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2篇文章
< 1 2 1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淋巴结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李百周 徐天蓉 +1 位作者 张智弘 郑肇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于淋巴结的套细胞淋巴瘤 (MCL)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收集 6例淋巴结MCL ,免疫组化ABC法确定肿瘤细胞特性 ,使用的抗体有CD45、CD2 0、CD79、CD45RO、CD30、CD6 8、TdT、CD43、CD5、cyclinD1、c myc、IgD、Ig... 目的 :探讨原发于淋巴结的套细胞淋巴瘤 (MCL)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收集 6例淋巴结MCL ,免疫组化ABC法确定肿瘤细胞特性 ,使用的抗体有CD45、CD2 0、CD79、CD45RO、CD30、CD6 8、TdT、CD43、CD5、cyclinD1、c myc、IgD、IgM等。结果 :光镜下可将MCL分为 4种亚型 :套区型 1例 ,结节型 1例 ,弥漫型 2例 ,母细胞化型 2例。肿瘤细胞表达全B细胞标记 ,IgD + ,CD43+ ,cyclinD1(5 /6 ) + ,CD5 (4 /6 ) +。结论 :MCL是一种具有特殊免疫表型的B细胞淋巴瘤 ,不同的组织学构型其预后可能不同 ,临床应与其它类型B细胞淋巴瘤鉴别 ,如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MZL) ,滤泡性淋巴瘤 (F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表型分型 鉴别诊断 原发淋巴结套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性浆细胞样黑色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刘远玲 张宁川 +2 位作者 王伟 徐钢 徐基成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29-431,共3页
黑色素瘤是一种起源于黑素细胞谱系的侵袭性皮肤恶性肿瘤。它表现为侵袭性生长模式,容易扩散,特别是发生淋巴结转移。黑色素瘤的病理形态学表现多样,当其转移到淋巴结时,淋巴结内转移瘤的细胞形态也各不相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运用对... 黑色素瘤是一种起源于黑素细胞谱系的侵袭性皮肤恶性肿瘤。它表现为侵袭性生长模式,容易扩散,特别是发生淋巴结转移。黑色素瘤的病理形态学表现多样,当其转移到淋巴结时,淋巴结内转移瘤的细胞形态也各不相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运用对于黑色素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并非所有的黑色素瘤细胞均表达黑色素细胞标记,有的只是部分表达甚至表达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 淋巴结转移 细胞 原发灶不明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10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3
作者 王玥 郭亮 +1 位作者 金春卉 曲丽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8-1074,共7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0例nTFHL-AI伴B细...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0例nTFHL-AI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别行HE、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73岁。临床表现以全身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及B症状为主;Ann Arbor分期:Ⅳ期8例,Ⅰ+Ⅱ期2例。实验室检查以β2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血红蛋白、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血浆EBV核酸定量阳性8例。镜下均可见典型结节状聚集或散在的透明细胞、分枝状高内皮血管及增生杂乱“风吹”状的滤泡树突网。肿瘤细胞背景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0~5个/HPF 7例,5~10个/HPF 2例,>50个/HPF 1例。浆细胞含量≤5%6例,浆细胞含量10%和20%各1例,浆细胞含量较多(30%)2例。组织细胞明显增生7例。见RS样大细胞1例。背景中含大量B细胞5例,含少量B细胞5例。10例患者均表达T细胞标志物,滤泡辅助性T细胞标志物CD10、BCL6、CXCL13和PD-1同时阳性6例,BCL6、CXCL13和PD-1同时阳性10例。EBER原位杂交阳性8例。10例患者均检测到TCR基因重排和IG基因重排阳性。所有患者诊断后均行化疗,其中3例疾病进展死亡。结论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nTFHL-AI中,B细胞的克隆性增生与EBV是否感染及感染细胞的数量无关,同时浆细胞增生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 血管免疫母细胞 单克隆B细胞增生 EBV感染 微环境 预后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病理淋巴结转移程度与原发灶缓解程度
4
作者 徐源 梁乃新 刘洪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9-653,共5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原发灶缓解程度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后行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评估病理淋巴结分期(N... 目的探讨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原发灶缓解程度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后行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评估病理淋巴结分期(N1/N2)和原发灶缓解程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主要缓解(major pathological response,MPR)/非客观缓解(non-objective response,non-OR)]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并构建预后风险分层模型。结果病理淋巴结分期和原发灶缓解程度单独考虑时,与PFS无显著相关性,且两者无显著交互作用。对于N1患者,pCR/MPR的PFS优于non-OR(P=0.038);对于N2患者,原发灶缓解程度与PFS无显著相关性。将患者分为低危组(N1+pCR/MPR)和高危组(N1+non-OR/N2),两组PFS差异显著(P=0.003)。结论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病理淋巴结转移程度和原发灶缓解程度是NSCLC预后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两者的预后风险分层模型有助于指导个体化治疗决策,但仍需前瞻性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新辅助免疫治疗 病理淋巴结转移 原发灶缓解 预后
