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红细胞增多的原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
作者 翟丽佳 闵凤玲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63-964,共2页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IHES)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伴红细胞增多的IHES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IHES为原因不明的嗜酸粒细胞持续增高,表现为心血管、肺、神经系统、胃肠道、皮肤等多器官损害,男性多见,需排除继发性嗜酸粒细胞增...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IHES)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伴红细胞增多的IHES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IHES为原因不明的嗜酸粒细胞持续增高,表现为心血管、肺、神经系统、胃肠道、皮肤等多器官损害,男性多见,需排除继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并与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CEL)、Churg-Strauss综合征鉴别。给予干扰素、激素、羟基脲治疗后嗜酸粒细胞下降。结论对IHES予干扰素、激素等治疗能取得一定疗效,但长期预后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细胞增多 器官损害
下载PDF
原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伴肺间质纤维化及心脏附壁血栓形成一例报告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暘 霍丽珍 冯媛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9年第3期192-193,共2页
关键词 粒细胞增多 血栓形成 肺间质纤维化 原发 粒细胞增多 附壁 心脏 内蒙古医学院
下载PDF
原发性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2例报道
3
作者 朱远琴 吴金燕 李招权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1617-1620,共4页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大于0.5×10^(9) L^(-1)称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持续大于或等于1.5×10^(9) L^(-1)称为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E),并常伴有组织器官损伤,依据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的原因HE可分为继发性、...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大于0.5×10^(9) L^(-1)称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持续大于或等于1.5×10^(9) L^(-1)称为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E),并常伴有组织器官损伤,依据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的原因HE可分为继发性、原发性、遗传性和特发性HE。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例原发性HE患者,介绍其诊疗情况以进一步认识不同原因HE的区别,增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鉴别及诊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粒细胞增多 髓系肿瘤伴粒细胞增多 PDGFRA重排 粒细胞白血病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朱晶文 何玺玉 +2 位作者 郭明 李玉蕊 张雪峰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271-277,共7页
目的探讨发生不同程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和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的临床特点,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 目的探讨发生不同程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和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的临床特点,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儿科收治的147例ELBW及VLBW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程度进行分组:正常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7×10^(9)/L,n=43),轻度升高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0.7~0.9)×10^(9)/L,n=39]、中重度升高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0×10^(9)/L,n=65),比较各组围产期资料以及出生后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根据患儿是否患有BPD以及BPD的严重程度分为无BPD组(n=81),轻度BPD组(n=46),中重度BPD组(n=20),比较3组患儿之间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差异。统计学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以及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率为70.7%(104/147),其中轻度升高26.5%(39/147),中重度升高44.2%(65/147)。中重度升高组和轻度升高组胎龄均小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轻度、中重度升高组中败血症、Ⅱ度以上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BPD、血液输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中重度升高组患儿的BPD发生率高于轻度升高组;轻度、中重度升高组无创呼吸机应用时间均长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无BPD组和BPD组患儿的胎龄、败血症的发生率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呼吸机应用天数、血液输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呼吸机应用天数、血液输注、败血症与BPD的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P值均<0.05)。出生后第3周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0.772),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70.1%、76.2%),提示对BPD的预测价值较好。出生后第3、4周轻度BPD组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于无BPD组(Z=-3.178、-2.475,P=0.001、0.013)。出生后第3、4周中重度BPD组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于无BPD组(Z=-2.601、-2.460,P=0.009、0.014)。出生后第3周中重度BPD组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于轻度BPD组(Z=-2.422,P=0.015)。结论ELBW及VLBW新生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发生率较高,并且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BPD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出生后第3周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预测BPD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最高,临床上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出生体重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 粒细胞增多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败血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疾病的影像学特征
