCC患者的PPⅨ显著高于对照组[44.29(25.99~85.36)ng/dl、72.73(48.28~90.43)ng/dl、91.79(68.34~121.52)ng/dl vs 15.43(10.87~20.16)ng/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代偿期LC患者相比,失代偿期患者PPⅨ显著升高[54.50(29.14~85.65)vs 76.09(53.47~104.37),Z=-2.176,P<0.05]。PPⅨ诊断CHB、LC和HCC的敏感度均在85%以上,特异度均在60%以上。静止期CHB患者PPⅨ显著高于对照组(Z=-4.303,P<0.05)。LC患者PPⅨ与TBil呈中等正相关(rs=0.587,P<0.05),与Alb呈中等负相关(rs=-0.408,P<0.05);HCC患者PPⅨ与TBil呈中等正相关(rs=0.470,P<0.05),与ChE呈中等负相关(rs=-0.459,P<0.05)。结论HBV相关慢性肝病患者血清PPⅨ升高是肝损伤的早期事件,可作为肝损伤早期预警及病情评估的敏感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疾病 原卟啉类
下载PDF
锌原卟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叶涛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2年第3期143-145,共3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锌原卟啉除了可以作为评价铁营养状况和辅助诊断铅中毒的重要实验指标外,还通过抑制血红素氧化酶的活性,参与血红蛋白的分解代谢,在控制新生儿胆红素形成、预防高胆红素血症方面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其基...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锌原卟啉除了可以作为评价铁营养状况和辅助诊断铅中毒的重要实验指标外,还通过抑制血红素氧化酶的活性,参与血红蛋白的分解代谢,在控制新生儿胆红素形成、预防高胆红素血症方面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其基础研究方法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卟啉类 血红蛋白 血红素氧化酶 一氧化碳 胆红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肝素钠抗凝血与EDTA抗凝血锌原卟啉测定值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又姣 李官慧 +1 位作者 王冬秀 胡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843-843,845,共2页
目的探讨肝素钠抗凝血和EDTA抗凝血相比较,对锌原卟啉(ZPP)测定值有无差异。方法实验分3组:末梢血ZPP值正常(<13μg/gHb)、ZPP值刚超出13μg/gHb、ZPP值大大超出13μg/gHb。13μg/gHb是表明个体是否铅中毒的一个临界值,每组准备抗凝... 目的探讨肝素钠抗凝血和EDTA抗凝血相比较,对锌原卟啉(ZPP)测定值有无差异。方法实验分3组:末梢血ZPP值正常(<13μg/gHb)、ZPP值刚超出13μg/gHb、ZPP值大大超出13μg/gHb。13μg/gHb是表明个体是否铅中毒的一个临界值,每组准备抗凝血2份,每份样品测定20次,然后分别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个组分别用两种方法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钠抗凝和EDTA抗凝对ZPP测定值无差异,在测定ZPP时,EDTA可代替肝素钠抗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依地酸 原卟啉类
下载PDF
5221名1.5~6岁儿童红细胞锌原卟啉测定
8
作者 董黎萍 陈丽 《现代实用医学》 2001年第6期300-301,共2页
关键词 原卟啉类 血红蛋白 儿童 铅中毒 ZPP
下载PDF
锌原卟啉对BV2小胶质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影响
9
作者 刘荣 荆翠婷 +1 位作者 谢俊霞 王俊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68-371,共4页
目的 探究血红素加氧酶1(HO-1)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对BV2小胶质细胞抗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25μmol/L的ZnPP处理BV2小胶质细胞24 h后,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细胞内ZnPP对BV2小胶质细胞抗... 目的 探究血红素加氧酶1(HO-1)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对BV2小胶质细胞抗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25μmol/L的ZnPP处理BV2小胶质细胞24 h后,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细胞内ZnPP对BV2小胶质细胞抗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与促凋亡蛋白Bcl2-Associated X蛋白(Bax)、剪切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 3)等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以10μmol/L的ZnPP处理BV2小胶质细胞24 h后细胞活力无明显变化(F=14.720,q=2.819,P>0.05)。而以25μmol/L的ZnPP作用于小胶质细胞24 h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q=7.591,P<0.001);细胞内HO-1和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Cleaved caspase 3蛋白和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75~5.189,P<0.01)。结论 ZnPP处理BV2小胶质细胞后可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激活细胞凋亡,此过程可能与抑制HO-1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卟啉类 血红素加氧酶-1 小神经胶质细胞 细胞凋亡 线粒体蛋白质
