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探讨 被引量:59
1
作者 唐海 罗先正 +2 位作者 任素梅 赵亮 王宝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5,20,共6页
本文通过中国人上万例髋部、腰椎及前臂骨密度值数据,对WHO推荐的女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及西方国家推荐的男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进行研究,发现WHO及西方国家推荐的男女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并不完全适合于中国人,因而提出国人女性... 本文通过中国人上万例髋部、腰椎及前臂骨密度值数据,对WHO推荐的女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及西方国家推荐的男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进行研究,发现WHO及西方国家推荐的男女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并不完全适合于中国人,因而提出国人女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为峰值骨密度—2.0SD更适合于临床,但男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标准 原发骨质疏松症 WHO 中国人 峰值骨密度 前臂骨密度 髋部 腰椎
下载PDF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139
2
作者 刘忠厚 潘子昂 王石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15,共15页
本文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权威定义的基础上,依据国内外大量的骨密度的测量数据,结合中国的国情,探讨了中国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为了进一步搞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提出了今后工作的设想。
关键词 原发骨质疏松症 诊断标准 分类 分型
下载PDF
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测定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耿力 姚珍薇 +3 位作者 骆建云 韩力力 卢起 乐爱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92-596,605,共6页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不同部位骨密度变化规律,评价不同骨密度检测部位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作用,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美国NORLAND公司的XR-46系列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435例成年女性腰椎骨密度值,其中308例同...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不同部位骨密度变化规律,评价不同骨密度检测部位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作用,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美国NORLAND公司的XR-46系列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435例成年女性腰椎骨密度值,其中308例同时测定非优势(左)股骨近端各部位(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s三角区)骨密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Wards三角区骨量下降最早,骨量累计丢失率最大,是骨密度变化最敏感的部位;腰椎各部位骨密度呈正相关性,股骨近端各部位亦呈正相关性;各部位骨密度与年龄的拟合曲线均以三次回归模型决定系数最高,其中股骨颈和Wards三角区决定系数最高;不同部位骨质疏松症诊断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年龄段的成年女性,应选择测量不同部位骨密度来诊断骨质疏松症。<50岁测量部位应首选股骨近端,≥50岁,腰椎与股骨近端应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女 骨密度 腰椎 股骨近端 原发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建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原则和方法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定焯 程静 安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36-40,共5页
建立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实质内容是建立骨密度正常参考值。1963年先进的高精度、无创伤的骨密度测量方法问世以来,国外经历了30年制订一个诊断标准的艰辛历程,证明其难点是认识“把成人一生的骨量当成一个变量的问题”;在此... 建立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实质内容是建立骨密度正常参考值。1963年先进的高精度、无创伤的骨密度测量方法问世以来,国外经历了30年制订一个诊断标准的艰辛历程,证明其难点是认识“把成人一生的骨量当成一个变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诊断标准应遵守选择对象的同质性、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定界的合理性,建立骨密度诊断标准特殊性及流调峰值骨密度的问卷和方法等一系列要求。Kanis1994年的诊断标准是针对白人妇女的,本文为推动建立适合中国人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而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标准 原发骨质疏松症 峰值骨密度 正常参考值 白人妇女 骨密度测量 骨量 问卷 无创伤 中国人
下载PDF
男女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5
作者 朱柏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41-43,共3页
探讨男女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的老年患者,均为浙江地区居民共300例进行分析,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为男女两组,其中男性103例,女性197例。对... 探讨男女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的老年患者,均为浙江地区居民共300例进行分析,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为男女两组,其中男性103例,女性197例。对比男女腰椎及髋部骨密度T值水平比较。结果:由表1可见,男性腰椎各节段L1-L4、L1-4、股骨颈、Wards区、全髋骨BMD水平高于女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42,-10.84,-10.66,-9.72,-11.05, -6.51,-8.95,-7.58,P均<0.001)。由表3可见, 男性OP检出率髋部高于腰椎,女性OP检出率腰椎高于髋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4,0.082均>0.05)。男女腰椎+髋部联合检查的OP检出率分别为23.3%和69.5%,均高于仅作腰椎或髋部BMD检查的检出率,腰椎+髋部联合检查可提高OP、BMD异常检出率。男女两组腰椎+髋部联合OP及总BMD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5)。