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8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小桃 颜耿杰 +6 位作者 苏会吉 陈炳东 卢昌林 刘志芳 刘美燕 梅梦如 龙富立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4-76,共3页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是指由自身免疫介导的肝脏炎症性病变,临床上将其分为3种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兼具以上任意两种疾病特征的重叠综合征(OS)可归为AILD...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是指由自身免疫介导的肝脏炎症性病变,临床上将其分为3种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兼具以上任意两种疾病特征的重叠综合征(OS)可归为AILD的范畴[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胆汁胆管炎 自身免疫肝炎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血清IL-34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唐笛娇 王艳萍 +2 位作者 邹麟 陈瀑 李侨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5-359,365,共6页
目的:探讨IL-34是否参与原发性胆道胆管炎(PBC)发病机制。方法:将49例PBC患者与5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治疗前后进行比较。ELISA和化学发光法(CL)检测血清IL-34、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和部分细胞因子IL-1、IL-2... 目的:探讨IL-34是否参与原发性胆道胆管炎(PBC)发病机制。方法:将49例PBC患者与5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治疗前后进行比较。ELISA和化学发光法(CL)检测血清IL-34、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和部分细胞因子IL-1、IL-2、IL-6、IL-8、IL-10和TNF-α浓度。结果:PBC患者血清IL-3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L-34水平与AMA-M2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治疗有效患者中,血清IL-34水平明显降低。PBC患者血清IL-2、IL-6、TNF-α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本研究为IL-34在PBC发展中的新作用以及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在用途提供了支持。血清IL-34可能是PBC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胆汁胆管炎 血清IL-34 巨噬细胞 AMA-M2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患者临床与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分析
3
作者 王燕燕 周桐桐 卞兆连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21-724,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重叠综合征(OS)患者临床特征。方法2017年5月~2023年2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诊治的PBC患者64例和PBC-AIH OS患者27例。常规进行肝穿刺检查,分别给予熊去氧胆酸(UDCA)... 目的比较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重叠综合征(OS)患者临床特征。方法2017年5月~2023年2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诊治的PBC患者64例和PBC-AIH OS患者27例。常规进行肝穿刺检查,分别给予熊去氧胆酸(UDCA)或UDCA联合泼尼松(龙)治疗,观察1年。结果PBC-AIH OS患者血清AST、球蛋白和IgG水平分别为103.5(74.5,213.3)U/L、34.2±7.3g/L和19.1±8.1g/L,显著高于PBC患者【分别为71.0(32.0,119.0)U/L、30.2±6.2g/L和14.7±5.3g/L,P<0.05】;PBC-AIH OS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界面性肝炎、融合坏死和汇管区炎症等方面均显著重于PBC患者(P<0.05);在治疗1年末,64例PBC患者生化学完全应答、部分应答和无应答率分别为56.3%、26.7%和17.2%,而27例PBC-AIH OS患者则分别为44.4%、37.0%和18.5%。结论PBC和PBC-AIH OS主要发生在中老年女性,两种疾病临床表现和特征性血清自身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但PBCAIH OS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病变较单纯PBC患者更重,治疗应答相对差,需要认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肝病 原发胆汁胆管炎 自身免疫肝炎 重叠综合征 临床特征 治疗应答
下载PDF
复方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宪波 毕于斐 +1 位作者 时克 冯颖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6期582-585,共4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熊去氧胆酸是PBC一线治疗药物,但仍有40%生化应答不佳,这部分患者病情进展快,临床预后差。笔者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PBC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行了...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熊去氧胆酸是PBC一线治疗药物,但仍有40%生化应答不佳,这部分患者病情进展快,临床预后差。笔者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PBC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和分析,关注中医药在提高生化应答率、稳定病情以及减少并发症等方面的潜在价值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中药复方在治疗PBC方面有一定疗效,未来中医药有望成为PBC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胆汁胆管炎 中医药 临床疗效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和无创诊断模型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肝纤维化效能研究
5
作者 任艳 孔明 +2 位作者 徐曼曼 白丽 陈煜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25-728,共4页
