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6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病证结合及组合分类器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崔伟锋 马笑凡 +3 位作者 潘玉颖 王世冉 李星锐 郭泉滢 《中医研究》 2024年第12期1-6,共6页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高,易引发心血管疾病。从目前国内外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出发,进而阐述模型的研究方法,指出中医证候因素参与模型构建。选择具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将西医生化指标...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高,易引发心血管疾病。从目前国内外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出发,进而阐述模型的研究方法,指出中医证候因素参与模型构建。选择具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将西医生化指标与中医证候因素结合,构建基于组合分类器的病证结合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为该病早期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血管疾病 疾病风险 风险预测模型 病证结合 中医证候因素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参数评估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高子瑞 郭浩 杨兴益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8期1512-1514,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参数评估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合并ASCVD的实际情况,分为ASCVD组(n=27)和单纯高血压组...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参数评估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合并ASCVD的实际情况,分为ASCVD组(n=27)和单纯高血压组(n=35),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颈动脉超声检测并记录双侧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最大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结果:ASCVD组患者左、右侧颈总动脉以及左、右侧颈内动脉IMT值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ASCVD组患者PSV、EDV均明显低于单纯高血压组,PI和RI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结论:颈动脉IMT值、PSV、EDV、RI、PI等颈动脉参数对评估高血压患者发生ASCVD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多指标评估门诊就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邓利群 王茜 +2 位作者 张冬花 左惠娟 林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2期4080-4085,共6页
背景血脂异常、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不健康饮食及身体活动不足等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并用于进行10年风险评估。而上述4项行为因素以及3项生理和生化指标维持理想状态可明显降低人群ASCV... 背景血脂异常、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不健康饮食及身体活动不足等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并用于进行10年风险评估。而上述4项行为因素以及3项生理和生化指标维持理想状态可明显降低人群ASCVD的发生。目的分析门诊就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SCVD的危险因素水平、危险分层以及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综合反应ASCVD发病风险。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3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45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询问和现场测量、血液生化检查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采用武阳丰教授建立的国人10年ASCVD风险评估预测模型(以下简称预测方法)及《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提供的方法(以下简称指南方法)对ASCVD发病风险进行评估及危险分层,理想的心血管健康定义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建议(包括7项理想的健康因素和行为)。计算Kappa值,评估两种方法对ASCVD危险分层结果的一致性。结果≥5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两种工具判断的ASCVD不同危险人群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08,P=0.005),预测模型方法判断ASCVD为高危的比例高于指南方法初评的结果(χ^(2)=4.219,P=0.04)。<5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两种工具判断的ASCVD不同危险人群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350,P<0.001);预测模型方法评估以低危为主(76.3%),高危的比例仅为6.6%,指南方法初评高危比例达到29.5%。对中危患者进行余生风险评估,66例患者(13.0%)调整为高危,最终高危患者比例达到34.5%。预测模型方法判断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的患者,指南方法同样评估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的比例分别为51.9%、44.5%和56.0%,一致率为50.8%,经内部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261(u=17.010,P<0.001)。仅2.4%患者具有5项健康行为和因素,70.4%具有2~3项健康行为和因素。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吸烟/戒烟比例、理想体质指数(BMI)比例、空腹血糖(FPG)<5.6 mmol/L、血压<120/80 mm Hg比例高于男性,总胆固醇(TC)<5.2 mmol/L比例低于男性;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理想身体活动比例、心血管健康指标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1项、≥2项、≥3项、≥4项心血管健康指标的比例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80,P<0.001;χ^(2)=34.946,P<0.001;χ^(2)=107.419,P<0.001;χ^(2)=37.488,P<0.001)。结论两种评估方法的内部一致性较差;对于<55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指南判定高危的比例也超过1/3,和≥55岁高危比例相近,有高估此人群ASCVD危险的可能;5项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约70%患者具有2~3项健康行为和因素。加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干预危险因素的控制,改善心血管健康可能是降低ASCVD危险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原发高血压 危险分层 理想心血管健康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血清脂质运载蛋白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波 王建发 +3 位作者 刘景委 解娜 胡春阳 赵璐璐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68-2871,共4页
