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6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用药规律
1
作者 李夏 姚宇红 +1 位作者 肖雪 李文爽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2期99-104,共6页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中医药治疗ET的组方,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系统(V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处方49首,药物共计177味。频率最高的为川芎...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中医药治疗ET的组方,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系统(V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处方49首,药物共计177味。频率最高的为川芎、当归、赤芍、桃仁、生地、红花、丹参、甘草。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物归经以肝、脾、心为主。基于关联规则得出高频药物核心组合有川芎-赤芍、川芎-红花、当归-桃仁、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等;基于聚类算法得出3组潜在新方核心组合。结论中药治疗ET主要以活血化瘀为主,兼顾清热凉血、扶正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 中药 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用药规律
下载PDF
骨髓形态学对早期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李芳 殷雨梅 +4 位作者 白洁 李芹 吴涛 朴文花 李雯雯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巨核细胞病理特征、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在早期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e-PMF)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68例既往根据2008版世界卫生组织(WHO)骨髓增生性肿瘤(MPN)诊断标准初诊... 目的探讨骨髓巨核细胞病理特征、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在早期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e-PMF)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68例既往根据2008版世界卫生组织(WHO)骨髓增生性肿瘤(MPN)诊断标准初诊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及ET的患者,依据2016年版WHO诊断标准对患者骨髓活检组织切片进行重新评估,并收集其实验室检查、临床特征、诊断分型及基因突变检测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依据更新诊断标准重新分型后,ET患者23例,PMF患者45例,其中pre-PMF 22例(占PMF的49%),明显期原发性骨髓纤维化(overt-PMF)23例(占PMF的51%)。男性35例(51%)、女性33例(49%),年龄≥65岁患者24例(35%),白细胞增多35例(51%),贫血17例(25%),血小板降低10例(15%),脾肿大25例(37%)。pre-PMF组Ⅰ型、Ⅱ型、Ⅲ型、Ⅴ型巨核细胞百分比均高于ET组(P均<0.01),ET组Ⅳ型巨核细胞百分比高于pre-PMF组(P<0.01)。ET、pre-PMF和overt-PMF组的JAK2V617F、CALR、MPL驱动基因突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和pre-PMF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病理改变不同,结合JAK2V617F、CALR、MPL驱动基因突变及纤维增生分级及临床特征对于pre-PMF和ET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 早期原发骨髓纤维化 巨核细胞
下载PDF
JAK2V617F突变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并缺血性卒中10例临床特征分析
3
作者 詹自雄 陈宏 蓝梅平 《当代医学》 2024年第8期157-161,共5页
目的分析JAK2V617F突变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并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1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7例及武平县医院收治的3例JAK2V617F突变性ET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临床表现... 目的分析JAK2V617F突变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并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1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7例及武平县医院收治的3例JAK2V617F突变性ET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骨髓细胞学)、影像学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10例JAK2V617F突变性ET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多发性脑梗死7例,单发性脑梗死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MRI显示3例患者病灶存在出血转化。9例脑梗死患者行血管评估,7例存在大动脉中重度狭窄或者闭塞。1例超急性期就诊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症状好转。二级预防:6例使用抗血小板、联合骨髓增生抑制剂,病情改善;3例起初仅用抗血小板治疗,病情反复,加用羟基脲治疗后2例病情改善。结论JAK2V617F突变性ET常引起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多发性脑梗死且病灶较易出血,在抗血小板的基础上加用骨髓增生抑制剂可能有利于预防病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 JAK2V617F突变 卒中 影像学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JAK2、CALR及三阴性驱动突变的临床特征比较
4
作者 李雨蒙 杨二鹏 +9 位作者 王子卿 王德好 牛继聪 李芋锦 明静 孙明谦 陈卓 刘为易 吕妍 胡晓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突变基因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对2018年10月至2022年3月69例E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突变的驱动基因类型分为JAK2组、CALR组与三阴性组,对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突变基因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对2018年10月至2022年3月69例E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突变的驱动基因类型分为JAK2组、CALR组与三阴性组,对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血栓、脾肿大、血常规、凝血状态进行分析。结果:69例ET患者中,46例伴随JAK2基因突变,14例伴随CALR基因突变,8例为三阴性,1例伴随MPL基因突变。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JAK2组血栓率最高,为26.09%(12/46),三阴性组为12.5%(1/8),CALR组无血栓事件。JAK2组伴随脾肿大发生率最高,为34.78%(16/46),而三阴性组无脾肿大发生。JAK2组的白细胞数为(9.00±4.86)×10^(9)/L,显著高于CALR组的(6.03±2.32)×10^(9)/L(P<0.05)。JAK2组的血红蛋白含量为(148.43±18.79)g/L,显著高于三阴性组的(131.00±15.17)g/L(P<0.05)。JAK2组的红细胞压积为(0.44±0.06)%,亦显著高于三阴性组的(0.39±0.05)%(P<0.05)。JAK2组血小板数为(584.17±175.77)×10^(9)/L,显著低于CALR组的(703.07±225.60)×10^(9)/L(P<0.05)。JAK2组和三阴性组纤维蛋白原含量分别为(2.64±0.69)g/L和(3.05±0.77)g/L,均显著高于CALR组的(2.24±0.47)g/L(P<0.05,P<0.01)。三阴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28.61±1.99)s,较CALR组的(31.45±3.35)s显著降低(P<0.05)。结论:不同驱动基因突变ET患者的血细胞计数与凝血状态存在差异。与CALR组相比,JAK2组血栓率、白细胞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升高,而血小板数显著降低;与三阴性组相比,JAK2组脾大发生率和红细胞压积显著升高;与CALR组相比,三阴性组的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升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 二代基因测序 驱动突变 凝血