目的研究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E)和常用的无创诊断模型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组织学分期的效能。方法2019年1月~202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PBC患者117例,均接受肝活检、肝脏硬度检测(LSM)和常规实验室检查,... 目的研究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E)和常用的无创诊断模型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组织学分期的效能。方法2019年1月~202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PBC患者117例,均接受肝活检、肝脏硬度检测(LSM)和常规实验室检查,计算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Sheth指数、King’s评分、哥德堡大学肝硬化指数(GUCI)评分、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和总胆汁酸-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TR)评分。应用ROC曲线分析判断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在117例PBC患者中,病理学诊断I期17例,II期59例、III期34例和IV期7例;APRI诊断PBC II期以上的AUC最大,为0.875(0.776~0.974),其敏感性为75.8%,特异性为87.5%,阳性预测值为76.5%和阴性预测值为87.0%,其次是GUCI评分,其AUC=0.871(0.766~0.976),其效能分别为88.7%、75.0%、65.6%和92.4%。结论APRI是一种简便、廉价的非侵入性预测指标,用于判断II以上PBC患者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扩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胆汁胆管炎 无创诊断模型 瞬时弹成像 肝纤维化 诊断
下载PDF
抗线粒体抗体量值水平检测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6
作者 申爱华 冯善丽 +4 位作者 刘海峰 秦静静 陈新科 周建伟 郭向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自身抗体水平,并探讨抗线粒体抗体量值水平在PB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22年1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PBC患者110例、肝脏疾病对照(包括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患...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自身抗体水平,并探讨抗线粒体抗体量值水平在PB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22年1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PBC患者110例、肝脏疾病对照(包括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80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75例以及体检健康者90例,采集各组血清样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CLIA)分别检测各组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M2抗体(AMA-M2)、抗gp210抗体(anti-gp210)和抗sp100抗体(anti-sp100)的表达水平,并比较不同抗体量值水平在各组中的差异。采用Kappa检验分析CLIA法和ELISA法检测AMA-M2的一致性,并用ROC曲线评估两种方法对PBC的诊断效能。结果IFA法检测结果表明,72.7%的PBC患者AMA水平为中高滴度(≥1∶160),与其他肝脏疾病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37,P<0.01)。PBC患者AMA-M2呈高水平状态(253.1±159.6 RU/mL),与其他肝脏疾病组相比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U=10.93,P<0.01)。CLIA法和ELISA法检测AMA-M2一致性的Kappa值为0.637(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LIA法检测AMA-M2水平诊断PB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 ROC)为0.940(95%CI:0.915~0.965,P<0.01),ELISA法检测AMA-M2水平诊断PBC的AUC ROC为0.907(95%CI:0.864~0.950,P<0.01)。结论AMA量值水平检测有助于提高PBC的诊断准确性,应高度重视AMA滴度以及AMA-M2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胆汁胆管炎 抗线粒体抗体 抗线粒体M2抗体 抗gp210抗体 抗sp100抗体 抗体量值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遗传易感性的研究现状
7
作者 赵春梅 马狄 邰文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610,共5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以胆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为主,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具有强烈的遗传倾向性的肝脏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的不断发展,PBC的遗传易感性备受关注。本文阐述了与PBC密切相关的遗传易感基因的...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以胆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为主,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具有强烈的遗传倾向性的肝脏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的不断发展,PBC的遗传易感性备受关注。本文阐述了与PBC密切相关的遗传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PBC治疗提供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胆汁胆管炎 疾病遗传易感 HLA抗原
下载PDF
疏肝利胆颗粒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72例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宋晓静 邵毅 +3 位作者 金晓一 杨乐乐 谢延德 拜重阳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71-76,共6页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颗粒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胆腑郁热证患者效果。方法:纳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就诊的72例胆腑郁热证PBC患者,根据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治疗组服用熊去氧...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颗粒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胆腑郁热证患者效果。方法:纳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就诊的72例胆腑郁热证PBC患者,根据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治疗组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疏肝利胆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微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肝纤维化[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免疫球蛋白M(IgM)变化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身热不退、身目发黄、胁肋胀痛、大便秘结、呕吐呃逆、口苦咽干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17、IL-6、TNF-α水平均下降(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TBIL、AST、ALT水平治疗后均下降(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MDA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GSH-Px、SOD水平均升高(P<0.05),治疗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化、免疫指标HA、LN、III型前胶原、IV型胶原、IgM水平均下降(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67%vs 72.22%)。结论:疏肝利胆颗粒治疗胆腑郁热证PBC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改善,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利胆颗粒 原发胆汁胆管炎 临床症状 微炎症 氧化应激 肝功能
