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共找到1,266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预后不良的因素分析:基于PSM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国坤 张天佑 +1 位作者 张景畅 李素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5期747-753,共7页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探讨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探讨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96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5,女191例,年龄(58.19±7.24)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67±2.37)kg/m^(2)。根据随访3年患者的生存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82例)和预后不良组(414例)。利用PSM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比较匹配后患者一般资料[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 node metastasis,TNM)分期、肝功能分级(Child-Pugh)分级、肿瘤长径、门静脉癌栓、肝硬化、远处转移、动静脉瘘、TACE治疗次数、碘油沉积分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查HCC患者TACE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匹配前,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BMI、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肿瘤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年龄、饮酒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SM匹配后,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均得到78例HCC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肿瘤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匹配后,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肝硬化、TACE治疗次数、NLR、PLR、ALT和AS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TNM分期为Ⅲa期[58.97%(46/78)比26.92%(21/78)]、Child-Pugh分级为B级[62.82%(49/78)比29.49%(23/78)]、肿瘤长径>5 cm[47.44%(37/78)比29.49%(23/78)]、多发肿瘤[48.72%(38/78)比32.05%(25/78)]、门静脉癌栓[41.03%(32/78)比17.95%(14/78)]、远处转移[21.79%(17/78)比8.97%(7/78)]、动静脉瘘[21.79%(17/78)比5.13%(4/78)]、碘油沉积为Ⅲ+Ⅳ分型[38.46%(30/78)比14.10%(11/78)]、GGT>50 U/L[88.46%(69/78)比73.08%(57/78)]、AFP>400μg/L[55.13%(43/78)比28.21%(22/7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351、17.437、5.308、4.500、9.989、4.924、9.299、11.944、5.943、11.631,均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a期(HR=3.504,95%CI 1.548~7.935)、Child-Pugh分级为B级(HR=4.345,95%CI 1.889~9.994)、肿瘤长径>5 cm(HR=2.084,95%CI 1.115~3.893)、门静脉癌栓(HR=2.547,95%CI 1.217~5.333)、远处转移(HR=1.900,95%CI 1.078~3.348)、动静脉瘘(HR=2.291,95%CI 1.163~4.514)、碘油沉积为Ⅲ+Ⅳ分型(HR=3.089,95%CI 1.359~7.023)、GGT>50 U/L(HR=2.206,95%CI 1.137~4.278)、AFP>400μg/L(HR=2.821,95%CI 1.283~6.202)均是影响HCC患者TACE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经PSM均衡协变量后,TNM分期为Ⅲa期、Child-Pugh分级为B级、肿瘤长径>5 cm、门静脉癌栓、远处转移、动静脉瘘、碘油沉积为Ⅲ+Ⅳ分型、GGT>50 U/L、AFP>400μg/L均是HCC患者TACE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预后不良 倾向评分匹配法
下载PDF
肝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治疗原发性肝癌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张建 王锦祥 李晓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治疗原发性肝癌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5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60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病理特征及治疗等指标分析,并分析这些指标对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治疗原发性肝癌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5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60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病理特征及治疗等指标分析,并分析这些指标对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术后进行随访1年显示,本研究中所选取的患者半年和1年的无瘤生存率为46.2%(24/52)、26.9%(14/52);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现方式、肿瘤直径、肿瘤TNM分期、根治分类、有无输血情况、复发与治疗、门静脉癌栓、病灶数量、肝硬化及淋巴结是否清扫均为影响原位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淋巴结清扫、根治分类、复发与治疗是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5),肝硬化类型、输血是无瘤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复发后再手术切除、根治分类、淋巴结清扫及肿瘤直径为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输血、肝硬化严重程度与无瘤生存率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 原发肝癌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
3
作者 丁天嘉 孙涛 +1 位作者 吴名凤 尹海兵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00-104,共5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7 d内心电图异常情况分为异常组(n=32)和非异常组(n=88)。比较2组基线资料及24 h...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7 d内心电图异常情况分为异常组(n=32)和非异常组(n=88)。比较2组基线资料及24 h QT间期变异性(24 h QTV)、24 h正常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时间(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index)、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index)变化;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4 h QTV、SDNN、SDANN-index、SDNN-index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电图异常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TACE治疗后出现心电图异常共32例,其中窦性心动过速伴T波改变13例,ST-T改变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QT间期延长4例,室性早搏4例,房性早搏5例。