下载PDF
应用仲景下瘀血法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探讨
5
作者 刘兴 程威豪 +1 位作者 黄喆 代喜平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3期98-104,共7页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病理机制主要是骨髓中巨核细胞过度增殖,导致血小板计数升高,进而积聚成瘀。对于瘀血导致的疾病,医圣张仲景应用下瘀血法进行治疗,本文对仲景所创下瘀血诸方进行辨析,总结方剂各自的组方用药特点、临床应用指征,联...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病理机制主要是骨髓中巨核细胞过度增殖,导致血小板计数升高,进而积聚成瘀。对于瘀血导致的疾病,医圣张仲景应用下瘀血法进行治疗,本文对仲景所创下瘀血诸方进行辨析,总结方剂各自的组方用药特点、临床应用指征,联系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中,从疾病分期以及不同证候灵活运用下瘀血法,为现代中医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提供些许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原发血小板增多 下瘀血法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治疗现状
6
作者 梁培 杨静 李明霞 《中医研究》 2024年第3期88-92,共5页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以巨核细胞增生为主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常伴有血栓形成或自发性出血,有可能转变为继发性骨髓纤维化或急性白血病。针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从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三方面进行论述。目前西医采用...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以巨核细胞增生为主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常伴有血栓形成或自发性出血,有可能转变为继发性骨髓纤维化或急性白血病。针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从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三方面进行论述。目前西医采用降细胞治疗,包括降细胞一线药物羟基脲及干扰素、二线药物阿那格雷、靶向药物芦可替尼、新型药物博美司他及伊美司他。中医学认为血瘀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病理基础,活血化瘀贯穿始终,根据辨证论治,个体化诊疗,采用相应方剂。随着中西医结合用药的不断深入,安全有效降低血小板计数、缓解症状并预防疾病恶变等多方面已有新的突破。查阅文献,总结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各种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 中西医治疗 研究现状
下载PDF
从血论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医案1则
7
作者 张单单 张济周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9期215-218,共4页
张济周长期从事肿瘤临床、科研工作,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其诊治的1例顽固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初期使用羟基脲治疗效果不佳,加用中药治疗后羟基脲逐渐减量,最后采用纯中医治疗,效果明显,现总结介绍如下。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 从血论治 医案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汤雪莲 何亚玲 申小惠 《光明中医》 2023年第8期1612-1615,共4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西医治疗ITP多运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促血小板生成药物、输注机采血小板及脾切除等,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存在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西医治疗ITP多运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促血小板生成药物、输注机采血小板及脾切除等,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存在不良反应大、易复发、远期疗效差等弊端。既往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ITP具有增效减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势。此文将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治疗等方面论述近年来中药治疗ITP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气虚血瘀证疗效观察
9
作者 毛燕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6期1151-1153,共3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气虚血瘀证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用羟基脲治疗,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肢体乏力、神疲倦怠、头晕闷胀、皮肤紫...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气虚血瘀证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用羟基脲治疗,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肢体乏力、神疲倦怠、头晕闷胀、皮肤紫斑、鼻衄齿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LT、骨髓巨核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流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L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症状持续时间和起效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羟基脲治疗ET气虚血瘀证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 气虚血瘀 补阳还五汤 羟基脲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疗效观察
10
作者 张偈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61-0064,共4页
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 ET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羟基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血府逐瘀汤... 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 ET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羟基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 12 周。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病情持续缓解时间,记录临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50/46),高于对照组的72.00%(5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病情持续缓解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 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羟基脲 原发血小板增多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浅识