目的 分析血清脂质运载蛋白(Lipocalin)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 分析15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心血管疾病分为发生组(n=75)和对照组(n=83),比较两组各项资料,对有统计学... 目的 分析血清脂质运载蛋白(Lipocalin)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 分析15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心血管疾病分为发生组(n=75)和对照组(n=83),比较两组各项资料,对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分析Lipocalin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发生组高血压病程长于对照组,体重指数(BMI)高于对照组,合并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史占比高于对照组,脂蛋白(Apo)A、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肌酐(Cr)、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ipocalin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有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24 kg/m^(2)、高血压病程≥3年、Cr≥90μmol/L、Hcy≥13μmol/L、LDL-C≥4 mmol/L、Lipocalin≥80 ng/ml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ipocalin与BMI、高血压病程、Cr、Hcy、LDL-C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Lipocalin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且与诸多危险因素呈现正相关,可作为临床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脂质运载蛋白
下载PDF
无创中心动脉脉压与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吴寸草 陈琦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4-158,共5页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在高血压患者中应尽早进行诊断和干预。研究发现中心动脉压(CAP)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高于周围动脉压。但目前对于高血压合并ASCVD患者无创CAP的研究鲜有报道...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在高血压患者中应尽早进行诊断和干预。研究发现中心动脉压(CAP)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高于周围动脉压。但目前对于高血压合并ASCVD患者无创CAP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ASCVD患者及不合并ASCVD患者间无创中心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与外周肱动脉压的差异。方法连续选取2019年8-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39例,根据是否存在ASCVD分为ASCVD组(61例)和非ASCVD组(178例)。比较ASCVD组和非ASCVD组肱动脉及无创中心动脉SBP、DBP、PP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合并ASCVD的影响因素。结果ASCVD组较非ASCVD组年龄高、心率慢、吸烟患者比例低,ASCVD组肱动脉DBP、无创中心动脉DBP均低于非ASCVD组,无创中心动脉PP高于非ASCVD组(P<0.05)。总人群、ASCVD组、非ASCVD组无创中心动脉SBP、PP分别低于肱动脉SBP、PP,无创中心动脉DBP高于肱动脉DBP(P<0.05)。年龄与高血压合并ASCVD相关〔OR(95%CI)=1.073(1.040,1.108),P<0.05〕。将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亚组(年龄≥65岁,n=99)和非老年亚组(年龄<65岁,n=140),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老年亚组中ASCVD组肱动脉SBP低于非ASCVD组,非老年亚组中ASCVD组年龄大于非ASCVD组、心率慢于非ASCVD组、无创中心动脉PP高于非ASCVD组(P<0.05)。结论与肱动脉PP相比,无创中心动脉PP与高血压患者合并ASCVD相关;按照年龄分层后,在非老年患者中,无创中心动脉脉压升高与合并ASCVD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无创中心动脉压 中心动脉脉压
下载PDF
hs-cTn、NT-proBNP、CRP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黄满香 许家伟 吴清华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5期102-104,共3页
原发性高血压(简称高血压)是一种老年人最常见的患病率高、并发症多的慢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对高血压患者未来可能出现某种并发症进行风险分层,心肌标志物超敏肌钙蛋白(hs-cTn)、N型末端原脑钠肽(NT-proBNP)、C反应蛋白(CRP)在... 原发性高血压(简称高血压)是一种老年人最常见的患病率高、并发症多的慢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对高血压患者未来可能出现某种并发症进行风险分层,心肌标志物超敏肌钙蛋白(hs-cTn)、N型末端原脑钠肽(NT-proBNP)、C反应蛋白(CRP)在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早期就已经出现了异常,所以这些心肌标志物可能有助于更好地鉴别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高血压患者风险分层具有独特的预测价值。本文对近年来hs-cTn、NT-proBNP、CRP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价值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超敏肌钙蛋白 N型末端原脑钠肽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血清补体1q、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联素水平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汤祥瑞 程德均 +2 位作者 王科程 郭宏毅 张勇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4期602-605,609,共5页
目的 通过分析血清补体1q(C1q)、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脂联素(APN)的水平,探讨这些指标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血管疾... 目的 通过分析血清补体1q(C1q)、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脂联素(APN)的水平,探讨这些指标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血管疾病患者154名作为高血压并心血管疾病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51例为单纯高血压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52例为对照组,观察三组及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血管疾病患者高风险与低风险组血清Hcy、APN、C1q水平,分析影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因素。结果 APN、C1q水平:高血压并心血管疾病组<单纯高血压组<对照组μg/mL,Hcy水平:高血压并心血管疾病组>单纯高血压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风险组的血清APN、C1q水平分别为(12.34±2.87)mg/L、(164.47±8.65)μg/mL,低于低风险组的(25.69±1.25)mg/L、(171.39±9.26)μg/mL,Hcy水平为(24.78±4.74)mg/L,高于低风险组的(17.54±2.8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集所有研究者基线资料、生化指标,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体重指数、病理分级、危险度的分层、Hcy、APN、C1q为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Hcy、APN、C1q水平在评估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有望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血管疾病中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补体1q 同型半胱氨酸 脂联素 原发高血压并发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饮食结构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被引量:30