异常组与非异常组在性别、年龄、肝动脉超选择插管、明胶海绵栓塞、使用化疗药物、术后呕吐、术后第3天血尿酸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肿瘤直径、肝功能分级、碘油用量、术后体温、术后第3天血钾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肿瘤直径≥10 cm、肝功能分级为A级、碘油用量≥10 mL、术后体温≥38℃及24 h QTV、SDNN、SDANN-index、SDNN-index下降是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电图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24 h QTV、SDNN、SDANN-index、SDNN-index及心电图综合参数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电图异常的AUC分别为0.682、0.651、0.632、0.752、0.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直径、肝功能分级、碘油用量、术后体温会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电图产生影响,且在TACE治疗前后行心电图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心电图异常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心电图异常 危险因素 预后 预测价值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术后腹腔种植转移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牛广才 曹刚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种植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于徐州市中心医院的原发性肝癌术后腹腔种植转移(腹腔种植转移组28例)及无腹腔种植转移(无腹腔种植转移组294例)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种植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于徐州市中心医院的原发性肝癌术后腹腔种植转移(腹腔种植转移组28例)及无腹腔种植转移(无腹腔种植转移组294例)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析腹腔种植转移与临床特征及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腹腔种植转移组和无腹腔种植转移组在肝包膜侵犯、肿瘤破裂和肿瘤分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种植转移组和无腹腔种植转移组术后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4.7%和59.3%,平均总生存期为11.8和43.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5个月vs 52个月,P<0.01)。结论 肝癌术后种植转移与包膜侵犯、肿瘤破裂及肿瘤低分化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者总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种植转移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特征、细胞形态学分析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姣姣 杨会会 霍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66-570,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特征、细胞形态学分析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根据随访生存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n=8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特征、细胞形态学分析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根据随访生存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n=81)和死亡组(n=19)。收集两组临床资料,测定胆碱酯酶、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间接胆红素(IBil)、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水平,分析细胞形态,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原发性肝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病理组织类型、Child-Pugh分级、门静脉癌栓、术后靶向药物或联合PD-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肿瘤大小中>5 cm、BCLC分期中C级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7.04%、13.58%,均低于死亡组(63.16%、36.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患者胆碱酯酶、DBil、白蛋白、IBil、ALT、AST水平分别为(3056.38±198.76)U/L、(15.43±3.31)μmol/L、(43.98±5.07)g/L、(15.87±2.29)μmol/L、(44.39±6.91)U/L、(39.76±6.04)U/L,均低于死亡组[(3169.87±203.87)U/L、(17.46±4.14)μmol/L、(46.67±5.57)g/L、(17.18±2.45)μmol/L、(49.03±7.02)U/L、(42.87±6.13)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患者红细胞异常、空泡样变性比例分别为9.88%、23.46%,均低于死亡组(47.37%、26.32%),核右移、核左移比例分别为27.16%、39.51%,均高于死亡组(10.53%、15.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BCLC分期、红细胞异常、空泡样变性、核右移、核左移是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生存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临床特征为肿瘤>5 cm,BCLC分期中C级的病例较少,细胞形态呈核右移、核左移较多,红细胞异常、空泡样变性则较少,其预后影响因素为瘤大小、BCLC分期、红细胞异常、空泡样变性、核右移、核左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临床特征 细胞形态学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清miR-375、miR-155与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根柱 王亦茹 常学忠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R-375、miR-155与其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比较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miR-375、miR-155表达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相关性;将患者以肝外转移分成转移组、非...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R-375、miR-155与其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比较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miR-375、miR-155表达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相关性;将患者以肝外转移分成转移组、非转移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miR-375、miR-155差异,应用受试者曲线(ROC)分析两者诊断临床分期效能;随访1年内生存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miR-375、miR-155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375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miR-155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转移组血清miR-375表达水平低于非转移组,miR-155表达水平高于非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375、miR-155及联合诊断肿瘤转移的AUC分为0.898、0.847、0.941;miR-375高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均长于miR-375低表达患者,miR-155高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均短于miR-155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375、miR-155表达水平是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miR-375、miR-155与患者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是预后独立影响因素指标,可作为原发性肝癌肿瘤转移的重要标志物,对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miR-375 