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乙状窦后路入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骆飞 杨瑞金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9期47-49,77,共4页
目的探讨经乙状窦后路入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观察组采用经乙状窦后路入血管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经乙状窦后路入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观察组采用经乙状窦后路入血管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9%,高于对照组的66.67%,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3.80%)小于对照组(47.61%),患者术后一次性治愈率及复发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乙状窦后路入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治愈率高,复发少,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乙状后路入 血管减压术 原发三叉神经
下载PDF
神经导航定位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
2
作者 韦刚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92-197,共6页
目的探讨通过神经导航定位横窦-乙状窦角(TSSA)辅助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效果。方法选取柳州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病区收治的PTN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采用神经导航定位... 目的探讨通过神经导航定位横窦-乙状窦角(TSSA)辅助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效果。方法选取柳州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病区收治的PTN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采用神经导航定位辅助MVD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外治———针灸治疗。治疗后随访36个月,对比两组的有效率、VAS评分、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4%,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导航定位TSSA辅助MVD利于充分暴露三叉神经,减少对小脑牵拉,增加对岩静脉保护,显著改善患者疼痛,降低复发率,较传统针灸治疗,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定位 -乙状 微血管减压术 原发三叉神经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手术中责任病变的探查与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齐猛 刘洋 +1 位作者 蒋丽丹 梁建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3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并总结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病变,提高手术治疗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以便对三叉神经进行充分减压。方法术前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91例,86例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其中85例术中亦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根据术中探... 目的探讨并总结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病变,提高手术治疗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以便对三叉神经进行充分减压。方法术前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91例,86例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其中85例术中亦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根据术中探查所见,判断分析其三叉神经痛的责任病变。结果 8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中发现单一责任血管者60例(70.6%,包括蛛网膜明显粘连3例),2支及以上责任血管者21例(24.7%),无责任血管者4例(4.7%,其中1例蛛网膜增厚粘连明显)。85例患者中,有蛛网膜增厚粘连者共4例(4.7%,其中3例合并动脉压迫、1例未见明显责任血管)。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病变除单一责任血管外,还包括2支及多支责任血管、合并蛛网膜明显粘连等,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中需要明确所有可能的责任病变,以便对三叉神经进行充分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三叉神经 责任病变 责任血管 动脉压迫 静脉压迫 蛛网膜粘连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合并同侧上颌窦囊肿2例
4
作者 张丽颖 韩雪松 +1 位作者 钱敏 张群 《沈阳医学》 2004年第3期136-137,共2页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的阵发性电击样的疼痛历时数秒至数分种,而无神经系统体征和发病相关的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伴有同侧上颌窦囊肿...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的阵发性电击样的疼痛历时数秒至数分种,而无神经系统体征和发病相关的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伴有同侧上颌窦囊肿的病例较为罕见目前尚无人报道。我科在诊治的过程中,遇到2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三叉神经 上颌囊肿 同侧 器质病变 神经系统体征 阵发 合并 分布区域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治疗椎基底动脉相关性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6
