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参注射液与卡铂联合诱导原发性肝癌细胞凋亡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金弢 胡伟琦 +1 位作者 方迪龙 韩石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6期1472-1474,共3页
目的:分析苦参注射液与卡铂联合应用对人原发性肝癌细胞凋亡的协同增效作用。方法:以HEP肝癌细胞作为Ⅰ组,SMMC-7721肝癌细胞作为Ⅱ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此化疗方案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MTT比色法观察其对肿瘤细胞增... 目的:分析苦参注射液与卡铂联合应用对人原发性肝癌细胞凋亡的协同增效作用。方法:以HEP肝癌细胞作为Ⅰ组,SMMC-7721肝癌细胞作为Ⅱ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此化疗方案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MTT比色法观察其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FACS)分析其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苦参注射液凋亡指数(AI)分别为(23.6±2.4)%(Ⅰ组)、(24.3±3.3)%(Ⅱ组),卡铂的AI分别为(32.2±3.9)%(Ⅰ组)、(29.7±3.2)%(Ⅱ组)。两者联合AI分别为(41.5±3.6)%(Ⅰ组)、(36.8±4.1)%(Ⅱ组)(P值均<0.05)。苦参注射液抑瘤率(IR)分别为(41.1±4.3)%(Ⅰ组)、(39.9±5.3)%(Ⅱ组),卡铂的IR分别为(48.9±4.9)%(Ⅰ组)、(45.7±5.8)%(Ⅱ组)。两者联合IR分别为(65.2±5.8)%(Ⅰ组)、(54.1±6.3)%(Ⅱ组)(P值均<0.05)。苦参注射液阻滞于G0/G1期的比例分别为(40.8±3.5)%(Ⅰ组)、(38.2±4.9)%(Ⅱ组),卡铂比例分别为(53.4±4.3)%(Ⅰ组)、(51.1±5.2)%(Ⅱ组)。两者联合的比例分别为(72.4±4.7)%(Ⅰ组)、(68.2±5.6)%(Ⅱ组)(P值均<0.05)。结论:苦参注射液与卡铂联合应用能更加有效诱导肝癌细胞株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注射液 卡铂 原发性肝癌细胞 凋亡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覆盆子浆对原发性肝癌细胞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亓贯和 王静 李业永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覆盆子浆对人类原发性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形态学检测覆盆子浆对人原发性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结果。结果:MTT法显示,各个浓度的覆盆子浆对人原发性肝癌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呈现出与药物浓度、作用时... 目的:探讨覆盆子浆对人类原发性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形态学检测覆盆子浆对人原发性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结果。结果:MTT法显示,各个浓度的覆盆子浆对人原发性肝癌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呈现出与药物浓度、作用时间的依赖性;浓度越大、作用时间越长,癌细胞生长越缓慢。倒置显微镜下可见药物组细胞数减少,间隙增大,细胞间出现"接触性抑制"。结论:覆盆子浆对人肝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覆盆子有可能成为抗肝癌新药,为抗癌新药的开发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盆子浆 原发性肝癌细胞 增殖 抑制
下载PDF
纽约食管鳞状上皮癌抗原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黄俊鹏 胡明玉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0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纽约食管鳞状上皮癌抗原1(NY-ESO-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安庆医学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71例HCC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纽约食管鳞状上皮癌抗原1(NY-ESO-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安庆医学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71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搜集其术后石蜡包埋的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分别作为HCC组、癌旁组;同期回顾性分析30例肝血管瘤或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取其术后石蜡包埋的正常肝组织标本,作为正常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组患者组织中NY-ESO-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NY-ESO-1蛋白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HCC组NY-ESO-1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正常组;NY-ESO-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中肿瘤直径≥5 cm、Ⅱa~Ⅱb分期、Edmondson分级Ⅲ/Ⅳ级、Ki-67高表达、微血管侵犯(MVI)为M1/2级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NY-ESO-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NY-ESO-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总存活率显著低于NY-ESO-1蛋白表达阴性患者;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Ⅱa~Ⅱb分期、Edmondson分级Ⅲ/Ⅳ级、Ki-67高表达、MVI为M1/2级、NY-ESO-1阳性均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R=4.106、2.184、5.579、13.967、3.296、2.735)(均P<0.05)。结论NY-ESO-1在HC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肿瘤直径≥5 cm、Ⅱa~Ⅱb分期、Edmondson分级Ⅲ/Ⅳ级、Ki-67高表达、MVI M1/2级、NY-ESO-1阳性均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可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约食管鳞状上皮癌抗原1 原发细胞肝癌 微血管侵犯 预后
下载PDF