由表4可见,103例男性患者中,检查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共24例,骨量减少患者共44例,其中骨质疏松组与骨量减少组中骨密度异常部位均以仅髋部发病的人数最多,两组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101,P=0.35>0.05)。由表5可见,189例女性患者中,检查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共137例,骨量减少患者共52例。骨质疏松组与骨量减少组在各个骨密度异常发生部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6.313,P<0.001)。结论 老年男性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以首选测量髋部骨密度,女性应同时检查腰椎与髋部骨密度。如条件允许,无论男女都应该同时做腰椎及髋部骨密度检查,提高诊断准确率。本次研究样本量仅局限于本院,具有一定的偏倚,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髋部骨密度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旭辉 裴国献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期73-73,共1页
关键词 原发骨质疏松症 诊断 临床应用评价 CT X线诊断
下载PDF
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 被引量:325
7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F03期1-3,共3页
一、诊断原则诊断骨质疏松以骨密度减少为基本依据,在鉴别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同时,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橙,可参考病史、生化和骨折进行综合考虑,
关键词 原发骨质疏松症 诊断标准 试行 继发骨质疏松 骨密度 中国人 诊断原则 病史 断骨 骨折
下载PDF
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 被引量:244
8
作者 刘忠厚 杨定焯 +4 位作者 朱汉民 王洪复 张柳 唐海 赵燕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3,共3页
主件一、诊断原则诊断骨质疏松以骨密度减少为基本依据,在鉴别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同时,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可参考病史、生化和骨折进行综合考虑。二、基本手段1.判断骨密度减少尽可能以骨矿含量和脊椎X线片相结合,本标准目前主要... 主件一、诊断原则诊断骨质疏松以骨密度减少为基本依据,在鉴别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同时,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可参考病史、生化和骨折进行综合考虑。二、基本手段1.判断骨密度减少尽可能以骨矿含量和脊椎X线片相结合,本标准目前主要以DXA(双能X线吸收法)为手段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标准 原发骨质疏松症 试行 继发骨质疏松 骨密度 中国人 病史 断骨 骨折 鉴别
下载PDF
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 被引量:92
9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639-640,共2页
关键词 中国人 原发 骨质疏松 诊断标准
下载PDF
骨代谢指标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阙琦宏 万双林 马彦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5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总1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t-P1NP)、N-端骨钙素(N-MID)、B-胶原特殊序列(B-CTX)、25-羟基维生素D(25-OH-VD)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75例为骨质疏松症组,选择同期无骨质疏松者48...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总1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t-P1NP)、N-端骨钙素(N-MID)、B-胶原特殊序列(B-CTX)、25-羟基维生素D(25-OH-VD)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75例为骨质疏松症组,选择同期无骨质疏松者48例为无骨质疏松组,严格控制各项可能影响采样标本变异的因素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的t-P1NP、N-MID、B-CTX、25-OH-VD水平和组内不同性别各项指标水平。并对骨质疏松组血清t-P1NP、N-MID、B-CTX与25-OH-VD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骨质疏松症组25-OH-VD的水平明显低于无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5),但骨质疏松症组血清中t-P1NP、N-MID、B-CTX水平与无骨质疏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91、0.82、1.13,P均>0.05)。在骨质疏松症组中,男性骨密度明显高于女性,女性血清N-MID水平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39、2.92,P<0.05),女性与男性在t-P1NP、B-CTX、25-OH-VD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19、-0.84、0.07,P均>0.05)。骨质疏松症组的血清t-P1NP、N-MID、B-CTX与25-OH-VD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0.04、-0.16、-0.14,P均>0.05)。结论血清tP1NP、N-MID、B-CTX的检测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有限,25-OH-VD可能与保护骨质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骨质疏松症 总I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 B-胶原特殊序列 N-端骨钙素 25-羟基维生素D
下载PDF
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被引量:10
11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年第4期220-220,227,共2页
关键词 原发骨质疏松症 诊断原则 继发骨质疏松 标准 中国 密度减少
下载PDF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青青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673-681,共9页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征是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危害严重,治疗...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征是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危害严重,治疗难度较大,因此需要挖掘新的有效治疗方法,许多研究致力于探索这种疾病最有效的治疗选择。针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选择有多种,根据疾病特点和作用靶点有所不同。本文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药物种类及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骨质疏松症 药物 治疗
下载PDF