下载PDF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分析
5
作者 贺娟 王星宇 +8 位作者 何鸿 王立鑫 谭艳梅 李源鑫 黄颖 余快 赵敏 谢涛 李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5-903,共9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T-follicular helper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nTFHL-AI患者临床信息,利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T-follicular helper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nTFHL-AI患者临床信息,利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和抗原受体基因重排评估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预后因素。结果:免疫染色提示CD4阳性肿瘤细胞例数明显超过CD8(66%vs.5%)。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编码的小RNA(EBV-encoded small RNA,EBER)阳性患者比EBER阴性患者更易表达CXCL13(P=0.006)。5年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31%和16%。CXCL13阳性组OS和PFS显著优于CXCL13阴性组(P=0.003、P=0.040)。相反,BCL6阳性表达与较差的OS和PFS相关(P=0.026、P=0.044),EBER阴性也与较差的OS和PFS相关(P=0.013、P=0.047)。多因素分析表明EBER阴性是OS和PFS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01、P=0.003)。结论:CXCL13阳性预示nTFHL-AI患者预后良好,而BCL6阳性和EBER阴性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并且EBER阴性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血管免疫母细胞 滤泡辅助T细胞表型 Epstein-Barr病毒编码的小RNA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淋巴结外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姜锦贵 安晓静 +4 位作者 石群立 杨杰 马恒辉 吴波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25-132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淋巴结外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对29例原发性淋巴结外ALCL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随访,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组淋巴结外A... 目的探讨原发性淋巴结外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对29例原发性淋巴结外ALCL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随访,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组淋巴结外ALCL共29例,男女之比为1.6∶1,平均年龄46.2岁。发生于皮肤12例、消化道7例、骨5例、口鼻黏膜3例、肺及乳腺各1例。29例患者中随访12例,随访时间3~45个月。29例均经外科手术切除局部病变或脏器,大部分再辅以化疗和放疗。12例随访病例中,手术切除病变后接受单纯化疗7例,放化疗者2例,未经放化疗者3例。其中8例死亡。ALCL组织学形态多样。免疫组化:29例ALCL均表达CD30,大多数表达CD3和(或)CD43(26/29),部分表达EMA、ALK-1、GranB和Perforin;不表达CKpan、CD20、CD79α、HMB45、CD68、CD15和CD117。结论发生在淋巴结外的ALCL并非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淋巴结外(除外皮肤)的ALCL预后相对较差。该病应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低分化腺癌及胃肠道上皮样间质肿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 淋巴结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白血病样非淋巴结性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申龙树 赵有财 +6 位作者 孔祥图 倪海雯 王景美 谢玲 司海鹏 可飞 章宜芬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8期687-691,共5页
目的观察白血病样非淋巴结性套细胞淋巴瘤(LNNMCL)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例LNNMC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取骨髓或脾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利用HE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明确诊断后治疗并随访,结合文献分析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2... 目的观察白血病样非淋巴结性套细胞淋巴瘤(LNNMCL)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例LNNMC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取骨髓或脾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利用HE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明确诊断后治疗并随访,结合文献分析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2例均为老年患者,实验室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显著增高,影像学检查脾大,未检测到肿大淋巴结,血涂片内检测到小到中等大淋巴细胞,核圆或椭圆,深染,可见凹陷及小核仁,流式检测提示肿瘤细胞表达B系表型;病理检查肿瘤淋巴细胞免疫组化阳性表达CD20、CD79a、PAX-5、CD5、CD43、CyclinD1,阴性表达SOX11、Bcl-6、CD10,细胞增殖活性较低,Ki-67增殖指数约5%;一例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核型分析染色体为非复合核型伴t(11;14)(q13;q32)染色体易位,另一例患者在脾脏组织中用二代测序检测出IgH/CylinD1基因易位,2例基因检测均显示IgHV及P53突变。综合临床、形态、免疫表型及基因检测结果,诊断为白血病样非淋巴结性套细胞淋巴瘤。采用化疗和靶向治疗后,分别随访69、12个月,患者病情稳定,健康状况良好。结论白血病样非淋巴结性套细胞淋巴瘤可能具有惰性临床过程,正确诊断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样非淋巴结细胞淋巴 免疫组织化学 B细胞淋巴 分子病理