MIR-155 临床分期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雪梅 集冰 +1 位作者 刘晓芳 徐利娜 《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168-171,共4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介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制定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接受治疗的共计98例PLC患者进行分析,统计介入治疗依从性情况,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介...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介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制定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接受治疗的共计98例PLC患者进行分析,统计介入治疗依从性情况,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介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98例PLC患者介入治疗不依从29例,不依从率为29.59%;不依从组与依从组相比年龄> 60岁、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4 000元、疾病认知水平未掌握、肿瘤大小≥5 cm、低社会支持状态、消极应对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 60岁(OR=2.731)、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OR=3.022)、个人月收入≤4 000元(OR=4.510)、疾病认知水平未掌握(OR=6.074)、肿瘤大小≥5 cm(OR=2.943)、低社会支持状态(OR=5.284)、消极应对(OR=6.224)是影响PLC患者介入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LC患者介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个人月收入、文化程度、肿瘤大小、疾病认知水平、社会支持度及应对方式等,临床需要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促进治疗依从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介入治疗 依从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XCLs、MMPs及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与治疗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
8
作者 邸亮 朱梓兆 +2 位作者 郭庆良 赵晓飞 丁兢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292-1296,共5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与治疗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普外中心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与治疗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普外中心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后3个月预后情况分为短期预后不良组(n=27)和短期预后良好组(n=90)。检测患者血清CXCLs(CXCL2、CXCL8、CXCL9、CXCL13)、MMPs(MMP-2、MMP-7、MMP-9、MMP-14)水平及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系统免疫炎性指数(SII)];Spearman相关性分析差异性指标与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短期预后不良组血清CXCL8、CXCL9、CXCL13水平均高于短期预后良好组(t/P=3.876/<0.001、4.779/<0.001、5.434/<0.001);短期预后不良组血清MMP-2、MMP-7、MMP-9、MMP-14水平均高于短期预后良好组(t/P=6.775/<0.001、5.376/<0.001、6.377/<0.001、6.565/<0.001);短期预后不良组SII高于短期预后良好组(t/P=5.569/<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长径、多发肿瘤、合并肝硬化、CXCL8、CXCL9、CXCL13、MMP-2、MMP-7、MMP-9、MMP-14、SII与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均呈正相关(r=0.286、0.209、0.200、0.415、0.417、0.420、0.459、0.383、0.493、0.442、0.440,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8、CXCL9、CXCL13、MMP-2、MMP-7、MMP-9、MMP-14水平及SII升高是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021(1.009~1.063)、1.043(1.006~1.082)、1.087(1.011~1.170)、1.455(1.045~2.026)、1.096(1.001~1.201)、1.027(1.011~1.074)、1.128(1.083~1.295)、1.044(1.024~1.066)]。结论血清CXCLs、MMPs水平及SII高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短期预后往往较差,密切监测血清CXCLs、MMPs水平及SII变化对于准确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趋化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反应指标 系统免疫炎指数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血清miR-375、miR-25水平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
9
作者 刘俊华 李广明 李琤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77-79,共3页
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血清miR-375、miR-25水平变化情况及其i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50例HCC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RT-qPCR检测血清miR-375、miR-25水平,探究HCC... 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血清miR-375、miR-25水平变化情况及其i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50例HCC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RT-qPCR检测血清miR-375、miR-25水平,探究HCC患者治疗前后miR-375、miR-25水平变化及其在HC患者预后.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HCC患者1年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HCC患者miR-375水平低于对照组,其miR-2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HCC患者miR-375水平高于治疗前,其miR-25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其miR-375低于对照组,miR-25高于对照组(P<0.05)。50例HCC患者均接受TACE治疗,其1年生存率为82.00%(41/50)。miR-375诊断HCC患者1年生存期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36(0.626-0.828)、84.00%和63.33%(P<0.05);miR-25诊断HCC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2(0.676-0.867)、80.00%和66.67%(P<0.05)。病灶大小、miR-375、miR-25表达量是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miR-375、miR-25在HCC患者中表达异常,在治疗后miR-375升高,miR-25降低,病灶小、miR-375、miR-25表达量是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miRNA-375 miRNA-25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组织CCR7、MCM10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10