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近心旁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曹贵文 杜苗苗 +6 位作者 崔新江 邢辉 张志超 于志军 韩金龙 张风庆 刘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近心旁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癌灶位于近心旁的67例H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行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近心旁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癌灶位于近心旁的67例H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行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对照组单纯行TACE治疗。取术前及术后第1个月静脉血检测AFP、AST、ALT、ALB,术后第3个月复查MRI评价近期疗效;术后随访36个月,计算生存率。结果与术前相比较,两组术后第1个月血AFP、AST、ALT降低而ALB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74.3%、疾病控制率为8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1%、65.6%(P均<0.05)。观察组术后6、12、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8.6%、77.1%、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34.4%、18.8%(P均<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中心肌酶谱出现轻度改变3例,5例出现放射性胃肠反应改变,均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近心旁HCC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细胞肝癌 125I放射粒子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序贯治疗 近心肿瘤
下载PDF
超声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晓东 梁群兴 赵萍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69-1871,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的各项特征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诊断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住院经手术病理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10个肝内占位性病灶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等特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各个研究...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的各项特征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诊断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住院经手术病理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10个肝内占位性病灶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等特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各个研究因素采用逐步引入-剔除法,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二维超声中的晕环征(OR=7.997,95%CI=2.099~30.477)、能量多普勒(OR=13.503,95%CI=1.965~92.772)、造影剂增强方式(OR=10.283,95%CI=1.864~56.731)、肿瘤内彩色血管平均密度(OR=49.175,95%CI=7.543~320.603)对HCC有预测作用。结论晕环征、能量多普勒、造影剂增强方式、肿瘤内彩色血管平均密度对HCC的诊断有预测价值。以超声特征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有助于HCC与肝内其他占位性病灶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细胞肝癌 超声造影 LOGISTIC回归模型
下载PDF
IL12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莉 刘政 +3 位作者 徐研 董静 沈洪兵 胡志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IL12A和IL12B基因多态性与江苏人群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新发病例538例按年龄和城乡频数匹配正常对照535例,以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 目的:探讨IL12A和IL12B基因多态性与江苏人群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新发病例538例按年龄和城乡频数匹配正常对照535例,以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IL12A基因的rs568408(3'UTRG>A)、rs2243115(5'UTRT>G)和IL12B基因的rs3212227(3'UTRA>C)进行多态性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携带IL12Ars568408变异等位基因的个体(rs568408AG/AA)发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风险较携带野生纯合子(rs568408GG)增加了35%(调整OR=1.35,95%CI=1.03~1.79)。进一步对IL12Ars568408位点的作用按年龄、性别、吸烟情况、饮酒情况、HBsAg和抗HCVAb携带情况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发现rs568408位点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发病风险的影响在男性和有饮酒史患者中更为显著(调整OR分别为1.46和1.53,95%CI分别为1.08~1.98和1.07~2.18)。结论:IL12A rs568408可能影响江苏人群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2 单核苷酸多态 原发细胞肝癌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人原发性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段世刚 陈平 +3 位作者 朱瑾 张林 李颖 丁纪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07-709,共3页
目的建立人原发性肝癌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并研究其体外特性。方法利用酶消化法分离出肝癌组织微血管片段,采用植块培养法培养原代内皮细胞,依次以局部消化法和差速黏附法进行纯化;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细胞化学等技术对... 目的建立人原发性肝癌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并研究其体外特性。方法利用酶消化法分离出肝癌组织微血管片段,采用植块培养法培养原代内皮细胞,依次以局部消化法和差速黏附法进行纯化;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细胞化学等技术对所获得的人原发性肝癌血管内皮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所获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呈FⅧ-RAg阳性;CD34,CD105阳性;电镜下可见Weibel-Palade小体;生长状态良好、可传代培养。结论本研究摸索并建立了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所获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对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血管内皮细胞 分离培养 组织块法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家族聚集性研究——附8个家系34例患者的临床分析和家系调查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合代 丁罡 +2 位作者 张明 赵其德 倪裕丰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7年第1期110-111,61,共3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细胞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PHC)的家族聚集现象和家族性PHC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4例家族性PHC的临床表现,并进行了家系调查。