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慢性青光眼患者双眼视觉和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秦小美 梁远波 原慧萍 《眼科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465-472,共8页
目的:评估与原发性慢性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最具相关性的视觉指标。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0年3月至2010年8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且符合入选及排除标准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31例... 目的:评估与原发性慢性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最具相关性的视觉指标。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0年3月至2010年8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且符合入选及排除标准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31例262只眼。采用Humphrey Field Analyzer II 750i型视野分析仪对入选患者分别进行单眼Cent ral 24-2程序和Esterman双眼视野检查程序(Esterman Binocular Visual Field Test,EBVFT)各两次检查,以保证所得数据的可靠性。使用LogMAR视力表检查并记录受试者日常单眼生活视力和日常双眼生活视力、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直接眼底镜检查视神经的杯盘比。记录病史及目前所使用抗青光眼药物,角膜及晶状体状态。应用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量表-25(25-Item National Eye Institute Vis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VFQ-25)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并将双眼日常生活视力、较好眼生活视力、较差眼视野MD(mean defect)值、较好眼视野MD值、(Esterman Visual Field Test,EVFT)效用值和VFQ-25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有131例受试者符合入选条件。在患者生存质量的统计中,自我评价视力、近距离活动、远距离活动、社会功能、依赖程度、色觉、视野这7项得分较好,即受试者完成该7项的能力较高。VFQ-25总分与EBVFT效用值成正相关(r=0.24998,P=0.004<0.05),与双眼日常生活视力成负相关(r=−0.37778,P<0.0001),与较差眼视野MD值成正相关(r=0.22917,P=0.0187<0.05),与较好眼生活视力、较好眼视野、较差眼生活视力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原发性慢性青光眼患者双眼视觉(双眼视野和双眼日常生活视力)和VFQ-25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用于评估慢性青光眼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慢性青光眼 双眼视觉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正常眼HRT-Ⅱ视盘形态结构的对比研究策略
2
作者 刘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88-90,共3页
分析对比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CACG)与正常眼HRT-Ⅱ视盘形态结构的对比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治疗的38例CACG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总共60只眼,有34只眼是早期PCACG ,26只眼是进展期;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 分析对比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CACG)与正常眼HRT-Ⅱ视盘形态结构的对比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治疗的38例CACG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总共60只眼,有34只眼是早期PCACG ,26只眼是进展期;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研究的参照组,总共60只眼,所有入选者均实施HRT-Ⅱ仪检查,对比两组入选对象的HRT-Ⅱ视盘形态结构参数的差异,同时分析HRT-Ⅱ仪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视盘结构各参数中,平均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盘沿容积、最大视杯深度、视盘面积、盘沿面积、视杯容积、视神经纤维层横截面积、视杯面积等都和参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T-Ⅱ仪检查对PCACG 患者的视盘改变能够有效观察到,能够为PCACG进行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正常眼 HRT-Ⅱ 视盘形态结构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镜直视下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3
作者 李维娜 李成茂 吴晓玉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联合房角镜直视下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我院收治的CPACG合并白内障的患者54例(74只眼),患者入院后均行白内障超声...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联合房角镜直视下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我院收治的CPACG合并白内障的患者54例(74只眼),患者入院后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房角镜直视下360度房角分离术。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BCVA和眼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粘连性关闭(PAS)范围、中央角膜内皮细胞数,并记录术中并发症和后续治疗方案。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的BCVA分布等级与术前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患者BCVA均较术前提高。术后各时间点患者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前患者眼压最高,术后1周眼压下降最明显,之后缓慢升高。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患者中央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明显增加(均P<0.001)。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的PAS范围均小于术前(均P<0.001)。术前、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68,P=0.846)。末次随访时69只眼压正常,5只眼>21 mmHg,随访期间1只眼再行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1只眼再行小梁切除术。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镜直视下房角分离术治疗CPACG合并白内障,可以提高患者视力,降低眼压,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
下载PDF
