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吴燕 李蔚范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28-1231,共4页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肿瘤,其形态学及临床表现与晚期卵巢癌十分相似,常常因误诊而延误治疗。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28例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其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肿瘤,其形态学及临床表现与晚期卵巢癌十分相似,常常因误诊而延误治疗。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28例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其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996年1月~2002年2月我院收治的28例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20例,原发性腹膜恶性混合苗勒氏管肿瘤8例;患者年龄33~74岁,中位年龄54岁。28例中术前22例误诊,误诊率为79%;全部病例均行细胞减灭术;术后GAP方案或TP方案化疗。术后生存时间为1~8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结论:应提高对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临床特点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辅助化疗,提高其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化疗方案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超 崔恒 +6 位作者 赵彦 梁旭东 王朝华 李小平 沈丹华 王世军 魏丽惠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5年第5期326-330,共5页
目的比较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采用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对1995年5月~2005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27例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施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予以铂类为主的方案化... 目的比较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采用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对1995年5月~2005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27例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施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予以铂类为主的方案化疗.24例患者采用TP(紫杉醇+顺铂/卡铂)或PAC(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方案化疗,其中2例失访,2例尚未完成化疗;另有2例患者采用以铂类为主的其他方案化疗,1例未化疗.总结有完整化疗及随访资料的20例患者的生存情况.TP方案组13例,PAC方案组7例.20例患者初次化疗缓解率80%(完全缓解60%,部分缓解20%),无进展中位生存时间16个月(11~21个月),总体中位生存时间 42个月(22.3~61.7个月).TP方案组和PAC方案组患者的年龄、绝经状况、腹水细胞学检查、手术后残余灶大小、手术分期(沿用卵巢癌FIGO分期标准)、病理类型、化疗疗程及化疗毒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TP方案组患者无进展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PAC方案组12个月,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P方案组和PAC方案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69个月和28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采取肿瘤细胞减灭术及铂类为主的化疗方案可改善预后,TP联合化疗可能优于PAC方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 肿瘤细胞减灭术 联合化疗 预后 化疗方案 恶性肿瘤患者 PAC方案 FIGO分期标准 统计学差异 腹水细胞学检查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超 崔恒 +6 位作者 赵彦 梁旭东 王朝华 李小平 沈丹华 王世军 魏丽惠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64-468,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1995年5月—2004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治疗的24例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5例(中、高分化9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1995年5月—2004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治疗的24例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5例(中、高分化9例,低分化6例),腹膜混合型上皮性癌6例,腹膜恶性苗勒管混合瘤3例。全部患者均施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其中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残留灶直径<2cm)3例,不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残留灶直径≥2cm)21例。术后给予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其中13例行紫杉醇+顺铂或卡铂(TP)方案化疗,9例行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PAC)方案化疗。初次化疗缓解率为80%,其中完全缓解率为55%,部分缓解率为25%。患者的中位数生存时间为42个月(22~62个月),其中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恶性苗勒管混合瘤、混合型上皮性癌患者的中位数生存时间分别为44、13和19个月,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者分别与前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TP和PAC方案化疗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75、28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的治疗,应尽量首选恰当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基本术式为双侧附件及大网膜切除术,过分强调减瘤的彻底性可能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术后应给予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TP方案可能优于PAC方案。病理类型及化疗方案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 腹膜浆液乳头状腺癌 预后分析 肿瘤细胞减灭术 苗勒管混合瘤 PAC方案 预后相关因素 临床病理资料 恶性肿瘤患者 生存时间 大网膜切除术 联合化疗 回顾分析 2004年 1995年 化疗缓解率 完全缓解率
原文传递
复发性原发腹膜恶性肿瘤临床特点(附22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王琳 李小平 +6 位作者 王世军 赵昀 耿京 李艺 王建六 崔恒 魏丽惠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2年第5期280-283,共4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原发腹膜恶性肿瘤的分型、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手术并规律化疗后复发的22例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复发特点进行初步总结。结果:铂类敏感性复发9例... 目的:探讨复发性原发腹膜恶性肿瘤的分型、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手术并规律化疗后复发的22例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复发特点进行初步总结。结果:铂类敏感性复发9例,铂类耐药性复发13例。铂类敏感性复发选择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铂类耐药性复发选择方案为IAP方案化疗,疗程间隔3周~4周。完全缓解4例(18%),部分缓解1例(5%),有效率为23%,病情稳定10例(45%),病情进展7例(32%)。铂类敏感性复发患者的有效率为44%(4/9),其中6个月~12个月期间复发患者5例,再次治疗后3例病情稳定,2例病情进展,>12月复发患者4例,再次治疗后均完全缓解;铂类耐药性复发患者的有效率为7.7%(1/13)。