下载PDF
小儿肾母细胞瘤患者淋巴结受累情况及取样数量与其预后的关系
8
作者 薛萍 黄成强 +1 位作者 熊耕 刘铭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分析小儿肾母细胞瘤(WT)患者淋巴结受累情况及取样数量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WT患儿157例,分析患儿淋巴结受累情况及取样数量对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的影响。结果淋巴结受累患儿5年EFS为50.00%(10... 目的分析小儿肾母细胞瘤(WT)患者淋巴结受累情况及取样数量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WT患儿157例,分析患儿淋巴结受累情况及取样数量对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的影响。结果淋巴结受累患儿5年EFS为50.00%(10/20),淋巴结未受累患儿5年EFS为87.59%(120/137),淋巴结未受累患儿5年EFS明显高于淋巴结受累患儿(P<0.05);在不同病理类型亚组中,淋巴结受累的预后不良型(uFH)患儿生存情况明显低于预后良好型(FH)患儿(P<0.05);未受累患儿的淋巴结取样数量中位数为3个(0~18个),淋巴结受累患儿取样数量的中位数为9个(2~23个)。当术中取样超过7个时检出阳性淋巴结的概率越高,当术中取样数量在10个及以上时,淋巴结阳性率无明显增加。不同病理类型、术前是否进行化疗的WT患儿术中淋巴结取样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临床分期的WT患儿术中取样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13.46%的Ⅰ期患儿及27.14%的Ⅱ期患儿术中采集淋巴结数量达到7个及以上,而40.00%的Ⅲ期患儿术中采集至少7个淋巴结。不同取样数量的Ⅱ、Ⅲ期WT患儿5年E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结受累是导致WT患儿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而淋巴结取样数量对患儿预后不具有独立预测价值,当取样超过7个时检出阳性淋巴结的概率大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 儿童 淋巴结受累情况 预后
下载PDF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CT原发灶影像特征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刘玲玲 王喆 +4 位作者 李超 李鑫 周巧娣 李岩松 彭德智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62-266,共5页
目的 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CT(PET/CT)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建立Logistic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156例为观察对象,纳入年限为2... 目的 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CT(PET/CT)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建立Logistic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156例为观察对象,纳入年限为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根据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分为合并淋巴结转移组47例和未合并淋巴结转移组109例,比较2组临床病理特征,均行^(18)F-FDG PET/CT检查,比较2组患者区域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糖酵解总量(TLG)、代谢体积(MTV)等原发灶影像学特征,并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P=ExpΣBiXi/1+ExpΣBiXi,建立Logistic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TNM分期Ⅲ期及肿瘤直径≥3 cm比例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患者原发灶T-SUVmax、T-TLG、L-SURmax、T-TLGsur、B-SURmax、B-TLGsur指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TNM分期、肿瘤直径、T-SUVmax、T-TLG、L-SURmax、T-TLGsur、B-SURmax、B-TLGsur指标均与NSCLC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NSCLC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P,建立P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模型预测概率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0.693~0.899),提示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效用价值。当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69.0%,约登指数为0.585,对应的预测概率为-3.258。结论 NSCLC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病灶18FFDG PET/CT影像特征明显异常表达,建立预测模型可进一步提高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临床上可以选择更加积极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原发 影像学特征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颅骨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诊治分析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旷仁钊 段劼 +1 位作者 冯凌 王远传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颅骨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颅骨原发性DLBCL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结果2例行颅骨肿瘤切除术,其中1例术后行化疗,另1例未行放化疗;1例活检后行放化疗... 目的探讨颅骨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颅骨原发性DLBCL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结果2例行颅骨肿瘤切除术,其中1例术后行化疗,另1例未行放化疗;1例活检后行放化疗。术后病理均为DLBCL。3例术后随访1~5年,1例术后化疗5年无病生存,1例活检术后放化疗2年无肿瘤复发,1例仅行手术后16个月肿瘤复发而死亡。结论颅骨原发性DLBCL主要采取手术切除或活检术联合术后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术后行放化疗,预后较好;术后未行放化疗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原发性肿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抑制细胞自噬提高KPT-330抗套细胞淋巴瘤效应