8
作者 刘力松 华琦 庞蓓蕾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研究背景饮食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善始终是临床预防和干预的基础。目的通过对北京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饮食结构的调查研究,探讨不同膳食结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应用膳食调查问卷形式连续收集了424例北京地... 研究背景饮食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善始终是临床预防和干预的基础。目的通过对北京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饮食结构的调查研究,探讨不同膳食结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应用膳食调查问卷形式连续收集了424例北京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饮食结构,测量患者的身高、体质量、腰围,并清晨空腹取静脉血检测各项生化指标。根据调查结果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素食为主组(素食组,n=95)、肉食为主组(肉食组,n=133)和荤素平衡组(平衡组,n=196),分别比较组间临床和生化指标。以膳食结构和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为自变量做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1)肉食组患者发生肥胖的比例(46.6%)明显高于素食组(21.7%)和平衡组(30.0%),P 均<0.01;肉食组超重加肥胖患者所占的总比例(90.5%)也显著高于素食组(61.4%)和平衡组(72.9%),P 均<0.01。2)与素食组比较,肉食组和平衡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血清肌酐和尿酸水平均呈显著增高(P<0.01和 P<0.05);而平衡组患者的 BMI、腰围、血清肌酐和尿酸水平均显著低于肉食组(P<0.01)。3)与素食组和平衡组比较,肉食组患者的肱动脉脉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三酰甘油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这些指标在素食组和平衡组之间未见显著差异。4)肉食组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74.3%)明显高于素食组(53.7%,P<0.01)和平衡组(62.4%,P<0.05),而素食组和平衡组患者之间 MS 的患病率未呈现显著差异。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膳食结构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HDL-C(OR=2.118,P=0.008)和腰围(OR=5.376,P=0.017)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1)不同膳食结构与北京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显著相关;2)富于蔬菜、水果和碳水化合物的膳食可能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HDL-C 和腰围的水平,降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模式 原发高血压 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31
9
作者 李建敏 李晨 寿松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62-64,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参数与其心血管危险分层的相关性,探讨ABPM在EH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 277例EH患者,根据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分为低危组121例、中危组225例、高危组141... 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参数与其心血管危险分层的相关性,探讨ABPM在EH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 277例EH患者,根据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分为低危组121例、中危组225例、高危组141例及很高危组790例,比较各组间的ABPM参数,采用Pearson等统计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最佳截断点、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等。结果四组间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昼夜节律类型、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血压晨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压晨峰值、nSBP、24 h SBP、nSSD与心血管危险分层呈正相关(r分别为0.512、0.414、0.273、0.202,P均<0.05);昼夜节律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分层呈负相关(r=-0.471,P<0.05)。将低、中危组合为一组,高、很高危组合为一组,计算出的血压晨峰值、nSBP、24 h SBP、nSS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785、0.694、0.645,最佳截断点分别为34.5、131.5、129.5、8.6 mm Hg,其灵敏度分别为0.774、0.742、0.828、0.785,特异度分别为0.788、0.727、0.455、0.51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924、0.900、0.827、0.86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553、0.545、0.548、0.500;ROC曲线下面积除血压晨峰值与nSBP、24 h SBP与nSSD外,其他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EH患者ABPM参数与其心血管危险分层有关,血压晨峰值、nSBP、24h SBP、nSSD有助于心血管危险分层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心血管危险分层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动脉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梅艳 倪淑明 李治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动脉弹性的影响,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500例该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颈-桡动脉(C-RPWV)及颈-股动脉(C-FPWV)评价动脉硬化。详细记录患者信息及影响心血...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动脉弹性的影响,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500例该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颈-桡动脉(C-RPWV)及颈-股动脉(C-FPWV)评价动脉硬化。详细记录患者信息及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其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5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出现动脉硬化298例,占59.6%。