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单体及复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药效及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吴宏昊 王浩艺 成扬 《中医药学报》 CAS 202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临床治疗现状无法令人满意。中医药是癌症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本文检索近5年中药单体及复方治疗原发性肝癌主要组织学亚型群(HCC)的中英文文献。基于化合物分类...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临床治疗现状无法令人满意。中医药是癌症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本文检索近5年中药单体及复方治疗原发性肝癌主要组织学亚型群(HCC)的中英文文献。基于化合物分类,从黄酮类、萜类、多酚类介绍了中药单体在HCC治疗中的新进展,为中药单体、复方治疗HCC提供参考。基于辨证论治,从疏肝健脾、益气活血、解毒抗癌、软坚散结、扶正消积等方面介绍了中药复方在HCC治疗中的新进展,意在为HCC治疗提供更宽广的前景和思路,为基于物质基础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HCC药效作用与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中药复方 中药单体 药效机制
下载PDF
AFP、GP73及GPC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何平 徐婧怡 +1 位作者 张雪雪 陈晓龙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及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同期本院... 目的分析血清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及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6例与健康体检者48名,分别设为肝硬化组与健康组。对比三组以及PHC组不同病理分期者AFP、GP73及GPC3水平;比较PHC不同预后者的一般资料及AFP、GP73及GPC3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HC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AFP、GP73及GPC3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PHC的效果。结果AFP、GP73、GPC3水平:PHC组>肝硬化组>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不同病理分期者AFP、GP73、GPC3水平:Ⅳ期>Ⅲ期>Ⅱ期>Ⅰ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45例,预后不良组7例。两组性别、年龄、BM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酶原、红细胞计数、载脂蛋白A1、GGT、AFP、GP73、GPC3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凝血酶原、红细胞计数、载脂蛋白A1、GGT、AFP、GP73、GPC3水平上升是影响PH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AFP、GP73、GPC3联合检测诊断PHC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56、0.857;AUC=0.950(95%CI:0.909~0.991),明显高于AFP、GP73、GPC3单独检测。结论血清AFP、GP73、GPC3三者联合在PHC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用于PHC的早期诊断,临床可通过检测上述指标血清水平来评估PHC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P GP73 GPC3 原发肝癌
下载PDF
CalliSpheres D-TACE与c-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对肝纤维化和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辉 张庆桥 +4 位作者 袁磊 曹生亚 孟亚会 王剑宇 耿冲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比较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D-TACE)与传统经动脉化疗栓塞术(c-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对肝纤维化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徐州市肿瘤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40例,其中D-TACE 20例,c-TACE 2... 目的比较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D-TACE)与传统经动脉化疗栓塞术(c-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对肝纤维化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徐州市肿瘤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40例,其中D-TACE 20例,c-TACE 20例。对比两组患者TACE术前、术后5 d和1个月的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和层黏蛋白(LN)、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指标。结果D-TACE组与c-TACE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全部患者栓塞后造影均示肿瘤染色完全消失。术后5 d,两组患者HA、LN、PⅢNP、CⅣ均较术前升高(P<0.05);c-TACE组HA、LN、CⅣ值高于D-TACE组(P<0.05)。术后1个月,D-TACE组HA较术前升高(P<0.05);c-TACE组HA、LN较术前升高(P<0.05);c-TACE组HA、LN值高于D-TACE组(P<0.05)。术后5 d,D-TACE组AST、PT较术前升高,Alb较术前下降(P<0.05);c-TACE组ALT、AST、TBil、PT较术前升高,Alb较术前下降(P<0.05);c-TACE组ALT、AST高于D-TACE组,Alb低于D-TACE组(P<0.05)。结论CalliSpheres D-TACE与c-TACE术后均会加重肝纤维化并引起肝功能损伤,Calli Spheres D-TACE对于肝纤维化和肝功能的损伤程度均较c-TACE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纤维化 肝功能
下载PDF
不同方式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曹莉明 张勇学 +3 位作者 梁志会 李亮 崔进国 任伟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比较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l systemic shunt TIPS)、内镜治疗及药物治疗3种不同方式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上... 目的比较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l systemic shunt TIPS)、内镜治疗及药物治疗3种不同方式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5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TIPS联合TACE组25例,内镜联合TACE组30例,药物联合TACE组50例。