川芎嗪对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患者视力和视野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焦军杰 万千 +2 位作者 李晓鹏 刘瑞芳 万新顺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CACG)患者术后眼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后视力和视野的变化,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住院的、已行手术治疗,且眼压控制在21 mmHg(1 mmHg=... 目的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CACG)患者术后眼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后视力和视野的变化,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住院的、已行手术治疗,且眼压控制在21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的PCACG患者40例54眼,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26眼和对照组20例28眼。对照组术后应用维生素B12注射液5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川芎嗪注射液160 mg加入体积分数5%的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视力、视野变化。视野指标包括平均光敏感度(MS)和平均缺损(MD)。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视力26眼中有效14眼,无效12眼,有效率53.8%;对照组视力28眼中有效2眼,无效26眼,有效率7.1%。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11,P=0.003)。治疗组治疗后MS、MD[(19.09±0.74)、(8.19±0.75)dB]较治疗前[(23.53±0.62)、(6.73±0.63)dB]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7、3.57,P<0.05);对照组治疗后MS、MD[(18.64±0.83)、(8.76±0.84)dB]较治疗前[(19.18±0.72)、(8.32±0.82)dB]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0.32,P>0.05);2组患者治疗后MS、M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3.21,P<0.05)。结论川芎嗪可以明显改善PCACG术后眼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患者的视力和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川芎嗪 视力 视野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或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54
5
作者 苟文军 杨旭 +3 位作者 方晏红 刘灵琳 龙波 刘思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84-886,共3页
目的 对比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100眼分为2组,A组50例50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 目的 对比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100眼分为2组,A组50例50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B组50例50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B组术后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70±0.17和0.69±0.14,均较术前的0.27±0.02和0.26±0.04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组、B组术后12个月的眼压分别为(14.93±2.97)mm Hg(1 k Pa=7.5 mm Hg)和(14.82±3.01)mm Hg,均较术前的(36.62±3.30)mm Hg和(37.18±2.96)mm Hg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但B组有27眼眼压高于21 mm Hg,需加用1-2种降眼压药物才能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A组、B组术后12个月的前房深度分别为(4.56±0.04)mm和(4.60±0.07)mm,均较术前的(1.46±0.25)mm和(1.44±0.27)mm明显加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组、B组术后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术后13眼出现浅前房,1眼前房少许出血,3眼发生恶性青光眼;B组术后未见浅前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均能有效控制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术 房角分离术 慢性原发闭角型青光眼
下载PDF
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16
6
作者 黎彦宏 田华 杨建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018-05/11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住院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33例35眼,对术前和术后6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018-05/11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住院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33例35眼,对术前和术后6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500、小梁虹膜夹角、房角关闭或粘连的范围进行比较。结果:患者34眼(97%)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27眼(77%)术后不需给予任何降眼压药物,眼压维持在21mmHg以下;术前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500、小梁虹膜夹角平均值分别为2.04±0.31mm、0.132±0.033μm、15.44°±3.10°,显著小于术后的平均值(3.26±0.29mm、0.407±0.038μm、34.26°±3.60°,均P<0.01);术后房角关闭或粘连范围较术前减少(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房角分离术 超声乳化
下载PDF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6
7
作者 敬峥 李洪涛 陈燕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433-1434,共2页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CPACG)致盲率较高。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弊端越来越凸显,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具有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CPACG)致盲率较高。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弊端越来越凸显,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具有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间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6例,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CPACG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t0年2月至2012年2月问于我院眼科接受诊断和治疗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标准,周边前房浅,虹膜隆起不明显,存在不同程度的粘连,房角狭窄,视盘凹陷,伴有明显的视野缩小。