下载PDF
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基因多态性与血铅和锌原卟啉的关系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郑玉新 王雅文 +5 位作者 宋文佳 何大水 阎惠芳 李春玲 黄清霄 吴宜群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6-97,共2页
目的 探讨δ 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 (ALAD)基因多态性与血铅和锌原卟啉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样分析 370名严重铅污染区儿童的血铅、锌原卟啉和ALAD基因型。结果 ALAD1 2 / 2 2 基因型的血铅水平 (2 6 2 1± 0 5 6 1) μmol/L高于... 目的 探讨δ 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 (ALAD)基因多态性与血铅和锌原卟啉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样分析 370名严重铅污染区儿童的血铅、锌原卟啉和ALAD基因型。结果 ALAD1 2 / 2 2 基因型的血铅水平 (2 6 2 1± 0 5 6 1) μmol/L高于ALAD1 1基因型 (2 36 0± 0 5 96 ) μmol/L ;而锌原卟啉水平也增高 ,前者 (13 0 7± 9 38) μmol/L ,后者 (9 90± 6 30 ) μmol/L。 结论 在同样的高铅暴露条件下 ,ALAD1 2 / 2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原卟啉类 胆色素合酶 基因多态性 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 铅中毒
原文传递
血红素氧合酶1抑制剂锌原卟啉Ⅸ对小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荣星 项如莲 +4 位作者 褚茂平 吴蓉洲 陈其 徐强 张园海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93-897,共5页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抑制剂锌原卟啉Ⅸ(ZnPPⅨ)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作用。方法 112只雄性 Balb/C 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 组)32只,心肌炎组(V 组)和 ZnPPIX 组(Z 组)各40只;通过感染 CVB_3复制心肌炎模...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抑制剂锌原卟啉Ⅸ(ZnPPⅨ)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作用。方法 112只雄性 Balb/C 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 组)32只,心肌炎组(V 组)和 ZnPPIX 组(Z 组)各40只;通过感染 CVB_3复制心肌炎模型,每组小鼠分别于第4、8、15、21天处死并留取血清及心脏标本;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血清中 COHb 含量,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含量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心肌 HO-1蛋白及 mRNA 的表达。结果 (1)心肌病变程度:V 组及 Z 组炎症改变第8天最明显,Z 组炎症积分在第8天(1.73±0.24)及第15天(1.43±0.23)明显小于 V 组(P 分别<0.01和0.05);C 组无炎症改变。(2)血清 cTnI 含量:V 组及 Z 组血清 cTnI 含量在病毒感染后第4、8、15天均明显高于 C 组(P<0.01),Z 组第4及8天显著低于 V 组(P<0.05)。(3)血碳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变化:Z 组及 V 组血 COHb 含量与 C 组比较,除 Z 组第4天与 C 组无明显差别外,其余各时间点2组均明显高于 C 组(P<0.01);Z 组在第4及15天 COHb 含量均低于 V 组(P 分别<0.05和0.01),但在第8天却明显高于 V 组(P<0.01),第21天两组无差别。(4)HO-1免疫组织化学(IHC)结果:Z 组及 V 组 IHC 染色阳性表达,C 组染色阴性;Z 组吸光度(A)值在第4及15天较 V 组明显降低(P 值均小于0.01),第8天 Z 组却高于 V 组,但无统计学意义。(5)HO-1原位杂交结果(ISH):Z组及 V 组 ISH 染色阳性表达,C 组染色阴性;Z 组除在第8天高于 V 组(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 V 组(P<0.05或0.01)。结论 HO-1抑制剂 ZnPPIX 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具有保护心肌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疾病 心肌炎 血红素氧化酶(脱环) 原卟啉类 一氧化碳
原文传递
细胞游离亚铁原卟啉检测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价值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锦 周萍 +1 位作者 李茗薇 吴泉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839-843,共5页