下载PDF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9
作者 马晓阳 朱海林 侯龙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1期21-24,共4页
目的研究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PB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 目的研究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PB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比较两组的肝功能指标、炎症和氧化应激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以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12(IL-12)、磷脂转运蛋白(PLTP)、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PBC的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肝功能,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熊去氧胆酸 原发胆汁胆管炎 氧化应激指标
下载PDF
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10
作者 赵素贤 李文聪 南月敏 《肝博士》 2024年第3期32-33,共2页
1.什么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以自身免疫介导的小胆管破坏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免疫紊乱有关。PBC的特点是血液中存在针对丙酮酸脱... 1.什么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以自身免疫介导的小胆管破坏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免疫紊乱有关。PBC的特点是血液中存在针对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E2(PDC-E2)亚单位硫辛酸结构域的抗线粒体抗体(AMA)。起病隐匿,极易被忽视,症状多表现为瘙痒和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线粒体抗体 原发胆汁胆管炎 免疫紊乱 免疫介导 胆管 硫辛酸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下载PDF
王宪波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认识及用药经验
11
作者 王晓静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6期606-609,共4页
王宪波教授认为“肝脾失调,毒损胆络”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的核心病机,疏肝利胆、健脾化湿、解毒化瘀是针对PBC病机的主要治疗法则。升麻可“解百毒”,善治“毒”“肿”“痛”“疮”,其“解毒凉血”... 王宪波教授认为“肝脾失调,毒损胆络”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的核心病机,疏肝利胆、健脾化湿、解毒化瘀是针对PBC病机的主要治疗法则。升麻可“解百毒”,善治“毒”“肿”“痛”“疮”,其“解毒凉血”功效切合PBC“毒损胆络”的核心病机;在PBC患者治疗中适时应用升麻,不仅能提高PBC生化应答率,还能够改善症状、治疗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胆汁胆管炎 自身免疫疾病 升麻 名医经验 王宪波
下载PDF
疏肝利胆健脾方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生化应答不佳高风险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尧 高方媛 +5 位作者 陈佳良 毕于斐 王晓静 周桂琴 冯颖 王宪波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6期586-589,共4页
目的 评价疏肝利胆健脾方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生化应答不佳高风险人群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PBC患者随机分为疏肝利胆健脾方(观察)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54例,2组均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48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疏肝利胆健脾方,... 目的 评价疏肝利胆健脾方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生化应答不佳高风险人群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PBC患者随机分为疏肝利胆健脾方(观察)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54例,2组均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48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疏肝利胆健脾方,累计服用疏肝利胆健脾方时间至少12周。比较2组生化应答率、生化指标变化及不稳定失代偿发生频次。结果 观察组的生化应答率为38.9%,对照组20.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ALT、AST、ALP、GGT在治疗4周后均降低(P<0.05),TBIL在治疗12周后降低(P<0.05);对照组ALT、AST、ALP、GGT、TBIL在治疗48周时降低(P<0.05)。观察组不稳定失代偿发生频次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疏肝利胆健脾方能够提高PBC生化应答不佳高风险人群的生化应答率,4周即可出现疗效,且不稳定失代偿发生频次减少,对延缓和稳定病情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利胆健脾方 中医药 原发胆汁胆管炎 生化应答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狄 邰文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0,共4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以肝内胆汁淤积为特征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因素导致进行性小胆管破坏,胆汁淤积,最终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衰竭。巨噬细胞作为一群具有功能异质性的群体,在PBC整个疾病进程中发挥着不同...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以肝内胆汁淤积为特征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因素导致进行性小胆管破坏,胆汁淤积,最终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衰竭。巨噬细胞作为一群具有功能异质性的群体,在PBC整个疾病进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归纳了巨噬细胞参与PBC发病机制的可能方式,讨论了其对PBC的影响及相关潜在治疗靶点。本文指出巨噬细胞主要参与了PBC损伤中的先天性免疫,且与肠道微生物失调相联系,在疾病后期与胆汁淤积、肝纤维化、肝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胆汁胆管炎 巨噬细胞 病理过程