动脉硬化组病程、体重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氨基肽酶N(APN)、C-RPWV、C-FPWV水平明显高于非动脉硬化组,且糖尿病史、吸烟史例数亦多于非动脉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BMI、LDL-C、TG、TC、CR P水平升高及既往糖尿病史、吸烟史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RPWV与BMI、糖尿病史、吸烟史、LDL-C、CRP呈正相关(P<0.05);C-FPWV与吸烟史、LDL-C、TG、TC呈正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CR PWV、C-FPWV增加与BMI、LDL-C、TG、TC、CR P水平升高及糖尿病史、吸烟史存在相关性,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影响因素 原发高血压 动脉弹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酸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徐邦杰 符德玉 +5 位作者 王世红 张雪梅 何淑寅 周端 钱岳晟 金露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尿酸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观察338例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患者血清尿酸(SerumUric Acid SUA)水平,同步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采集相关病史(包括心血管危险因素及... 目的:探讨尿酸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观察338例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患者血清尿酸(SerumUric Acid SUA)水平,同步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采集相关病史(包括心血管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结合四诊情况进行中医辨证,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尿酸水平与性别、年龄、高盐饮食、吸烟相关,与BMI、TG正相关、与HDL负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方面,EH患者中男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风险高于女性(OR=5.614,P<0.01)。靶器官损伤方面,合并心脏病史的高尿酸血症发生风险增至1.95倍(OR=1.95,P<0.05)。高尿酸血症与左室肥厚、颈动脉斑块形成或IMT增厚、脑血管意外、糖尿病等未见显著相关;EH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发现:肝火亢盛(318.26±19.25)<阴虚阳亢(325.80±13.28)<痰湿壅盛(354.17±19.61)<阴阳两虚(382.76±53.80),肝火亢盛、阴虚阳亢与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H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性别、年龄、高盐饮食、吸烟、BMI、TG、HDL相关;EH患者高尿酸血症与心脏疾病史相关;血清尿酸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原发高血压 心血管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伤 中医证型
下载PDF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病人维生素D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12
作者 邵伟华 苑晓烨 +1 位作者 吕彩霞 王娜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895-89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病人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及与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90例,按照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分为中危组25例,高危组27组,很高危组3...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病人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及与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90例,按照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分为中危组25例,高危组27组,很高危组38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 3[25(OH)D 3]水平及动态血压,以变异系数(CV)表示BPV,观察25(OH)D 3水平与老年高血压心血管危险分层及BPV的相关性。结果老年高血压病人中危组、高危组、很高危组的血清25(OH)D 3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 P均<0.05),且很高危组、高危组、中危组的血清25(OH)D 3水平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中危组、高危组、很高危组的24 h收缩压(24hSBP)、24hSBP变异系数(24hSBP-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hDBP-CV)、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CV)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中危组、高危组、很高危组上述指标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血清25(OH)D 3与24hSBP、24hSBP-CV、24hDBP-CV均呈负相关( r =-0.312,-0.381,-0.421, P<0.05)。 结论维生素D水平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及其心血管危险分层相关,且与BPV呈负相关,维生素D可作为老年高血压病情的一个较可靠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高血压 老年人 心血管危险分层 维生素D 血压变异
下载PDF
缬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重构的作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怡 方宁远 +1 位作者 陆惠华 孟超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545-548,共4页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重构的作用。方法  3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缬沙坦 80mg ,qd ,疗程 2 4周。用药前后均作心脏超声和颈动脉超声检查。 结果  (1)经缬沙坦治疗后左室肥...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重构的作用。方法  3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缬沙坦 80mg ,qd ,疗程 2 4周。用药前后均作心脏超声和颈动脉超声检查。 结果  (1)经缬沙坦治疗后左室肥厚患者的LVMI明显降低 (P <0 0 5 ) ,并降至正常范围 ;向心性重构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正常构型者IVS、PWT、LVM和LVMI均无改变 (P均 >0 0 1)。 (2 )缬沙坦能降低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内膜 -中层厚度(P <0 0 5 ) ,但动脉相对壁厚度和阻力指数的减少不显著。结论 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血管重构的改善有一定的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原发高血压 心血管重构 EH 老年人 左室肥厚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重构的机制及氯沙坦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何兆初 苏诚坚 +2 位作者 孙明 黄帼英 潘洁贞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0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细胞内钙超负荷与高血压心血管重构的关系及氯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 入选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 (EH)伴左室肥厚病人 30例、正常血压 (NT)对照组 30例 ,EH组给予Losartan 5 0~ 10 0mg/d治疗 40周 ,治疗前后...