11
作者 薛爱珍 任昱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9年第11期88-89,共2页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为多能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临床表现不一,患者主要死于重要脏器的血栓形成和出血。为使血小板计数降至正常范围,西医主要采用羟基脲、干扰素、Anagrelide、阿司匹林等药物及血小板分离术进行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为多能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临床表现不一,患者主要死于重要脏器的血栓形成和出血。为使血小板计数降至正常范围,西医主要采用羟基脲、干扰素、Anagrelide、阿司匹林等药物及血小板分离术进行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存在治疗欠缺及毒副作用较大等不足,然多位中医专家灵活应用中医药治疗血小板增多症,既弥补了西药的不足,并通过辨证论治使患者从临床治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 原发血小板增多 浅识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血小板计数 克隆疾病 多能干细胞 重要脏器 中医专家 血栓形成 临床治疗 临床表现 患者 毒副作用 辨证论治 阿司匹林 羟基脲 干扰素 分离术 药物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丹 白玉盛 《新疆中医药》 2017年第2期82-85,共4页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属于慢性克隆增殖性疾病,目前其西医学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而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为气血不和、内外邪瘀。大量的临床文献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有显著优势,但缺乏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属于慢性克隆增殖性疾病,目前其西医学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而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为气血不和、内外邪瘀。大量的临床文献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有显著优势,但缺乏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数据。撰此文以总结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中医药研究现况,并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探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 中医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13
作者 肖悦 李唐菲 薛乾富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049-1055,共7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50例ET患者,均接受12个月以上Peg-IFN-α治疗,180μg皮下注射,以每2周1次作为起始剂量,后续根据血常规调...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50例ET患者,均接受12个月以上Peg-IFN-α治疗,180μg皮下注射,以每2周1次作为起始剂量,后续根据血常规调整治疗间隔,并分析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Peg-IFN-α治疗ET患者的血液学反应发生较快,3个月后较初诊时血小板明显降低(508.56±120.75 vs.931.44±209.13,P=0.000),12个月时血液学完全缓解率和总缓解率分别为70%、98%;Peg-IFN-α治疗ET患者的JAK2-V617F突变负荷在治疗6个月时较初诊时明显降低(0.2541±0.1228 vs.0.3153±0.1332,P<0.0001),12个月时的分子生物学完全缓解率为12.5%,总缓解率为31.75%。患者的MPN-SAF-TSS积分在Peg-IFN-α治疗6月内下降明显(P<0.001),但12月时积分较治疗6月时变化不大(P>0.05);患者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少见,均为1-2级不良反应,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以流感样症状为主,绝大部分患者为1-2级,偶有≥3级的不良反应,但延长用药间隔或对症处理后患者可耐受,没有患者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结论:Peg-IFN-α治疗ET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疗效 安全
下载PDF
血小板计数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行α-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翁羽蕙 庄世民 刘亮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4期64-66,共3页
目的 研究血小板计数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行α-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治疗中的血栓形成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行α-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治疗的4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目的 研究血小板计数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行α-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治疗中的血栓形成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行α-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治疗的4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栓国际预后积分(IPSET-thrombosis)系统的评估结果进行分组,即低危、中危、高危3组。比较各组血小板计数的差异,并以ROC曲线分析血小板计数预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栓高风险的价值。结果 3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2周时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4周时高危组的血小板计数稍高于低危组与中危组(P <0.05),此时低危组与中危组之间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6、8周时,高危组的血小板计数高于低危组与中危组(P <0.05),此时中危组的血小板计数水平高于低危组(P <0.05)。治疗4、6、8周时分别检测到的血小板计数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栓形成高风险的最佳预测界值分别为645.77×10^(9)/L、638.68×10^(9)/L、622.42×10^(9)/L,约登指数分别为0.607、0.724、0.729。结论 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行α-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治疗过程中,检测血小板计数对其血栓形成高风险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血小板计数在治疗6周时> 638.68×10^(9)/L或者8周时> 622.42×10^(9)/L,应警惕患者血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计数 Α-干扰素 羟基脲 血栓
下载PDF