下载PDF
胆汁酸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相关瘙痒 被引量:1
14
作者 边美 邓志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6-109,共4页
胆汁酸是在肝细胞内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的双亲性分子,不仅可以促进膳食脂质的吸收,还可作为信号分子与体内多种核受体家族及细胞膜受体家族结合,并在调节胆汁酸稳态方面起重要作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 胆汁酸是在肝细胞内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的双亲性分子,不仅可以促进膳食脂质的吸收,还可作为信号分子与体内多种核受体家族及细胞膜受体家族结合,并在调节胆汁酸稳态方面起重要作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以慢性胆汁淤积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有胆汁酸代谢紊乱。瘙痒是PBC常见的伴随症状,被认为与胆汁酸代谢紊乱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介绍了胆汁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PBC和PBC相关瘙痒中的作用,旨在为PBC患者提供可能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 原发胆汁胆管炎 瘙痒
下载PDF
抗线粒体抗体阴性与阳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15
作者 乔可欣 周桂琴 +4 位作者 刘亚兴 冯颖 刘尧 李斌 王宪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78-1784,共7页
目的对抗线粒体抗体(AMA)阴性与阳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免疫与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其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PB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MA阴性组(139例,24.5%)及... 目的对抗线粒体抗体(AMA)阴性与阳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免疫与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其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PB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MA阴性组(139例,24.5%)及AMA阳性组(428例,75.5%),以年龄及性别为匹配因素,匹配容差设置为0.06,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入院时肝功能、凝血、免疫等指标,同时分析治疗6个月的肝功能等指标变化及治疗6、12个月时对于熊去氧胆酸(UDCA)的应答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AMA阴性及AMA阳性PBC患者各139例。AMA阴性组与阳性组入院时比较:AMA阴性组DBil、球蛋白(Glo)低于AMA阳性组,Alb、白蛋白/球蛋白(A/G)、前白蛋白(pre-A)、纤维蛋白原(FIB)高于AMA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应用UDCA治疗6个月后,AMA阴性组与阳性组比较,Glo、pre-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MA阴性组与阳性组治疗6个月后pre-A较入院时均有上升,但上升程度不同,AMA阴性组上升更明显(U=41.00,P=0.015)。应用UDCA治疗6、12个月后,AMA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对UDCA治疗应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年龄及性别匹配条件下,AMA阴性PBC患者相对AMA阳性患者,肝脏炎症损伤程度轻,经UDCA治疗后炎症改善更明显,肝脏合成能力改善更明显,对于UDCA应答显现更佳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胆汁胆管炎 抗线粒体抗体 球蛋白 前白蛋白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治疗1个月后的碱性磷酸酶水平和基线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治疗应答的预测价值
16
作者 王楠 胡蓉 +3 位作者 卞石惠 仲威 张鹏飞 谭友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6-501,共6页
目的研究基线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1个月后的ALP水平预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对UDCA治疗的应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7月于江苏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中心确诊的127例PBC患者资料,收... 目的研究基线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1个月后的ALP水平预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对UDCA治疗的应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7月于江苏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中心确诊的127例PBC患者资料,收集基线指标、治疗1个月后以及1年后随访数据。根据巴黎-Ⅰ标准将患者分为应答良好组和应答欠佳组,分析2组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以及与UDCA应答之间的相关性,利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与UDCA治疗应答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确定相关指标的最佳临界值,根据界值将患者再次分组,分析两组间基线指标、应答情况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则采用χ^(2)检验。结果UDCA应答欠佳组患者基线TBil、AST/ALT、ALP、RDW、RDW-CV以及UDCA治疗1个月后的ALP水平明显高于应答良好组(Z值分别为-4.792、-3.697、-2.399、-4.102、-3.220、-4.236,P值均<0.05);应答欠佳组患者基线Alb、Hb、淋巴细胞数、红细胞比容及BMI水平明显低于应答良好组(Z值分别为-3.592、-3.603、-2.602、-3.829、-2.432,P值均<0.05);应答欠佳组患者基线前白蛋白、白球比、载脂蛋白A、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应答良好组(t值分别为4.530、3.402、3.485、3.639,P值均<0.001)。应答良好组患者存在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以及贫血占比较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815、3.892、12.283,P值均<0.05)。与UDCA应答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基线RDW(OR=1.157,95%CI:1.028~1.301,P=0.015)及治疗1个月后的ALP水平(OR=1.012,95%CI:1.005~1.020,P=0.002),其AUC分别为0.713、0.720。基线RDW≥正常值上限且UDCA治疗1个月后ALP≥2.2倍正常值上限组患者UDCA应答率更低(42.6%vs 8.2%,χ^(2)=20.813,P<0.001)。结论基线RDW≥正常值上限同时UDCA治疗1个月后ALP≥2.2倍正常值上限的患者对UDCA的生化应答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胆汁胆管炎 熊去氧胆酸 危险因素 生化学应答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坤玲 陈婧 《中医学》 2024年第2期264-272,共9页