11
作者 张永利 陈昱函 +1 位作者 郑瑞玑 张可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0-475,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CRM1抑制剂(KPT-330)对套细胞淋巴瘤(MCL)细胞自噬的影响,以及有无自噬溶酶体抑制剂,KPT-330对MCL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KPT-330体外对MCL细胞(Z-138、Jeko-1、Granta-519、Rec-1)增殖的影响;通过MDC染色... 目的:探讨新型CRM1抑制剂(KPT-330)对套细胞淋巴瘤(MCL)细胞自噬的影响,以及有无自噬溶酶体抑制剂,KPT-330对MCL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KPT-330体外对MCL细胞(Z-138、Jeko-1、Granta-519、Rec-1)增殖的影响;通过MDC染色分析自噬体的形成和Western blot检测LC3B的切割以探讨KPT-330对MCL细胞自噬的影响;进一步联合应用自噬溶酶体抑制剂氯喹(CQ),观察其对KPT-330导致LC3B-Ⅱ增加的影响。通过CalcuSyn联合用药软件分析CQ与KPT-330的联合用药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结果:新型CRM1抑制剂KPT-330对MCL细胞株(Z-138、Jeko-1、Granta-519、Rec-1)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r分别为:0.930,0.946,0.691,0.968)。KPT-330作用于Jeko-1细胞和Granta-519细胞后,导致自噬泡形成增加,LC3B-Ⅱ表达增加,并具有浓度依赖性(r=0.993,r=0.971),表明,KPT-330导致MCL细胞自噬体形成增加。CQ联合KPT-330导致Jeko-1、Granta-519细胞LC3B-Ⅱ表达高于单药CQ或单药KPT-330(P<0.05)。CalcuSyn 2.0软件分析结果提示KPT-330和CQ联合应用可以产生协同抗MCL效应。结论:新型CRM1小分子靶向抑制剂KPT-330具有体外抑制MCL细胞株Z-138、Jeko-1、Granta-519、Rec-1增殖,诱导Jeko-1、Granta-519细胞自噬的作用;KPT-330联合CQ可产生协同抗MCL作用,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CRM1抑制剂 细胞淋巴 自噬 氯喹
下载PDF
原发性十二指肠T淋巴细胞淋巴瘤病例回顾
12
作者 白厚桥 徐诗钦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150-152,共3页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PIL)最常见的部位是回盲部,病理类型以B细胞来源为主,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最为常见,其次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PIL总体发病率偏低,但呈逐渐上升趋势。国内有关PIL的报道较少。现报告1例原...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PIL)最常见的部位是回盲部,病理类型以B细胞来源为主,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最为常见,其次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PIL总体发病率偏低,但呈逐渐上升趋势。国内有关PIL的报道较少。现报告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T淋巴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肠道淋巴 B细胞淋巴 十二指肠 T细胞淋巴
下载PDF
联合化疗治疗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Sweet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陈飞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2期183-184,共2页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临床常见的肿瘤类型,临床表现多样,确诊依赖组织活检,根据病灶起源可以分为结内和结外淋巴瘤。原发性胃肠淋巴瘤是结外淋巴瘤的常见部位,可以累及胃、小肠、结肠等,其中约50%~60%发生在胃部...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临床常见的肿瘤类型,临床表现多样,确诊依赖组织活检,根据病灶起源可以分为结内和结外淋巴瘤。原发性胃肠淋巴瘤是结外淋巴瘤的常见部位,可以累及胃、小肠、结肠等,其中约50%~60%发生在胃部,病理类型以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为主[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 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 SWEET综合征
下载PDF
原发性淋巴结套细胞淋巴瘤
14
作者 陈忠其 《现代医药卫生》 2003年第11期1467-1467,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淋巴结细胞淋巴 诊断 鉴别诊断 病理特征 病例
下载PDF
来那度胺致多发性骨髓瘤继发第二原发肿瘤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晓玉 马薇 +7 位作者 荣爱红 田文灏 闫洪超 王冲 邢彩霞 刘爱琪 尹亚南 石凤芹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肿瘤的一种类型,是以恶性浆细胞在骨髓克隆性增殖为特征的疾病,导致贫血和相关的血细胞减少、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溶骨性骨病、高钙血症和肾功能不全。近年来新药的广泛应用,延长了MM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随访率...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肿瘤的一种类型,是以恶性浆细胞在骨髓克隆性增殖为特征的疾病,导致贫血和相关的血细胞减少、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溶骨性骨病、高钙血症和肾功能不全。近年来新药的广泛应用,延长了MM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随访率,但使远期并发症相对增多,其中第二原发肿瘤已经成为新的临床难题。本文报道1例来那度胺致MM继发第二原发肿瘤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停止服用来那度胺4个月后完全缓解,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来那度胺 第二原发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16