作者 卜晓红 陈秋明 +1 位作者 张学振 卢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0期3711-3716,共6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HC)组织趋化因子受体7(CCR7)、微染色体维持蛋白10(MCM10)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90例PHC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肝癌切除术,术中取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比...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HC)组织趋化因子受体7(CCR7)、微染色体维持蛋白10(MCM10)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90例PHC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肝癌切除术,术中取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比较PHC不同组织CCR7、MCM10蛋白表达,χ^(2)检验分析CCR7、MCM10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分析CCR7、MCM10蛋白表达与PHC患者预后的关系,Cox回归分析PH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Kaplan-Meier分析CCR7、MCM10蛋白表达亚组与PH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PHC患者肿瘤组织中CCR7、MCM10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66.67%、75.56%,高于正常组织的23.33%、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患者癌组织中CCR7、MCM10蛋白阳性表达率(79.25%、94.34%,81.58%、89.47%)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患者(48.65%、48.65%,55.77%、6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CR7、MCM10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3 a生存率分别为39.66%(23/58)、41.54%(27/65),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68.97%(20/29)、72.73%(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95%CI:1.129~3.025)、血管侵犯(95%CI:1.463~3.147)、CCR7蛋白(95%CI:1.407~3.524)、MCM10蛋白(95%CI:1.384~3.441)均为PH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CCR7蛋白阳性+MCM10蛋白阳性亚组预后最差,CCR7蛋白阴性+MCM10蛋白阴性亚组预后最好,各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C组织CCR7、MCM10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二者均阳性表达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评估病情、预测预后的辅助指标,并对临床防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趋化因子受体7 微染色体维持蛋白10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相关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癌因性疲乏发生的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分析
11
作者 王东彩 仝永方 韩珍珍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7期2058-2061,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癌因性疲乏发生的有关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3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5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癌因性疲乏发生的有关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3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5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统计患者术后癌因性疲乏发生情况;另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统计患者术后癌因性疲乏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15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术后共有23例发生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为20.00%(23/1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肿瘤分期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癌因性疲乏发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8、0.009、2.266、0.038、0.079、0,P>0.05);独居、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对疾病认知程度、病程、辅助放疗、社会支持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癌因性疲乏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57、14.944、9.590、19.120、13.939、12.990、13.64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独居(OR=4.614)、家庭月收入<5000元(OR=7.084)、医疗费用自费(OR=4.286)、对疾病无认知(OR=10.000)、病程>3年(OR=7.389),有辅助放疗(OR=5.856)、社会支持水平低(OR=8.382)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癌因性疲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57、14.944、9.590、19.120、13.939、12.990、13.645,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癌因性疲乏发生风险较高,而其发生的因素众多,包括独居、家庭月收入<5000元、医疗费用自费、对疾病无认知、有辅助放疗、社会支持水平低等。因此,临床需对上述高危人群给予重点关注,并施以个体化管理对策,保证患者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癌因疲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清微小RNA-1-3p及微小RNA-182-5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12