5
作者 王佳辉 任涛 李建龙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8期1285-1289,共5页
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疾病(eosinophilic pulmonary diseases, EPD)指以气道和(或)肺(实质、间质、肺泡)和(或)胸膜腔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EOS)增多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伴或不伴外周血EOS增多,我国EPD诊疗专家共识主要涉... 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疾病(eosinophilic pulmonary diseases, EPD)指以气道和(或)肺(实质、间质、肺泡)和(或)胸膜腔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EOS)增多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伴或不伴外周血EOS增多,我国EPD诊疗专家共识主要涉及临床和病理生理,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方面有所欠缺,本文旨在阐述EOS增多所致的肺部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增多 粒细胞增多相关肺疾病 医学影像学
下载PDF
原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分类诊断、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琳娜 陈赛娟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419-422,共4页
近年来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重新揭示了某些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真正的发病机制,例如FIP1L1-PDGFRα融合基因引起的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成功的靶向治疗,如伊马替尼(Imatinib)和抗IL-5单克隆抗体(mepolizumab)、抗CD52单克隆抗体(ale... 近年来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重新揭示了某些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真正的发病机制,例如FIP1L1-PDGFRα融合基因引起的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成功的靶向治疗,如伊马替尼(Imatinib)和抗IL-5单克隆抗体(mepolizumab)、抗CD52单克隆抗体(alemtuzumab)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本文就原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在分类诊断、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骨髓增殖异常型 异常T淋巴细胞克隆型 FIP1L1-PDGFRα融合基因 甲磺伊马替尼
原文传递
原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龚胜蓝 邱慧颖 王健民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81-783,共3页
原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ES)是一类少见的异质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利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揭示了某些特定的分子病理学特征,对其发病机制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 粒细胞增多 发病机制 原发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分子病理学特征 异质疾病
原文传递
原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健民 龚胜蓝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753-757,共5页
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ypereosinophilia,HE)是一组以嗜酸粒细胞持续增多、可导致器官损害的疾病,年发病率为0.018~0.036/10万[1]。其中嗜酸粒细胞来源于血液肿瘤克隆者称为原发性或肿瘤性HE。近年来,随着细胞遗传学、分子学特别是二代... 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ypereosinophilia,HE)是一组以嗜酸粒细胞持续增多、可导致器官损害的疾病,年发病率为0.018~0.036/10万[1]。其中嗜酸粒细胞来源于血液肿瘤克隆者称为原发性或肿瘤性HE。近年来,随着细胞遗传学、分子学特别是二代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鉴定了一些新的与HE相关的融合基因,一些类型对靶向药物有显著反应,预后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原发性气管支气管肺淀粉样变并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彭红 陈平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59-461,I0004,共4页
关键词 支气管肺淀粉样变 粒细胞增多 原发气管 淀粉样物质沉积 临床综合征 呼吸系统 病变部位 肺泡间隔
下载PDF
原发性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基因突变检测
10
作者 周捷 吴昊 +2 位作者 李冰 梁爱斌 傅建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04-508,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FGFR1、FLT3、MPL及JAK2基因突变的情况,初步探讨其在该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对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原发性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是否存在FGFR1基因、F...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FGFR1、FLT3、MPL及JAK2基因突变的情况,初步探讨其在该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对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原发性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是否存在FGFR1基因、FLT3基因、MPL基因和JAK2基因的突变。结果:在1例临床症状严重且治疗无效的患者检测到FLT3基因酪氨酸激酶活性区域新的缺失突变,该突变导致编码区提前结束;在19例患者中发现了FGFR1基因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该SNP导致2个氨基酸的缺失;未检测到MPL基因和JAK2 V617F基因突变。结论:FGFR1基因6个碱基的缺失(1014_1019del AACAGT)是原发性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的非同义SNP(nsSNP)位点。FLT3基因的缺失突变可能与恶性临床特征和不良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粒细胞增多 FGFR1基因 FLT3基因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艳 何琦 +8 位作者 黄晓军 江浩 杨申淼 路瑾 秦亚溱 师岩 党辉 邱镜滢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54-457,共4页