目的:比较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细胞游离亚铁原卟啉(FH)检测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宫颈异常患者238例进行FH检测及高危型HPV检测,并以... 目的:比较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细胞游离亚铁原卟啉(FH)检测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宫颈异常患者238例进行FH检测及高危型HPV检测,并以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及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FH检测与高危型HPV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238例受检者中,TCT检测确诊正常或炎症(NLM)97例,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以上级别者141例;对ASCUS以上级别者进行病理活检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级以上病变70例;CINⅡ级以上患者FH检测阳性率为92.86%(65/70),高危型HPV检测阳性率为95.71%(67/70);FH检测对CINⅡ级以上病变筛查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86%(58/70)、85.92%(60/70),高危型HPV检测筛查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29%(66/70)、98.59%(69/70),两种方法筛查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2、10.25,均P<0.05)。结论:高危型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FH检测,但FH检测操作简便、经济、快捷,更适合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大范围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癌前状态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原卟啉类 人乳头瘤病毒 DNA检测 细胞学技术 敏感性与特异性
原文传递
卡泊三醇预处理对氨基酮戊酸局部外用后裸鼠正常上皮中原卟啉IX含量的影响
13
作者 严文杰 云健健 黄熙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06-509,共4页
目的 探讨卡泊三醇预处理对外用氨基酮戊酸(ALA)后裸鼠正常上皮中原卟啉IX(PpIX)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36只BALB/C裸鼠随机等分为ALA组和卡泊三醇 + ALA组,卡泊三醇 + ALA组预先外用卡泊三醇软膏3 d,3 d后两组均外敷ALA,此后2 - ... 目的 探讨卡泊三醇预处理对外用氨基酮戊酸(ALA)后裸鼠正常上皮中原卟啉IX(PpIX)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36只BALB/C裸鼠随机等分为ALA组和卡泊三醇 + ALA组,卡泊三醇 + ALA组预先外用卡泊三醇软膏3 d,3 d后两组均外敷ALA,此后2 - 7 h内每小时每组处死3只小鼠,取背部实验区皮肤组织,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裸鼠正常上皮组织中PpIX含量,倒置荧光相差显微镜观察上皮组织冰冻切片中PpIX荧光强度及分布。结果 两组裸鼠外用ALA后2~7 h内皮肤组织PpIX含量随时间逐渐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ALA组PpIX含量与时间无显著相关性(r = 0.451,P = 0.369,),但卡泊三醇 + ALA组PpIX含量与时间呈强相关(r = 0.913,P = 0.011)。ALA组PpIX含量在第5小时达到高峰[(461.24 ± 43.45) ng/g组织],卡泊三醇 + ALA组在第6小时达高峰[(668.88 ± 42.46) ng/g组织],且在2、3、4、5、6、7 h时卡泊三醇 + ALA组PpIX含量明显高于单纯A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0.01)。冰冻切片显示,PpIX弥漫性分布于裸鼠表皮层和真皮层,卡泊三醇 + ALA组荧光强度在第5~7小时高于ALA组。结论 卡泊三醇预处理可以提高ALA作用后裸鼠正常上皮中表皮及真皮层内PpIX含量,为临床上卡泊三醇作为局部ALA-PDT的增效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疗法 胆骨化醇 氨基酮戊酸 原卟啉类 疾病模型 动物 卡泊三醇
原文传递
锌原卟啉、淋巴细胞微核、DNA异倍体、T亚群联合测定对恶性肿瘤早期诊断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艳飞 周立杰 +3 位作者 金辉 王永才 赵成艳 张蕾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5期3543-3545,共3页
目的提高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准确率。方法应用锌原卟啉(Zinc Protoporphyrin,ZPP)淋巴细胞微核、DNA异倍体、T亚群联合测定积分法,对3 031例恶性肿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sdrome,MDS)、良性肿瘤、增生和其他疾病及540... 目的提高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准确率。方法应用锌原卟啉(Zinc Protoporphyrin,ZPP)淋巴细胞微核、DNA异倍体、T亚群联合测定积分法,对3 031例恶性肿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sdrome,MDS)、良性肿瘤、增生和其他疾病及540例正常人进行检测,并用积分法进行分析比较,找出相关性。结果恶性肿瘤积分9.5分,明显高于良性肿瘤以及其他疾病、正常对照组(P<0.01)。MDS积分8分,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P<0.01)。良性肿瘤积分4.5分,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及正常对照组(P<0.01)。增生积分3.0分,高于其他疾病(P<0.05)。各组都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总诊断符合率由单一法73.4%提高到95.2%,并与治疗、预后、复发、恶化有相关性。结论联合积分法,可预测癌变细胞之前,机体无任何感觉和临床症状,即可监测恶性肿瘤的发生。当积分>2分且<4分时,为增生或非典型增生;当积分>4分且<5分时,为良性肿瘤;当积分>6分且<8分时,提示癌前病变;当积分>8分时,提示恶性实体瘤、白血病。因此,联合积分法能监测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前瞻性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分析 原卟啉类/分析 微核试验 DNA/分析 倍性 T淋巴细胞亚群 肿瘤/诊断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荧光示踪指导下高侵袭性胶质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世光 陈晓丰 +1 位作者 滕雷 王春雷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11-114,共4页