结果34例PHC患者分布在8个家系中,平均4.25例(3.9例)...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细胞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PHC)的家族聚集现象和家族性PHC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4例家族性PHC的临床表现,并进行了家系调查。结果34例PHC患者分布在8个家系中,平均4.25例(3.9例);患者发病年龄平均41.3岁(32-62岁),肝炎病毒感染率94.1%(32/34),肝炎或肝硬化率61.8%(21/34).AFP阳性率82.4%(28/34),就诊时TNM分期Ⅱ期2例,Ⅲ期23例,Ⅳ期9例;生存时间1-25月,平均7.3月。结论通过家族史明确高危人群、有重点地定期检查,提高治疗效果,为目前切实可行的PHC防治策略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细胞肝癌 遗传学 临床分析 家系调查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误诊肝脓肿1例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明 潘国红 李唯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1229-1230,共2页
1病例摘要 患者,女,56岁,患者有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主因间断发热伴肝区疼痛20余天,间断发热,1—2次/d,最高体温达40.0℃,偶有寒战,间断有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无血液,伴上腹涨,以进食后较明显,食欲较差,进... 1病例摘要 患者,女,56岁,患者有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主因间断发热伴肝区疼痛20余天,间断发热,1—2次/d,最高体温达40.0℃,偶有寒战,间断有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无血液,伴上腹涨,以进食后较明显,食欲较差,进食量明显减少,尿略黄,尿量可,大便为黄色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细胞肝癌 误诊 肝脓肿
下载PDF
BCLC分期A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自发性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枫 马迪 +2 位作者 龚笑勇 杨宇尘 陈拥军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分析BCLC分期A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破裂(ruptur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 HCC)的危险因素及建立预测破裂的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19年11月我院25例BCLC分期A期的r HCC临床资料,以及对照组25例未破裂的HCC病人... 目的:分析BCLC分期A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破裂(ruptur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 HCC)的危险因素及建立预测破裂的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19年11月我院25例BCLC分期A期的r HCC临床资料,以及对照组25例未破裂的HCC病人。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r HCC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与BCLC分期A期r HCC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凸出肝表面(OR=38.333,P<0.01)。成功得出预测r HCC的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20,约登指数为0.640,预测灵敏度为0.720,特异度为0.920。结论:肿瘤凸出肝包膜表面是BCLC分期A期r HCC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能有效预测该期HCC发生破裂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细胞肝癌 破裂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MDM2和P53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运龙 覃莉 +2 位作者 蒋光愉 严林 王华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 :研究MDM2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HCC)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检测 55例HCC癌组织、2 3例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MDM2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55例HCC中MDM2蛋白阳性表达 17例 (3 0 9... 目的 :研究MDM2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HCC)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检测 55例HCC癌组织、2 3例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MDM2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55例HCC中MDM2蛋白阳性表达 17例 (3 0 9% ) ,突变型P53蛋白阳性表达 2 3例 (41 8% ) ,二者均阳性表达 11例(2 0 % ) ,MDM2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有相关性 (r=0 3 10 ,P <0 0 5)。 2 3例癌旁组织MDM2蛋白阳性 1例 ,突变型P53蛋白阳性表达 2例 ,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DM2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有差异 (P <0 0 5)。 10例正常肝组织无MDM2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结论 :肝细胞癌组织有MDM2和突变型P53过量表达 ,MDM2蛋白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细胞肝癌 MDM2蛋白质 P53蛋白质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发病机制
下载PDF
CT联合MRI诊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及评估其介入治疗对降低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的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玮 谭文莉 +1 位作者 杨烁慧 詹松华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年第A01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CT联合MRI诊断肝癌并评估介入治疗后疗效的价值。方法:98例肝癌患者均行介入治疗,被随机分成2组:MRI组,仅行MRI评估,n=49;联合组,行CT和MRI联合评估,n=49,分别观察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联合组术前诊断符合率、Kappa值为97.96%... 目的:探讨CT联合MRI诊断肝癌并评估介入治疗后疗效的价值。