为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涉及的染色体异常,收集了6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骨髓标本,培养24小时,采用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5例中9例拟诊为急性髓细胞性... 为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涉及的染色体异常,收集了6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的骨髓标本,培养24小时,采用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5例中9例拟诊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4Eo检出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inv(16),而其余的56例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待诊的患者中5例检出染色体异常克隆,检出率为8.9%。根据临床、血液学资料并结合染色体检出结果,5例患者最后分别被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急性髓系白血病-M4Eo。检出的染色体异常克隆分别为+14、t(5;12)(q31;p13)、t(8;9)(p11;q32)、t(9;22)(q34;q11)和inv(16)(p13q22)。结论: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中,染色体的检测是判定克隆性和诊断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重要手段,应作为常规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粒细胞增多 粒细胞白血病 染色体异常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4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2
作者 钱珂 刘琰 +2 位作者 吴浩清 谢小宝 陆亚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61-1664,共4页
目的:通过对嗜酸细胞异常增高的4例患者长达3~8年的治疗及观察,结合文献阐明该类疾病的分类、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改变及诊断治疗。方法:临床病例分析及文献综述。结果: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原因较多,IHES的诊断是排除继发性及反应性嗜... 目的:通过对嗜酸细胞异常增高的4例患者长达3~8年的治疗及观察,结合文献阐明该类疾病的分类、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改变及诊断治疗。方法:临床病例分析及文献综述。结果: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原因较多,IHES的诊断是排除继发性及反应性嗜酸细胞增多症、原因不明者,而慢性嗜酸细胞白血病(CEL)则病例少见。除非在骨髓中发现细胞遗传学异常,CEL的诊断常常是除外性的,细胞遗传学是二者最重要的区别点。CEL是瘤细胞呈单克隆性生长,融合基因如FIP1L1/PDGFRα阳性或持续Wilms’瘤基因(WT1)高表达有助于CEL和IHES的鉴别,治疗上激素是常规用药,对于原发、继发均有效。结论:随着伊马替尼、IL-5抗体、IFN-α问世给治疗带来了新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增多 FIP1L1/PDGFRα融合基因 Wilms’瘤基因 酪氨激酶抑制剂
下载PDF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96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少聪 刘玉峰 +3 位作者 王叨 李白 苏淑芳 魏林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0期1759-1761,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ypereosinophilia,HE)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住院的96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目的探讨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ypereosinophilia,HE)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住院的96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病因主要是继发性55例(57.29%),原因不明性38例(39.59%),肿瘤性2例(2.08%),家族遗传型1例(1.04%)。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45例(46.88%)、浅表淋巴结肿大40例(41.67%)、肝脾肿大31例(32.29%)、皮疹25例(26.04%)。给予糖皮质激素、驱虫药物、抗过敏药物、抗感染药物应用,多数患儿预后良好。结论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多见于学龄前期以及学龄期儿童,病因以继发性为主,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应积极予以病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增多 继发 儿童
下载PDF
小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3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桂莲 姜红堃 +1 位作者 李萍 张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2,共2页
回顾分析33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病因及临床特征。掌握准确的诊断方法,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粒细胞增多 肺漫润粒细胞增多
下载PDF
以消化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1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丽 陈东风 +2 位作者 樊丽琳 胡辂 彭安国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3693-3695,共3页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指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超过0.4×109个/L ,细胞分类超过0.05%;其病因多种多样,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和肿瘤的非特异性反应等均可致该病,部分病因未明[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临...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指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超过0.4×109个/L ,细胞分类超过0.05%;其病因多种多样,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和肿瘤的非特异性反应等均可致该病,部分病因未明[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多样,以消化道症状(腹痛、腹胀、腹泻等)为突出临床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亦称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由于其多样化的临床表现,导致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困难,容易误诊。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本研究回顾本科在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内诊断明确、临床资料完善的1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病例,综合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增多 消化道 粒细胞胃肠炎 粒细胞计数 诊治 非特异反应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下载PDF
Kimura病、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肾损伤发生于同一病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韫宏 尹洪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5-407,共3页