1原理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占恶性脑肿瘤的80%。目前脑胶质瘤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术后加以放疗与化疗,但是预后不佳,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仅为12-15月。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与年龄、肿瘤部位、术前基础状态... 1原理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占恶性脑肿瘤的80%。目前脑胶质瘤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术后加以放疗与化疗,但是预后不佳,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仅为12-15月。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与年龄、肿瘤部位、术前基础状态等许多因素有关。最新研究报道,肿瘤的切除程度影响患者预后,增加肿瘤的切除程度可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外科学 脑肿瘤 外科学 氨基酮戊酸 似物和衍生物 原卟啉类 治疗应用 显微外科手术 显微镜检查 荧光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比格犬骨髓幼红细胞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朗 滕翕和 熊春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31-234,共4页
为探讨青蒿素类药物引起骨髓红系前体细胞成熟障碍的毒性机理,本文研究了青蒿琥酯(Art)对血红素生物合成的影响。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发现比格犬po Art后外周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含量升高;铁染色显示用药犬外周血及骨髓出现铁粒幼细胞;电... 为探讨青蒿素类药物引起骨髓红系前体细胞成熟障碍的毒性机理,本文研究了青蒿琥酯(Art)对血红素生物合成的影响。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发现比格犬po Art后外周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含量升高;铁染色显示用药犬外周血及骨髓出现铁粒幼细胞;电镜观察及X-射线微区元素分析表明,铁粒幼细胞线粒体沉积颗粒的主要元素为铁和磷,Art的上述毒性反应为可复性,不同剂量时呈现作用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血红素 原卟啉类
下载PDF
曲阜市小学生肥胖调查及其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323-324,共2页
目的 探讨曲阜市小学生体质量现状,从而指导选择最佳的管理对策。方法 于2015年2—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曲阜市6-14岁小学生1 483例,对其体质量进行调查,并抽取调查对象血液,检测血红蛋白(Hb)、Rb蛋白、血清铁蛋白(SF)、红... 目的 探讨曲阜市小学生体质量现状,从而指导选择最佳的管理对策。方法 于2015年2—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曲阜市6-14岁小学生1 483例,对其体质量进行调查,并抽取调查对象血液,检测血红蛋白(Hb)、Rb蛋白、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胆碱(CA)、血糖(BS)等指标。结果 最终纳入1 442例小学生,有效率为97.24%。1 442例小学生中,体质量过低97例(6.71%),正常911例(63.21%),超重148例(10.26%),肥胖286例(19.82%)。体质量正常者和肥胖者Hb、Rb蛋白、SF、FEP、B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者TG、TC、CA水平均高于体质量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管目前曲阜市小学生的肥胖率相较于全国中小学生肥胖率来说较低,但是仍需重视小学生肥胖问题。另外,肥胖小学生存在胆固醇过高和铁营养不足的情况,相关部门应针对原因,提出具体的关于小学生健康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症 学生 原卟啉类 膳食
下载PDF
多种放射性核素标记聚多巴胺纳米载体的初步应用评价
18
作者 李亚渊 安杰 +5 位作者 贺鑫怡 菅少洁 崔曹哲 鄢敏 高洁 武志芳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5-370,共6页
