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样环形强化征在脓肿及原发性伴囊变坏死性肿瘤中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心怡 刘梓菀 +2 位作者 何双 赵佳雯 文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26-1430,共5页
目的:探讨线样环形强化征在脓肿及原发性伴囊变坏死性肿瘤中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脓肿及原发性伴囊变坏死性肿瘤的CT影像学资料112例及相关病理图片93例,统计线样环形强... 目的:探讨线样环形强化征在脓肿及原发性伴囊变坏死性肿瘤中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脓肿及原发性伴囊变坏死性肿瘤的CT影像学资料112例及相关病理图片93例,统计线样环形强化征在2种病变中的出现率,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73例脓肿和39例原发性伴囊变坏死性肿瘤中,出现线样环形强化征者分别为65例(89.0%)和2例(5.1%),在8例脓肿误诊病例中,7例(87.5%)有本征象出现,而在3例原发性伴囊变坏死性肿瘤病变误诊病例中均未出现本征象,线样环形强化征在2种病变的出现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病理图片示脓肿坏死区边缘存在丰富的炎性肉芽组织,包绕坏死区分布,内含较多新生毛细血管;而原发性伴囊变坏死性肿瘤内坏死区边缘为肿瘤细胞,滋养血管极少,且排列杂乱。结论:线样环形强化征为炎性肉芽组织在增强CT上的表现,可作为脓肿及原发性伴囊变坏死性肿瘤的一个影像学鉴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肿 原发性伴囊变坏死性肿瘤 CT增强扫描 病理
下载PDF
肝原发性囊腺癌1例
2
作者 李自强 牛晓东 时利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2期3478-3478,共1页
患者男,48岁,自觉上腹部不适纳差9个月余。CT及B超检查示:肝内多发性占位性病变,最大结节直径5.6cm,最小直径1.2cm。体检:胃、肠、肺、脾、肾均未见病变。临床初诊:肝癌、转移癌。病理检查:B超引导下肝肿物穿刺组织,灰白色... 患者男,48岁,自觉上腹部不适纳差9个月余。CT及B超检查示:肝内多发性占位性病变,最大结节直径5.6cm,最小直径1.2cm。体检:胃、肠、肺、脾、肾均未见病变。临床初诊:肝癌、转移癌。病理检查:B超引导下肝肿物穿刺组织,灰白色、质软,长4cm,直径0.1cm。镜检:肝细胞内见肿瘤细胞片状分布,瘤细胞柱状、立方、核圆形卵圆形、腺样、筛状排列,细胞大小一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CK(+)、NSE(+)、CgA(+)、肝细胞(-)。详见图1、2。病理诊断:肝细胞多发性类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腺癌 占位 肿瘤细胞 上腹部不适 B超检查 肿物穿刺
下载PDF
1例脾海绵状血管瘤囊性变合并破裂出血
3
作者 付建 匡远黎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1期106-107,共2页
脾脏的原发肿瘤有血管瘤、肉瘤、错构瘤、脂肪瘤、内皮瘤等,临床少见,脾血管瘤更加少见,据临床报道其尸检发现率为0.3%~14%[1]。病理上将脾血管瘤分为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脾脏海绵状血管瘤来源于脾血管组织,可以... 脾脏的原发肿瘤有血管瘤、肉瘤、错构瘤、脂肪瘤、内皮瘤等,临床少见,脾血管瘤更加少见,据临床报道其尸检发现率为0.3%~14%[1]。病理上将脾血管瘤分为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脾脏海绵状血管瘤来源于脾血管组织,可以单发或者多发,肿瘤常较小也可呈弥漫型,有时可以侵犯到整个脾脏[2]。临床上脾血管瘤少见,由血管瘤出血、坏死、液化所致的脾囊肿破裂出血更加罕见。本科曾收治1例脾脏海绵状血管瘤囊性变合并破裂出血,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瘤 破裂出血 混合血管瘤 错构瘤 原发肿瘤 弥漫型
下载PDF
原发性卵巢癌的声像图诊断与鉴别
4
作者 丁红宇 史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89年第1期33-34,共2页
本文就近几年行B型超声检查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原发性恶性肿瘤做一总结分析。一资料和方法本组病例24人,年龄19~64岁,其中绝经后发病者13人(占54%),45岁以上发病者19人(占79%),未婚者3人。
关键词 声像图特点 卵巢肿瘤 超声检查 病者 原发肿瘤 未婚者 多切面扫查 光团 畸胎瘤恶
下载PDF
眶内皮样囊肿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罗英杰 王瑞芳 +2 位作者 张富森 赵妮妮 吴志远 《哈尔滨医药》 2008年第1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内皮样 原发肿瘤 肿瘤 肿瘤 鳞状上皮 眶内肿瘤 神经鞘瘤 泪腺
下载PDF
冷冻治疗内脏肿瘤4例观察
6
作者 周宏枢 《现代临床医学》 1998年第1期39-39,共1页
一般资料:本组4例,男3例,女1例。年龄43岁~61岁,平均年龄53.5岁。病程3个月至3年。中晚期原发性右叶肝瘤2例,右叶甲状腺未分化癌并右叶甲状腺腺瘤囊性变1例,多发性结肠息肉1例。 治疗方法:均用上海生产YDZ—Ⅳ型冷冻治疗机。根据肿块... 一般资料:本组4例,男3例,女1例。年龄43岁~61岁,平均年龄53.5岁。病程3个月至3年。中晚期原发性右叶肝瘤2例,右叶甲状腺未分化癌并右叶甲状腺腺瘤囊性变1例,多发性结肠息肉1例。 治疗方法:均用上海生产YDZ—Ⅳ型冷冻治疗机。根据肿块的大小选择不同的冷头,一般冷头直径小于肿块直径的1公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治疗 内脏肿瘤 多发结肠息肉 甲状腺未分化癌 肾功能衰竭 原发肝癌 治疗方法 肝癌患者 甲状腺腺瘤 肾功衰竭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附19例分析)
7
作者 陈永辉 《临床医学》 CAS 2003年第5期29-30,共2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 19例CT检查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分析。结果 :恶性 15例 ,良性 4例。CT表现的共同点为 :( 1)肿瘤较大 ;( 2 )密度多不均匀 ;( 3 )除囊性病变外 ,增强扫描可见不同...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 19例CT检查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分析。结果 :恶性 15例 ,良性 4例。CT表现的共同点为 :( 1)肿瘤较大 ;( 2 )密度多不均匀 ;( 3 )除囊性病变外 ,增强扫描可见不同程度的强化 ;( 4 )良性肿瘤引起邻近组织受压、移位 ;恶性腹膜后肿瘤多有与周围组织粘连或侵犯的表现。结论 :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价值较高 ,多种影像检查方法相结合有助于本病的鉴别诊断 ,但病理类型的确定有赖于穿刺活检和术后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腹膜后肿瘤 CT诊断 鉴别诊断 术后病理 粘连
原文传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6年第22卷关键词索引
8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2-767,768,共7页
关键词 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癌 乳腺肿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腺肌上皮腺病 肾细胞癌 小细胞肺癌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文献复习 临床病理特征 颗粒细胞瘤 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 肌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 子宫颈癌 原发食管恶黑色素瘤 胃肝样腺癌 卵巢生殖细胞肿瘤 导管内增生 腺肌上皮瘤 卵巢移行细胞癌 关键词索引 键词索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