复发治疗后肿瘤无进展时间中位数为7.5个月(0个月~36个月),总生存时间中位数为34个月(8个月~127个月)。其中铂类敏感性复发患者的肿瘤无进展时间的中位数为15个月(4个月~36个月),铂类耐药性复发患者为2.3个月(0个月~11个月);两组的总生存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52个月(30个月~127个月)和21个月(8个月~44个月)。结论:复发性原发腹膜恶性肿瘤,参照卵巢癌的治疗规范化疗后效果较差,需探讨新化疗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待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 复发 分型 化学治疗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黄鑫 姚晨 +2 位作者 王建伟 马沛 李渊 《癌症进展》 2022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手术方式将90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手术方式将90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肿瘤切除情况和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食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完整切除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19%(P﹤0.05),预后情况良好率为58.3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5.71%(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生存率为68.7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2.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提高完整切除率和预后良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原发腹膜恶性肿瘤 临床疗效 完整切除率 预后情况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31例的诊治体会
6
作者 张大伟 郭颖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6年第5期24-25,共2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方式,以及复发病例治疗方法。结果首发症状多为腹部肿块。B超及CT诊断率为96.7%和100%。肿瘤完全切除率为64.5%,复发...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方式,以及复发病例治疗方法。结果首发症状多为腹部肿块。B超及CT诊断率为96.7%和100%。肿瘤完全切除率为64.5%,复发率45%。结论发现腹部无症状性肿块要考虑本病,B超及CT是首选检查方法,实施完全切除及整块切除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也是复发病例的主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肿瘤 恶性肿瘤 腹部 肿物 原发腹膜恶性肿瘤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7
作者 李晶 南琳 +2 位作者 刘伟 武宜亮 帕日扎提·艾斯卡尔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19-21,共3页
探讨分析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诊断为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94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分析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率、... 探讨分析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诊断为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94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分析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率、手术相关指标以及预后效果。结果 对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进食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较短,对照组明显较长,存在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少(P<0.05),有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完整切除率93.62%和预后良好率59.5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完整切除率74.47%和预后良好率34.04%,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在临床上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病症情况,提高对肿瘤的完整切除率,改善预后效果,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原发腹膜恶性肿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17例诊治体会
8
作者 王哲理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8年第1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原发腹膜恶性肿瘤 诊治 器官发生 术中出血 完整切除 病理证实 手术治疗 无症状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21例临床研究
9
作者 张培新 蒲春林 +7 位作者 李鸣 马合苏提 唐矛 唐泽天 张建军 贾宏亮 靳宏勇 阿不都.热合曼 《新疆医学》 2013年第9期96-97,共2页
腹膜后原发恶性肿瘤,体积较大,常累及周围重要脏器;术中出血多,手术风险大。我院自2005~2011年共进行了21例腹膜后恶性肿瘤手术,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ll~68岁,平均年龄5... 腹膜后原发恶性肿瘤,体积较大,常累及周围重要脏器;术中出血多,手术风险大。我院自2005~2011年共进行了21例腹膜后恶性肿瘤手术,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ll~68岁,平均年龄53岁。病程12d~5年,平均8个月。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腹膜恶性肿瘤 临床研究 原发恶性肿瘤 平均年龄 术中出血 手术风险 肿瘤手术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恶性间皮瘤11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蔚 马莉 +2 位作者 宁宁 靳耀锋 苏文秀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2期199-200,共2页
原发性腹膜恶性间皮瘤是一种原发于腹腔浆膜间皮和间皮下层的罕见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03%[1]。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困难,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2]。
关键词 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 腹膜恶性间皮瘤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特异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栗芳军 花亚伟 +4 位作者 张占东 赵小立 许家亮 马飞 张永磊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2年第1期117-119,共3页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指起源于腹膜后潜在腔隙的肿瘤,主要来源于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组织以及胚胎残留组织,但不包括胰、肾、肾上腺等实质性脏器和大血管的...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指起源于腹膜后潜在腔隙的肿瘤,主要来源于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组织以及胚胎残留组织,但不包括胰、肾、肾上腺等实质性脏器和大血管的肿瘤。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主要包括淋巴瘤以及脂肪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腹膜肿瘤 原发腹膜恶性肿瘤 诊治 疏松结缔组织 脂肪肉瘤 腹膜后间隙 实质脏器 残留组织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
12
作者 江盛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28-31,共4页