比较3种不同治疗方式联合TACE治疗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出血复发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6、12和24个月出血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IPS组患者治疗前门静脉压力为(38.47±9.35)mmHg(1 mmHg=0.133 kPa),治疗后为(25.24±5.6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红蛋白均不同程度升高,TIPS组及内镜组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术后6、12和24个月出血复发率低于内镜组及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和24个月出血复发率低于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12个月及24个月出血复发率低于药物组(P<0.05),两组6个月内出血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6个月和12个月肝性脑病发生率高于内镜组及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24个月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与内镜组6个月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低于药物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PS组12个月及24个月病死率低于内镜组及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PS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可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率,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内镜 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门静脉高压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邓燕 段勇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45-348,共4页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多见、危害程度最高的癌症。根据2020年的统计,全球估计有905,700人被诊断出患有肝癌,有830,200人死于肝癌[1],肝癌是当今世界第六大最多见的癌症,也是癌症死亡第三大常见原因,同时也是癌症过早死...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多见、危害程度最高的癌症。根据2020年的统计,全球估计有905,700人被诊断出患有肝癌,有830,200人死于肝癌[1],肝癌是当今世界第六大最多见的癌症,也是癌症死亡第三大常见原因,同时也是癌症过早死亡的第二大常见原因[2],仅次于肺癌。近年来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的东亚国家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如美国、澳大利亚以及许多欧洲国家既往发病率较低,但近几年却有上升的趋势,给人类健康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威胁。肝癌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龄、性别,不同种族的人群也存在差异,如美洲印第安人、西班牙裔人、太平洋岛民的发病率高于非西班牙裔白人。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的感染是原发性肝癌发病最重要的外源性危险因素,同时过量饮酒、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疾病、2型糖尿病、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也是原发性肝癌的突出原因。吸烟、摄入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和肝吸虫感染也是肝癌发生的外源性危险因素。肝癌患者在发病初期往往没有什么特征性表现,等到发现时往往疾病已经进入中晚期,错过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且多数伴有肝硬化和肝功能异常,预后状况较差。近几十年来,肝癌的生存率几乎没有得到改善,肝癌的预防成为减轻全球负担的关键。当前主要通过外科手术对原发性肝癌早期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包括肝移植、肝动脉灌注化疗、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术以及微波消融和射频消融等局部治疗方法,晚期患者主要借助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系统治疗方式以及化疗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旨在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基因 发病机制 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娟 田海龙 +2 位作者 朱涛 王岳 李晓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4期644-647,共4页
目的探究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50例。两组均于腹腔镜引导行肿瘤切除术,研究组在术后7 d辅以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治疗后随访2年。... 目的探究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50例。两组均于腹腔镜引导行肿瘤切除术,研究组在术后7 d辅以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治疗后随访2年。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及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水平、生存质量[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OL-LC)],统计两组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7 d的血清AST、TBIL、ALT水平均增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1个月血清CA19-9、AFP、GPC3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1个月两组QOL-LC评分均增高,且研究组[(185.74±12.34)分]较对照组[(164.30±11.55)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2年复发率为26.00%(13/50),低于对照组的50.00%(25/50),生存率为84.00%(42/50),高于对照组的64.00%(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辅助肿瘤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更佳,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改善肺功能及生存质量,提升临床生存率,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肿瘤切除术 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 肝功能 血清肿瘤标志物 复发率 生存率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原发性肝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丽 白玉贤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2125-2129,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策略。但是,持久的反应和良好的长期疗效也仅限于一小部分患者。寻找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该文将概述生物标志物在原发...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策略。但是,持久的反应和良好的长期疗效也仅限于一小部分患者。寻找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该文将概述生物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癌免疫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改良正念减压疗法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庆梅 王学东 孟杨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140-147,共8页