5
作者 向晖 冷景兴 刘如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30-93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中对以椎基底动脉为责任血管或主要责任血管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6年6月我院28例以椎基底动脉为责任血管或主要责任血管的原发性三叉神...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中对以椎基底动脉为责任血管或主要责任血管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6年6月我院28例以椎基底动脉为责任血管或主要责任血管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MVD的临床资料。行MVD 25例,MVD+感觉根部分离断3例。结果 28例术后疼痛均立即消失。3例行MVD+感觉根部分离断者术侧面部麻木。随访3~24个月,平均18.6月,无复发。结论对于以椎基底动脉为责任血管或主要责任血管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MVD术中充分神经减压并恢复神经的自然走行是术后疗效的保证,对于张力大、无法一次性推移的血管,可以采用多点减压的方法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三叉神经 显微血管减压术 椎基底动脉 多点减压
下载PDF
上颌窦癌误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例
6
作者 应绍平 刘端富 《西南国防医药》 CAS 1999年第3期194-194,共1页
病例 女,38岁。主诉左侧中面部剧痛一周,无脓血鼻涕、鼻塞。来院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给予口服卡马西平(400mg/d),左侧三叉神经上颌支2%普鲁卡因封闭治疗,无明显疗效。经专科会诊:一般情况尚可,精神较差,左侧中面部外观无异常,左侧... 病例 女,38岁。主诉左侧中面部剧痛一周,无脓血鼻涕、鼻塞。来院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给予口服卡马西平(400mg/d),左侧三叉神经上颌支2%普鲁卡因封闭治疗,无明显疗效。经专科会诊:一般情况尚可,精神较差,左侧中面部外观无异常,左侧角膜反射较对侧迟钝,左侧中面部触痛较对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三叉神经 上颌 卡马西平 封闭治疗 普鲁卡因 角膜反射 张口困难 部队医院 上牙槽神经 继发
下载PDF
异常椎基底动脉压迫致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附16例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蒋伟 孙守家 +4 位作者 高攀 张晓静 舒凯 雷霆 李龄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异常椎基底动脉压迫所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的临床特点、可能发病机制及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6例术中证实的异常椎基底动脉压迫所致IT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术后随访3... 目的探讨异常椎基底动脉压迫所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的临床特点、可能发病机制及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6例术中证实的异常椎基底动脉压迫所致IT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14例术后1d疼痛立即消失且随访无复发,1例术后3个月随访时疼痛完全消失,1例术后3个月随访时疼痛较术前缓解。结论异常椎基底动脉压迫所致的ITN多见于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脑卒中病史;术前3D-TOF-MRA有助于明确责任血管及制定适宜的手术方案,术中针对不同的病因行不同的细节处理,充分松解三叉神经入脑干区及环池段周围蛛网膜有助于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围手术期应控制血压平稳,防治血管痉挛,防治急性卒中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三叉神经 椎基底动脉 临床特点 显微手术
下载PDF
经上颌窦眶下神经撕脱联合阿霉素神经干注药治疗三叉神经Ⅱ支痛 被引量:1
8
作者 崔广学 张永春 +1 位作者 刘建伟 程志富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总结经上颌窦眶下神经撕脱,联合阿霉素神经干注药,治疗三叉神经Ⅱ支痛的疗效。方法:对3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Ⅱ支痛患者行经上颌窦眶下神经撕脱联合阿霉素神经干注药治疗,术后对25例患者复诊或电话随访5年以上。结果:31例患者... 目的:总结经上颌窦眶下神经撕脱,联合阿霉素神经干注药,治疗三叉神经Ⅱ支痛的疗效。方法:对3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Ⅱ支痛患者行经上颌窦眶下神经撕脱联合阿霉素神经干注药治疗,术后对25例患者复诊或电话随访5年以上。结果:31例患者在术后1周内三叉神经疼痛症状完全消失,1例无效;术后均并发眶下区不同程度肿胀1~2周,伴患侧眶下区、上唇区、上颌牙齿、鼻翼部等区域麻木;25例术后随访5年以上,共5例复发,其中板机点在眶下神经支配区的仅2例复发。结论:经上颌窦眶下神经撕脱联合阿霉素神经干注药治疗三叉神经Ⅱ支痛,对于板机点在眶下神经支配区的三叉神经Ⅱ支痛,是一种安全、简单、创伤小而非常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 原发三叉神经Ⅱ支痛 神经撕脱术 阿霉素
下载PDF
应用显微手术行后颅凹神经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面肌抽搐及三叉神经痛25例报告
9
作者 田宝英 张铁矛 《黑龙江医学》 1995年第3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三叉神经 面肌抽搐 显微手术 神经血管减压 减压治疗 后颅凹 原发 小脑下前动脉 小脑上动脉 减压术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联合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治疗特殊类型三叉神经痛1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帆 刘树轩 +1 位作者 刘云阳 冯学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03-305,共3页