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细胞内钙超负荷与高血压心血管重构的关系及氯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 入选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 (EH)伴左室肥厚病人 30例、正常血压 (NT)对照组 30例 ,EH组给予Losartan 5 0~ 10 0mg/d治疗 40周 ,治疗前后检测左室重量指数 (LVMI)、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 (IMT)、血管内皮依赖舒张功能、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 (ET)、淋巴细胞胞浆内游离钙 ([Ca2 + ]i)等项目。结果 治疗前EH组病人IMT、血浆ET、[Ca2 + ]i均显著性增加 ,而血流介导血管舒张 (FMD)、血清NO则显著减少 ;治疗后LVMI、IMT、血浆ET、[Ca2 + ]i均显著性减少 ,而FMD、血清NO则显著性增加。结论 除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外 ,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与细胞内钙超负荷可能是影响高血压心血管重构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高血压 心血管重构 机制 选择AT1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补体C1q水平及其对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楠 吴嘉 +2 位作者 李卓玲 闫静 汪俊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87-289,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补体1q(C1q)的水平,探讨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发生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75例健康人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血压患者按照CVD发生风险进行分组。采用免疫透射比...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补体1q(C1q)的水平,探讨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发生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75例健康人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血压患者按照CVD发生风险进行分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1q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1q对高血压患者CVD发生风险的预测和区分能力。结果与对照者[(172.97±21.42)μg/mL]相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7.73±26.88)μg/mL]血清C1q水平显著升高(t=3.94,P<0.001)。高血压患者中,高CVD风险患者C1q水平[(196.92±24.09)μg/mL]显著高于低CVD风险患者[(166.78±20.60)μg/mL](t=6.1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清C1q水平与高血压患者发生CVD的高风险(OR=1.064,95%CI=1.007~1.123,P=0.026)和低风险(OR=0.950, 95%CI=0.888~1.017,P=0.139)均密切相关;且对高、低风险的区分也有统计学意义(OR=1.039, 95%CI=1.048~1.237,P=0.002)。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C1q水平升高,其可望作为评估高血压患者CVD发生风险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高血压 补体1q 心血管疾病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活性肽、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1
16
作者 石雪丽 赵光宇 刘敬敏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4期438-442,共5页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依从性及对心血管活性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于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就诊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30例...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依从性及对心血管活性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于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就诊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5例。对照组口服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口服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连续治疗6个月。记录临床疗效、服药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心血管活性肽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07)。两组患者降压总有效率、冠心病总有效率、血浆心血管活性肽Apelin、Salusins-α、ghrelin、Salusins-β水平以及血管内皮功能[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扩张功能(F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非劣效性检验,观察组非劣效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3%(11/113)vs.6.25%(7/11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服药依从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心血管 血管内皮功能 服药依从
下载PDF
血清补体1q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庞明洋 李婷 +1 位作者 丁翔 王志权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5期418-42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1q(C1q)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CV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我院接诊的169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发CVD患者(CVD组)和146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并招募100例健康志愿...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1q(C1q)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CV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我院接诊的169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发CVD患者(CVD组)和146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并招募100例健康志愿为对照组.