目的:报道1例少见的同时合并Kimura病和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ALHE)的患者,并有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导致的肾病综合征;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方法:对患者的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以及电镜检查。结... 目的:报道1例少见的同时合并Kimura病和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ALHE)的患者,并有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导致的肾病综合征;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方法:对患者的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以及电镜检查。结果:患者为37岁男性,5年来反复发作皮疹、皮肤结节、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和肾病综合征,经病理检查证实,肿大的淋巴结为Kimura病,皮下结节为ALHE,肾病变为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结论:Kimura病和ALHE可能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病理表现,并可合并肾小球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MURA病 血管淋巴样增生 粒细胞增多 肾病综合征
下载PDF
以双下肢神经肌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4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丽丹 尹晓林 +5 位作者 孔佩艳 曾东风 李杰平 熊竹娟 向茜茜 秦先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2499-2500,共2页
关键词 粒细胞增多 下肢神经肌肉 误诊
下载PDF
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嗜酸粒细胞增多的临床特点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丽 陈嘉林 +2 位作者 陈雨 方卫纲 曾学军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2年第4期285-289,共5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ES)、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嗜酸粒细胞增多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脏器受累等方面的异同,为三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所有明确诊断为淋巴瘤... 目的探讨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ES)、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嗜酸粒细胞增多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脏器受累等方面的异同,为三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所有明确诊断为淋巴瘤、CSS的住院患者经查询病程存在慢性嗜酸粒细胞持续性升高者及所有明确诊断为HES的住院患者并加以比较,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非正态和方差齐性条件,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HES及CSS比较,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IgE升高等均无统计学差异,而神经系统及肺部受累、淋巴结肿大、炎性指标升高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S患者神经系统受累多见于外周神经,而HES多为中枢神经系统。CSS血管受累主要为血管炎,而HES多为动静脉血栓形成。HES与NHL合并嗜酸粒细胞增多比较,嗜酸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结肿大、肺部受累、LDH升高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嗜酸粒细胞常见的浸润脏器如神经系统、胃肠道等在NHL合并嗜酸粒细胞增多病例中不多见。结论 HES、CSS、NHL合并嗜酸粒细胞增多三类疾病临床特点各有不同,诊断及鉴别需要通过仔细的脏器评估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密切的临床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粒细胞增多 变应肉芽肿血管炎 非霍奇金淋巴瘤 回顾分析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并发Waldenstrm巨球蛋白血症 被引量:1
19
作者 柳萍 葛峥 +8 位作者 仇红霞 尤东山 张建富 张智弘 乔纯 吴雨洁 仇海荣 张苏江 李建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95-398,共4页
首次报告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ypereosinophilic dermatitis,HED)并发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WM)。患者男,74岁。皮肤科检查:皮损为红斑、丘疹、斑块、皮肤浸润肥厚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 首次报告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ypereosinophilic dermatitis,HED)并发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WM)。患者男,74岁。皮肤科检查:皮损为红斑、丘疹、斑块、皮肤浸润肥厚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剧烈瘙痒。HED诊断依据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4.53x10^9/L(正常值≤0.5×10~9/L),皮损活检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WM诊断依据为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M增高、骨髓中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浸润及流式细胞分析示特征性免疫表型等。经联合化疗后,血清IgM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下降及骨髓、皮肤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消失相伴随,提示HED和WM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增多皮炎:细胞增多综合征 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并发多发性脑梗死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忠胜 黄晓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15-418,共4页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例合并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青年男性,因颈痛、四肢乏力入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患者既往有食物过敏史1年。患者入院时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头部MRI示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给...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例合并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青年男性,因颈痛、四肢乏力入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患者既往有食物过敏史1年。患者入院时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头部MRI示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迅速好转。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是脑梗死的少见病因。当急性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在排除了其他导致脑梗死的病因后,需警惕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导致脑梗死可能。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合并脑梗死的患者建议糖皮质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增多 脑梗死 皮质激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