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左婕 徐瑞荣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14期42-50,共9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估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统计关于单独或联合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估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统计关于单独或联合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将文献用RevMan 5.3软件对疗效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19篇,患者936例。西医联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结果:西医总有效率得到提高(OR=3.97,95%CI[2.66,5.93]);中医证候有效率得到提高(OR=11.92,95%CI[5.04,28.22]);血小板计数降低(MD=219.62,95%CI[209.91,229.32])。单独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结果:中医证候有效率得到提高(OR=3.39,95%CI[1.28,9.00]);不良反应(OR=0.20,95%CI[0.06,0.66])比西医低;但与西医常规治疗对比,在提高西医总有效率(OR=2.31,95%CI[0.92,5.83])、降低血小板计数(MD=5.85,95%CI[-39.99,51.70])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未发现存在发表偏倚。证据质量偏低。结论:单独使用活血化瘀中药不良反应少,可提高证候有效率,但无法达到改善降低血小板计数的主要目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活血化瘀中药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一般,结论仍需后续高质量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 活血化瘀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姜国平论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经验浅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玲 曾彭安 高生 《江西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37-38,42,共3页
姜国平认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由于脾胃气虚引起脾胃运化功能下降,水谷之精运化不足,难于充养肾之精气,肾的生髓化血功能异常,由气及血,气虚血瘀,与脾、胃、肾、气、血密切相关。治疗上其将补益脾胃、活血化瘀贯穿始终,注重顾护... 姜国平认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由于脾胃气虚引起脾胃运化功能下降,水谷之精运化不足,难于充养肾之精气,肾的生髓化血功能异常,由气及血,气虚血瘀,与脾、胃、肾、气、血密切相关。治疗上其将补益脾胃、活血化瘀贯穿始终,注重顾护脾胃之气,且不拘泥于中医,将中医与现代医学检验相结合,根据血小板计数的不同,对ET进行分期论治,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为中医治疗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国平 原发血小板增多 气虚血瘀 临床经验
下载PDF
芦可替尼联合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引起多发性皮肤结核一例
17
作者 郭丹丹 钱佳燕 黄子慧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11期822-825,共4页
本文报道一例脾脏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服用羟基脲及芦可替尼后诱发结核,抗结核治疗后好转,后出现腰腹部、手臂、大腿处多发性结核性皮肤溃疡,经局部处理(脓肿切开引流+清创+VSD负压吸引术/缝合术/局部换药)后痊愈。目前继续... 本文报道一例脾脏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服用羟基脲及芦可替尼后诱发结核,抗结核治疗后好转,后出现腰腹部、手臂、大腿处多发性结核性皮肤溃疡,经局部处理(脓肿切开引流+清创+VSD负压吸引术/缝合术/局部换药)后痊愈。目前继续服用羟基脲及芦可替尼,未发生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 芦可替尼 羟基脲 结核皮肤溃疡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栓事件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仝佳音 杨学文 +1 位作者 赵小强 刘静静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6期871-872,共2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ET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血栓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找出影响ET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相关因素。... 目的分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ET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血栓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找出影响ET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86例ET患者中,28例发生血栓事件,占32.56%。ET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可能受其年龄、既往血栓史、合并高血压、WBC、JAK2V617F突变的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既往血栓史、合并高血压、WBC、JAK2V617F突变是ET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ET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与其年龄、既往血栓史、合并高血压、WBC、JAK2V617F突变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需对上述影响因素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 血栓事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概况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士月 陈志炉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1期11-14,共4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也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血液系统中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中医药在其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笔者通过检索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TP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中医药治疗ITP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经济负担...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也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血液系统中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中医药在其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笔者通过检索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TP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中医药治疗ITP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经济负担更小,为中医药治疗ITP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ITP) 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疗法 文献综述
下载PDF
中医辨病辨证结合危险度分层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6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代喜平 吴远彬 +6 位作者 李达 胡永珍 吴顺杰 康颖 陈艳红 陈琪 梁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9-339,342,共2页
我们依据中医辨病辨证相结合的原则,借鉴国外学者推荐的根据血栓形成危险度分层治疗方案[1],对3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 危险度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