作者 陈佳祺 王斌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9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3p(miRNA-1-3p)及微小RNA-182-5p(miRNA-182-5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PHC患者78例作为PHC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3p(miRNA-1-3p)及微小RNA-182-5p(miRNA-182-5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PHC患者78例作为PHC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另根据随访3年后患者转归将PHC组患者分为存活组(n=56)和死亡组(n=22)。分别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miRNA-1-3p、miRNA-182-5p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NA-1-3p及miRNA-182-5p联合检测对PHC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PHC组血清miRNA-1-3p水平低于对照组,miRNA-182-5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血清miRNA-1-3p水平低于存活组,miRNA-182-5p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存活组miRNA-1-3p水平低于对照组,miRNA-182-5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NA-1-3p及miRNA-182-5p联合检测预测PHC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特异度为94.6%。结论:血清miRNA-1-3p及miRNA-182-5p与PHC密切相关,且联合检测对PHC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血清微小RNA-1-3p 微小RNA-182-5p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患者的自我管理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13
作者 林碧华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2期121-124,128,共5页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医院接收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并采用自我管理水平调查表评价自我管理水平...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医院接收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并采用自我管理水平调查表评价自我管理水平,分析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护理方法。结果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为(68.34±1.95)分,处于中等水平。文化程度、病程、灌注化疗次数、经济收入、工作情况、是否接受健康教育培训均为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患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灌注化疗次数、是否接受健康教育、工作状况和经济收入均为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患者自我管理的相关影响因素(P <0.05),文化程度、灌注化疗次数、是否接受健康教育培训、工作状况和经济收入均为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患者自我管理影响多因素(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患者自我管理处于中等水平,可能与文化程度、灌注化疗次数、是否接受健康教育、工作状况和经济收入有关。临床上应结合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 自我管理水平 因素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胡艳艳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0期1643-1645,165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综合征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TACE术治疗,依据是否发生术后综合征分为两组,通过查阅病例资料、电话随访等多种方式收集两组基础资料...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综合征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TACE术治疗,依据是否发生术后综合征分为两组,通过查阅病例资料、电话随访等多种方式收集两组基础资料行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89例患者共44例发生术后综合征,发生率为49.44%(44/89);其中恶心呕吐15例(34.09%)、发热8例(18.18%)、肝区疼痛7例(15.91%)、腹胀9例(20.45%)、肝功能损害5例(11.36%);两组年龄、合并肝硬化、碘油剂量、肿瘤大小、Child分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显示,年龄≥60岁、合并肝硬化、碘油剂量≥10 ml、巨块型肿瘤及Child分级B级为影响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结论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发生风险较高,与年龄≥60岁、合并肝硬化、碘油剂量≥10 ml、巨块型肿瘤及Child分级B级关系密切,还需尽早开展针对性干预,减少术后综合征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 术后综合征 临床表现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调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施秀凤 王燕 林燕萍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1期118-120,共3页
目的调查原发性肝癌(PLC)切除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于2022年1~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PL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术后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以此分为2组,收集2组的基线资料进行多因... 目的调查原发性肝癌(PLC)切除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于2022年1~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PL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术后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以此分为2组,收集2组的基线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归纳PLC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80例PLC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129.65±10.35)分,其中得分≥110分的有48例,得分<110分的有3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间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家庭功能水平、社会支持水平、焦虑情况、抑郁情况、乙型肝炎病史及付费形式相比,结果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离异或丧偶、家庭功能低水平、社会支持低水平、伴有焦虑和抑郁、无乙型肝炎病史以及付费形式为自费均是影响PLC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能力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PLC患者在术后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总体尚可,但仍有部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欠佳,临床需重点关注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水平、焦虑和抑郁情绪等高危因素对此类患者的影响,并做好相应干预,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肝切除术 自我管理能力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预后营养指数评估原发性肝癌肝切除病人预后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光柳 周小英 +1 位作者 杨雪梅 尹如娇 《循证护理》 2024年第3期392-395,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预后营养指数(PNI)与原发性肝癌(HCC)肝切除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PubMed、百度学术、CINAHL、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PNI和肝... 