目的制备^(131)I、^(99)Tc^(m)和^(177)Lu标记的表面修饰了声敏剂原卟啉(PpⅨ)的聚多巴胺(PDA),探讨这些新型化纳米探针在乳腺癌诊断与联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水相氧化法合成PDA颗粒,并在其表面分别修饰1层聚乙二醇(PEG)和PpⅨ,合成... 目的制备^(131)I、^(99)Tc^(m)和^(177)Lu标记的表面修饰了声敏剂原卟啉(PpⅨ)的聚多巴胺(PDA),探讨这些新型化纳米探针在乳腺癌诊断与联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水相氧化法合成PDA颗粒,并在其表面分别修饰1层聚乙二醇(PEG)和PpⅨ,合成PDA-PEG-PpⅨ。然后分别进行^(131)I、^(99)Tc^(m)和^(177)Lu标记,检测标记产率与稳定性。进行细胞毒性实验,比较^(131)I-PDA-PEG-PpⅨ组和游离^(131)I组小鼠乳腺癌细胞4T1的存活率差异;设PDA-PEG-PpⅨ、PDA-PEG-PpⅨ+光热治疗(PTT)或声动力治疗(SDT)、^(131)I-PDA-PEG-PpⅨ+PTT或SDT、^(131)I-PDA-PEG-PpⅨ+PTT+SDT(100μg/ml PDA-PEG-PpⅨ,925 kBq/ml^(131)I)组和对照组(DMEM培养基),比较各组4T1细胞的存活率。经荷4T1乳腺癌BALB/c小鼠尾静脉(29.6 MBq)或瘤内(14.8 MBq)注射^(99)Tc^(m)-PDA-PEG-PpⅨ后,用γ相机观察肿瘤的显像剂摄取情况。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PDA颗粒大小均一,粒径为(160.0±1.5)nm,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效果。PDA-PEG-PpⅨ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出现了与PpⅨ(400 nm)相一致的特征峰。在放射性浓度为1.850、3.700和7.400 MBq/ml时,^(131)I-PDA-PEG-PpⅨ组较游离^(131)I组细胞存活率降低[(72.18±6.57)%与(86.07±5.17)%、(59.31±9.06)%与(80.85±4.21)%、(42.90±1.30)%与(72.99±5.73)%;t值:3.71、4.82、11.46,P值:0.006、0.001、<0.001]。^(131)I-PDA-PEG-PpⅨ+PTT+SDT的三模态联合治疗对4T1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优于^(131)I-PDA-PEG-PpⅨ+PTT或SDT治疗[细胞存活率:(10.09±2.50)%、(16.04±2.63)%和(28.65±4.72)%;F=351.66,P<0.001]。γ显像示,^(99)Tc^(m)-PDA-PEG-PpⅨ在小鼠体内稳定且能够在肿瘤内有效富集。结论成功制备了以PDA为载体的多功能纳米探针。核素标记方法简单有效,稳定性好。^(131)I-PDA-PEG-PpⅨ对4T1细胞杀伤能力强。^(99)Tc^(m)-PDA-PEG-PpⅨ在荷4T1乳腺癌小鼠模型内有明显的肿瘤浓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纳米粒子 聚合物 原卟啉类 同位素标记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小鼠
原文传递
光动力疗法治疗尿道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3
19
作者 王秀丽 王宏伟 +2 位作者 过明霞 Herbert Stepp Reinhold Baumgartner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85-688,共4页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尿道尖锐湿疣的最适ALA浓度和最佳敷药时间。方法将60例尿道尖锐湿疣患者分为0.5%、1%、3%、5%和10%ALA五组,分别在敷药1、3、5、7h时取材,进行原位定量原卟啉Ⅸ检测、常规组织病理检查和...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尿道尖锐湿疣的最适ALA浓度和最佳敷药时间。方法将60例尿道尖锐湿疣患者分为0.5%、1%、3%、5%和10%ALA五组,分别在敷药1、3、5、7h时取材,进行原位定量原卟啉Ⅸ检测、常规组织病理检查和杂交捕获试验检测高危型、低危型HPV DNA。结果经不同浓度和时间的ALA湿敷后,皮损局部的表皮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原卟啉Ⅸ砖红色荧光,荧光基本上分布于表皮全层,而真皮几乎见不到原卟啉Ⅸ荧光。原位定量原卟啉Ⅸ荧光强度在敷药3h时已经明显升高,在5h时到达最高峰,7h时再次下降为3h时的水平。随着ALA浓度的增高,其组织中原卟啉Ⅸ的荧光强度逐渐增高。经统计学分析,5%和10%ALA组原卟啉Ⅸ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HPV DNA杂交捕获试验结果显示,尿道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标本中低危型HPV DNA 100% (60/60)阳性,18.3%(11/60)病例同时检测出高危型HPV DNA。结论ALA-PDT治疗尿道尖锐湿疣的最佳ALA浓度为5%或10%,最佳敷药时间为3-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氨基酮戊酸 原卟啉类 光化学疗法
原文传递
新生儿黄疸防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振炜 俞善昌 +5 位作者 李云珠 陈舜年 申庆祥 奚正德 臧星星 贲晓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6-129,共4页
探讨人肝脏血红素加氧酶(HO)同功酶的性质,并应用血红素加氧酶抑制剂锡-原卟啉(SnPP)抑制酶的活性,为临床新生儿黄疸的防治提供新途径。方法采用2-二乙氨乙基-葡聚糖凝胶A-25和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法从人肝脏分离纯化... 探讨人肝脏血红素加氧酶(HO)同功酶的性质,并应用血红素加氧酶抑制剂锡-原卟啉(SnPP)抑制酶的活性,为临床新生儿黄疸的防治提供新途径。方法采用2-二乙氨乙基-葡聚糖凝胶A-25和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法从人肝脏分离纯化HO的同功酶,进行酶活性检测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人肝脏微粒体含HO的同功酶,按洗脱先后顺序分别得到分子量为30000和36000的HO-1和HO-2。酶促反应中需相同辅酶参与,其中HO-1酶活性明显高于HO-2,两者之比为2.41,从分子量和酶的催化活性分析,发现HO-1属诱导型的传统HO同功酶,HO-2为新发现的非诱导型HO的同功酶。结论SnPP能有效抑制HO-1的活性,使胆红素产生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血红素氧化酶 原卟啉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