调补脾肾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13
作者 张玉 孙玉凤 +2 位作者 高志红 焦丽静 赵会琪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4年第4期19-22,44,共5页
目的:观察调补脾肾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的临床疗效。方法:POP患者共计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治疗方法为在对照组的基础... 目的:观察调补脾肾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的临床疗效。方法:POP患者共计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治疗方法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调补脾肾中药复方。比较2组患者的骨密度、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钙(Ca)、血磷(P)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ALP水平均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Hb、ALB水平及骨密度均提高,三个指标相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OP用调补脾肾中药复方治疗效果明确,能有效调节ALP、Hb、ALB水平,提高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骨质疏松症 中药疗法 疗效
下载PDF
肌-骨交互视阈下传统功法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思路探讨
14
作者 姚文超 林红 +2 位作者 夏宏武 李梦醒 张雷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37-342,共6页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质量,寻求有效的防治手段具有现实意义。以肌-骨交互作用为切入点,肌骨交互机制作为传统功法防治POP的新靶点,探讨传统功法防治POP的研究思路,太极拳调...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质量,寻求有效的防治手段具有现实意义。以肌-骨交互作用为切入点,肌骨交互机制作为传统功法防治POP的新靶点,探讨传统功法防治POP的研究思路,太极拳调养气息,强壮肌肉筋骨;五禽戏调腑通络,提高腰椎稳定性;易筋经动静结合,降低跌倒风险;八段锦形气意同调,补肾强筋壮骨。传统功法一方面可提高骨密度、增强骨强度,另一方面提高肌肉质量和力量,加强机械作用传导促进骨代谢,双向调控肌肉-骨骼并形成闭合式循环回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骨质疏松症 肌-骨交互 太极拳 五禽戏 八段锦 易筋经
下载PDF
针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现状分析
15
作者 董永丽 金子开 +2 位作者 齐保玉 孙传睿 魏戌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5期546-550,共5页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诊疗现状。方法 电子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医学资源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针刺治疗POP的文献,分析总结针刺治疗POP的干预措...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诊疗现状。方法 电子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医学资源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针刺治疗POP的文献,分析总结针刺治疗POP的干预措施类型、辨病类型、辨证类型、选穴特点、治疗频率、疗程、疗效及安全性等相关信息。结果纳入符合标准文献42篇,体针是最常用的针刺治疗方法,其次是电针。常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最常见的三类辨病为骨痿、骨痹和骨枯,肾虚型、脾虚型和肝肾亏虚型为最常见的证型。针刺穴位出现频率最高的前10个穴位为肾俞、足三里、关元、脾俞、三阴交、命门、悬钟、气海、夹脊穴、太溪。在操作过程中,直刺和斜刺是最常用的进针手法,进针深度在0.5~1.5寸,补泻手法中提插捻转补法最为常用,在进针得气后常留针30 min,针刺频率多为1次/d,总疗程多为3个月。针刺治疗可提高POP患者的骨密度,缓解患者骨痛症状,改善骨代谢相关血液学指标。针刺治疗POP的有效率为52.08%~95%。结论 针刺治疗POP多采用病症结合的方案,常取腰背部腧穴配合远端穴,近期疗效较好,能缓解POP患者的骨痛症状、改善骨代谢相关的血液学指标,安全性高,但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原发骨质疏松症 文献分析 诊疗特点
下载PDF
中医体质类型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潘廷明 官建伟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主体,纳入骨质疏松症组,另将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6...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主体,纳入骨质疏松症组,另将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60例骨密度正常者纳入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中医体质类型,并通过Logtisic回归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症组气郁质、气虚质及血瘀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tisic回归分析显示,气郁质、气虚质及血瘀质是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体质。结论: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以血瘀质、气郁质为主,二者存在密切关联,因此要重视患者体质分析,尽早辨识,尽早干预偏颇体质,以更好地预防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类型 原发骨质疏松症 相关
下载PDF
针药并用对肾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17
作者 周晓莉 王金枝 +4 位作者 李新华 乔平平 潘静 郭海龙 陈玉珍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0期23-27,共5页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对肾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3例肾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与针药组,每组21例,3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中药组加服骨疏康胶囊,针刺组加用“...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对肾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3例肾虚血瘀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与针药组,每组21例,3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中药组加服骨疏康胶囊,针刺组加用“双固一通”针法治疗,针药组采用骨疏康胶囊联合“双固一通”针法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骨密度(BMD)、骨保护素(OPG)/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清钙值及磷值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各脱落1例。