观察组有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33~72(52.1±3.3)岁,眼压32—65(46.5±3.8)mmHg,其中单眼28例,双眼10例。对照组有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32~74(54.3±3.6)岁,眼压31~63(45.8±3.6)mmHg,其中单眼30例,双眼8例。排除标准:排除严重的心肾不全以及肝功能障碍的情况,无其他手术禁忌证。所有患者自愿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备案同意。2组患者性别、年龄、眼压等情况经x2检验以及t检验比较显示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原发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川芎嗪对术后眼压正常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焦军杰 万千 +2 位作者 李晓鹏 刘瑞芳 万新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6-478,共3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术后眼压正常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chronic angle closure glaucoma,PCACG)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PCACG患者40例(54眼),均已行手术治疗,且眼压控制在21mmHg(1kPa=7...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术后眼压正常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chronic angle closure glaucoma,PCACG)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PCACG患者40例(54眼),均已行手术治疗,且眼压控制在21mmHg(1kPa=7.5mmHg)以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26眼)和对照组20例(28眼)。对照组术后应用维生素B12注射液50μg肌肉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川芎嗪注射液160mg加入50g·L-1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观察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眼部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眼动脉(ocular artery,OA)、睫状后短动脉(short posterior ciliary ar-tery,SPCA)、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时间平均最大血流速(time averaged maximum velocity,TAM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等。结果治疗组治疗后OA和CRA的PSV、EDV、RI、TAMV较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CA的PSV、EDV、TAMV无明显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I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OA、SPCA和CRA的PSV、EDV、RI、TAMV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OA和CRA的PSV、EDV、RI、TAMV有一定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CA的PSV、EDV、TAMV有一定程度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I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能改善PCACG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患者眼部血流动力学,降低SPCA的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川芎嗪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晶体因素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鹏 王莉 高丹宇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chronic angle-closure glaucoma,PCACG)发病机制中晶体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A/B超、超声生物显微镜等对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5例42眼及正常眼24例45眼的晶体参数进行测量和计算。比较组... 目的:研究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chronic angle-closure glaucoma,PCACG)发病机制中晶体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A/B超、超声生物显微镜等对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5例42眼及正常眼24例45眼的晶体参数进行测量和计算。比较组间晶体参数的差异。结果: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正常组比较,晶体中央及周边部厚度、前、后表面曲率半径、相对位置、晶体体积、虹膜晶体接触距离,有统计学差异(P<0.05);PCACG组的晶体直径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且随年龄增加,前房深度、晶体体积、晶体前、后表面曲率均有增加。结论:晶体因素导致的瞳孔阻滞是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的主要诱因,包括晶体较厚,前、后表面曲率较大和相对位置偏前、虹膜晶体接触距离较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晶体 发病机理
下载PDF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黄斑区结构损害的定量研究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英慧 徐辉 +3 位作者 石晶 付笑笑 董微丽 崔秀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71-974,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 GCC)厚度变化及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相关性。方... 目的探讨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患者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 GCC)厚度变化及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Vue100-2 OCT检测CPACG患者55例(55眼)早期、中期及晚期与正常人30例(30眼)平均、上方、下方m GCC厚度及平均、上方、下方RNFL厚度,比较组间各检测指标的差异,分析m GCC厚度与RNFL厚度的相关性。结果早期CPACG组、中期CPACG组、晚期CPACG组平均、上方、下方m GCC厚度值分别为(95.15±8.21)μm、(96.11±7.77)μm、(95.05±9.94)μm,(76.04±8.58)μm、(83.04±8.72)μm、(74.17±9.71)μm,(64.40±10.13)μm、(68.83±13.26)μm、(63.34±12.61)μm。早期CPACG组、中期CPACG组、晚期CPACG组各RNFL及m GCC厚度值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着青光眼病情的进展,RNFL厚度及m GCC厚度逐渐变薄,中期CPACG组各RNFL及m GCC厚度值均较早期CPACG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晚期CPACG组各RNFL及m GCC厚度值均较中期CPACG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PACG患者平均m GCC厚度和平均RNFL厚度、上方m GCC厚度和上方RNFL厚度、下方m GCC厚度和下方RNFL厚度均呈高度正相关(r=0.987、0.976、0.971,均为P=0.000)。