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普拉洛芬滴眼液对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房角分离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予以针对性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共103例为...目的 观察普拉洛芬滴眼液对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房角分离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予以针对性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共103例为此次试验的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予以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52例患者术后予以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结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观察组51例患者术后加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后1个月的结膜充血和眼压、视功能相关生命质量量表(NEI-VFQ-25)评分和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6%(1/51)]低于对照组[15.38%(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7,P=0.039);观察组术后NEI-VFQ-25得分、眼压和结膜充血评分[分别为(44.23±2.04)分、(15.22±1.89) mm Hg(1 mm Hg≈0.133 kPa)、(1.04±0.27)分]优于对照组[分别为(32.26±2.84)分、(18.45±2.00) mm Hg、(1.42±0.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26、8.421、6.389,均P<0.05)。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6.07%,49/51)相较于对照组(84.61%,44/52)更高(χ^(2)=3.859,P<0.05)。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能够降低并发症出现概率,改善日常生活质量以及眼部压力。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emulsification of Cataract,BCI)、人工晶体植入术(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0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诊治的7...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emulsification of Cataract,BCI)、人工晶体植入术(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0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诊治的76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联合BCI及ICL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74%vs 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术后视力更优,前房深度、前房角度更大,眼压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BCI+ICL的疗效可靠,安全性较高。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1例(52眼),其中21例(2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组),20...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1例(52眼),其中21例(2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组),20例(24眼)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常规组)。对2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视力、眼压及抗青光眼药物使用量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患者均眼压≤21 mm Hg(1 mm Hg=0.133 k Pa),平均眼压较术前降低(13.6±1.3)mm Hg,降压幅度达55.4%;常规组患者眼压≤21 mm Hg者18眼,21~30 mm Hg者6眼,平均眼压较术前降低(10.5±1.5)mm Hg,降压幅度达38.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眼术后无需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常规组患眼平均应用抗青光眼药物为(5.0±0.3)m L。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较常规抗青光眼手术更能有效降低眼压,减少术后抗青光眼药物使用量,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观察普拉洛芬滴眼液对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房角分离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予以针对性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共103例为此次试验的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予以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52例患者术后予以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结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观察组51例患者术后加用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后1个月的结膜充血和眼压、视功能相关生命质量量表(NEI-VFQ-25)评分和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6%(1/51)]低于对照组[15.38%(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7,P=0.039);观察组术后NEI-VFQ-25得分、眼压和结膜充血评分[分别为(44.23±2.04)分、(15.22±1.89) mm Hg(1 mm Hg≈0.133 kPa)、(1.04±0.27)分]优于对照组[分别为(32.26±2.84)分、(18.45±2.00) mm Hg、(1.42±0.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26、8.421、6.389,均P<0.05)。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6.07%,49/51)相较于对照组(84.61%,44/52)更高(χ^(2)=3.859,P<0.05)。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能够降低并发症出现概率,改善日常生活质量以及眼部压力。
文摘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1例(52眼),其中21例(2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组),20例(24眼)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常规组)。对2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视力、眼压及抗青光眼药物使用量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患者均眼压≤21 mm Hg(1 mm Hg=0.133 k Pa),平均眼压较术前降低(13.6±1.3)mm Hg,降压幅度达55.4%;常规组患者眼压≤21 mm Hg者18眼,21~30 mm Hg者6眼,平均眼压较术前降低(10.5±1.5)mm Hg,降压幅度达38.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眼术后无需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常规组患眼平均应用抗青光眼药物为(5.0±0.3)m L。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较常规抗青光眼手术更能有效降低眼压,减少术后抗青光眼药物使用量,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文摘目的 对比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100眼分为2组,A组50例50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B组50例50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B组术后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70±0.17和0.69±0.14,均较术前的0.27±0.02和0.26±0.04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组、B组术后12个月的眼压分别为(14.93±2.97)mm Hg(1 k Pa=7.5 mm Hg)和(14.82±3.01)mm Hg,均较术前的(36.62±3.30)mm Hg和(37.18±2.96)mm Hg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但B组有27眼眼压高于21 mm Hg,需加用1-2种降眼压药物才能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A组、B组术后12个月的前房深度分别为(4.56±0.04)mm和(4.60±0.07)mm,均较术前的(1.46±0.25)mm和(1.44±0.27)mm明显加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组、B组术后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术后13眼出现浅前房,1眼前房少许出血,3眼发生恶性青光眼;B组术后未见浅前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均能有效控制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提高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