受试者均接受血清C1q水平检测,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C1q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CVD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1q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CVD的预测价值.结果CVD组血清C1q水平低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P<0.05),相关性分析CVD组血清C1q水平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均呈负相关(r=-0.249^-0.425,P<0.05),与脂联素(ANP)呈正相关(r=0.37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3级、合并糖尿病、Hcy≥18.24μmol/L、C1q≤93.21μg/ml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CVD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1q水平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CV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0.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并发CVD患者血清C1q水平明显降低,C1q有望作为原发性高血压并发CVD风险评估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补体1q 原发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结构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怡 邬亦贤 +3 位作者 陆惠华 方宁远 郑迪辉 李萍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 R)基因A/C1166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EH)心脏、颈总动脉结构功能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检测 87例老年EH和 5 5例正常老年人的AT1 R基因A/C1...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 R)基因A/C1166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EH)心脏、颈总动脉结构功能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检测 87例老年EH和 5 5例正常老年人的AT1 R基因A/C1166多态性 ,并以二维多普勒彩超检测老年EH患者左室重量 (LVM)、左室重量指数 (LV MI)及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 (IMT)等结构和功能指标。结果  (1)老年EH的C116 6等位基因频率为 0 115 ,明显高于正常人 (0 0 36 ) (P <0 0 5 ) ;(2 )未发现高血压LVM、LVMI等心脏结构功能指标在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别 ;(3)未发现老年EH颈总动脉结构功能在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研究提示 ,AT1 R基因的A/C1166多态性与老年EH相关 ,C116 6等位基因频率在EH患者明显升高 ,但未发现AT1 R基因的A/C116 6多态性与老年EH心脏、颈动脉结构功能改变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基因多态 老年人 EH 心血管结构功能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与H型高血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玉 马亮亮 张海垠 《中国医药》 2018年第11期1620-1623,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与H型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于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就诊的260例ASCVD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观察组(血管狭窄率≥50%,192例)和对照组(血管...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与H型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于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就诊的260例ASCVD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观察组(血管狭窄率≥50%,192例)和对照组(血管狭窄率<50%,68例)。统计2组患者基线资料、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动态血压等检测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SCVD与H型高血压及患者血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年龄、H型高血压比例[93. 2%(179/192)比45.6%(31/68)]、非杓型或反杓型血压比例[65.6%(126/192)比17.6%(12/68)]、吸烟史比例、糖尿病史比例、三酰甘油水平、血Hcy水平[(24±12)μmol/L比(16±8)μmol/L大于/高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比值比=1. 86,95%置信区间:1. 37~2.19,P=0.019 1)、H型高血压(比值比=6.18,95%置信区间:3.45~10. 87,P <0. 000 1)、非杓型或反杓型血压(比值比=5. 68,95%置信区间:4.15~11.08,P=0.001 4)、吸烟史(比值比=4.33,95%置信区间:2.08~9.02,P=0.012 5)、糖尿病史(比值比=2. 10,95%置信区间:1.49~3.04,P=0.021 8)、总胆固醇水平(比值比=3.15,95%置信区间:1. 88-6.04,P=0.009 7)均为ASCVD发生的危险因素;ASCVD发生风险与血Hcy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3.041,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ASCVD。H型高血压患者出现非杓型或反杓型血压比例增大,血Hcy水平升高,均为促进ASCVD发生的重要因素,且血Hcy水平越高,发病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H型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绮 余振球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659-1662,共4页
目的:调查原发性高血压(EH)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为探讨心血管危险的预防措施提供借鉴。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2例EH伴OSAHS患者,按照是否发生心血管危险进行对比研究,采用问卷形式收集所有患者临床... 目的:调查原发性高血压(EH)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为探讨心血管危险的预防措施提供借鉴。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2例EH伴OSAHS患者,按照是否发生心血管危险进行对比研究,采用问卷形式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导致心血管危险的单因素是否有显著意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根据OR值判断更具有独立作用的高危因素。结果:10个调查因素中8个单因素进入多因素分析,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统计显示,BMI(β=1.224,OR=1.922)、血压分级(β=1.119,OR=2.138)、OSAHS分度(β=1.415,OR=2.784)、高血脂(β=1.388,OR=1.763)、家族遗传病史(β=1.375,OR=1.863)是具有独立作用的高危因素。结论:EH伴OSAHS患者发生心血管危险的因素主要与血压分级、高血脂及家族遗传病史等相关,通过控制以上指标能显著降低心血管危险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高血压 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心血管危险因素 LOGISTIC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