方法:98例肝癌患者均行介入治疗,被随机分成2组:MRI组,仅行MRI评估,n=49;联合组,行CT和MRI联合评估,n=49,分别观察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联合组术前诊断符合率、Kappa值为97.96%、0.88%,MRI组术前诊断符合率及Kappa值分别为85.71%、0.51,联合组显著优于MRI组(P<0.05);介入治疗术后,两组残留动脉期强化区评分无差异,而在最大长径及最小短径上联合组优于MRI组(P<0.05),且联合组中共有4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MRI中共有11例患者出现该症状,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肝癌的术前诊断及介入治疗术后评估,联合CT及MRI诊断效能及评估价值更好,同时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细胞肝癌 CT 磁共振 诊断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局部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表现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娟 周翔平 +2 位作者 姚晋 陈宪 漆锐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 (HCC)局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及病灶的大小、边缘形态与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的关系。方法 :盲法下分析 162例HCC病灶的CT扫描影像。结果 :162例病灶中 48例 (占 2 9.63 %)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其中肝门组...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 (HCC)局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及病灶的大小、边缘形态与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的关系。方法 :盲法下分析 162例HCC病灶的CT扫描影像。结果 :162例病灶中 48例 (占 2 9.63 %)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其中肝门组、门腔间隙组以及腹主动脉组最为常见 ,其出现概率分别为 12 .96%,14 .81%,11.73 %。局部淋巴结转移出现概率与病灶大小及边缘形态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HCC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为 2 9.63 %。HCC最主要的淋巴转移途径为肝内深、浅淋巴管经肝门淋巴结、门腔间隙淋巴结、腹腔干旁淋巴结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并常表现为多组、跳跃式淋巴结转移。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的HCC更容易出现在体积较大和无包膜型HCC中。HCC的CT分型能够反映其病理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细胞肝癌 淋巴结转移 螺旋CT 影像学诊断 淋巴结肿大
下载PDF
门静脉支架及^(125)I粒子条植入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晓维 付守忠 +4 位作者 戴锋 王斌 丁苇 沈建东 殷梦杰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支架及125I粒子条植入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通过门静脉支架及125I粒子条植入联合TACE术治... 目的:探讨门静脉支架及125I粒子条植入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通过门静脉支架及125I粒子条植入联合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门静脉支架置入前后门静脉压力的变化,随访并计算生存率。结果:17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未见与手术相关的肝功能衰竭、穿刺道出血、肿瘤破裂出血、胆漏并发感染或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门静脉支架置入前患者平均门静脉压力为(44.8±6.8)cm H2O,支架置入后平均门静脉压力为(38.7±7.5)cm H2O,平均下降(6.1±3.5)cm H2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患者术后3、6、9、12、15、18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100.0%、82.4%、41.2%、29.4%、17.6%、5.9%。结论:门静脉支架及125I粒子条植入联合TACE术可改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门静脉高压,获得较长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细胞肝癌 门静脉支架 125I粒子 肝动脉栓塞化疗
下载PDF
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丙型肝炎病毒C_(33c)抗原及HBxAg的分布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春杰 王文亮 王泊沄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75-79,共5页
作者应用抗HCVNS3区C33c抗原2B6株单克隆抗体和抗HBxAg多克隆抗体,采用ABC法对102例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PHC)组织进行了HCV及HBV抗原定位研究。HCVC3。抗原及HBxAg在PHC中的阳性检出... 作者应用抗HCVNS3区C33c抗原2B6株单克隆抗体和抗HBxAg多克隆抗体,采用ABC法对102例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PHC)组织进行了HCV及HBV抗原定位研究。HCVC3。抗原及HBxAg在PHC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81.4%及74.5%,C33c抗原或HBxAg阳性占所检病例94.1%,相同病例二者同时阳性为61.8%。102例PHC中50例有癌旁肝组织,其C33c抗原和HBxA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62%和92%。HCVC33c抗原定位于肝癌细胞的胞浆内,胞核未见阳性信号。C33c抗原阳性细胞在PHC中呈散在、局灶分布为主,在癌旁肝组织呈弥漫分布为主。本文结果提示HCV感染在PHC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细胞肝癌 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 抗原
下载PDF
NDC80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亚丽 居林玲 邵建国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4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核分裂周期蛋白80(nuclear division cycle 80,NDC80)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的方法分析肝细胞肝癌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中NDC80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核分裂周期蛋白80(nuclear division cycle 80,NDC80)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的方法分析肝细胞肝癌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中NDC80的表达情况;将肝癌细胞株Hep3B转染慢病毒沉默NDC80基因的表达,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证实。克隆形成实验用来评估NDC80基因沉默对Hep3B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肝癌组织中NDC8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功能研究表明NDC80的沉默显著减少了Hep3B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结论:NDC80的高表达可能在促进肝细胞肝癌的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细胞肝癌 核分裂周期蛋白80 细胞增殖