研究原发性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20~2021年间68例原发性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病人的外科治疗和组织切片检查,总结其声像图特征和结果,评估声像图特征在原发于腹膜后肿瘤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 68例病人中有2... 研究原发性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20~2021年间68例原发性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病人的外科治疗和组织切片检查,总结其声像图特征和结果,评估声像图特征在原发于腹膜后肿瘤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 68例病人中有24例是恶性的,其中21例是由超声确诊的,占85.7%,漏诊3例。良性病变44例,超声对良性病变的检出率为90.9%,漏诊4例。结果表明,以病理作为金标准, 超声对原发性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和病理检出率差异不显著,提示超声对原发性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检出率较高。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腹膜后良恶性肿瘤 超声诊断价值
下载PDF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误诊一例并文献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俊颖 郜亚娟 +2 位作者 路雪 曹兴茹 赵艳晖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77-378,共2页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extiraovarian peritoneal scrolls papillary carcinoma,EPSP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又称为原发性腹膜癌(primary peritoneal carcinoma,PPC)。其在组织学上与卵巢原发性浆液性乳头状癌难以区分,具有相...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extiraovarian peritoneal scrolls papillary carcinoma,EPSP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又称为原发性腹膜癌(primary peritoneal carcinoma,PPC)。其在组织学上与卵巢原发性浆液性乳头状癌难以区分,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扩散模式、对治疗的反应及存活率。有文献报道,EPSPC女性患者除了诊断年龄较大、肥胖及Ⅲ或Ⅳ期患者淋巴结扩散率增加之外,与上皮性卵巢癌女性具有相似的表观上的生物学特征^([1])。本文系统性分析1例EPSPC,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腹膜恶性肿瘤:低级别浆液乳头状癌 乳头状 腹膜肿瘤 临床特征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41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5
14
作者 但震宇 耿小平 +3 位作者 熊奇如 梁久银 范育林 何新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70-471,共2页
目的 总结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1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点及手术处理。结果 初始临床表现多为腹部肿物 ,辅助检查CT诊断率为 94 7% ,肿瘤完全切除率为 4 8 8% ,完全切... 目的 总结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1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点及手术处理。结果 初始临床表现多为腹部肿物 ,辅助检查CT诊断率为 94 7% ,肿瘤完全切除率为 4 8 8% ,完全切除组术后复发 11例 ,再手术 10例 ,6例完全切除肿瘤。结论 发现腹部无症状性肿物要考虑本病 ,CT是最重要的诊断性辅助检查 ,手术全切除及整块切除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 ,对复发性肿瘤应争取再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腹膜恶性肿瘤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诊治体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玉林 赫英洲 《实用外科杂志》 1985年第2期92-92,共1页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往往因无特殊症状,致使肿瘤生长很大或侵袭附近脏器才被发现。现就我院1958~1984年诊治的16例病人作一总结。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临床表现疼痛10例,发现肿块5例,肠梗阻2例,发热1例,肾盂积水1例,下腔静脉梗阻1例。发现...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往往因无特殊症状,致使肿瘤生长很大或侵袭附近脏器才被发现。现就我院1958~1984年诊治的16例病人作一总结。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临床表现疼痛10例,发现肿块5例,肠梗阻2例,发热1例,肾盂积水1例,下腔静脉梗阻1例。发现症状到治疗的时间2个月以内3例(19%),2~6个月8例(50%),6~12个月5例(31%)。病人入院后按常规进行了胃肠全程钡剂透视,B、A型超声检查、肝脾胰扫描、肾盂排泄造影,部分病例进行了腹膜后充气造影等,少数病例做了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腹膜恶性肿瘤 病人 常规 腹膜肿瘤 消化系肿瘤 淋巴肉瘤 淋巴瘤
原文传递
普通外科
16
《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 2005年第6期485-500,共16页
应用颈前小切口无气腔室内镜下甲状腺手术43例的临床体会;甲状腺结核的临床探讨;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102例体会;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分型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前胸径路内镜甲状腺... 应用颈前小切口无气腔室内镜下甲状腺手术43例的临床体会;甲状腺结核的临床探讨;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102例体会;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分型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前胸径路内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SBEM 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癌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周期蛋白E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乳腺癌nm23蛋白表达与骨转移危险因素分析;亚甲蓝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男性乳腺癌14例报告;经肋间隙取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意义(附51例报告);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外周血hMAM检测意义;数字化乳腺X线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临床应用价值的初步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探讨;乳头溢液中CA153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附58例报告);腹股沟疝Lichtenstein修补术的应用价值;复合平塞补片腹股沟疝修补术115例的临床体会;闭孔疝诊治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73例预后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胰周积液的处理;胃癌患者高血小板血症与预后关系的研究;腹腔冲洗细胞学检查对判断胃癌预后的价值;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44例临床报告;腹腔镜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23例;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针刺导管早期空肠内营养在胃胰手术中的应用;高渗盐水对胃肠道癌术后液体平衡和临床结果的影响;胃癌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应用探讨;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多因素回归分析;间置空肠代胃与Roux-en-Y吻合法消化道重建对病人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 普通外科 Roux-en-Y吻合法 远端胃癌根治术 乳腺浸润导管癌 腹股沟疝修补术 临床应用价值 原发腹膜恶性肿瘤 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