作者 徐文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138-0143,共6页
分析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CNSL DLBCL)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及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有完整临床和随访资料的PCNSL DLBCL病例60例。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比例风... 分析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CNSL DLBCL)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及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有完整临床和随访资料的PCNSL DLBCL病例60例。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60例PCNSL DLBCL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60岁,男女发病率为1∶1.22,临床首发症状多为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78.9%),精神状态和行为异常(21.1%)。非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non-GCB)为主要病理亚型(75%),幕上肿瘤39例(65%),病灶数量1-2个者42例(70%),3-4个多发病灶者18例(30%),累及深部病变者35例(75%)。 患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21例(35%);脑脊液蛋白大于正常水平21例(35%);潘氏蛋白阳性27例(45%),Ki-67阳性指数≥90% 21例(3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患者Ki-67指数、手术方式、初治方案及不同的联合化疗方案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的联合化疗方案是PCNSL DLBCL独立的预后良好因素(P<0.001)。结论 PCNSL DLBCL患者Ki-67<90%、手术切除/活检联合化疗具有较好的预后。初治患者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利妥昔单抗+替莫唑胺治疗中位总生存时间显著延长,加用PD-1抑制剂联合BTK抑制剂能有效延长复发难治患者的生存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BTK抑制剂 替莫唑胺
下载PDF
苯丁酸氮芥联合伊布替尼对套细胞淋巴瘤Jeko-1细胞株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妮娜 刘婉艺 +5 位作者 刘志强 龚佳惠 林艺玲 王泽川 黄月琴 郭健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37,共6页
目的:探讨苯丁酸氮芥联合伊布替尼对套细胞淋巴瘤Jeko-1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分别将不同浓度的苯丁酸氮芥、伊布替尼单药及两药联合作用于Jeko-1细胞株,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CL-2、c... 目的:探讨苯丁酸氮芥联合伊布替尼对套细胞淋巴瘤Jeko-1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分别将不同浓度的苯丁酸氮芥、伊布替尼单药及两药联合作用于Jeko-1细胞株,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CL-2、caspase-3、PI3K、AKT、P-AKT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分别用苯丁酸氮芥(3.125、6.25、12.5、25、50μmol/L)及伊布替尼(3.125、6.25、12.5、25、50μmol/L)单药处理Jeko-1细胞株24、48和72 h后,细胞增殖均受到抑制,且抑制作用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两药联合时抑制作用更明显(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苯丁酸氮芥(3.125、6.25、12.5、25、50μmol/L)及伊布替尼(3.125、6.25、12.5、25、50μmol/L)单药组细胞凋亡率增加,呈剂量依赖性;与相应剂量(3.125、6.25、12.5μmol/L)单药组比较,两药联合应用组Jeko-1细胞株的凋亡率明显增加(均P<0.05)。与单药组相比,两药联合时可产生协同作用,Jeko-1细胞的caspase-3表达明显增强,BCL-2、PI3K、p-AKT/AKT表达明显减弱(均P<0.05)。结论:苯丁酸氮芥及伊布替尼能够促进套细胞淋巴瘤Jeko-1细胞株的凋亡,两药联合应用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其主要是通过AKT相关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淋巴 苯丁酸氮芥 伊布替尼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原发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8
作者 易思 李霞 +5 位作者 陶欢 马洪兵 季杰 吴俣 牛挺 贾永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1-1718,共8页