动脉穿过三叉神经感觉根并导致三叉神经痛发生,这类病例非常罕见,少有报告。本文报告1例57岁女性患者,右侧颜面部疼痛半年余。术前三叉神经高分辨核磁提示:右侧小脑上动脉与右侧三叉神经关联紧密。诊断为右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中发现... 动脉穿过三叉神经感觉根并导致三叉神经痛发生,这类病例非常罕见,少有报告。本文报告1例57岁女性患者,右侧颜面部疼痛半年余。术前三叉神经高分辨核磁提示:右侧小脑上动脉与右侧三叉神经关联紧密。诊断为右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中发现,右侧小脑上动脉呈垂直关系穿过右侧三叉神经感觉根,与其密切接触并有较明显压迫,因无法分离动脉和神经,且小脑上动脉上方的三叉神经纤维束较薄,镜下观察有些萎缩,故将小脑上动脉上方的三叉神经感觉根进行切断,充分分离血管和神经后,将Teflon垫片置入动脉和位于动脉下方的三叉神经感觉根之间。术后患者疼痛消失。该病例的发病机制较为特殊,丰富了三叉神经痛的形成原因,而且治疗方式上,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联合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同行关注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三叉神经 显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 小脑上动脉 三叉神经
下载PDF
老人为何易患三叉神经痛
11
《医学文选》 1998年第6期60-60,共1页
三叉神经痛有原发性及症状性两类。症状性三叉神经痛系由颅内外肿瘤以及牙源性疾病等引起,这部分病人约占三叉神经痛患者的10%左右。绝大部分的三叉神经痛为原发性,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具有典型的症状,
关键词 原发三叉神经 牙源疾病 中老年人 症状 动脉硬化 临床分析 三叉神经 小切口 体育活动 高血压
下载PDF
拳击伤致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法医临床学鉴定
12
作者 陈亚平 关江玲 孙少华 《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7-18,共2页
目的 探讨外伤性非颅底骨折性海绵窦瘘的法医学临床鉴定。方法 搜集完整的临床资料和详细的检查结果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 ,对本例海绵窦瘘的成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结果 本例海绵窦瘘的形成与头面部拳击外力作用有关 ,并非颅底骨... 目的 探讨外伤性非颅底骨折性海绵窦瘘的法医学临床鉴定。方法 搜集完整的临床资料和详细的检查结果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 ,对本例海绵窦瘘的成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结果 本例海绵窦瘘的形成与头面部拳击外力作用有关 ,并非颅底骨折和原发性脑血管病变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拳击伤 颈内动脉海绵 法医学鉴定 原发脑血管病变
下载PDF
30例恶性肿瘤的选择性动脉造影分析
13
作者 谢其康 李焕祥 +2 位作者 张西 邹宝庆 张晋强 《青海医药杂志》 1991年第6期5-7,共3页
本文分析了30例恶性肿瘤的选择性动脉造影表现,结果表明:动脉造影对恶性肝肿痛、肺癌和骨肉瘤具有重要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亦能显示胃癌肝转移,有助于确定胃癌的浸润深度。文章还解释了恶性肿瘤动脉造影表现的病理基础,阐述了动脉造影... 本文分析了30例恶性肿瘤的选择性动脉造影表现,结果表明:动脉造影对恶性肝肿痛、肺癌和骨肉瘤具有重要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亦能显示胃癌肝转移,有助于确定胃癌的浸润深度。文章还解释了恶性肿瘤动脉造影表现的病理基础,阐述了动脉造影对肿瘤手术切除和血管介入治疗的必要性以及造影术的并发症和预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动脉造影 胃癌肝转移 动脉灌注 浸润深度 转移肝肿瘤 肿瘤染色 动脉 原发肝癌 骨软骨肉瘤
下载PDF
颈动脉海绵窦瘘合并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绍林 张秀兰 +2 位作者 杨华胜 彭寿雄 葛坚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24-1225,共2页
关键词 动脉海绵 青光眼 原发 角型 情绪不稳定 抗炎治疗 眼球突出
原文传递
心慌、气急、紫绀进行性加重,急性死亡
15
作者 王岩 施华强 《空军总医院学报》 1991年第1期43-45,F003,共4页
病历摘要 患者,女,36岁,会计。1990年3月11日23点50分入院。一个月以来因“腰扭伤”卧床,自觉腹胀纳差。近一周活动后心慌,气急,进行性加重,脉快,120次/分,休息不易缓解,含救心丸2粒,脉搏降至90次/分,无咳嗽、咳痰、咯血及胸痛,入院前... 病历摘要 患者,女,36岁,会计。1990年3月11日23点50分入院。一个月以来因“腰扭伤”卧床,自觉腹胀纳差。近一周活动后心慌,气急,进行性加重,脉快,120次/分,休息不易缓解,含救心丸2粒,脉搏降至90次/分,无咳嗽、咳痰、咯血及胸痛,入院前六小时生气后突发持续性心慌,气急,前胸重压感,含救心丸及硝酸甘油片无效,急诊住监护病房。平素血压偏低。“咽炎”三个月,二月前“感冒”发烧三天,体温达38~39℃。否认肝炎,结核史。对甘草片、消咳喘过敏。入院当日系月经第一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表现 原发丛状肺动脉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粘膜内癌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9年第14卷主题词索引
16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I0001-I0004,共4页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神经组织肿瘤 垂体肿瘤 颅内动脉 重型颅脑损伤 原发三叉神经 功能区肿瘤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下载PDF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年第24卷第1~12期总目次