回顾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PB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普遍认为与环境和遗传学、免疫生物学、胆管上皮细胞(Biliary epithelial cell, BEC)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熊去... 回顾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PB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普遍认为与环境和遗传学、免疫生物学、胆管上皮细胞(Biliary epithelial cell, BEC)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 UDCA)是PBC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但是约40%患者对UDCA治疗无应答或应答较差。奥贝胆酸(Obeticholic acid, OCA)用于UDCA应答不佳或不耐受的患者。中医认为PBC属本虚标实之病,标实以气滞、痰湿、瘀血为主,本虚以脾气虚、肝血虚、肝气虚、肾阴虚为主。中医治疗PBC的核心药物为茵陈、白术、丹参、茯苓、赤芍等,治疗方面以补益肝脾肾为主,兼以清热、祛湿、活血等治法。中医药的应用对于PBC病人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和缓解症状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胆汁胆管炎 中西医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病理学诊断
18
作者 王秋鹏 甘梅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8-1092,共5页
近年来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新的进展。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及病理学特点准确诊断、评估预后及风险分层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 近年来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新的进展。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及病理学特点准确诊断、评估预后及风险分层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进展做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胆汁胆管炎 活组织检查 病理学 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19
作者 袁琳娜 陈一晖 +3 位作者 那恒彬 鲁杰 刘叶 李武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98-1604,共7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探讨两种疾病合并时的相互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PBC和MAFLD的患者187例,分为PBC组70例,PBC合并MA...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探讨两种疾病合并时的相互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PBC和MAFLD的患者187例,分为PBC组70例,PBC合并MAFLD组38例,MAFLD组79例。收集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瞬时弹性纤维成像(FibroScan)及非侵入性纤维化指标,分析比较三组间的不同特点。计量资料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三组在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BMI、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BC合并MAFLD组以女性患者多见(89.5%),平均年龄为(57.26±12.72)岁,BMI为(23.35±3.70)kg/m2;PBC组中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检出率为25.7%(18例)。三组乏力、纳差、瘙痒、黄疸、静脉曲张、腹水、脾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BC合并MAFLD组患者常见的症状为乏力、纳差、腹痛、腹胀,分别为18例(47.4%)、15例(39.5%)、14例(36.8%)、16例(42.1%);MAFLD组患者常见的症状为腹痛、腹胀,分别为34例(43%)、32例(40.5%);PBC组患者常见的症状及并发症为乏力、纳差、黄疸、腹痛、腹胀、静脉曲张、腹水、脾大,分别为37例(52.9%)、25例(35.7%)、25例(35.7%)、18例(25.7%)、25例(35.7%)、19例(27.9%)、23例(32.9%)、44例(62.9%)。PBC合并MAFLD组的CAP值高于PBC组(P<0.05);PBC组的LSM值、APRI、FIB-4均高于MAFLD组(P值均<0.05)。将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因素纳入回归分析,以PBC组为参照组,FIB-4(OR=0.218,95%CI:0.069~0.633)、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OR=0.229,95%CI:0.067~0.810)为PBC合并M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以MAFLD组为参照组,ALT(OR=0.157,95%CI:0.025~1.000)、TBil(OR=0.995,95%CI:0.990~0.999)为PBC合并M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PBC合并MAFLD临床表现并不特异,但PBC患者的临床表现更为严重,且肝功能失代偿发生率更高。两种疾病合并不一定会加重PBC的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胆汁胆管炎 代谢相关脂肪肝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20
作者 侯渌茗 陈逸云 +1 位作者 张玮 李莹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5期478-481,共4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多因素主导的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主要病理特征包括血清抗线粒体抗体阳性及肝内小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破坏。目前,PBC西医的一线治疗药物为熊去氧胆酸(UDCA),但存在部分患者对UDCA应答不佳的情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多因素主导的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主要病理特征包括血清抗线粒体抗体阳性及肝内小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破坏。目前,PBC西医的一线治疗药物为熊去氧胆酸(UDCA),但存在部分患者对UDCA应答不佳的情况,对于此类患者,可考虑联合应用二线药物如法尼酯X受体激动剂奥贝胆酸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激动剂贝特类。近年研究发现,一线治疗药物联合中药治疗有助于改善PBC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UDCA的应答率。现代药理学研究也揭示了中药治疗PBC涉及的某些生物学靶点和效应机制。因此,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可能为PBC提供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胆汁胆管炎 联合治疗 中医学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