目的:探讨原发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EN-DLBCL)的临床特征、基因突变谱特点、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华西医院就诊且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382例原发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基因... 目的:探讨原发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EN-DLBCL)的临床特征、基因突变谱特点、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华西医院就诊且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382例原发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基因突变谱特点、疗效及预后因素。结果:382例EN-DLBCL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6(18-89)岁。男女比例为1.12∶1,常见原发部位为胃肠道(31.7%)、韦氏环(19.1%)及乳腺(7.1%)。基因突变共累及51种,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为TP53(32.5%)、MYD88(32.5%)、CD79B(30.0%)。中位随访时间为63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74.5%,5年总生存(OS)率为89.6%。影响患者PFS的不良因素有:>1个结外部位受累(P<0.001)、P53≥50%(P<0.001)、C-myc>50%/Bcl-2>70%的高双表达(hDEL)(P<0.001);影响患者OS的不良因素有:>1个结外部位受累(P<0.001)、P53≥50%(P<0.001)、高双表达(hDEL)(P<0.001)。化疗联合局部放疗有助于改善患者PFS(P=0.041)和OS(P=0.003);R-CHOP+X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未能显示PFS(P=0.075)及OS(P=0.767)获益。在40例中高危行二代测序患者中,MYD88和/或CD79B突变阳性(MCD亚型)患者均联合BTKi治疗与MYD88及CD79B突变均阴性患者在PFS(P=0.849)与OS(P=0.500)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N-DLBCL可累及全身多处结外器官或组织,TP53、MYD88及CD79B是EN-DLBCL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中高危MCD亚型阳性的患者采用BTKi的疗效不劣于MCD阴性的对照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 临床特点 基因突变 预后
下载PDF
含BTK抑制剂的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19
作者 陈欢 柳喜洋 +3 位作者 常宇 陈子琪 李文琪 张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1,共7页
目的:观察含BTK抑制剂的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复发难治MCL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临床特征,以及化疗方案对疗效、总生存(OS)率及无进展生存(PFS)率的影响。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8(56... 目的:观察含BTK抑制剂的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复发难治MCL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临床特征,以及化疗方案对疗效、总生存(OS)率及无进展生存(PFS)率的影响。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8(56-61)岁,男女比例约为2.9∶1,Ann Arbor分期Ⅲ-Ⅳ期患者占77.6%,结外受累部位>2占43.3%,骨髓受累占60.4%,胃肠道受累占24.6%,肝脾肿大占38.1%。中位随访时间30(2-103)个月,总有效率41.8%,3年PFS未达到,3、5年OS率分别为62.7%、53.8%。含BTK抑制剂方案治疗组总有效率56.9%,优于不含BTK抑制剂方案治疗组的3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两组PFS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2),而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典型与特殊型之间P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i-67是复发难治MCL患者OS和PFS的影响因素。Ki-67、B症状、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评分、Ann Arbor分期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二线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含BTK抑制剂方案治疗复发难治MCL有效率高,且可明显延长PFS,Ki-67、B症状、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评分、Ann Arbor分期为复发难治MCL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K抑制剂 复发难治细胞淋巴 生存 预后
下载PDF
多参数磁共振机器学习模型鉴别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价值
20
作者 王明霄 刘国莉 +2 位作者 李艳华 孙硕 马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89-1096,共8页
目的 基于多参数MRI采用6种机器学习分类算法构建预测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模型,比较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77例(125个病灶)原发性中枢神经... 目的 基于多参数MRI采用6种机器学习分类算法构建预测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模型,比较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77例(125个病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以及解放军总医院和公共数据库的90例(108个病灶)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163例和验证集70例。选取T1WI、T2WI及增强T1WI序列进行感兴趣区分割,并从每个感兴趣区中提取1 132个影像特征。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一致性检验,筛选出ICC≥0.85的影像特征。依次通过ICC、递归消除法筛选出最佳特征。在6种分类器中对3个单序列特征组、3个双序列组与1个多序列特征组进行训练及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SVM_rbf分类器与多序列特征组的组合模型是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最优模型,训练集与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9、0.913,准确度均为0.886。结论 无创提取多参数MRI特征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可有效鉴别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为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不典型胶质母细胞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