目的探究改良正念减压疗法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收治的160例P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0)和研究组(n=80)。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究改良正念减压疗法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收治的160例P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0)和研究组(n=80)。对照组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改良正念减压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癌症疲乏量表(cancer fatigue scale,CFS)评分、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评分、心理弹性水平、疼痛程度、心理应激程度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躯体疲乏、情感疲乏、认知疲乏CP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坚韧性、自强、乐观评分和疼痛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研究组患者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CFS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干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风险管理护理模式联合改良正念减压疗法干预PLC患者,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疼痛、疲乏感和心理应激反应,减轻患者的知觉压力并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弹性,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风险管理护理模式 改良正念减压疗法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预后不良的因素分析:基于PSM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国坤 张天佑 +1 位作者 张景畅 李素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5期747-753,共7页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探讨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探讨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96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5,女191例,年龄(58.19±7.24)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67±2.37)kg/m^(2)。根据随访3年患者的生存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82例)和预后不良组(414例)。利用PSM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比较匹配后患者一般资料[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 node metastasis,TNM)分期、肝功能分级(Child-Pugh)分级、肿瘤长径、门静脉癌栓、肝硬化、远处转移、动静脉瘘、TACE治疗次数、碘油沉积分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查HCC患者TACE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匹配前,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BMI、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肿瘤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年龄、饮酒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SM匹配后,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均得到78例HCC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肿瘤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匹配后,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肝硬化、TACE治疗次数、NLR、PLR、ALT和AS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TNM分期为Ⅲa期[58.97%(46/78)比26.92%(21/78)]、Child-Pugh分级为B级[62.82%(49/78)比29.49%(23/78)]、肿瘤长径>5 cm[47.44%(37/78)比29.49%(23/78)]、多发肿瘤[48.72%(38/78)比32.05%(25/78)]、门静脉癌栓[41.03%(32/78)比17.95%(14/78)]、远处转移[21.79%(17/78)比8.97%(7/78)]、动静脉瘘[21.79%(17/78)比5.13%(4/78)]、碘油沉积为Ⅲ+Ⅳ分型[38.46%(30/78)比14.10%(11/78)]、GGT>50 U/L[88.46%(69/78)比73.08%(57/78)]、AFP>400μg/L[55.13%(43/78)比28.21%(22/7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351、17.437、5.308、4.500、9.989、4.924、9.299、11.944、5.943、11.631,均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a期(HR=3.504,95%CI 1.548~7.935)、Child-Pugh分级为B级(HR=4.345,95%CI 1.889~9.994)、肿瘤长径>5 cm(HR=2.084,95%CI 1.115~3.893)、门静脉癌栓(HR=2.547,95%CI 1.217~5.333)、远处转移(HR=1.900,95%CI 1.078~3.348)、动静脉瘘(HR=2.291,95%CI 1.163~4.514)、碘油沉积为Ⅲ+Ⅳ分型(HR=3.089,95%CI 1.359~7.023)、GGT>50 U/L(HR=2.206,95%CI 1.137~4.278)、AFP>400μg/L(HR=2.821,95%CI 1.283~6.202)均是影响HCC患者TACE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经PSM均衡协变量后,TNM分期为Ⅲa期、Child-Pugh分级为B级、肿瘤长径>5 cm、门静脉癌栓、远处转移、动静脉瘘、碘油沉积为Ⅲ+Ⅳ分型、GGT>50 U/L、AFP>400μg/L均是HCC患者TACE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预后不良 倾向评分匹配法
下载PDF
从“虚瘀劫肝”论原发性肝癌中医药防治思路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明刚 蓝艳梅 +2 位作者 蒋祖玲 蒙健林 刘潇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1-36,共6页
理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源泉,在新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新方药或新诊治方案是中医药临床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新突破口。正邪交争,正不胜邪是慢性疾病持续进展的内在驱力和一般特性,慢性肝病持续恶性进展囊括了:肝纤维、肝硬化、肝癌等逐步恶... 理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源泉,在新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新方药或新诊治方案是中医药临床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新突破口。正邪交争,正不胜邪是慢性疾病持续进展的内在驱力和一般特性,慢性肝病持续恶性进展囊括了:肝纤维、肝硬化、肝癌等逐步恶化的病理进程。其在遵循中医“正不胜邪”基本病机的基础也必须有其特殊性和指向性,也可理解为在慢性肝病持续进展的病理状态下将一般性的病机进行指向性和特征性的阐发。肝正虚主要是指维持正常肝再生修复的相关机制和途径异常或紊乱,肝邪胜则是指肝损伤因素持续存在及其下游触发的恶性肝再生状态进行性亢进;而“瘀”作为正邪交争过程中产生的最主要病理产物也在不断推动疾病的恶性发展。在此基础上,从“虚瘀劫肝”论肝癌的病理新认识及补虚(补肾生髓、健脾)祛瘀(疏肝、柔肝、化肝)阻断慢性肝病持续恶性进展以防治肝癌的基本思路,期望有益于疑难肝脏病症的临床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正邪交争 补肾调肝治脾 虚瘀劫肝 肝再生 理论创新
下载PDF