结论频域OCT检测的CPACG患者的m GCC厚度随青光眼病情的进展逐渐变薄,与RNFL厚度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慢性原发闭角型青光眼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下载PDF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黄斑区内层和外层视网膜厚度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楠 马英慧 +2 位作者 崔秀成 董志军 许雪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黄斑区内层、外层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CPACG患者58例(58眼)为研究对象,按病情严重程度分3组,即早期CPACG组14例,进展期CPACG组23例... 目的观察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黄斑区内层、外层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CPACG患者58例(58眼)为研究对象,按病情严重程度分3组,即早期CPACG组14例,进展期CPACG组23例,晚期CPACG组21例,同时选择23名(23眼)健康无眼疾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RTVue-100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对其黄斑区中心凹、近中心凹、旁中心凹处内层、外层视网膜厚度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早期CPACG组、进展期CPACG组、晚期CPACG组黄斑区近中心凹处内层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35.62±2.96)μm、(124.21±6.47)μm、(119.74±10.67)μm、(94.95±11.24)μm,黄斑区内层视网膜近中心凹处早期CPACG组、进展期CPACG组、晚期CPACG组与对照组相比厚度均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早期CPACG组、进展期CPACG组与晚期CPACG组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区外层视网膜中心凹、近中心凹、旁中心凹处晚期CPACG组与对照组相比厚度均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晚期CPACG患者表现为黄斑区内层、外层视网膜厚度弥漫性变薄,早期患者仅有黄斑区内层视网膜近中心凹处厚度变薄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慢性原发闭角型青光眼 黄斑区视网膜
下载PDF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彩色多普勒测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莹雪 王棉 +3 位作者 吕冬梅 王淑梅 徐春玲 王霁雪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1-162,共2页
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Color Doppler flowimag-ine,CDI)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它在二维显像的基础上,获取血流频谱,进行血流动力学研究。我们利用CDI检测了正常人15例(30眼)及CACG患者25例(36眼)手术前后眼动脉(ophtha... 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Color Doppler flowimag-ine,CDI)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它在二维显像的基础上,获取血流频谱,进行血流动力学研究。我们利用CDI检测了正常人15例(30眼)及CACG患者25例(36眼)手术前后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 ,O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彩色多普勒 多普勒成像技术 DOPPLER 测定 ARTERY 血流频谱 诊断方法
下载PDF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年轻患者的临床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秀兰 李昂 +3 位作者 滕蕾蕾 杜绍林 祝芸芸 葛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613-617,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年轻患者临床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2000-01/2005-12中山眼科中心临床收治的38例50眼、年龄<40岁、临床确诊为进展期或晚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进行抗青光眼手术处理的病例进行回顾... 目的: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年轻患者临床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2000-01/2005-12中山眼科中心临床收治的38例50眼、年龄<40岁、临床确诊为进展期或晚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进行抗青光眼手术处理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平均(23.6±7.5)mo;所有的病例都有完善的眼科检查。临床结果评价包括临床特点、手术结果和并发症。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33.5±6.1岁;女性占60.5%;眼轴长平均(22.4±3.5)mm,其中短眼轴占18.0%,小眼球占14%;有60%的患者为浅前房(<1.9mm);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高褶虹膜构型占80.6%,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眼因眼压控制不理想,行二次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浅前房(20%),恶性青光眼(12%)。结论:对进展期或晚期的年轻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复合式小梁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术后容易出现浅前房、恶性青光眼。术前详细检查、手术操作精细以及有效处理术后并发症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年轻人 高褶虹膜构型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4
作者 邓明辉 彭渝 +3 位作者 万安云 邓彬华 周新洪 李涛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1194-1195,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收治的64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组32例,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 目的:分析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收治的64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组32例,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前后眼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浅前房、房角粘连性关闭、视神经萎缩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取得显著性临床效果,眼压得到较好控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蕊 蔡伟军 《浙江创伤外科》 2019年第6期1151-1153,共3页