3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针药组治疗前后NRS评分差值高于中药组、针刺组(P<0.05)。3组患者治疗后腰椎BMD较治疗前升高(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钙、磷值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钙、磷值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针药组治疗后OPG水平高于治疗前,RANKL水平低于治疗前,OPG/RANKL值高于治疗前(P<0.05),针药组治疗后OPG水平较中药组升高(P<0.05)。针药组治疗后血清25-OH-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中药组、针刺组治疗前后OPG、RANKL、25-OH-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评价未见明显异常。中药组、针药组各有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便秘,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提高血清25-OH-D水平,提高OPG,降低RANKL,升高OPG/RANKL和腰椎B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骨质疏松症 骨枯 骨痿 “双固一通”针法 骨疏康胶囊 肾虚血痧型
下载PDF
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接受双膦酸盐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18
作者 李大刚 陈世忠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7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双膦酸盐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2月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应用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应用双膦酸盐(阿伦... 目的:探讨双膦酸盐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2月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应用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应用双膦酸盐(阿伦膦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7 d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理、躯体、认知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双膦酸盐(阿伦膦酸钠)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原发骨质疏松症 双膦酸盐 不良反应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雌激素治疗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果观察
19
作者 王茜 蔡纪平 田晓晨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76-0079,共4页
分析雌激素治疗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4年1月这一时间段内于本院诊治的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用药不同分组,接受常规用药(骨化三醇+钙尔奇D)治疗的30例患者设置为参照组,常规用药同时... 分析雌激素治疗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4年1月这一时间段内于本院诊治的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用药不同分组,接受常规用药(骨化三醇+钙尔奇D)治疗的30例患者设置为参照组,常规用药同时接受雌激素治疗的30例患者设置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骨代谢、炎症因子、骨密度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67%高于参照组,且治疗后骨代谢指标(β-CTX、BGP、OPG、BALP)、炎症因子指标(hs-CRP、TNF-α、IL-6、IL-8)、骨密度指标(股骨颈骨密度、腰椎L1~4骨密度)结果优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但组间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高于参照组6.67%,P<0.05。结论 雌激素用于治疗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提高疗效、患者生活质量,并进一步改善机体骨代谢、炎症因子、骨密度,效果更佳,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需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妇女原发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代谢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补肾健脾活血方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芦佳劲 齐保玉 +3 位作者 金子开 孙传睿 董永丽 魏戌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56-560,F0003,F0004,共7页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是一种以骨代谢改变、骨量降低、骨折风险增加为主要表现的常见慢性骨骼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亟须更为简便廉验的综合干预方案防治POP。中医药治疗POP具有独特优势,其中补肾填精、...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是一种以骨代谢改变、骨量降低、骨折风险增加为主要表现的常见慢性骨骼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亟须更为简便廉验的综合干预方案防治POP。中医药治疗POP具有独特优势,其中补肾填精、益气健脾、活血祛瘀类中药的配伍是POP中医临证常用思路。本文基于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总结归纳补肾健脾活血类方药治疗POP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证据。提示补肾健脾活血类方药在提高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缓解疼痛、改善骨代谢标志物如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血清钙、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等方面收效显著。补肾健脾活血方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受体激活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F-κB ligand,RANKL)、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与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ic protein,BMP)-Smad等信号通路影响骨稳态进而治疗POP。补肾健脾活血类方药防治POP的临床疗效已经被证实,未来需要深化补肾健脾活血类方药“有效成分-单药-复方-作用机制-疾病靶点”的有机串联,深入挖掘其防治POP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健脾活血法 原发骨质疏松症 中药 方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