超声介入微波消融术联合仑伐替尼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轲锋 邵亚丽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2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微波消融术联合仑伐替尼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8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行超声介入微波消融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仑伐替尼治疗,...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微波消融术联合仑伐替尼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8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行超声介入微波消融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仑伐替尼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甲胎蛋白、肝功能[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白蛋白(ALB)]、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9周短期疗效100%,与对照组(97.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0,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2.27%)低于对照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21,P<0.05);治疗后,观察组AST(38.29±5.23)U/L、ALT(52.21±5.78)U/L,与对照组AST(45.21±5.38)U/L、ALT(57.25±5.56)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1、4.167,P均<0.05),观察组ALB(29.85±1.61)g/L、AFP(18.21±2.25)μg/L,与对照组ALB(28.42±1.57)g/L、AFP(23.12±2.12)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4、10.539,P均<0.05);观察组用药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经干预均好转。结论相较于单纯超声介入微波消融术治疗,其与仑伐替尼联合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短期疗效相当,但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损伤,明显降低患者肿瘤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超声介入微波消融术 仑伐替尼
下载PDF
三维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在原发性肝癌临床扫描可行性及图像质量评估中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齐晓辉 王琦 +7 位作者 沈智威 段梦婷 刘响 潘江洋 范雪丽 贾丽涛 王亚宁 杜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169,共7页
目的 评估参数优化的三维酰胺质子转移加权(3 dimensions-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3D-APTw)成像在原发性肝癌扫描中的图像质量并分析其临床扫描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招募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临床怀疑原发性肝癌患者,共... 目的 评估参数优化的三维酰胺质子转移加权(3 dimensions-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3D-APTw)成像在原发性肝癌扫描中的图像质量并分析其临床扫描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招募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临床怀疑原发性肝癌患者,共109例。采用飞利浦3.0 T MRI设备进行扫描,分别采集T1WI、T2WI、弥散加权成像、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APTw)及多期增强图像。机器自动生成经过B0校正的肝脏APTw图像。计算3D-APTw成像的扫描成功率及计算成功率。采用Kendall一致性系数对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主观评分进行一致性分析,对主观评分3分以上的病例测量3D-APTw图像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肿瘤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肿瘤及肝实质的APTw值并计算各参数值的变异系数,采用组内相关系数进行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可重复性测量的一致性分析。结果 109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3D-APTw图像中病变区域存在信号缺失,扫描成功率为89.91%(98/109),剩余98例患者中78例3D-APTw图像的主观评分为3分以上,计算成功率为71.56%(78/109)。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一致性分别为0.771和0.692,P<0.01。肿瘤组织APTw值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ICC分别为0.822和0.811,肝实质APTw值、SNR及CNR观察者ICC分别为0.675、0.634、0.666,肝实质APTw值、SNR及CNR观察者间ICC分别为0.614、0.290、0.560。肿瘤组织APTw值高于肝实质[(2.55±0.08)%vs.(1.45±0.07)%],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组织和肝实质APTw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0.40%和44.40%。SNR和CNR为25.92±18.50和3.35±3.20。SNR变异系数为71.40%,CNR变异系数为90.00%。结论 参数优化后的3D-APTw成像可以用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扫描,但容易受呼吸运动、胆囊或血管的影响而出现信号缺失或伪影,在参数设置及成像技术上仍有需要改进和提高的空间,以进一步优化其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诊断可行 图像质量 三维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及其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
13
作者 武文华 蔡芝芳 +2 位作者 李亚萍 贾晓黎 党双锁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27-930,共4页
目的分析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其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院诊治的92例PLC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分别接受TACE治疗或TACE联... 目的分析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其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院诊治的92例PLC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分别接受TACE治疗或TACE联合RFA治疗,随访3年。采用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近期有效(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率为8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7%(P<0.05);在治疗1年后,观察组44例生存者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5.1±2.0)ng/L、(97.3±12.2)ng/L和(47.8±5.8)pg/mL,显著低于38例对照组【分别为(8.2±1.6)ng/L、(110.3±15.5)ng/L和(53.5±6.8)pg/mL,P<0.05】,而血清IL-2水平为(3.4±0.4)ng/L,显著高于对照组【(3.0±0.5)ng/L,P<0.05】;观察组1 a、2 a和3 a生存率分别为95.7%、84.8%和78.