目的:系统评价预后营养指数(PNI)与原发性肝癌(HCC)肝切除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PubMed、百度学术、CINAHL、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PNI和肝癌肝切除病人预后关系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5月31日,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涉及1 459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低PNI与原发性肝癌肝切除病人的总生存期(OS)[HR=1.94,95%CI(1.53,2.44),P<0.001]、无复发生存期(RFS)[HR=1.59,95%CI(1.34,1.89),P<0.001]相关。亚组分析显示:中国人群[HR=1.95,95%CI(1.53,2.48)]与日本人群[HR=1.96,95%CI(1.21,3.18)]的PNI对肝癌肝切除病人的预测价值均有明显差异,同时PNI值为45.00~49.50对肝癌肝切除病人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结论:现有证据表明,PNI水平与肝癌肝切除病人OS、RFS明显相关,低PNI可作为此类病人预后预测的有效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预后营养指数 预后 META分析 循证护理
下载PDF
394例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因素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孟志强 刘鲁明 +6 位作者 马鑫 林钧华 陈震 陈颢 周振华 王琨 于尔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28-632,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肝癌是我国的高发恶性肿瘤,预后不佳,分析预后相关因素和选择合适的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通过分析病理确诊的肝癌病例,以发现新的预后相关因素并分析不同治疗模式的疗效差异。方法:通过随访回顾性分析了394... 背景与目的:肝癌是我国的高发恶性肿瘤,预后不佳,分析预后相关因素和选择合适的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通过分析病理确诊的肝癌病例,以发现新的预后相关因素并分析不同治疗模式的疗效差异。方法:通过随访回顾性分析了394例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病例,利用Cox回归模型筛选有独立影响的预后因素。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分析评价各治疗手段的疗效。结果:根据国内临床分期标准,394例中Ⅱ期病例247例(62.69%),Ⅲ期病例88例(22.34%)。总的中位生存期为359d。1、2、3、5年生存期分别为49.39%、22.65%、13.64%和8.8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对患者生存期有独立影响的因素包括:腹腔淋巴结转移、门脉癌栓、血清AKP、LDH、GGT水平和肝功能分级。疗效分析显示放疗、介入化疗栓塞和中草药等均能改善预后,综合治疗的疗效要好于单一治疗。其中介入化疗栓塞结合放疗和中草药的中位生存期达到472d。结论:腹腔淋巴结转移、门脉癌栓、血清AKP、LDH、GGT水平、肝功能分级是与预后相关的因素。综合治疗有利于疗效的提高,介入化疗栓塞结合放疗和中草药是较理想的综合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预后因素 疗效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预后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49
18
作者 商春雨 苏洪英 +2 位作者 刘静 韩向军 徐克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2466-2469,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TACE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收集120例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再用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与预后有关的有治疗次数、肿瘤类型、门脉癌栓、碘油沉积类型、肿瘤缩... 目的:分析影响TACE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收集120例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再用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与预后有关的有治疗次数、肿瘤类型、门脉癌栓、碘油沉积类型、肿瘤缩小率、肝癌分期(BCLC);多因素分析与预后相关的有显著意义的因素变量为治疗次数、肿瘤类型、门脉癌栓、肿瘤缩小率。结论:肝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多次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小肝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结节型、块型及巨块型;门脉癌栓为预后危险性因素,门脉主干癌栓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降低;PR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化疗栓塞 预后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19
作者 李海平 曹觉 +1 位作者 王小宜 罗建清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 多因素评价对动脉化疗栓塞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材料与方法 对 197例中晚期肝癌治疗有效率行单因素分析 ,对预后影响行cox回归分析。结果 治疗有效率有意义的影响因素为治疗方法、肿块类型、肿瘤血供、肝功能、门脉癌... 目的 多因素评价对动脉化疗栓塞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材料与方法 对 197例中晚期肝癌治疗有效率行单因素分析 ,对预后影响行cox回归分析。结果 治疗有效率有意义的影响因素为治疗方法、肿块类型、肿瘤血供、肝功能、门脉癌栓、碘化油沉积。预后有意义的影响因素为肝功能、门脉癌栓、治疗次数、碘化油沉积、治疗间隔期。结论 血供丰富的巨块型肝癌 ,肝功能好且无门脉癌栓者行化疗栓塞疗效显著。肝功能差及门脉癌栓是预后危险因素 ,碘化油沉积、治疗次数、治疗间隔期是预后保护性因素。了解肝癌的预后因素对选择病例和治疗方法 ,提高疗效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化疗栓塞 疗效 预后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的放射治疗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何健 曾昭冲 +2 位作者 汤钊猷 王凤英 杨平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1-423,共3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骨转移患者的放射治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5 2例原发性肝癌伴骨转移放射治疗的效果 ,放疗方法采用常规分割 ,每周 5次 ,每次 2Gy ,中位肿瘤剂量 4 0 .0Gy。生存率用Kaplan Meier法计算 ,单...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骨转移患者的放射治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5 2例原发性肝癌伴骨转移放射治疗的效果 ,放疗方法采用常规分割 ,每周 5次 ,每次 2Gy ,中位肿瘤剂量 4 0 .0Gy。生存率用Kaplan Meier法计算 ,单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方法 ,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 结果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2 7.6 %、11.8%、8.9%。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肝内病灶的控制情况、肝功能状况、肝内肿瘤灶的数目、骨转移时是否伴有其它脏器转移因素是独立的预后因子 (P值均 <0 .0 1)。骨转移灶的数目、诊断骨转移时AFP的水平与生存率无明显相关。结论 原发性肝癌骨转移患者经外照射后症状明显缓解 ,但远期疗效很差 ,绝大多数在一年内死亡。肝内病灶控制与否、肝功能的状况、肝内肿瘤灶的数目、骨转移时是否伴有其它脏器的转移与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骨转移 放射治疗 生存率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