目的 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房角粘连范围≥270°的原发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病史资料,将89例患者分为A组与B组,分别接受白内障... 目的 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房角粘连范围≥270°的原发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病史资料,将89例患者分为A组与B组,分别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共89例(92眼)患者资料入选,术后随访3个月.对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进行随访观察.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眼压及BCVA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BCVA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眼压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B组眼压较低.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视力,控制眼压;对于慢闭青合并白内障患者,选择手术方式需结合术前房角镜检查结果 、病史长短、房角功能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房角分离术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针刺治疗原发性慢性单纯性青光眼41例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仲瑜 何伟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7期1350-1350,共1页
关键词 针刺治疗 原发慢性单纯青光眼 治疗
下载PDF
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眼前节参数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毛罕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53-1055,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眼前节参数变化。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CPACG患者45例(45眼),术前1 d、术后3个月...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眼前节参数变化。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CPACG患者45例(45眼),术前1 d、术后3个月采用Pencat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患者中央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前房容积、500μm房角开放距离、500μm小梁网虹膜间隙面积,利用OCT检查各象限前房角,观察记录术前1 d及术后1 d、7 d、30 d患者裸眼视力,同时测量术前1d及术后7 d患者眼压。结果术前中央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前房容积、500μm房角开放距离、500μm小梁网虹膜间隙面积分别为(1.82±0.18)mm、(0.78±0.15)mm、(89.28±25.62)mm3、(0.25±0.14)mm、(0.15±0.06)mm2,术后分别为(3.42±0.26)mm、(1.84±0.21)mm、(138.44±18.78)mm3、(0.64±0.28)mm、(0.28±0.13)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各象限前房角均增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 d、7 d、30 d患者裸眼视力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7 d与术前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可有效改善CPACG患者眼前节结构,有效控制眼压,改善患者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原发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 眼前节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萍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32-33,共2页
目的:分析总结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太原市第八人民医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40例(40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 目的:分析总结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太原市第八人民医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40例(40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就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中央前房深度较术前显著加深,患眼各象限宽度出现明显增加,与术前相比,患眼前段拥挤症状改善效果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原发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
下载PDF
HRT-Ⅱ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19
作者 屈宏波 唐桂兰 刘少君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538-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Ⅱ)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0例(60眼)CPACG患者进行HRT-Ⅱ检测及视野检查,统计分析HRT-Ⅱ检测敏感性、病变分区特点及视盘参数与视野平均缺损的相关性。结果①60眼... 目的探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Ⅱ)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0例(60眼)CPACG患者进行HRT-Ⅱ检测及视野检查,统计分析HRT-Ⅱ检测敏感性、病变分区特点及视盘参数与视野平均缺损的相关性。结果①60眼中视野异常53眼,HRT-Ⅱ检测异常54眼;视野异常和HRT-Ⅱ异常对应为98.15%;单眼视野组8例中有对侧2眼视野检测正常而HRT-Ⅱ检测异常,对侧5眼视野检测正常而HRT-Ⅱ检测也正常,对侧1眼HRT-Ⅱ检测正常而视野检测异常。颞下象限盘沿面积异常率最高;②盘沿面积、杯/盘面积比、盘沿容积、视杯形态测量与视野平均缺损呈直线相关。结论HRT-Ⅱ检查敏感性良好,与视野检查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可以用于CPACG患者视神经损害的监测及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 视野检查
下载PDF
早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中心30°光阈值的变化观察
20
作者 唐弘 陈力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904-905,共2页
目的 探讨早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光阈值的变化情况。方法  2 1例患者(38眼 )采用美国Humphery 740型自动视野计检测中心 30°光阈值 ,随访 1年。结果  38眼检测 2~ 4次 ,MD ,PSD均存在增大趋势 ,视野损害的表现呈现多样性... 目的 探讨早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光阈值的变化情况。方法  2 1例患者(38眼 )采用美国Humphery 740型自动视野计检测中心 30°光阈值 ,随访 1年。结果  38眼检测 2~ 4次 ,MD ,PSD均存在增大趋势 ,视野损害的表现呈现多样性、进展性。结论 中心 30°光阈值检测对青光眼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原发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中心30°光阈值 诊断 视野损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