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65.2%和54.4%(P<0.05)。结论采取TACE联合RFA治疗PLC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较好,不仅杀灭肿瘤更完全,可能还能改善机体细胞因子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 射频消融术 细胞因子 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雪梅 集冰 +1 位作者 刘晓芳 徐利娜 《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168-171,共4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介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制定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接受治疗的共计98例PLC患者进行分析,统计介入治疗依从性情况,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介...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介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制定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接受治疗的共计98例PLC患者进行分析,统计介入治疗依从性情况,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介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98例PLC患者介入治疗不依从29例,不依从率为29.59%;不依从组与依从组相比年龄> 60岁、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4 000元、疾病认知水平未掌握、肿瘤大小≥5 cm、低社会支持状态、消极应对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 60岁(OR=2.731)、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OR=3.022)、个人月收入≤4 000元(OR=4.510)、疾病认知水平未掌握(OR=6.074)、肿瘤大小≥5 cm(OR=2.943)、低社会支持状态(OR=5.284)、消极应对(OR=6.224)是影响PLC患者介入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LC患者介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个人月收入、文化程度、肿瘤大小、疾病认知水平、社会支持度及应对方式等,临床需要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促进治疗依从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介入治疗 依从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下载PDF
血清miR-375、miR-155与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根柱 王亦茹 常学忠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R-375、miR-155与其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比较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miR-375、miR-155表达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相关性;将患者以肝外转移分成转移组、非...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R-375、miR-155与其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比较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miR-375、miR-155表达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相关性;将患者以肝外转移分成转移组、非转移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miR-375、miR-155差异,应用受试者曲线(ROC)分析两者诊断临床分期效能;随访1年内生存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miR-375、miR-155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375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miR-155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转移组血清miR-375表达水平低于非转移组,miR-155表达水平高于非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375、miR-155及联合诊断肿瘤转移的AUC分为0.898、0.847、0.941;miR-375高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均长于miR-375低表达患者,miR-155高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均短于miR-155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375、miR-155表达水平是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miR-375、miR-155与患者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是预后独立影响因素指标,可作为原发性肝癌肿瘤转移的重要标志物,对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miR-375 MIR-155 临床分期 预后
下载PDF
纳米药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杏英 杨勤 +1 位作者 胡雪原 邓礼林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157-1161,1170,共6页
目前手术结合化疗药物仍是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多数化疗药物会造成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长期获益仍不理想。纳米科技作为新兴学科,可合成纳米级载药微粒,且合成的纳米药物因其具有稳定的理化... 目前手术结合化疗药物仍是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多数化疗药物会造成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长期获益仍不理想。纳米科技作为新兴学科,可合成纳米级载药微粒,且合成的纳米药物因其具有稳定的理化性质、良好的生物相溶性及较低的毒性等优势在PHC的治疗中应用较多,可通过热疗、靶向化疗、放射治疗等方式发挥多种全新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但纳米药物的完整性及稳定性受载体材料影响较大,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今后还需进一步完善纳米载药技术,以便使纳米药物在PHC的治疗中发挥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纳米药物 热疗 靶向化疗 放射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RFA的疗效及对血清miR-202、FHIT和P16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邹暾 龙文兴 +2 位作者 周定中 周忠威 彭俊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27-29,7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RFA)治疗疗效及对微小RNA-202(miR-202)、血清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P16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PH...