17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12期785-791,共7页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重型颅脑损伤 基底节区出血 显微手术治疗 颅内破裂动脉 神经内镜手术 动脉瘤夹闭术 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内镜下手术 硬膜下血肿 前交通动脉 原发三叉神经 取栓术 胶质瘤细胞 外引流术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下载PDF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第8卷(2009年)文题索引
18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73-576,共4页
关键词 显微手术治疗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硬膜下血肿 颅骨缺损 垂体腺瘤 脑损伤模型 翼点入路 显微神经外科 显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内镜 脊髓空洞 脑胶质瘤 颅内动脉 动脉 大鼠脑 胶质瘤细胞 原发三叉神经 颅脑创伤 索引 通检 检索工具 文题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庆华 孙涛 +2 位作者 齊騰伸二郎 徐军 田继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137-1138,共2页
关键词 远期疗效观察 减压术后 原发三叉神经 显微血管减压术 上血管神经 桥小脑角区 小脑动脉 完全缓解 手术前后 复合体 治愈率 患者 并发症 满意度 疼痛 复发
原文传递
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cavernous sinus fistula and ICA-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 aneurysm: report of two cases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s 被引量:2
20
作者 GUOYuan-xing LITie-lin DUANChuan-zhi WANGQiu-jing HUANGQing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366-371,共6页
The authors described two cases with 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 Case 1 was a 32-year-old woman who suffered dizziness and a serious pulsatile intracranial bruit on the left ear, and sometimes associated with pulsati... The authors described two cases with 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 Case 1 was a 32-year-old woman who suffered dizziness and a serious pulsatile intracranial bruit on the left ear, and sometimes associated with pulsatile intracranial bearing-pain on the left temporal side six months before she wa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She also suffered from obvious diplopia on left lateral gaze for the last 5 months. She had suffered no recent traum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demonstrated a suspected intracranial aneurysm located in left cavernous sinus.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was performed and a 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cavernous sinus fistula in left side was found. Intraluminal occlusion of the fistula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immediately after angiography using 6 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s (GDC), and the patient was cured finally. Case 2 was a 28-year-old woman who suffered a serious intermittent cephalodynia associated with soreness on the left body two years before she wa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She had suffered no recent trauma.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 demonstrated a suspected intracavernous aneurysm of the right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was performed. Right internal carotid angiography showed a 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 (PTA) run between the cavernous segment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the distal portion of the basilar artery. On initiation of PTA of R-ICA a small wide-necked saccular aneurysm was incidentally visualized. The aneurysm was successfully embolized after angiography using 2 Stent (Neuroform, 4.5mmm × 20mmm)-assisted detachable coils (Matrix), the ICA and PTA were preserved, and the patient was cured fin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三叉神经动脉 治疗 原发性三叉神经动脉窦瘘管 ICA PT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