下载PDF
b-FGF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志宏 王顺祥 张凤瑞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研究b-FGF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析b-FGF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结果:原发性肝癌45例中b-FGF表达阳性者31例(68.9%),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3例中b-FGF表达阳性者8例(34.8%)及正常肝14... 目的:研究b-FGF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析b-FGF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结果:原发性肝癌45例中b-FGF表达阳性者31例(68.9%),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3例中b-FGF表达阳性者8例(34.8%)及正常肝14例中b-FGF表达阳性者6例(42.3%);在高分化(8/17)、无肝内转移(16/28)、无淋巴转移(18/31)的肝癌中b-FGF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低分化(23/28)、有肝内转移(15/17)、有淋巴转移(13/14)的肝癌病人(P<0.05)。结论:b-FGF可能是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标记物,阳性表达者可能恶性程度高和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细胞肝癌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破裂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媛 王影珍 张娣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第11期1871-1873,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破裂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破裂出血手术患者116例,采用我院自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破裂出血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问卷,收集不同肝硬化程度、肿瘤大小、手术分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破裂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破裂出血手术患者116例,采用我院自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破裂出血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问卷,收集不同肝硬化程度、肿瘤大小、手术分期、手术时间等患者生存期信息,分析临床特点和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肝硬化程度、肿瘤大小、手术分期、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栓塞化疗次数是影响手术治疗预后的单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肝硬化(95%CI 1.746~8.469,OR=3.845)、肿瘤>50 mm(95%CI 2.071~7.425,OR=3.921)、手术分期二期(95%CI 1.946~7.416,OR=3.799)、手术时间>3 h(95%CI 2.471~5.912,OR=3.822)、输血量>4U(95%CI 1.075~4.981,OR=2.314)、术后未行栓塞化疗(95%CI 1.643~5.719,OR=3.065)是影响手术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破裂出血手术患者预后因素较多,与重度肝硬化、肿瘤病灶大、手术分期、手术时间长、输血量多、术后未行栓塞化疗密切相关,临床应结合预后危险因素,积极实施防控措施,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细胞肝癌 破裂出血 临床特点 预后因素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骶尾部转移1例报告
19
作者 李焱 程朋 +2 位作者 魏东 陈滔 刘明昌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3年第11期1266-1266,共1页
病例 男,52岁,2012年9月下旬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麻木,伴疼痛。11月在当地医院行骶部CT示:右侧骶尾部5.8cm×6.0cm大小占位性病变,考虑神经源性肿瘤(脊索瘤可能性大)。上腹部平扫MRI示:肝癌(HCC)伴肝内转移灶;胆、胰... 病例 男,52岁,2012年9月下旬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麻木,伴疼痛。11月在当地医院行骶部CT示:右侧骶尾部5.8cm×6.0cm大小占位性病变,考虑神经源性肿瘤(脊索瘤可能性大)。上腹部平扫MRI示:肝癌(HCC)伴肝内转移灶;胆、胰腺、脾脏及双肾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细胞肝癌 骶尾部 转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组织中IMP3表达与临床特点和基因甲基化相关性的研究
20
作者 黄新立 高园园 +1 位作者 丁军 王学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7-542,共6页
目的:研究IMP3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意义以及基因甲基化同IMP3表达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162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IMP3的表达。分析临床因素与IMP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并随访所选162例术后患者生存情况作生存分析。提取正常肝组... 目的:研究IMP3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意义以及基因甲基化同IMP3表达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162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IMP3的表达。分析临床因素与IMP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并随访所选162例术后患者生存情况作生存分析。提取正常肝组织、肝癌组织的DNA,通过甲基化特异性定量PCR测定IMP3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培养正常肝脏细胞L02和Huh-7肝癌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IMP3蛋白的表达。提取两组细胞DNA,分别对IMP3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进行甲基化状态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组织中IMP3阳性率为67.90%;IMP3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分级、分期、AFP、早期复发均存在相关性;而与性别、HBsAg无明显相关性。随访显示IMP3阳性患者长期生存明显低于IMP3阴性者。CpG岛甲基化检测显示肝癌组织中P1和P2位点高度去甲基化,而正常肝脏组织中P1和P2则处于甲基化状态。正常肝脏细胞IMP3表达阴性,Huh-7肝癌细胞IMP3表达强阳性。正常肝细胞P1和P2位点处于高度甲基化状态,而Huh-7肝癌细胞P1和P2位点处于去甲基化状态。结论:IMP3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具有高表达,IMP3高表达提示不良预后;基因的甲基化同IMP3的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 mRNA结合蛋白3 IMP3 原发细胞肝癌 基因甲基化 启动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