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RFA)治疗疗效及对微小RNA-202(miR-202)、血清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P16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PHC患者,按照治疗差异性进行分组,对照组(n=60)给予患者TACE治疗,观察组(n=60)给予患者TACE+RFA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肝功能,miR-202、FHIT及P16蛋白,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谷氨酰胺转肽酶(GG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近期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miR-202、FHIT及P16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AFP、CA199、GGT及VEGF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PHC能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抑制肿瘤增殖及转移,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 肝功能 血清指标 并发症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XCLs、MMPs及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与治疗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
18
作者 邸亮 朱梓兆 +2 位作者 郭庆良 赵晓飞 丁兢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292-1296,共5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与治疗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普外中心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与治疗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普外中心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后3个月预后情况分为短期预后不良组(n=27)和短期预后良好组(n=90)。检测患者血清CXCLs(CXCL2、CXCL8、CXCL9、CXCL13)、MMPs(MMP-2、MMP-7、MMP-9、MMP-14)水平及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系统免疫炎性指数(SII)];Spearman相关性分析差异性指标与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短期预后不良组血清CXCL8、CXCL9、CXCL13水平均高于短期预后良好组(t/P=3.876/<0.001、4.779/<0.001、5.434/<0.001);短期预后不良组血清MMP-2、MMP-7、MMP-9、MMP-14水平均高于短期预后良好组(t/P=6.775/<0.001、5.376/<0.001、6.377/<0.001、6.565/<0.001);短期预后不良组SII高于短期预后良好组(t/P=5.569/<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长径、多发肿瘤、合并肝硬化、CXCL8、CXCL9、CXCL13、MMP-2、MMP-7、MMP-9、MMP-14、SII与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均呈正相关(r=0.286、0.209、0.200、0.415、0.417、0.420、0.459、0.383、0.493、0.442、0.440,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8、CXCL9、CXCL13、MMP-2、MMP-7、MMP-9、MMP-14水平及SII升高是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021(1.009~1.063)、1.043(1.006~1.082)、1.087(1.011~1.170)、1.455(1.045~2.026)、1.096(1.001~1.201)、1.027(1.011~1.074)、1.128(1.083~1.295)、1.044(1.024~1.066)]。结论血清CXCLs、MMPs水平及SII高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短期预后往往较差,密切监测血清CXCLs、MMPs水平及SII变化对于准确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趋化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反应指标 系统免疫炎指数 预后
下载PDF
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739例Ⅲ期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研究
19
作者 李梅 陈新瑜 +2 位作者 黄祎 谭梅傲 刘华宝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01-304,309,共5页
目的:探讨Ⅲ期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制定“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分布调查表”,收集739例Ⅲ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中医四诊信息资料,对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对症状及体征进行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Ⅲ期... 目的:探讨Ⅲ期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制定“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分布调查表”,收集739例Ⅲ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中医四诊信息资料,对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对症状及体征进行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Ⅲ期原发性肝癌涉及的病位有肝、脾、肾、胆、胃;病性包括气虚、阴虚、阳虚、热、湿、瘀血、气滞;提取11个公共因子,聚为4类时,症状指标分散性良好,证型分布清晰。结论:Ⅲ期原发性肝癌以中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容易出现肝外转移;中医病位主要在肝、脾、胆、肾、胃,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候可分为4个证型,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困证,肝胆湿热、瘀血阻络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期原发肝癌 中医证候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森 邓俊魁 胡欣 《癌症进展》 2024年第9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目的探讨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9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采取奥沙利铂TACE治疗,观察组患者... 目的目的探讨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9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采取奥沙利铂TACE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甲胎蛋白(AFP)]水平、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AFP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VEGF、AF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TBIL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ALB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AL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论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肝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 奥沙利铂 表柔比星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